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岁涵 第三个十年的创作是指从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时间的创作 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共计12年 战争环境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呈现出分割并存的局面 出现了三个区域 国统区 解放区 沦陷区 这三个区域既有共性 又呈现出不同的创作丰貌 国统区 国民党统治的地区 当时面积最大 解放区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武装根据地 沦陷区 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地区和上海 孤岛 即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 租界处于被包围之中 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 日军进入租界区的这段时间 一国统区创作概况 分为三个阶段 一 抗战前期 全民族亢奋中的文学的 统一 时间 芦沟桥事变 武汉失守 整个国统区文学基调为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 1 文学观念统一为抗战服务 救亡 成为文学活动的轴心 色彩统一 鲜明而单纯 2 文协 的成立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 文协 文协 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 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 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抗战文艺 是当时最大的杂志 3 在文学形式上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 小型化 包括 广场艺术 墙头诗 传单诗 枪杆诗 壁报文学 等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艺术形式 还有用来解说宣传抗战的故事 鼓词 唱本 街头剧和戏曲等 代表作有街头剧 放下你的鞭子 在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 与 三江好 最后一计 一起 被称作 好一记鞭子 风行一时 这一时期的文学有报告化的趋势 报告文学发挥了文艺 轻骑兵 的作用 有丘东平的 第七连 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 二 抗战中期 历史沉郁中的文学思索 1938年10月 1944年9月 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初期昂扬激奋的社会心理渐渐转入沉静 人们开始审视战争 由初期的昂扬激愤转向沉郁苦闷 2 文学从单一走向复杂 文学向着多层次思维 多方位观察转变 文学艺术的表现追求应有的丰富性 复杂性和深刻性 倾向于 史诗格调 3 创作特点 三个面向 1 面向现实 2 面向历史 形成了以郭沫若 屈原 位代表的历史剧的创作高潮 3 面向自己 以抗战为背景写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 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 作品有 路翎的 财主的儿女们 具有史诗的内涵 沙汀的 困兽记 夏衍的 法西斯细菌 宋之的 雾重庆 等 并出现了艾青长诗 火把 史诗性抒情长诗 三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文学用喜剧结束一个时代 1944年9月 1949年9月 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表现了两个主题 其一 对国民党统治的批判 其二 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 风格上不约而同的具有讽刺风格 表现出喜剧性 代表作有 钱钟书的 围城 张恨水的 八十一梦 被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 官场现形记 的陈白尘的 升官图 吴祖光的 捉鬼传 诗歌方面有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 马凡陀山歌 等 二解放区创作概述 一 关于延安文艺整风1 整风原因 文艺工作者不能真正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个人化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的停留 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延安的现状失望不满 批判延安的黑暗 文艺思想混乱 集中于以下几点 有强烈的争议 a关于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b歌颂与批判的问题 c文学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d文艺与生活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 2 文艺整风是全党整风的一个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一致 3 关于文艺与政治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的论争 1 由此论争引发的对王实味等人的政治性批判 a周扬在1941年7月发表了 文学与生活漫谈 一文 重视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 提出某些精到见解 b丁玲先是写了小说 在医院中 又发表杂文 三八节有感 揭露延安生活中的阴暗面与缺陷 主张发扬鲁迅先生 为真理而敢说 不怕一切 的精神 铲除 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 c艾青发表 了解作家 尊重作家 一文d王实味发表了 政治家 艺术家 和 野百合花 两篇杂文 刊登于1942年3月 谷雨 和 解放日报 文艺副刊 引起更大的反响 二 关于 讲话 1 1942年5月2日至23日 中共中央在党内整风的基础上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 毛泽东在会上以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做了发言 后题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 发表后 无论在解放区还是新中国成立后 一直是中央制定文艺政策指导文艺运动的根本方针 具有无可怀疑的权威性 讲话 所代表的文艺路线逐渐取代了 五四 新文学传统 成为建国后文学的基本路线 2 不能用教条化 偶像化对待 讲话 1 关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 2 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 3 关于文艺的标准 提出 政治标准第一 艺术标准第二 毛泽东 将二者截然分开 4 关于 人性 的问题 5 对知识分子的轻视 批判 人性论 从 人的文学 到阶级的文学 批判 为艺术而艺术 从 美的文学 到政治的文学 批判 暴露黑暗 从 启蒙的文学 到讴歌的文学 3 怎样看待 讲话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讲话 始终作为文艺工作的指导纲领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十年代出现了一场 大众文艺 的论争 四十年代以后 毛泽东的一系列理论终于将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关系彻底颠倒过来 首先 毛泽东为何谓大众作出了清晰的定义 什么是人民大众呢 最广大的人民 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 是工人 农民 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我们的文艺 第一是为工人的 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 第二是为农民的 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 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 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 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 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 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军 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 这四种人 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 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这被简称为文艺的 工农兵方向 同时 毛泽东在这份文献之中宣布 知识分子远不如大众聪明 尽管工人和农民 手是黑的 脚上有牛屎 还是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 不熟悉农民 不熟悉士兵 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 什么是不懂 语言不懂 就是说 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 缺乏充分的知识 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 生活空虚 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 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 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许多同志爱说 大众化 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 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而打成一片 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 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 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 三 关于解放区的文学创作1 解放区的创作基调与国统区相比是明朗 素朴的 2 形式上偏向于民间形式 3 题材处理上具有鲜明特点 为战争和土改服务的农民文学 4 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弊端 1 在文化精神上 作家接受并传播了小生产意识 2 在文学观念上 文学特征消失 文学成为政治工具 3 题材选择上 出现了题材禁区 4 在文学形式上 注重普及 忽视提高 解放区文学在特殊的地区 特殊的历史年代 政治环境下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但它绝不能作为整个现代新文学发展的总方向 只能作为一种现象而存在 三 孤岛文学 1937年 八一三 事变后 上海沦陷 但当时日本并未向英法美等国宣战 因此 从1937年2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这些租界成为日军侵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之锻造设备安全试题及答案
- 临床药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物理竞赛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 电场
- 红色文化主题班会设计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 百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说课稿 苏教版001
- (正式版)DB2312∕T 090-2023 《地理标志农产品 绥化鲜食玉米》
- (正式版)DB2312∕T 073-2023 《水稻富硒栽培技术规程》
- 任务二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教学设计小学劳动鲁科版五年级下册-鲁科版
- 2.2海陆变迁说课稿2025-2026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西泠版五年级下册-西泠版
- 2025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个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 屠宰兽医检验考试题及答案
- 基金考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内蒙古信息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学制2018
- 航海船舶运输管理总结
- 园林古建筑防雷设计方案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实务《其他安全》试题+答案
- 安徽省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风叶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帽状云形成原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