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火车站供水井设计方案.doc_第1页
某火车站供水井设计方案.doc_第2页
某火车站供水井设计方案.doc_第3页
某火车站供水井设计方案.doc_第4页
某火车站供水井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概况阜六铁路冯井子、霍邱站设计位置分别在DK52+600右侧和DK98+700左侧。为解决车站日常用水问题,拟采用抽取地下水方案,要求出水量30-50m3/h,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在初勘阶段,我们收集了工点附近的水文地质资料和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参照该地区的类似工程经验,提出了选择方案。2、地形地貌 冯井子、霍邱站地处江淮波状平原北部,微地貌属江淮波状平原一级地貌单元的淮河二级阶地区,地形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3449m,区内没有较大的河流,仅有零星小型水库(塘),地表水严重贫乏。3、地层及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结合本区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第四系孔隙含(隔)水岩组和古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二个基本类型。()第四系孔隙含(隔)水岩组岩性自上而下分为:1)、上更新统黏性土隔水层(Q3al):以棕黄黄褐色为主,有时夹有青灰色,以粉质黏土为主,向下黏土含量增高,变为黏土。普遍含有少量的铁锰质结核(薄膜)及钙质结核或集块。并含少量的石英、长石颗粒,含量不均,与下部粉土(砂)层接触部位含量增高,顶部0.5m为种植土。层厚在冯井子站较大(6891m),霍邱站较小(2530m),分布甚广,透水性差,对空降水及地表水的下渗起着阻隔作用。2)、中下更新统含水层(Q1-2al):仅分布于冯井子站一带。为14层粉土(砂)与黏土互层,总厚度27131m。黏土多为青灰色,有时夹有棕黄色,有时含钙质,单层厚度287m,局部为粉质黏土;粉土、砂多呈灰绿色,结构较松散,黏粒含量不均,多为粉土。砂的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有时含少量的云母。第一层砂厚度大,分布广,顶板标高为(-32)(-50)m,底板标高为(-64)(-83)m,中间多有12层黏土(或粉质黏土)夹层,单层厚度为211m,是主要的含水层。3)、中下更新统下部黏性土隔水层(Q1-2al):仅分布于冯井子站一带。主要为含砾黏土及砾石层。为绿灰黄绿色,有时夹有棕红色,局部变为粉质黏土,底部含有砾石。层厚不稳定,透水性差,对砂层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的水力联系,起一定的阻隔作用。()古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从现有资料分析,第四系在沉积之前,白垩系砂岩、新太古界变质岩系,曾长期裸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一似层状的古风化壳,其深度为28233m,厚度1547m,平均厚度为30m。岩石风化程度受岩性等因素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在上部全、强风化带中(厚度345m),大部分硅酸盐矿物已全部变为次生矿物,原岩褪色,岩芯一般呈土状、块状,手搓即碎。弱风化带中风化裂隙发育,构造裂隙因风化作用而扩张,矿物不同程度地风化蚀变,岩心以块-短柱状为主。本层岩石含有较弱的裂隙水。4、方案选择根据区域资料,本区属于贫水地区,找水成井困难较大。根据工点附近类似工程经验,提出如下两种方案,供选择。方案一:机井供水方案设计井深180m,钻孔成井见设计图。取水目的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古风化带裂隙水。含水层深度为50m60m和155m180m,总厚度分别为10m和25m,含水层为砾砂层和风化层。该方案优点是施工方案单一,施工简便,工期短,费用适中,出水量稳定性高。缺点是井位需根据物探报告选取,物探报告准确性是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设计说明:(l)、图中尺寸均以米计;(2)、上部松散层,开孔口径为400mm,下部基岩采用290mm钻进至155m,换2lOmm继续钻进至180m终孔;(3)、钻孔采用清水钻进,如上部松散层钻进必须用泥浆时,可采用低固相水压泥浆钻进,冲洗介质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井管技术规范(GB50296)的有关规定;(4)、认真做好钻探班报表记录,进行简易水文观测;(5)、准确记录各含水层深度、厚度、漏水、涌水、坍塌、掉块位置,并进行编录;(6)、钻孔钻进达到孔深后,应丈量钻杆,校正孔深;(7)、成井前应进行洗孔,直到反清水为止,经抽水试验验证,满足水量要求后方可成井,成井方法采用一次性成井,根据含水部位及厚度确定滤水管配置,滤水管用6080目锦纶网包裹,铁丝缠牢,井管下置采用电焊连接,坚实牢固。应保持井管垂直,井管下完后,采用动水填砾,砾石为圆砂砾,直径为5mm左右,砾料填完后,上部位用黏土球回填密实进行封孔,防止上部污水渗入井内;(8)、成井结束后进行洗井,洗井方法送清水冲洗,活塞逐段提拉,达到水清砂净效果。在施工成井各过程中严格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进行操作;(9)、钻井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安全生产;(10)、具体钻井深度以提供的物探报告为依据。静止水位埋深5.60m,动水位30.00m,降深24.40m,流量50m3/d,单位涌水量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0.13L/sm、古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0.000053L/sm,水位年变动幅度较小,约为3.50m,建议采用深井泵下入深度5060m之间。方案二:大口辐射砖井供水方案取水目的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和风化带裂隙水。含水层深度为2231m,总厚度约为9m,含水层为黏土和泥质砂岩与砂质泥岩风化层。该方案优点是地下水来源范围广,水量有保证,井位易选择。缺点是出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施工费用约是机井的2倍,施工工期较长。辐射井取水方案设计图38373730 辐射井剖面图5 (1)、辐射井取水简介辐射井是在一眼大口径井内,把辐射管(渗水管)由内向外径向敷设于含水层内,地下水经过这些辐射状的水平渗水管汇集在大口井内。辐射井取水的最大优点就是辐射管取水范围广,单井出水量较大,能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缺水地区较好的选择。(2)、方案设计设计辐射井一口,直径3.0m,井深30.0m,井筒采用37砖倒挂,每隔5.0m处采用C20钢筋砼井箍加强。在上部第四系地层和下部全强风化岩层中各布置一层辐射管,每层8根,单管长50m,管径90mm,管壁厚3mm,水平管总进尺800m,详见设计图。静止水位埋深4.00m,动水位8.00m,降深4.00m,流量50m3/d,单位涌水量0.145L/sm。水位年变动幅度较大,约为10.0m,建议采用普通潜水泵下入深度25m左右。5、井位选择井位应选择在场区范围内,便于使用和管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距离铁路外侧股道中心距离不小于50m。、距卫生敏感点(农厕、肥坑、垃圾堆等)距离不小于30m。方案一井位选择需根据物探报告确定,方案二井位应选择于地势低洼、覆盖层厚度较大处。6、水量及水质评价(1)水质评价据附近抽水试验孔水质分析结果(分别从第四系及风化基岩含水层中采取水样做水质全分析),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场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质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无异味,无污染。第四系孔隙水:矿化度368mmg/L,水质类型为HCO3-NaCa型水;古风化带裂隙水:PH值7.3,矿化度254mmg/L,属CLHCO3-Na型水。(2) 水量评价方案一水量有望达到2m3/h左右,方案二水量在丰水期有望达到100m3/d以上,在枯水期有望保持在50m3/d左右。7、结论与建议1、两种方案均不能满足30-50m3/h的要求,可以两种方案同时选用,并配用其它方法,以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