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生物群落的分类 生物群落的分类 研究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 必须要给各种群落命名 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有很大差别 分类的实质都是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 数据所反映的相似关系进行分组 使同组的群落尽量相似 不同组的群落尽量相异 群落分类可以是自然的或人为的 生态学研究中一般采用自然分类 一 生物群落分类的途径 1 外貌的途径2 植物区系的途径 特征种 3 优势度的途径4 环境的途径5 演替的途径 法瑞学派 创始人 Braun Blanquet 法国蒙伯利埃 Montpellier 大学 1928年提出植物区系 结构分类系统 floristic structuralclassification 被称为群落分类中的归并法 agglomerativemethod 特点 以植物区系为基础 从基本分类单位到最高级单位 都是以群落的种类组成为依据 法瑞学派 有两个中心 一在瑞士Zurich大学 一在法国Montpellier大学 所以又称为苏黎士 蒙伯利埃学派 他们联合创建了 国家高山和地中海地植物研究站 和 地植物研究所 他们把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为 植物社会学 并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 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常被称为植物区系学派 代表人物为J Braun Blanquet 1935年后 北欧学派与本学派合流 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 分类过程 排列群丛表 associationtable 1 首先在野外做大量的样方 releve 样方数据一般只取多度 盖度级和群集度 2 通过排表 找出特征种 区别种 从而达到分类的目的 图4 21表明了特征种 区别种与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英美学派 早期 动态分类系统dynamicclassification 创始人 F E Clements和TansleyA G 特点 根据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进行群落分类 分类过程 双轨制分类 建立两个平行的分类系统 顶极群落和演替系列群落 美国 植被分类系统 创始人 美国国家地理数据委员会 1996federalgeographicdatacommittee目的 获得全国水平上一致的植被资源数据 美国国家植被分类系统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高级分类主要考虑外貌和环境条件 中 低级分类主要考虑优势种 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单位分类单位分三级 植被型 高级单位 群系 中级单位 和群丛 基本单位 每一等级的上下再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高级单位中级单位低级单位植被型组群系组群丛组植被型群系群丛植被亚型亚群系 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 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 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 同时对水热条件 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群系 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 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群丛 基本单位 层片结构相同 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组 最高的分类单位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因而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 植被亚型 辅助单位 根据优势层片或批示层片的差异划分 群系组 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 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亚群系 辅助单位 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件而划分 群丛组 片层结构相似 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工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亚群丛 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 层片配置 动态变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 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组 最高的分类单位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因而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 植被型 把建群种生活型 一级或二级 相同或相似 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植被亚型 辅助单位 根据优势层片或批示层片的差异划分 群系组 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 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划分 群系 主要中级分类单位 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亚群系 辅助单位 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件而划分 群丛组 片层结构相似 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工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群丛 基本单位 层片结构相同 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亚群丛 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 层片配置 动态变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 如针叶林群落植被型 如暖性针叶林群落 植被亚型 如暖性常绿针叶林群落群系组 如暖性松林群落群系 如马尾松群落 亚群系 如群丛组 如马尾松 桃金娘群落群丛 如马尾松 桃金娘 芒萁群落亚群丛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 如草地植被型 如温带草原 植被亚型 如典型草原群系组 如根茎禾草草原群系 如羊草草原 亚群系 如羊草 丛生禾草草原群丛组 如羊草 大针茅草原群丛 如羊草 大针茅 柴胡草原亚群丛 中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 29个植被型 550多个群系 至少几千个群从 10个植被型组为 针叶林 阔叶林 灌草和灌草丛 草原和稀树干草原 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 冻原 高山稀疏植被 草甸 沼泽 水生植被 虽然它们主要是根据群落外貌划分的 但包含了一定的生态内容 例如 针叶林或阔叶林都是由中生乔木组成 它们不但在生长季节各自具有相似的外貌 而且基本上都分布在湿润地区 荒漠以其地上部分稀疏 不郁闭而具相似外貌 同时又为干旱地区所特有 沼泽则与水分过多这一特定地段生境条件紧密相关等等 但是 同一植被型组所包含的各类型之间 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并不十分一致 如针叶林 在我国从寒温带一直分布到热带 尽管都分布在湿润地区 但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是非常不同的 因此 在同一植被型组内 可存在适应途径各异的植物群落 29个植被型为 地带性植被型 寒温性针叶林 温性针叶林 温性针阔叶混交林 暖温性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硬叶常绿阔叶林 季雨林 雨林 珊瑚岛常绿林 红树林 竹林 常绿针叶灌丛 常绿阔叶灌丛 落叶阔叶灌丛 常绿阔叶灌丛 灌草丛 草原 稀树干草原 荒漠 肉质刺灌丛 高山冻原 高山垫状植被 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隐域性植被型 草甸 沼泽 水生植被 生活型相同或近似 反映了群落进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适应途径的一致性 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说明了它的生态幅度和一定的适应范围 就地带性植被而言 植被型是一定的气候区域的产物 就隐域性植被而言 它是一定的特殊生境的产物 据此确定的植被型 大致有相似的结构 相似的区系组成 相似的生态性质以及相似的发生和发展历史 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的能量流转与物质循环特点 森林 草原 湿地 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 北美高山草甸 林间沼泽草甸 乌江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 红树林 高山针叶林与草甸 水生植物 针叶林 竹林 戈壁荒漠 剑川老君山针叶林景观 云杉 侧柏 群丛的命名方法 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 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排列 在前面冠以Ass Association的缩写 不同层之间的优势种以 相联 如Ass Larixgmelini Rhododendrondahurica phyrolaincar nata 即兴安落叶松 杜鹃 红花鹿蹄草群丛 从该名称可知 该群丛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是兴安落叶松 杜鹃和红花鹿蹄草 群丛的命名方法 某一层具共优种 用 相连 如Ass Larixgmelini Rhododendrondahurica Phyrolaincarnata Carexsp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 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 这时用 来表示层间关系 或用 或 如Ass Caraganamicrophylla 或 Stipagrandis Cleistogenessquarrasa Artemisiafrigida或Ass Caraganamicrophylla Stipagrandis Cieistogenessquarrasa 在对草本植物群落的命名时 习惯用 来联接各亚层的优势种 而不用 如Ass Caraganamicropghlla Stipagrandis Cleistogenessquarrasa Artemisiafrigida 群落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等级命名常绿阔叶林群落 植被型 杉木群落 群系 马尾松 桃金娘 芒萁群落 群丛 相同等级命名椎树 荷树群落 群系 杉木群落 群系 马尾松群落 群系 群落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分类等级各个学派划分不一样 如中国植被的群丛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具有共同的正常种类 相同的结构 相同的生态特征 动态特点和相似的时间生境 而西欧学派的群丛主要强调特征植物 若干种专有或差不多专有的植物 英美学派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是群系 相当中国植被的植被型 前者的群丛则相当于后者的群系 名词解析 植被型 群系 群丛 植被型 指在植被型组内 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群系 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群丛 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单项选择题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 A 生态环境B 群落外貌和结构C 群落种类组成D 群落动态26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 A 优势种B 特征种C 建群种D 偶见种 单项选择题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 D A 生态环境B 群落外貌和结构C 群落种类组成D 群落动态26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 B A 优势种B 特征种C 建群种D 偶见种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 A 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 建群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C 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 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 B A 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 建群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C 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 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在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