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贴近学生实际教作文浅谈(语文课改后)作文教学之“教”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麒麟中学部 马蓉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者,乃为教学之成功也。”叶圣陶老先生关于教学的两点论述,为我们语文老师树立了一个高标,一个努力奋斗的方向。“教为的是不教”,这是教学的最高理想,也是许多老师一直努力践行的原则。不过,“不教”的前提是“教”,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把“教”什么,怎么“教”想清楚,要实现“不教”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阅读教学是如此,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学生作文,是用文字与他人交流,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流淌于笔尖,与他人分享。老师教作文,便是用心帮助其打通生活与作文之间的屏障,贴近学生实际进行作文指导,让学生能轻松下笔,“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本文以我为“人教社”录制的一节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作文指导等课为例,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贴近学生实际”进行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激活生活体验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最怕的就是作文。面对一篇作文,他们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不知如何下笔。每天两点一线匆忙的生活,的确限制了他们,收缩了他们的写作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因此,作文指导的第一步,就是要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记忆与感受,让他们在匆忙的行走中放慢脚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刍、回味。帮助他们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帮助他们收录自己的生活并细细咂摸生活的细节,渐渐的,将视野打开,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自己丰富的写作素材。 就拿走进、感受自然来说,学生或多或少都应有一段印象深刻的经历与感受。进行“感受自然”作文指导,就是要唤醒他们生活的记忆,重新回到那时那地那片自然中去。因此,笔者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便是“漫话感受自然”,让学生静下心来,慢慢回想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走进自然之旅”,与同学交流,让那段生活的经历与记忆鲜活、明晰起来。这样的指导,落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上,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到原有的生活经历中,脑海中也就慢慢浮现出一些当时的情景来。如:杭州西湖游玩、丹霞山看日出、九寨沟之旅、远行西藏等。 冈察洛夫对于生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的确,没有生活,写作便是无源之水,随时都有干涸的危险。指导学生写作,激活他们的生活记忆就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二、诱导主题词语: 学生作文要能够“捕捉事物的特征”,要能够“构思立意”,这是“新课标”对79年级学生作文提出的基本要求。 作文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词,实则就是为文章构思立意确定了一个主帅,使文章有了自己的魂。文章有了自己的魂魄,写作时才不会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就拿对自然的感受来说,各人所走进的自然不同,感受自然就不完全相同。比如走进西湖,感受到的就不会是浩瀚与壮阔;走进敦煌,感受就不该是娟秀与清丽。学生写作前,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的感受,可能在材料的筛选以及写作重心安排方面,就会出现漫无边际甚至杂乱无章的问题。 2008年,学习八(下)吆喝一文,曾经布置学生写过一篇作文聆听。其中一个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描写: “我想,在每个学校门口,总会有一些小商小贩吧,卖一些零食或好玩的小玩意,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在校门口,每到放学,便有小贩骑着单车等候,但车后面要么带着一个泡沫箱,要么捆着一个大铁桶,里面装着的是冰淇淋、棉花糖、碗仔糕,可谓应有尽有。一看学生放学,就喊上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卖冰淇淋的,他的叫卖在普通话里夹着几个英语单词:icecream,大家快来吃呀,icecream全国人民都来吃,欢迎全国人民都来吃我的冰淇淋!每次听到这种吆喝,总有许多同学忍不住驻足掏钱。” 值得肯定的是,这个片段描写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然而,仔细读读也会发现,这个片段描写脱离了“聆听”这个中心,有偏题之嫌。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作者写作前没有抓住自己聆听时的感受与体会,即文章的魂魄。如何才能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呢?在“感受自然”作文指导一课中做了如下的尝试:回忆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用哪个词语概括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感受。学生在明确了“温情”之后,又引导他们尝试着也用一、二个词语来表达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自然之景的感受,例如:杭州西湖秀丽,桂林神奇,西藏五彩缤纷等。诱导主题词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明晰、具体了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帮助其聚焦了自己表达的中心(主题)。 三、筛选写作素材: 罗丹忍痛割爱砍掉“巴尔扎克的手”的事,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就写作而言,仍然要考虑是否有一只“巴尔扎克的手”喧宾夺主,影响主题突出的问题。“新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要提高,平时作文就应在取材、构思等方面加以训练。作为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就有必要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筛选,学会取材、构思。 对于材料的选择,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确:与文章中心无关的材料不选。内容重复的材料不选。 思想不健康的材料不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正是写作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唱给自己的歌一文时,有学生就准备选择自己在校受伤的事来写,他因为同学、老师的关心帮助而感动。很显然,这个选材能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即感动这个主题,但却容易将写作的重点放置在老师、同学身上,这就不符合“唱给自己的歌”这个主题,因此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选材不能用,让其另外选择了一个材料。 就感受自然的作文指导来看,同样也要考虑选材的问题。记得有学生在“漫话感受自然”这个环节中谈到江西婺源带给她神奇的感受时,就选取了金黄的油菜花地、淡墨的青山、灰黑的房屋、青绿的树以及蜿蜒的河等。这些内容似乎都能反映主题,但全部写进文章,明显是多而累赘了,因此,指导中就着重强调了选择婺源最有代表性的独特而“神奇”的材料婺源的油菜花地以及花海中点缀着的灰黑的房屋,以此帮助学生懂得了材料筛选的必要性。 四、寻找表达路径 “新课标”关于学生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要求的提出,为作文指导明确了方向。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正如小林多喜二所说的一样:为了使主题变得生动,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取来的某一题材,它本身常常是一种“没有顺序”、“没有秩序”的东西。我们把它拿来拆散,一如孩童堆砌积木那样,把它试验着堆砌起来,再拆开,再试用另一种方法堆砌起来。其实,作文要写得明晰而有感染力,老师对写作的顺序、细节描写、详略的安排、语言的表达等的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 感受自然一文的写作,就涉及到如何安排写作的顺序等问题。如有同学在描述荔香公园带给他的生机勃勃这种感受时,就考虑到了从苍翠茂盛的树木去表现,从人的活动去表现,从盛开的缤纷的花朵去表现,从欢快的鸟叫声中去表现,从天上飘动的风筝去表现,从层层叠叠的绿去表现这么多角度可供选择,除了要考虑其材料的筛选、剪裁外,也应考虑写作的顺序与条理。于是,提醒学生打腹稿时,不单要筛选材料,也要理清思路,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什么详细来写,什么简略的写这样,在脑海中将这些问题梳理清楚后,写出来的文章就很集中很清晰了。 一篇文章是否感染人,与其语言表达的优劣是分不开的。文章的语言如同是它的外衣,文章有美丽的骨架固然重要,但如果其外衣粗糙、鄙陋,也会影响它的形象的。因此,作文指导也应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适当的要求。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 定篇定量背诵。(本学期学习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春酒几篇课文,就要求学生每周选取课文背诵200500字)老师推介作家作品,指导学生仿写。就拿感受自然这篇作文来说,指导学生写作前,便选择了张晓风的魔季中一段文字:“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作为范例提供给学生以学习其语言表达。学生细读之后,归纳出几点加以借鉴:用多种表现“绿”的形容词突出景物的特点; 用拟人修辞形象突出景物茂密的特点; 抓住动作描写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进行仿写,经过训练帮助学生找到了自己表达的路径。 五、用笔与人交流 学生作文,当然是有“作”才有“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这样的交流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跨越过去与未来的。因此,在给学生以充分、具体的作文前指导后,应及时让他们用笔进行写作。平时学生作文,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完成一个片段作文的写作;一是用课堂45分钟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写作;一是学生回家完成一篇作文写作。课堂上的写作,方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给予点拨、指导。不过无论是课堂作文,还是家庭作文,写作前教师都应明确地给出作文要求。写作要求的确定,其实就是规范学生写作的方向,这样,作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指导感受自然的作文写作时,就提出了如下要求:写作前先冥思静想自己走进自然的一段经历,想好了再写,争取一气呵成。注意感情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切勿照搬别人写过的东西。理清思路,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学生依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写作,作文也就有可寻之“章”了。 六、修改分享与展示 有人说:“文章不怕千遍改”,“好文章多是改出来的”。对于文章的修改,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对此,许多作家也有自己的认识,以写神探形象而见长的阿林汉对于文章的修改也是非常重视的,曾说:“每一段我都写了四次:一次是写下我想说的话,一次是添入我所遗漏的,一次是删去不必要的,再一次是把全文精练成有如我才刚想到的一般。”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当然不能像阿林汉一样的求全求美,但文章文从字顺、中心明确、内容详实,这样的要求也是必要的。因此,学生的作文也大有修改的必要,且一遍改不好,还可以指导其进行第二遍、三遍的修改。改好一篇作文,其实比写作二、三篇新的作文更加重要。 作文评改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但评改的方式却可以灵活运用。自己评改、小组间互相评改、全班交流评改、老师面批面改等。通过评改,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日渐得到提高。 作文评改要切实有效,就要杜绝求全求美面面俱到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观,每次指导只突出一个重点。其他的知识顺便带着走。如唱给自己的歌这篇作文学生完成之后,发现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此文的写作方法,文章中心的表现非常牵强,情感表达也很生硬。鉴于此,便作了以下的作文评改指导:步骤一,回顾了上节作文指导课的内容,明确并把握住题目要求;探讨写作要点:确定感受寂寞、忧伤、欢快、喜悦等,选择素材,处理素材(引发内心感受的材料:概括叙述;表现内心感受的材料:具体叙述心理活动(直接)、身边人、物(衬托)、周围环境(烘托)、歌:结合内心感受,贯穿全文;材料集中在一件事或某一时间段里),凸现重心:(我身边的事我的内心感受)。步骤二、作文(学生作文唱给自己的歌)评改,写作方法实践:删除文章(老师所发第二篇文章)多余段落,明确此文一个重要的写作要求,即选材的集中此文的写作,应将素材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里能直接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事件展开来写。 评改文章指导学生根据写作要点,对所发材料进行评改:(歌曲在文章中的呈现根据作文内容选择相匹配的歌曲,并将之贯穿全文。如表现在草原上骑马的愉悦的内心感受,可选择牧歌或内蒙小调等。人物内心感受描写:直接描写、环境烘托侧重于如何描写草原环境而反映人物内心感受,达到情景交融;侧面描写侧重于对蒙古族姑娘、马的描写衬托人物的内心感受等)。 经过这节课的评改指导,学生按要求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修改,多数学生的作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高。作文修改完成之后,采用几种方式进行交流分享:张贴、办手抄报、朗读推介等。 作文交流、展示,实则就是给了学生一个平台,为持续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提供了保障。 回顾十年课改,作文教学走过了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路。最初,笔者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抓手进行作文教学,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因为综合性学习与单元文章相联系,学生的写作便有了明确的主题意识;因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便解决了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但经历一段时间后,一些问题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牧草栽培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矿山安全设备监测检修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技术类咨询培训方案
- 咨询公司差别定价方案
- 解决方案咨询部
- 漯河定制镀铜门施工方案
- 差异化产品营销方案模板
- 建筑方案设计理由简短
- 贵州建筑装饰方案设计公司
- 琼海互联网营销推广方案
- 驾驶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 腺样体肥大切除病例分析
- 点亮“睛”彩未来守护挺拔身姿-儿童健康知识讲座
- 消防员消费观教育
- 专题12 维护国家利益(河南专用)5年(2021-2025)中考1年模拟《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
- 国企采购培训课件模板
- 给英语教师培训课件
- 2025-2026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周安排表(简版):匠心织锦时 淬火启新程
-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Dynaform中文手册文档
- 玉竹栽培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