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 苏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 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堂互动讲练 实验专项探究 达标突破训练 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基础自主梳理 基础自主梳理 自我诊断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液氨 液氯 干冰 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2010年福建漳州模拟t9 a b 硫酸 纯碱 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 碱 盐和氧化物 2011年无锡模拟t3 a c 蛋白质 纤维素 蔗糖 pvc 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2009年高考浙江卷t7 a d cacl2 烧碱 聚苯乙烯 hd均是化合物 2010年杭州模拟t8 b e 福尔马林 水玻璃 水银均为混合物 解析 a项中液氯为单质 b项中纯碱为盐 c项中蔗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项中聚苯乙烯为混合物 hd为单质 e项中水银 即汞 为单质 答案 a b c d e 基础回归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如下 1 混合物 2 纯净物 单质 a 有机化合物 b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性 碱性 两性 不成盐 金属 非金属 酸 碱 盐 化合物 2 物质的转化 1 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 2 根据化学反应类别研究物质的转化 依据反应物 生成物种类及多少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依据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依据反应的热效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思考感悟1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吗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提示 不是 一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如so2 co2等 但no co h2o等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如mn2o7等金属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自我诊断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与浊液 2010年高考福建卷t8 c b 直径介于1 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c fe oh 3胶体是纯净物 2010年宿州模拟t2 b d 胶体粒子不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 a项错误 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而不是胶体的性质 b项错误 胶体应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 100nm之间 c项错误 胶体是分散系 是混合物 答案 a b c d 基础回归1 分散系的分类 1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2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 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 可用此性质来鉴别 2 吸附性自来水含铝或铁的化合物时 溶于水产生 或 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 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明亮的光路 溶液和胶体 氢氧化铝胶体 氢氧化铁胶体 思考感悟2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 物理变化 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 10 9m 10 7m 其恰好能对可见光产生散射作用 从侧面看到一条光路 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课堂互动讲练 1 物质的不同分类 2 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应转化关系 特别提醒 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 no是不成盐氧化物 2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比如mn2o7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思路点拨 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 然后结合物质分类的依据作出判断 解析 粗盐和酸雨均由多种成分组成 均属混合物 正确 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 而煤为不可再生资源 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 错误 冰为固态水 干冰为固态co2 均为纯净物和化合物 正确 不锈钢和硬币均是由金属与金属 或非金属 熔合而成的 属于合金 正确 盐酸和食醋均为溶液属于混合物 不是化合物 错误 纯碱为na2co3属于盐类不是碱 错误 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均属于胶体 正确 答案 d 跟踪训练 随学随练 轻松夺冠 1 2011年绍兴模拟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根据一个酸分子电离产生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b c d 解析 选b 区别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溶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区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主要依据是元素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 比较 2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 丁达尔效应 鉴别溶液和胶体 2 聚沉 三角洲的形成 明矾净水 特别提醒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 100nm之间 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 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2009年高考全国卷改编题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 胶体是带电的b 溶液和胶体都能通过半透膜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 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亮的通路 前者则没有 思路点拨 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造成的 可区别溶液与胶体 2 不同的胶体微粒带电性质可能不同 但整个胶体溶液呈电中性 解析 a项 胶粒带电 而胶体是电中性的 b项 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c项 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 d项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 故选d 答案 d 规律方法 解答胶体的有关试题 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100nm之间 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 根据丁达尔效应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运用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有关胶体的问题 跟踪训练 随学随练 轻松夺冠 2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胶体不均一 不稳定 静置后易产生沉淀 溶液均一 稳定 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 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液和胶体c 光线通过时 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 只有胶状物如胶水 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解析 选c a项 胶体也是均一 稳定的 b项 溶液和胶体都能通过滤纸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d项 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0 9m 10 7m之间的分散系 实验专项探究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提纯和性质探究 典例探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fe oh 3胶体的制备 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时 液体变为 色 得到的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 将其装入u形管内 用石墨作电极 接通直流电源 通电一段时间后 发现阴极附近颜色 这表明 这种现象称为 2 向其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 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3 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 现象是 原因是 4 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 所选提纯装置是下列中的 解析 实验室制备fe oh 3胶体的操作要点 蒸馏水先煮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