【学海导航】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ppt_第1页
【学海导航】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ppt_第2页
【学海导航】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ppt_第3页
【学海导航】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ppt_第4页
【学海导航】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课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一 分封制 又称封邦建国 1 背景 周武王灭商建国 都镐京 史称西周 2 性质 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王畿以外各地广建子国以巩固统治的制度 3 作用 扩大并巩固了周之统治 形成了 周王 诸侯 卿 大夫 士 的贵贱等级序列 二 宗法制1 性质 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2 起源 父系氏族时期 3 形成 周朝形成完整的制度 4 与分封制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5 目的 确立贵族内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协调贵族矛盾 维护统治秩序 6 核心 嫡长子继承 余子分封 7 作用 凝聚宗族 消弭内争 强化王权 三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宗法 分封结合 即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四 秦确立中央集权制1 背景 1 春秋战国 诸侯争霸 分封制遭破坏 2 商鞅变法确立中央集权的雏形 3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 2 性质 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3 创立者 秦始皇 秦王嬴政 4 内容 1 皇帝制 最高统治者 皇帝 自嬴政始 皇权至上 家天下 2 三公九卿制 丞相 御史大夫和太尉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三公之下中央官职 合称九卿 3 郡县制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为郡 长官为郡守 郡下设县 长官为县令 小县为县长 5 作用 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 影响中国政治两千多年 例1 2010年湖南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 自治区中 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 河北b 湖南 湖北c 山东 山西d 广东 广西 剖析 本题考查分封的主要封国与各省的简称 将各省简称 对照西周封国 答案即出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山东 山西 广东 广西的简称分别是豫 冀 湘 鄂 鲁 晋 粤 桂 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 齐 燕 卫 宋 晋等 答案为c c 2010年广东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其源头是 a 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 剖析 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来维系贵族的政治等级 在家族内的大宗与小宗 政治上呈现出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从而实现了 家 与 国 的结合 故选a 例2 2010年上海 汉代以来 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 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 夏人的活动地域b 周朝的重要都城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b 剖析 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 说明此地曾处于青铜文明鼎盛的商周时期 铭文多载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恰恰反映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是东周的两个时期 故选b 例3 2010年辽宁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行郡县说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 主要体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制度法令的统一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 剖析 本题考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进步之处 公天下 相对的是 私天下 分封制下 贵族凭血缘的尊贵垄断一切政权 平民毫无政治权利 故天下为贵族之私有 郡县制下 官吏不再由贵族世袭 全凭皇帝任免 平民亦可凭才干参与政治 此即 公天下 答案为d 2010年安徽 柳宗元认为 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 剖析 材料所言 秦之灭亡并非郡县制之故 而是其暴政所致 西汉七国之乱则是由于汉初分封同姓 a与b皆只反映材料中某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 柳宗元在此是要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选c 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 诸公十有六 诸侯十有二 上大夫八 下大夫六 豆 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 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 食居人之左 羹居人之右 食 干饭类食品 羹 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 礼记 以饮食之礼 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 亲四方之宾客 燕通宴 摘自 礼记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 其无菜者不用枝 枝 筷子 摘自 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 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 请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剖析 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周人 饮食生活 的信息 作答的要求一是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二是 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说 解答时 当然要紧扣材料分析 不能放空炮 如 食居人之左 羹居人之右 说明饭菜汤都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不能错 以饮食之礼 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 亲四方之宾客 说明对待 宗族兄弟 和 四方之宾客 有不同的饮食之礼 羹之有菜者用枝 其无菜者不用枝 说明吃什么东西用什么餐具 不能乱套 餐叉有长短之分 说明不同身份用不同的餐叉 这都是表面的信息 也就是第一层信息 这些信息又说明什么呢 说明饮食已有规矩 有等级 有贵贱 而这种规矩和等级贵贱之分 有什么用呢 显然有减少矛盾 安定秩序 加强团结之功能 本题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 是考纲和课标的关于分封制 宗法制的规定和说明 粗看起来 试题超纲 其实不然 着眼点就是分封制 宗法制蕴藏的等级 贵贱信息 参考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 宴饮时 按身份 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