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的意象和情感 郑愁予的错误是首非常美丽的诗,美而凄伤,赢得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喜爱。错误之美是多方面的,意象美、情感美、角度美、旋律美,美不胜收。下面就其主要方面略作分析,以飨读者。 读错误不能不为诗中意象所感染。“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跫音”、“春帷”、“窗扉”无一不撩动人的心旌,引起丰富的联想。错误的意象美,美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都来自于古典文学,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读此及彼,可以产生“互文”的阅读效应。汪曾祺曾言,语言是文化现象,语言背后得有文化,没有文化的语言是缺乏张力的。比如毛泽东诗“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汪曾祺就赞其有文化,因为读这首诗可以想起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的诗丰富了毛泽东诗的意蕴,这就是文化互文现象。虽然汪曾祺有点绝对,他批评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没有文化,因而断定胡适不懂诗,不能令人信服;但汪对文化的强调,无疑可以增强文学语言的书卷气,作为一种风格,的确值得称道。郑愁予是一个受传统影响很深的人,特别是李白、李商隐,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李商隐”,又“兼有李白的豪放之情”(古继堂台湾新诗发展史P116,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可见传统浸润之深。错误中的意象都与传统文学有关,熟悉传统的人可以读出更多的内涵,更丰富的意味。比如“柳絮”,在不了解中国诗歌传统的西方人看来,可能就是柳树开的花,但在受到传统文学熏陶的中国读者眼里,“柳絮”就不单是柳树之花了,而是有着丰富表达内涵的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而柳絮因其轻盈、飘散,故也常用作春的代指,或表现诗人伤春、惜春、感叹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符码,是心理和物象的胶合和统一。“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柳絮用来表现春光;“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柳絮又成了愁绪的象征;“柳絮轻沾扑绣帘”,柳絮传达着伤春的情绪;“颠狂柳絮随风舞”,柳絮又是某种卑下人格的写照。总之此“柳絮”非彼柳絮,它已经文化化、符号化,一经正确使用,便会释放意想不到的能量。错误中的柳絮也是如此,“三月的柳絮不飞”,正是春光不到的意思,但又比“春光不到”更富于表达效果,不仅更形象,更具画面感,而且因其沉积的文化,能够引发更多的联想,因此比一般直白的表达更精粹。 其二,江南水文化的特色。错误一开始就说“我打江南走过”,“江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江南本是地理名词,但在错误中却演变为一个文化概念了(这也得益于传统文学),江南是一种文化类型,一种以文秀、典雅、滋润、优美等为特征的文化类型,与北方的刚毅、雄强、坚韧、苦难相区别,更具女性特征。江南多水,水是江南文化的命脉,所以江南文化也可以称为水文化,这种水文化与女性的阴柔刚好一致。错误的“主角”是女性,闺中等待着归人的妻子和母亲,所以正好用江南来象征。围绕着江南,诗人铺设了一系列意象,“莲花”、“东风”、“柳絮”这些意象都是江南典型的物象,都可以作江南的替身。这些意象的特点是轻、小、安静、伤感、纯洁、美丽,寄托着诗人对女子的无限爱怜。而作者的这一处理,还有一个作用是将女子的等待普泛化,类型化,它不是写某一具体的等待,一个凄伤的故事,而是特殊年代里常见的现象。这样写意义更丰富,也更具典型性。 其三是静美。郑愁予说:“有许多学者他们并没有真正知道写诗的技巧在什么地方,原因就是没有办法探讨出来,所以便说郑愁予是婉约派。其实我的诗的语言,有很多是很安静的,简练的,只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写的是比较婉约罢了。”(揭开郑愁予的一串谜,台湾新诗发展史P122引)“安静”、“简练”,说得很好,的确是郑诗的特点。郑愁予不事喧嚣,不喜哗众取宠,这与他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特殊的诗学相联。这种诗学可说是“以理节情”的诗学,以理节情就是控制,就是拉开距离。鲁迅就说过,太激动了不宜写诗,激动会杀死诗美。闻一多也曾这样主张。煽情、滥情不是诗,安静、简练更耐人寻味,这至少可以看作是郑愁予的追求,这种追求应该肯定。郑愁予喜欢选择一些安静的意象,“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像无声电影,一切都在默默进行,但却别有一番动人的滋味。而且我以为这种美学追求可能与作者对佛教的喜爱有关系。郑愁予在郑愁予诗的自选“书前自识”(三联书店2000年版)中说:“我的诗作里,无论是哪一类的素材,都隐含我自幼就怀有的一种流逝感。究之再三,这即是佛理中解说悟境的无常观了,后来我在纽约的两次演讲,便用我的无常观与诗俱来作为讲题。”(P3)可见郑愁予与佛教关系之密切。郑愁予诗集中有偈、定等诗,题目就宣示了浓浓的佛教色彩。 不再流浪了,我不愿做空间的歌者, 宁愿是时间的石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游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这土地我一方来, 将八方离去。 (偈) 仿佛参禅,将时间、空间与“我”的关系展现在眼前,在生命与时空,短暂与永恒中去求得解悟,道行不可谓不深。有这样的佛教底蕴,自然会厌弃喧嚣,追求宁静。于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之于诗的重大意义。 错误到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是闺怨?离情?或者是“负心汉”对女子的玩弄?解诗者似乎均未深究。倒是郑愁予自己在郑愁予诗的自选中有一段后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身而过。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因之有闺怨诗的产生并成为传统诗中的重要内容。但传统闺怨诗多由男子拟女性心态摹写,现代诗人则应以男性位置处理;诗不是小说,不能背弃艺术的真诚。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第一卷,P12)这段话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这首诗与传统闺怨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角度的改变;第二是主题,“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第一点放到后面说,这里只说第二点,我以为这同样是对传统闺怨诗的突破,而使诗歌获得了现代色彩。传统的闺怨诗落脚在“怨”,表现了女子的孤独、孱弱,以及对男子的依附,固然不能说没有几分对妇女的怜悯,但骨子里仍然缺少对女性的充分尊重和理解。“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境界都不高。错误却不同,它充满了对妇女(母亲和妻子)的同情,而且因为场景和人物的泛化,情感的针对性也扩大,几乎与仁爱、博爱等精神连在一起,并从而对战争这种男权的东西给予了诅咒。诗人自己将这种情感称之为“悲悯”,“诗中的人物都是我移情的替身,带有我对生命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悯”,“我的心,是悲悯诗情的缘由,而处理生命和时间是我写诗的主要命题”。(郑愁予诗的自选书前自识)“悲悯”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佛和儒的混合体,还含有基督教的成份。这是一种很美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成为检验诗艺高低的试金石。 有人说郑愁予是“浪子诗人”,郑自己否认这种说法。“许多人也写文章谈我的作品,我以为很少能触及到我的写作精神和中心所在。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的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如果提到革命的高度,就变成烈士、刺客的精神。这是我写诗主要的一种内涵,从头贯穿到底,没有变。”(揭开郑愁予的一串谜,台湾新诗发展史P118引)不承认“浪子诗人”,却自命为“仁侠精神”,那么什么是“仁侠精神”?仁好说,仁者爱人,前面说的悲悯就是仁的体现。侠呢?比较难说,按郑愁予自己的意思是“行侠仗义”,像古代的慷慨悲歌之士,这诚然是一种牺牲精神,也体现在郑愁予的不少诗作里。但结合错误等诗,我以为还包含着一种洒脱,一种男儿仗剑出游的豪侠之气。读郑愁予的诗,仿佛看武侠小说或电影,一方面是侠客的云游,另一方面是深情的等待,黑色的侠衣和娇美的容颜构成一对矛盾,美丽而伤感,这是郑愁予喜欢的情调。郑愁予醉心于一种矛盾,比如错误,从其战争的丑恶、女性的悲剧角度,闺中的等待确实是一种错误,然而从其审美情调而言,这种错误又是美丽的,因凄伤而美丽。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郑愁予的唯美倾向,他不是纯粹站在现实的立场来表现妇女的悲剧命运,而是以艺术的眼光将悲剧美化了。坦白地说,那位过客既同情悲悯着闺中望归之人,又颇为自己的达达马蹄而喜悦,是一种感伤的喜悦。这种复杂的情感如同用盐水清洗感染的伤口,虽然疼痛,但疼痛中又有一份快意。这就是郑愁予,这就是郑愁予的仁侠精神。有人说这首诗之所以是个“美丽的错误”,就因为它写到一个美丽的女子,这显然是皮相之见。真实的命意在于,从其现实悲剧的角度它是个错误(等而不归,归而不入),但从审美的角度它却是个美丽。闺中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口水果网上营销方案
- 2025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真题附答案
- 2025年反洗钱竞赛复习试题含答案
- 气体净化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东莞市招聘事业编制教师广州专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智慧花朵英语题库及答案
- 服装材料考研真题及答案
-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操作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质化验笔试试题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热电厂输煤作业安全培训
- 形成性评价指导性规范:SOAP病例汇报评价
-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方法
- 高等数学教材(文科)
- 歌词:半生雪(学生版)
- 九江学院学位英语往年考题
-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晶软磁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五级保健按摩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JBT 6064-2015 无损检测 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