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写小学生写景、状物、写人、叙事作文.doc_第1页
手把手教你写小学生写景、状物、写人、叙事作文.doc_第2页
手把手教你写小学生写景、状物、写人、叙事作文.doc_第3页
手把手教你写小学生写景、状物、写人、叙事作文.doc_第4页
手把手教你写小学生写景、状物、写人、叙事作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写好片断练习写作故事作家小时候的故事我国当代作家秦文君从小就喜欢写作,她除了写作文就是写日记,把自己快乐的事记在本子上。比如妈妈带她一个人去看戏,却没带弟弟去,散场后妈妈又领她去同事家里玩儿,在那里玩得开心还受到夸奖;也记一些伤心的事,比如穿了一条新裙子,没想到出门就绊了一大跤,膝盖那儿破了两块,像睁开了两只大眼睛;又比如病了几天后去学校,发现喜欢的老师突然调走了,都没来得及告别。诸如此类,她写呀写呀,写的是切身的感受,所以一枝笔越写越流畅,不仅成为班里的作文高手,还成为一个拥有自己“想法”的人,因为写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使人静下心来,思索片刻。当然,还有更大的收获,那些记载在日记里的美好时光从此深深地镌刻在记忆之中,“它给予我的灿烂,一生都不会泯灭”。同学们,从作家小时候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中年级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一段话。思路点拨写好一段话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写好一段话的标准是什么呢?一是条理清楚,二是内容具体,三是语句通顺。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就具备了作文的基本功。怎样才能写好一段话呢?写好一段话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能有顺序、细致地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才容易将事物写得有条理,写得具体。其次要注意学习习作例文和课文中一些精彩的段落。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有关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中年级学生可以从写景状物、写人写事等方面练习写好一段话。有了这种基本能力,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一)写 景什么是景物描写呢?这里主要是指描写自然景色和处所环境。比如描写季节、气候、景色、校园、住室等。在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文章,例如锡林郭勒大草原、火烧云等。作文训练中也常要求同学们写景物,比如春天、秋天的校园等。同学们自己也感应,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热爱的感情。那么样才能写好景物呢?1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我们在观察景物时,为了看得完整、细致,在确定观察点后,先介绍景物整体给人的总的印象,再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从外到里,或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或由中间到四周依次描写,这样才能层次分明地反映景物的全貌。例:雨我透过玻璃窗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这一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屋里看雨景。观察顺序是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变化的:由“天地间”到“屋顶的瓦片上”,到“房檐下”,最后到“地上”。这样按方位顺序把下雨的情景写得十分完整细致。2突出重点写景一定要选择最主要的地方细致写,不要不加选择样样都写。例:放风筝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一只美丽的“大蝴蝶”,橘黄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那鲜红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空中的风筝很多,作者只选择了其中四只风筝,有地上的“大蝴蝶”、“小密蜂”,有水里的“大金鱼”,还有天上的“小卫星”。作者对这四只风筝的颜色、形状、动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如果作者把天上的风筝名字一一列出来,不就成了流水账了吗?如果把每只风筝都详细描写,写出的文章就显得太臃肿了。所以写景物除了细致观察,还要有选择、突出重点。3抓住景物的特征,准确地描写景物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差万别,同一种事物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要善于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牲。请比较下面两段话:春 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罩着一层薄烟。雷 雨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鸣着,震得人耳朵嗡嗡地响。闪电,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田禾,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和那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人影。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音。第一段话选自著名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春。他写出了江南春雨绵绵的特点,这春雨是那样轻柔,那么细润,给人以宁静之感。第二段话选自著名现代作家峻青的雷雨。这场雷雨来势迅猛,给人的感觉是狂怒、暴躁,到处是一片嘈杂。显然和春雨是不同的。分析这两段话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在观察自然景物时,只有抓住它的特征,描写时才能准确。4写出自已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例:桂林山水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段话不单是写景,而且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这里热情地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美,抒发了对祖国的山河的热爱之情。(二)状 物在写作练习中,我们通常把描写事物的文章称为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其中,描写一件物品是状物的一种。它通过具体的描摹把物体的形状、特点清楚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第二类状物的习作是具体形象地描写花草树木,要求要写出它的特征。第三类状物的文章是写动物的。在我们的课文中这类范文很多,如写小巧玲珑的鼠狐猴、美丽的翠鸟等。作者不仅写了它们的外形,而且还介绍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使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生活中可写的事物太多了,同学们如果能自如地用自己手中的笔向别人介绍自己喜爱的物品、小动物和花草树木时,那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呀!怎样才能写好状物类的片断呢?下面分别举例向同学们说明。1观察全面,记叙有条理初做状物的练习,大多是先对事物有个整体的介绍,然后再按各部分的形状、特征一步步地介绍,使别人对这个事物有完整的、具体的认识。例:喜 鹊喜鹊全身的羽毛有黑白两种颜色。头、颈、背部和尾巴是乌黑的,闪着油亮的紫色光泽。双肩和腹部的羽毛洁白无瑕。黑白两色把喜鹊打扮得那样朴素,那么雅致。喜鹊的体态轻盈优美。特别是它那条长尾巴,比整个身体的一半还要长,使它显得更加俊俏。无论停在枝头,还是落在屋顶,那长尾巴总是一翘一翘的整个身体也随着一颤一颤的,使人感到它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这段话先写了喜鹊“全身的羽毛有黑白两种颜色”,这是从整体上写它羽毛的颜色。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喜鹊的头、颈、背部和尾巴是“乌黑的”,双肩和腹部的羽毛“洁白无瑕”。接着介绍了喜鹊体态轻盈优美和那条比整个身体的一半还要长的尾巴,使人看了对喜鹊的外形特点有了完整的具体的了解。中年级写作训练中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典型的写法,是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介绍一种事物。例:小闹钟我家有一只小闹钟,造型精巧,走时准确。它那浅绿色表壳的正面,镶着一圈美丽的金边。圆圆的表盘上罩着一块透明的玻璃,看上去,多像十五的月亮!12颗明星般的计时刻度,嵌在天蓝色的盘面上,金光闪闪,真叫人喜爱!小闹钟“嘀嗒、嘀嗒”,日日夜夜,一刻不停。每当收音机里响起报时的最后一声时,它的分针总是笔直地指在表示“12”的“金星”上。这段话总述了小闹钟造型精巧,走时准确,然后围绕这个总起句展开,分别写了它的造型如何精巧和计时如何准确这两个特点。这样写层次清楚,内容具体。2观察细致,描写抓特点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这些特点的样子,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景反映出来,这样写给人的印象是鲜明的。例:爬山虎的脚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名字很特别,它的形态也与别的植物不同。作者抓住爬山虎茎上有脚的特点,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为了写得形象,作者还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这样写就十分准确、逼真了。对运动着的事物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细致观察、写出它的特点呢?我们可以采取把活动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说清楚活动时的样子,这样记叙事物的动态才有条理,才能突出它的特点。例:小 虾小虾吃食物很小心。他们总是先用钳子碰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再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吃起来。看了这段话,谁能不觉得这小虾有趣呢?小作者满怀兴致地仔细看小虾吃食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钳子试探”,第二阶段是放心地吃。作者善于分步仔细观察,抓住“用钳子碰一下”、“赶紧后退”、“再碰一下”、“再退”、“用两个钳子捧着吃”这样一些动作,就抓住了小虾吃食的特点,把小虾写得栩栩如生。3观察深入,写得有感情写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状物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目的是借这个事物来表达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应该在描述物体样子时,注意运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例:小 罗 汉这个小罗汉披着鲜红的袈裟,上面绣着金黄色的花纹,还镶着绿边,打扮得真漂亮。他坐在蓝色的蒲团上。瞧,他连打坐都不老实,跷起二郎腿,腿一晃一晃的,露出黑亮的僧鞋底,真悠闲啊!他耸起眉毛,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珠向上翻着,鼻子一歪,嘴一撅,像在自言自语地说:“哼,我就不打坐,看你怎么办!”看样子,他真是一个才加入罗汉行列的小师弟呢!瞧他那满不在乎的样子,真能把老罗汉气个半死。望着他,我不由“哧哧”地笑了。这篇状物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作者特别抓住这个小罗汉的姿势、神态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就写出了他滑稽可爱的特点。小作者边看边想像,写出了自己对这个小罗汉玩具喜爱的感情。(三)写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描写、记叙人物为主,这是小学作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怎样刻画人物呢?我们分别学习怎样写好关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片断,打好基础后再写写人的记叙文,就不会感到困难了。1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主要是指一个人的长相、身材、穿戴等等。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常常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但是有的同学描写却不成功,往往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例如有的同学笔下,男女老少都是“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的同学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次序混乱,最大的问题是许多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文章中进行外貌描写,结果虽然对人物的外貌写得十分细致,但却看不出人物的特点,反而给人一种啰嗦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要做到:(1)明确写人物外貌的作用。在写人的文章中,对外貌进行描写是为了突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例:一个苹果中人物外貌火线运输员: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条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步话机员小李: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都是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通讯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作者在文中对几位战士的外貌分别作了描写,勾勒出一位在极艰苦的战头环境中,忍受着极度干渴,而心里却想着战友的革命战士的动人形象,显示出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歌颂了革命同志之间阶级友爱的精神。作者的每一外貌的描写都起到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2)抓住特征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人各有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相貌也不相同。在进行外貌描写时,我们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特征,使外貌描写起到突出人物品质的作用。例:亮 亮我的小外甥亮亮还不到两岁。红扑扑的小脸上嵌着明亮的大眼睛。他一笑起来。嘴角就露出两个小酒窝。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大,面黄肌瘦。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第一段话写了亮亮的外貌,突出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中的孩子可爱、健壮的形象。第二段是对“小萝卜头”宋振中的描写。这段外貌描写表现出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使一个六岁的孩子发育不良的特点。同样是儿童外貌形象的描写,但生活的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外貌当然就各不相同。我们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能把人物的外貌准确、传神地写出来。(3)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人物的外貌。写的时候先概括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然后具体描写,也可以从上到下的写,还可以先写人的主要特征再写次要特征。例:在艰苦的岁月里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脸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这段话描述了一位老红军的外貌。开头“一位老红军”,点明了人物的身份。然后用“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 一句话写出他的装束,接着写他高高的颧骨,很深的皱纹、浓浓的眉毛、有神的眼睛,这是对老红军脸部特征的具体描写。这样写有层次,形象地勾画出一位饱经风霜、忠于革命的老红军的光辉形象。2动作描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写人的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具体、鲜明、生动、才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不少同学对人物动作描写平淡,原因之一是没有注意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的身份,要表现人物性格。原因之二是观察不细,因此写不具体。原因之三是词汇贫乏,写不准确。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动作呢?(1)把动作写具体。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具体地描写人的动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写清楚。例:秘密学习我马上跑到屋后,在一棵大树下,拨开枯叶,扒去浮土,掀开砖,把课本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坑里,然后盖后砖铺上浮土和枯叶,看上去像没有动过一样。这段话用“拨开”、“扒去”、“掀开”、“放进”、“盖上”、“铺上”等词描写了藏书的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把“我”藏书的过程写得有顺序又具体。读完后,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只写“我把书藏起来了”,那就空洞无物了。人物动作出现时是连续的,有些动作一刹那就过去了,因此我们描写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怎么办呢?一个是要靠我们平时有意识地注意观察,一个是将这一连串动作分解成几个过程。例如藏书这段话可分为三个过程:刨出坑放进书伪装好,这样写就很容易具体了。有时还需要自己的经验进行推断、想像、使自己能对没看见或没看清的动作写具体。(2)把动作写准确。动词用得准确才能生动细致地表现人的心情,人的性格和精神,让人产生如见其人之感。例:保护小树苗他们连忙丢下手里的棋子,找来几根竹竿和绳子,飞快地冲出院子,冒着风雨去支撑小树苗。他们一个扶,一个绑,把一棵棵小树苗都支撑好,自己却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这段话中作者写了两个小同学冒雨保护小树苗的过程。“丢下”、“冲出”这两个词准确地反映了他们怕小树苗被风雨打折时焦急的心情。“扶”、“绑”、“支撑”这几个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两个小同学冒雨保护小树苗的行为动作。把动作写连贯。人在短时间内的动作多是连续的,我们将这连续性的动作具体记述下来,动作描写就连贯了。例:称 象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体重。这段话中作者写了称象的四个阶段:赶象上船船舷画线赶象上岸装石、称重,并且用“先”、“再”等表示连接顺序的词语把称象的过程记下来,这样描写人的动作是连贯的。3、语言描写同学们在写人记事的习作中,经常要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突出人物的性格。“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人的语言是人的思想、性格和品质特征的表现。因此我们描写的语言一定要选择,要做到从语言描写中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性格等特征。这样的语言描写才能使人物的形象鲜明。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贺龙同志的的警卫员向伢大腿负伤了,血还在不停地流着。“嚓”的一声,贺龙同志从身上撕下一块布来,立即给向伢包扎,又对站在身旁的战士说:“快把马牵过来!”战士恳切地对贺龙同志说:“总指挥,你的身体要紧。马,你自己骑,向伢,让我们背着他走吧!”“有马不骑,那要马干什么?”“留着给你骑呀!”战士们齐声回答。“为什么?难道马只许首长骑,不许战士骑?嗯!你们问问它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矩。”贺龙同志指了指那匹马说。“总指挥!这马,你骑吧!我”向伢吃力地说。“什么你的我的,我们都是革命同志。要你骑你就骑嘛!来,快骑上去。”说完他就叫两个战士把向伢扶上了马背。这段话集中写了贺龙和战士的对话。先讲贺龙同志撕下衣服为警卫员包扎伤口,接着写贺龙同志说服战士,坚持让警卫员骑马行军,最后写他让两个战士把向伢扶上了马背。文中通过贺龙同志和战士们的对话,详细了叙述了贺龙给战士让马的情景,表现了贺龙同志关心战士,战士热爱贺龙,同志之间那种深厚的革命友谊。这一切都是从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的,因此我们说用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品质。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说话有不同的语气。“有马不骑,那要马干什么?”“什么你的我的,我们都是革命同志。要你骑你就骑嘛!来,快骑上去。”这些语言表现了贺龙同志豪爽的性格。而战士说的话充满了对贺龙同志的关心,语气十分恳切。对话写得好,可以表现人物的品行、心理、性格,读起来使人觉得好像听到文中人物在说话,给人留下的印象当然说十分深刻了。4、心理描写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为了更具体地刻画人物,往往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起着重要作用。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1)直接写出人的心理状态和想法。例:我的心事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哎呀,大闹大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可也不行,我说过给他们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来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织看电影,不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再说,我答应给他们两张票,这一张票,叫姐弟俩谁去呢?这一回我不告诉他们,等下回拿到两张电影票,我再对他们讲吧。这段话集中写了大林拿到电影票后的心理活动。这里写出了大林当时矛盾的心理:“给吧,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吧,我说过答应给他们的呀”。大林接着又给自己找理由:“这一张票,我再对他们讲吧。”通过这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出大林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到大林心里十分不安,他之所以没把票给姐弟俩是因为实在太想看这部片子了,他还不是“小气”,或不守信用的孩子,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就表现出大林的品质。(2)可先写干什么,后写想什么。例:一定要争气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学习。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了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看书。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一百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这段话写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中学发愤学习的事。先写童第周怎样起早摸黑的在路灯下发愤的学习,这是在写人物怎样做的,再写童第周看到成绩单的感想,这是写人物在想什么。先写人物怎样做的,再写人物怎样想的,这样把人物的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表现出童第周“一定要争气”这一好品质。(3)通过写人物神态、运作、语言等来客观地描写人物心理。例:一天,我和铁人到家属基地去,那里的一位干部带我们去看托儿所。刚踏进托儿所大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坐在地上哭鼻子抹眼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厚朴敦实的中年职工家属,抱着个孩子匆匆走过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说:“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那位阿姨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在回去的车上,带我们来的干部对铁人说:“老铁同志,那位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忙扭过头,冲向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痛快进门四下里找,发现那小娃已经洗净了脸,坐在小凳子上抱着球玩儿呢。他一把举起了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在以第一人称写的文章中,不可能直接去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通过描写别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去揭示别人的心理活动,当铁人知道自己批评错了那位阿姨后,“睁大了眼睛”,他一定吃惊了。“哦?咳!”心里极其后悔。一句“掉头,回去!”语言简短,但可以看出铁人决心向阿姨道歉。到了托儿所,“闯”、“找”、“举”、“看”、“搂”几个动作,就写出了铁人悔恨交加的心情。所以,细致地描写别人的神态、语言、动作,也能很好地突出人物的心里活动。精品赏析日 落为了看日落,今晚时分,我来到安慧桥,倚在桥栏旁向西远望。太阳已经西斜,看上去红艳艳的,光芒已经不刺眼,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一望无际的天空慢慢加重了颜色,越来越蓝,而在太阳周围的蓝天却呈现出悦目的色彩。太阳继续西移,此时太阳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红艳,放出万道霞光。西边天空晚霞不断扩大着范围,半边天都像抹上了一层胭脂。天空上各种颜色的云朵被照得五光十色,有的镶上了光亮的金边,整个天空像铺开一幅瑰丽的锦缎。霞光照在路两旁高大的建筑物上,五洲大酒店的玻璃金光闪闪,映出蓝天、彩云的影子。洁白的体育馆像镀上了一层金。霞光照在笔直的四环路上,宽阔的柏油路变成一条金光大道。行人、车辆拖着长长的影子,沐浴着金色的晚霞,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着。太阳开始下坠,逐渐接近远山的山巅。群山遮住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了,夕阳显得更加红艳,红色的霞,粉色的云,好像在向大地告别。太阳迅速下坠着,最后一跳,完全隐没在群山的背后。高大建筑物上最后一抹金色也消失了,天边只剩下紫色的彩霞在飘拂。此时,月亮已经在穹宇露出了面颊,万物笼罩在一片暮色中。这日落的景色多么美呀,它美得像一幅壮丽的诗篇,美得像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童话。我爱观日落。点评:不同的时间,景色也不同,按时间顺序观察自然景物是常用的方法。作者在观察日落时注意按时间的顺序写出太阳高悬空中时、移到西边时、渐渐下坠时、完全下落时的光芒、颜色的变化,天空及地面景物的变化。自然的景色瞬息万变,作者注意抓住每次景物发生变化的特点,因此观察细致、描绘具体。大自然是神奇的,充满了生气,作者热爱大自然,在片断中能注意把自己的感情自然地融汇到文章之中。我爱金桔在我家的床头柜前,有一盆金桔,那是爸爸的老战友送给爸爸的。远远望去,金桔就像美丽的孔雀屏,那是我修剪的结果。它被栽在一个棕色的花盆里,茎有五、六厘米粗,斜长在盆里,为了不使它歪倒,我用筷子支撑着它,由此可见它是棵老金桔树了。金桔的枝分得很奇特,主干向两边分出两根枝,组成了“丫”字形,而两根次枝上又分出许许多多的小枝,交织在一起,成了椭圆形。金桔的叶子绿油油的,像涂上了一层蜡,泛着光。在这绿色的屏障中挂着无数的金桔,红的、桔红的、绿的,像小灯笼似的。金桔是酸的,但开胃,它的果肉呈粉红色,越往里面越酸,颜色也越浅,而表皮却很甜。我爱金桔,经常给它修枝剪叶。一陈风习习吹来,金桔摆动着它的身躯,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感谢我。我轻轻地抚摸着金桔,笑着,好像我面前的不是植物,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点评:从这篇片断可以看出小作者深得观察植物的要领。观察很有顺序:先是“远远望去,金桔就像美丽的孔雀屏”,然后再近看金桔的茎、枝、叶、果。小作者对金桔的描写细致入微,如:写它的主干“五、六厘米粗”、“斜长在盆里”,它的次枝组成了“丫”字形,它的许许多多的小枝“交织在一起,成了椭圆形”。从这篇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这棵金桔的一片爱心,为了不使金桔歪倒,“我”用筷子支撑起它。许许多多的小枝,“我”把它们“修剪成椭圆形”,“就如美丽的孔雀屏”。金桔的叶子“绿油油的,像涂上了一层蜡,泛着光”。无数小金桔像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这棵小金桔长得多么茁壮啊!小作者细细地品尝着金桔果肉,连皮也要尝一尝。看,这字里行间不是倾注着小作者对它的爱吗?文章的结尾“我轻轻地抚摸着金桔,笑着,好像我面前的不是植物,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这里的“抚摸”、“笑”用得多么好啊,这是小作者已经把这颗金桔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可爱的小男孩除夕的夜晚,街上灯火辉煌,人群熙熙攘攘。我随着人群缓步走着,看见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大约三四岁,穿一身崭新的海军制服,帽子上镶着金边,“中国小海军”几个字在灯光映照下,显得金灿灿的。红扑扑的小脸蛋笑成一朵美丽的鲜花,两个小酒窝时隐时现。他的小手紧拽着他妈妈的衣角,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点评:小作者观察人物十分细致。他从这个小孩的年龄、装束、相貌和动作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到这个小孩活泼、健壮、深爱父母的疼爱,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在写小孩的相貌时小作者会抓人物的外貌特征:“红扑扑的小脸蛋”,“两个小酒窝时隐时现”,写小孩的动作是“小手紧拽着他妈妈的衣角”,“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这些描写非常传神,我们读了这段话,可爱的小男孩仿佛就站在眼前一样。捏像皮泥回到家里,我看见表弟正在玩像皮泥,我就走到他这边看着。他用手分别揪起一点儿白泥、黄泥、黑泥搓了搓,轻轻一捏,长圆形的泥条成了椭圆形。他又挑些红泥搓成一条镶在边上。他的小手灵巧地左捏捏,右揉揉,呀,一个活脱脱的孙悟空的头像出来了!接着,表弟又揪点深黄的、浅黄的泥,又捏又按,这一块像皮泥变得像一张薄薄的纸。表弟用竹签在上面划出纹路来,这一道,那一道,哈!这不是孙悟空的虎皮裙吗?表弟又用橡皮泥捏出孙悟空的身子和腿,将这些拼在一起。他揪起一点点金黄的橡皮泥包在一根火柴棍上,在手心上来回地搓。这是干什么呢?表弟把这根细棍插在孙悟空的后背上,啊,这不是金箍棒吗?这样,一个威风凛凛的孙悟空就立在那里了。点评:小作者十分细致地写出表弟捏孙悟空像的过程:先做头部、再做衣服,做了身子和腿,最后没忘记做个金箍捧。这里用了“揪”、“搓”“揉”、“按”、“划”、“包”、“拼”、“插”等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恰当。表弟捏像皮泥的技术多娴熟呀。不仅小作者被吸引的看入了迷,连我们读了这一片断后也被吸引住了。所以,准确使用动词,有次序地记述下来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罚 款今天,我路过十字路口,看见这样一幕:“两块”。一个20多岁的交通警边说边扯下罚款单。“下回过马路,我一定走人行横道,这次这次没带钱。”受罚的阿姨央告着,拍了拍外衣口袋。“为了教育您和大伙儿,”他指了指围观的人说,“请接受罚款。”阿姨翻了半天,口袋里仅有几片纸和几分钱硬币。“您看,真没钱!”她翻开那几片纸,我走近一看,是医院的交款通知单,上面的数目不小。“我陪父亲来看病,钱不够了,我是忙着去借钱的。”阿姨看了他一眼说,“我要是有钱早就坐车了,还能在路上跑?”交通警仔细看过交款通知单,扬了扬下巴。阿姨千恩万谢,转身跑去。“回来!”他喊住阿姨。我感到纳闷。“真没钱?”“真没钱。”阿姨沮丧地回答。“真没钱就把这个拿上。”他递过两元钱,又轻轻地加上一句“坐车吧,别在马路上跑了,这样既快又安全。”“这”这次阿姨没有千恩万谢,拿着钱眼圈儿都红了。点评:小作者留心观察执法者交通民警和被罚者阿姨说话的内容,说话的环境,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习作中让人物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没有那种学生腔。交通民警的语言不多,每句都那么简短、有力,不容争辩,显得极其严肃。而当他了解阿姨的困难后送她钱并说:“坐车吧,别在马路上跑了”语气那样和缓那么充满真情,表现出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严格执法、热爱人民的交通民警。片断中运用了几种对话形式,注意写出提示语,如“他指了指围观的人说”,“他递过两元钱,又轻轻地加上一句”,这样不仅写出人说了什么,而且写出了人是怎么说的,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 动我听着这些替我交课间餐钱的人名,眼眶被泪水润湿了。什么,宋云峰也替我交了吗?真使人难以相信,这个我平时最讨厌的同学,他也替我交了钱!我听着听着,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我眼前好像浮现出了交钱时的情景,“我这有五毛”,“我这有五分”,“我这有一毛”这时老师在招呼我:“来,快把牛奶喝了吧!”我接过牛奶,猛地转过身去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大滴滴的眼泪掉进牛奶,正是这些火热的心,筑成了一道友谊的长城。点评:这一心理描写片断很精彩。首先这段心理描写有真情实感,是作者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其次作者用了四种写心理活动的方法。第一,随着叙述事情的过程,写出作者为同学们的行为感到吃惊,不敢相信,进而感到内疚受到教育,自己深受感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第二,作者用了提出问题的方法,如“什么,宋云峰也替我交了吗”,“这是同学们替我交的钱吗?”导入所想的内容。第三,作者用了联想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第四,文章的结尾用了直接抒发心中所感的方法点明全段的中心思想。这样写心理活动真实、自然、不落俗套,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拓展平台1、 了解并比较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分别写出一小段话。冬 天夏 天太阳风雪(雨)植物动物人2、“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开了,美丽极了。”请你用这句话总起句,选择几种花,写出它们的形状、颜色的特征。3、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地点,观察这一地点的早晨、中午和夜晚不同的景色,然后写下来。4、下面是一组参考题,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题目写一个片断。(1)春天的校园 春姑娘(2)夏夜 晨景(3)秋景 秋天的校园(4)雪花飘飘 雪后的公园5、观察自己的房间,按方位顺序写出房间的布置。6、请按提示的顺序观察以下物品,并选出一题写成一段话。(1)按灯罩、灯柱、灯座的顺序,认真观察一个台灯。(2)按颜色、形状、滋味几方面,认真观察一种水果。(3)按从整体到局部,由头到身到尾的顺序观察一种动物。(4)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观察一种自然现象。7、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个玩具?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的功能和玩法呢?它给你带来什么快乐?你能写一篇短文,描写你喜欢这个玩具吗?8、请按下面描写外貌的要求,观察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然后写成一个片断。把你写好的片断读给别人听,看你写得像不像。(1)先写出这个人给你总体的印象。(2)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人的特点,可以从长相、身材,穿戴、习惯动作等方面介绍这个人的主要特征。9、请比较下面两段话,看哪段写得好,为什么?这个小朋友爬竿的动作可真灵活,几下就爬到了竿顶。敏捷的猴子,蹭、蹭、蹭,几下就爬到了竿顶。他笑着向下张望。10、把下面一段话的叙述改成对话形式。注意不仅要写清是谁说的,还要写清他是怎么说的。放学后,小明回到家里,见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就认真地写起作业来。这时爸爸的朋友张叔叔来找爸爸,小明热情地接待了他。张叔叔热情地问起小明的学习情况,小明一一作了回答,张叔叔听了夸奖小明是好孩子。11、注意听一下这些人之间的对话,并选一段对话写成片断。(1)做饭时,爸爸和妈妈的对话。(2)晨练时,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对话。(3)课间时,同学之间的对话。(4)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5)医院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12、请围绕下面的写作范围,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等待时 高兴时着急时 生气时被批评时 伤心时考试时 比赛时二、叙事清楚完整思路点拨写好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一件事,必须把这件事的内容交代清楚,把整个经过写明白,那么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完整呢?1、要交代一件事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指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些都交代清楚了,才能使读者对事件中有关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我们所写事件的意义。例如:第八册语文课本中的一个降落伞包,体现记叙文的要素就非常典型。我们按六要素列提纲如下:时间:一九四六年一月。地点:飞往重庆的飞机上。人物:周恩来同志,叶挺的女儿杨眉,同行的工作人员。事情发生的原因:飞机遇险,大家准备跳伞。事情的经过:杨眉没有降落伞,周恩来同志解下自己的伞包给杨眉,大家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但周恩来同志坚决不要。事情的结果:飞机脱险了。由于一个降落伞包把记叙文的要素鲜明地体现出来,所以文章的内容十分清晰、完整,读后使人对整个事件一目了然。请看下面两段话,想想两件事是否写完整了。(1)小强发现自己的桌上多了一支钢笔,他把笔交给了老师。放学后,他看见钢笔又回到自己桌上。(2)课间加餐时,老师递给我一瓶牛奶,说是大家凑钱给我订的,我很感动。如果按记事的六要素来看,第一件事没有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最主要的是没有交代事情的经过,所以读者不明白这支钢笔怎么会又回到小强的手里。第二件事则没有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只写了事情的结果,别人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给作者凑钱订牛奶,中间有什么过程呢?不讲清楚这些,让人读了你的文章就感到莫名其妙。由此可见,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完整,必须写清楚这六个基本要素。有的同学往往觉得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但是自己明白不等于读者明白。因此在记事时,一定要注意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做清楚的、自然的、巧妙的交代。同学学写事的作文可以从写一些段落入手。2、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段话记一件事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写清楚,再把事情涉及到人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经过、最后的结果写清楚,这是叙述一件事情的基本思路。思路清晰了,叙事的条理就清楚了。例如,亮亮这篇课文里的一段话:第二天我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去拿馒头。亮亮看见了,大声喊起来:“小姨不乖,没洗手就拿东西吃。”他一本正经地把我拉到脸盆边。全家人都笑了起来,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这段话写的是亮亮拉我洗手的这件事。一件较完整的事往往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亮亮看到我不洗手就拿馒头这是事情的起因,亮亮一边喊一边拉我洗手是事情的经过,弄得我不好意思,这是事情的结果。由此看来我们叙述事必须做到完整。3、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一段话事情的经过是一篇文章的重点部分。事情的经过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情时,要想一想,应当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一句一句,一层一层地写下来,才能表达清楚。例如,小虫和大船中的一段话:有一次,船上装满了贵重的货物,刚离开港口,海上就起了风暴。船在狂风大浪里颠簸,虫蛀的木板被浪头打穿了,海水直往船舱里灌。船工们赶快排水,可是不管用了。海水越灌越多,船渐渐下沉。一下巨浪打来,船就沉没了。这段话,作者是按照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写的。可以分为船遇上风暴虫蛀的木板被打穿船工排水不管用了船沉没了。这样四步把船沉没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白。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事情发展的时间有先有后,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一段话,能把事情交代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例如,小蚂蚁中的一段话:蚂蚁吃大青虫有趣呢。一天傍晚,看见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拖不进去了。它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蚂蚁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早晨,我发现蚂蚁洞口的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这一段话,小作者把头天傍晚和第二天早晨观察到的蚂蚁吃青虫的情景按时间顺序记叙下来,交代得清楚、明白。5、按地点变换顺序写一段话事情是在一定的地点发生的,有时随着事物的发展,地点也在变换着。如果学会按着地点的变换顺序去记叙一件事,也能把事情叙述得完整、有条理。例如,访问中的一段话:我轻轻推开院门。院子里静悄悄的,收拾得干干净净,靠近屋门有一棵松树,长得高大挺拔。我穿过院子向北屋走去。屋门敞开着,一眼就望见迎面墙上的彩色画。我朝屋里望去,屋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在对一群孩子讲着什么。我想,这就是我要访问的退休老师吧?作者依照地点依次交代自己推开院门穿过院子朝屋里望去三个地点,自己看到的环境和人物,写得清楚明白。精品赏析逛庙会终于把春节盼来了,听说地坛在举行庙会,我那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拽上奶奶就去了。进了大门,我们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好容易走进方泽轩。那里早已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嗯,肯定是什么精彩的表演吧!我拼命从人缝里钻进去,嗬,原来是“甄三”在耍幡呢!只见他穿着黑绒紧身衣,腰间系着宽皮带,一个彪形大汉站在大家面前,我情不自禁地说:“好个英雄好汉!”他手里的大幡可真漂亮,共分三层,像个小宝塔,每层间都有黄缎子的罗盖,下面有串串铜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杆顶有一面旗,红底黄字,上面写一个大大的“甄”字。此时就听“嘿”的一声,“甄三”一手提幡,大幡腾空而起,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随着铜铃叮当的响声,幡稳稳当当落在“甄三”的手心上,纹丝不动。我心想,这要是没有平时的千锤百炼,哪有今天这精彩表演!没容我多想,只见“甄三”往起一颠,猛一低头,急速侧身,幡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左肩。“这可真是硬功夫!”“嗯,不比原来的天桥绝活差。”大家还在议论纷纷,“甄三”左肩一耸,幡又移到了右肩,端端正正。“好!”“真绝啦!”喝彩声此起彼伏。这时,我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也大声叫起好来。看这样的表演,太过瘾了,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看,踩高跷的过来了!”只见孙悟空、猪八戒都成了仙,一下子长出两人高。接着又是跑旱船的、扭身歌的、抖空竹的,更让我大饱眼福。逛庙会的人越来越多,小朋友们有的举着“刀枪”,有的带着面具,蹦蹦跳跳,十分开心。老人们三五成群,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时近中午,我的肚子唱开了空城计,越发感到路边的小吃香味扑鼻。我顺香气寻去,炒肝、爆肚、灌肠、小笼蒸包、馄饨,一股脑地下了肚,这些富有北京特色的精美小吃,把我撑得都快走不动了。我爱北京的庙会,它不仅使我大饱口福,享受节日的快乐,更使我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庙会不仅是人们娱乐的好场所,而且是一幅展示北京民俗、风情、历史的画卷。点评:北京的庙会是北京的地方特色。小作者在记述自己逛庙会的经过时能做到记叙完整、详略得当。小作者详细介绍了方泽轩“甄三”耍中幡,写了耍中幡人的外貌装束,并刻意描写了幡的漂亮、耍幡人的技艺精湛。“腾空而起”、“稳稳当当”、“纹丝不动”、“不偏不倚”这些词语用得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庙会上可记的东西太多了,小作者采用略写的方法叙述了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抖空竹等表演,用“把我撑得都快走不动了”证明北京小吃的味美诱人。小作者用自己的笔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北京的民俗、风情的画卷。一件有趣的事今年寒假,我和爸爸来到了北京龙潭湖附近的跳伞场。站在远处眺望,灰色的伞塔足有几百米高,仿佛直插云霄,让人望而生畏。走近跳伞场,呵,这儿可真大,起码比得上两个足球场了。在场地中央,矗立着伞塔。抬头望去,塔的四边各伸出一只长长的“铁臂”。在塔底下,有间大屋子,走近一瞧,屋里安装着一台淡绿色的仪器。爸爸说,这是控制器,四周降落伞凭这台仪器控制着。我正好奇地观察着这新奇的仪器,一位叔叔把我叫到伞下,告诉我要跳伞。什么,让我跳伞?我真是喜出望外。叔叔把一根很粗的长绳子从我的臂下绕过,另一根紧紧系在腰上,再把两根绕在肩上,最后,把四个绳头系在了一起,卡在我胸前的一个铁扣里。爸爸一个劲儿嘱咐我跳下来以后,把铁扣使劲压开,马上跑,别让伞砸着。我一边听一边答应着,心里有说不出的好奇和紧张,真不知道被吊到塔顶上会是什么滋味。正想着,起吊铃响了,只听伞塔里的机器响起来,我也随着离开了地面。伞越升越高,地上的景物也越来越小,房子变成了火柴盒,人也好似蚂蚁一样大小。大约升到了一百多米的高度,我感到有点头晕,心越发紧张,“怦怦”地一个劲儿地跳。忽然,我感到身体一震,停止了上升。原来已经到了塔顶。这儿可真够高的,湛蓝的天空离得那么近,仿佛伸手就能摸到那飘浮的白云。向四周瞧瞧,在我身后是那高耸的伞塔,头上是一顶白色的大伞。向下俯视,地面上房子一堆堆的;公路像一条带子;汽车像瓢虫;人已看不见了。跳伞预备铃响了,我用两只手紧紧握住绳索眼睛不敢向下看了。跳伞铃响了,我只觉得身体往下附,两脚凌空,耳边顿时响起呼呼的风声,我连忙把眼睛闭上。忽然我觉得有一股强大的气流托住我,我飘飘悠悠地往下降。我抬头望望天,觉得自己像是一朵白云飘在空中;又像是一只鼓起风帆的小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浮。偶尔有几只小鸟从我身旁一掠而过,仿佛在打量我这个勇敢的不速之客。啊,这种境界真是既叫人惊叹又叫人愉快。降落伞离地越来越近,房屋、汽车、行人都已清晰可见,我向下张望着,看到爸爸正在向我招手。可不知怎的,离地面越近,我下降的速度越快,我心里不由得一阵紧张,生怕一下子摔在地上。我拼命地攥住绳子。最后我终于踩到了地面。尽管我倍加小心,可还是狠狠地摔了屁股。我刚想站起来,可伞兜住了风又把我一下子拉倒了。到底还是忘记了压伞扣,让伞把我包住了,我手忙脚乱挣扎了半天,还是爸爸和叔叔帮忙,我才从伞里爬出来。叔叔连连夸我:“行,够勇敢的,小伙子!”我望望那塔顶,望望那蓝天,真不相信自己是从那上面下来的。这次跳伞可真太有意思了!点评:文贵在真,小作者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所以能真切地写出自已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叙事的文章要有条理,这篇习作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跳伞的过程分为跳伞前、跳伞时和跳伞后三个阶段,结构十分清晰。“开始跳伞”是全文的重点内容,小作者把这一过程分为四步:开始下坠、飘在空中、接近地面、最后着陆。在每一步中都注意写出自己是怎样做的,见到什么景物,心情有什么变化,内容十分具体,语言十分生动。看了这篇文章,我们觉得小作者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跳伞这件事实在太有趣啦。拓展平台1、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段话。题目:“值日”、“种树”、“这是我应该做的”提示:先选择要写的题目,再按以下提纲去思考。(1)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写这件事想告诉别人什么?(2)开始怎样做的?做的过程怎样?(3)做的结果怎样?2、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话。题目:“擦玻璃”、“拌凉菜”、“我学会了”提示:在写时先简要交代地点、时间,然后一步一步写清楚。(1)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经过怎样。(3)结果怎样。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话。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