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各课练习题 全册(课课练).doc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各课练习题 全册(课课练).doc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各课练习题 全册(课课练).doc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各课练习题 全册(课课练).doc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各课练习题 全册(课课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两则 达标检测题A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_行: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_乃:_、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_去:_、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_引:_顾:_、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友期约_去后乃至_撒盐空中差可拟_俄而雪骤_、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_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两则 达标检测题B卷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 俄而雪骤_撒盐空中差可拟_ 未若柳絮因风起_2简答。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兄子胡儿曰:“_。”兄女曰:“_。”公大笑乐。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_。_,_;_,_。”4翻译下列各句。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_。(一)语段点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中:_ 不:_引:_ 顾: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又“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_。6这则故事选自_,作者_,_(朝代)文学家。(二)迁移过关华歆王朗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答:_。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两则 达标检测题C卷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1)元方入门不顾(2)友人便怒(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译句。(1)待君久不至,已去。(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课文默写。(1)公欣然曰:“_?”兄子胡儿曰:“_。”兄女曰:“_。”公大笑乐。(2)元方曰: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二、阅读理解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值:适逢,碰上。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败:毁弃。既:已经。汝:你。遂:于是,就。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并:都,全。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吾今死矣,子可去(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约定时间外出、超过才、舍弃离开、惭愧拉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南朝宋刘义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约定才化一会儿,不久、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笑”前喻,“乐”后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B1略 2略 3略 4答案参照“释疑解难”部分的“译文”(一)1中午 通“否” 拉 回头看 2友 太丘 友 3无信无礼 4C 5略 6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二)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提示】“基础训练”第2题: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到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点将过关”(一)第5题: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可以有不同见解。当然不要忽视元方当时只有7岁。C一、1(1)在家里把儿女们聚在一起(2)拉(3)回头看(4)离开 到2(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4(1)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二、5(1)抛弃他(2)离开(3)病6(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xxxxx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题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生寓言 达标题A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风韵( ) 金窖( ) 抢劫( )禀告( ) 2、 ch销( ) 运( )jio洁( ) 童心未mn( ) 险象di生( )二、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3、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 )4、各种危险的现象一个个出现。 ( )5、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6、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 )7、(事情)突然发生。 ( )8、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 )三、填空、简答。 9、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渝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 ,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 ,情节较 ,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 和 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 10、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 11、白兔姑娘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2、落难王子为什么把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要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 B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风韵( ) (2)地jio( )(3)泯( )灭 (4)( )运(5)落难( ) (6)险象di( )生2解词:(1)审美_(2)风韵_(3)闲适_(4)得失之患_(5)泯灭_(6)厄运_(7)心旷神怡_(8)举世无双_3本文选自_,作者_,本文体裁为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 能力提高 1照白兔和月亮一文看,难道一无所有、亦贫如洗才自在吗?_2落难的王子一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提了几遍?有何作用?_C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风韵( )_。闲适( )_。得失之患( )_。厄运( )_。慧心未泯( )_。2依据课文,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在她的眼里,月的_不再各具风韵,反倒_,勾起了无穷的_。有一个王子,生性_,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可是,_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_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寓言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课文所选的两篇寓言故事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寓意深刻,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 )白兔和月亮也可以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这样也可以揭示相同的寓意。(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4下列句中加粗词在感情色彩上不同属一类的一项是( )A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B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C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语段点将落难的王子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谁知他正色道“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1解释词语。多愁善感:_。突如其来:_。天灾人祸:_。2本文用的是第一人称,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答:_。3文章为什么把“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答:_。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_。【答案】A 1、yn jio ji bn 2、撤 厄 皎 泯 迭 3、得失之患 4、险象迭生 5、心旷神怡 6、多愁善感 7、突如其来 8、举世无双 9、生物,短小,简单,比喻,拟人,伊索寓言 10、拥有是一件好事,但拥有也可能将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厄运是件坏事,却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11、因为未得到月亮之前,白兔夜夜到林中赏月,心情舒畅。月亮归她之后,她反而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了,所以白兔姑娘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2、因为王子向来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的。作者让王子落难,使他前后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主题。B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1(1)yn (2)窖 (3)mn(4)厄 (5)nn(6)迭2(1)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之美(2)优美的姿态神情(3)清闲安逸(4)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5)丧失(6)不幸的命(7)心境开阔,精神愉快(8)当世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出色,优美3周国平文集 周国平 寓言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能力提高1也不是这样,寓言的本意是,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文章中的拥有是指不应当的或不恰当的拥有,并不是指一无所有。2三次,反复重复,仿佛在时刻提醒人们关注王子的经历,耐人寻味,给人启发。C1略 2阴晴圆缺 险象迭生 多愁善感 厄运 突如其来 3 4D1略 2这正是这篇寓言构思奇妙之处,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这样就拉近了寓言与读者的距离,引起读者共鸣,有助于寓意的理解3文章“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这种反复还暗示: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xxxxx中学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达标题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A卷解释词语。()腐朽: ()化为乌有: ()潜行: ()海枯石烂: ()葱茏: ()叹服: 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出神入画( )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B卷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骸骨()裹藏()葱茏()潜行()猛犸()2化石吟是一首 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 的意思。3指出下列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5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6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C卷(一)阅读下列诗句、答题: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1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概括出相应的成语。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一般多指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指季节已改变。(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的含义是什么?答:_。3“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_。(二)阅读下列诗句、答题: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猛犸”即大象,也称为“毛象”、“猛犸象”,是古代哺乳类动物B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C诗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都是指大自然D本节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魅力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恐龙的种类及其生活情况。_6请模仿本节诗的最后两句句式,以“时间”或“历史”为对象写两句诗。_【答案】A()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变得虚幻,不存在。()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青翠茂盛。()称赞而且佩服。2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3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4略。B【答案】1略2赞颂化石;赞颂3拟人 比喻4“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5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6略C1海枯石烂 星移斗转或日转星移2作者把化石比做人的脸,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那么刻在化石上的皱纹其实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是古生物进化生存的历史记载。3表达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生命是在不断地延续,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 4A 5略6注意修辞和句式应以“时间”或“历史”为本体,选两个比喻句。xxxxx中学0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题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达标试题A卷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沧海(cng hi) 碣石(ji sh) 绿水(l shu)B竦峙(sng ch) 灿烂(cn ln) 浅草(qin co)C潮平(zho png) 归雁(gu yn) 鸣蝉(mng chn)D茅店(mo din) 沙堤(sh d) 忽见(h xin)2、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行不足( )A脚B够C充分没马蹄( )A没过B没有C淹没昏鸦( )A黑色B昏迷C黄昏星汉灿烂( )A银河B星星C星和月次北固山下( )A一次B停泊C游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D.断肠人/在天涯 4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描写景物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将下列诗题、作者、朝代、体裁用横线连接起来。 观沧海马致远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曹操散曲唐朝 钱塘湖春行辛弃疾四言乐府汉朝 天净沙秋思白居易词的小令宋代 6请找出下面五首诗词中与“水”有关的诗句。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达标试题B卷阅读诗歌钱塘湖春行完成题目。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达标试题C卷1.阅读题刘禹锡秋词天净沙秋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潮。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上面的作品同样写秋景,但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在表达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_。.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分别写出他们的题材和主旨_。A卷参考答案1.D2.B.A.C.B. 3.C 4(1)视觉(2)听觉(3)嗅觉(4)视觉 5.略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小桥流水人家 B卷参考答案 1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3.体现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卷参考答案.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观沧海乐府诗,主旨: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主旨: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主旨: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天净沙秋思小令,主旨: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将自己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xxxxx中学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题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达标题A卷积累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在窗口chi_想(2)用信念_ning_成的海(3)在远方为我xuan_腾(4)你终会pan_上这样一座山顶2细读下边的句子,品味加粗词的含义。(1)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答:(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答:(3)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答:3说说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再用这些词另外的意思造句。(1)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句中意思:_。用另外意思造句:_。(2)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句中意思:_。用另外意思造句:_。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达标题B卷阅读理解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1以上诗句主要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_第二层:_2解释诗中加粗的词在句中的含义。(1)种子:(2)喧腾:3说说诗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表达作用。(1)一次又一次:(2)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3)全新的:4以上诗句表达了一种“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历程,请你用自己的例子写出感受。提示:希望奋斗再奋斗成功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达标题C卷 阅读理解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这里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4.你从这首诗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答案:A 1(1)痴(2)凝(3)喧(4)攀2(1)象征第一个困难。(2)美好希望在召唤。(3)即将成功时最后一把努力所达到的程度。3(1)吸引我们要抵御住各种影响学习的不良游戏的诱惑(2)屡受挫败长期不下雨,小河的水枯干了B答案:1第一层写我一次又一次失望后,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只因听到海在为我喧腾。第二层写我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后,攀上山顶,看到海一个全新的世界。2(1)指希望(2)呼唤3(1)突出失望的次数多,暗含困难多。(2)形象地表现了是希望和信念抚慰了我屡遭挫败的心,突出了希望和信念的作用。(3)突出理想的美好奇妙。4(略)C1.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2.拟人。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 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爱。3.表达出作者对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4.示例: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达到。xxxxx中学011-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题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夏感达标题A卷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匍匐(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夏感达标题B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A. 垂直 顶着悄然生长 B. 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 挑着 举着匍匐前进 D. 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1) 比喻的本体是 _ (2) 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_3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 _ 4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_ (2)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_ 5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夏感达标试题C卷课外阅读大比拼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遍地黄金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