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螳螂捕蝉.doc_第1页
王秀丽螳螂捕蝉.doc_第2页
王秀丽螳螂捕蝉.doc_第3页
王秀丽螳螂捕蝉.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高密市北关小学 王秀丽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 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二、教学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学过很多的寓言故事,也有很多的成语出自这些寓言故事,例如:(学生说说以前学的:拔苗助长、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咱们今天要学的是一个寓言故事:螳螂捕蝉。你听说过这个成语吗?这是个八字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还能说一个来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吗?(学生说)(鼓励)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好的词语?(学生回答后出示词语读一读)(出示幻灯片)【百度搜索】/view/79e232916bec0975f465e2a0.html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百度搜索】/view/65c127d0360cba1aa811dab3.html3、了解历史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同学们课前查过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了吗?(学生交流)(三)、理解感悟:过渡:吴王就是其中一位,这次吴王决定出兵攻打楚国,可吴国大臣却纷纷表示反对。一切似乎已不可更改,可是几天后,“吴王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读了这句,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2.学生浏览课文,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吴王改变了主意?课件出示:吴王前后态度明显转变,联系文中语言分析少年时如何一步步说服吴王的?画出你所感触的语句,写下点评。【百度搜索】/view/65c127d0360cba1aa811dab3.html3、小组讨论交流。(四)、班上汇报交流:1、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吴王悟到了什么呢?2、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少年是一个爱国的人。)(“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少年确实是足智多谋。)5、少年讲的故事是什么呢?(学生找到文中的有关语句读,老师引导学生复述,多媒体出示:螳螂捕蝉的段落,学生练读,体会蝉、螳螂、黄雀的动作、形态)指明出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韩诗外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原文:(课件出示)【百度搜索】/view/79e232916bec0975f465e2a0.html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指导学生理解,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的精确与简练。(1)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 (2)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百度搜索】/view/65c127d0360cba1aa811dab3.html(3)“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4)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6.固执的吴王听了这个故事就改变了决定,这个故事与吴国攻楚有什么联系呢?(吴国像故事中的螳螂,楚国像故事中的蝉,它们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7、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理解:“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呢?(专制蛮横、知错就改)朗读指导,读中体现吴王的恍然大悟。8、过渡:面对固执的吴王,大臣以死相劝,却毫无用处;少年讲述了一个故事,就拯救了千万生命,少年真是了不起。同样劝说吴王,结果却迥然不同,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合作探究:【百度搜索】/view/c6e3a3b569dc5022aaea001b.html从文中描写少年的语句中寻找少年的特别做法?(在花园转了三个早晨;将劝说的理由藏在吸引人的故事里)少年的这些做法与他取得的成功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面对固执的人,要懂得智劝。9、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智劝故事。(教师点评故事中人物的机灵之处,突出智劝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结:原来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生接: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生接:“巧劝”“智劝”)10、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课件出示对话)。【百度搜索】/view/c6e3a3b569dc5022aaea001b.html(六)、巩固练习 【百度搜索】/view/65c127d0360cba1aa811dab3.html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七)、拓展阅读。1、古今文对照,试着理解。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2、一鸣惊人的故事。【百度搜索】/view/65c127d0360cba1aa811dab3.html总结:(结合板书)今天我们学习了螳螂捕蝉的故事,认识了一位聪明、爱国的少年,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能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知道在劝阻别人时,如果直接劝不行,就换个方式,去智劝。(八)、作业:1、写好剧本,练习表演。2、推荐寓言书读一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九):板书设计:10、螳螂捕蝉蝉 螳螂 黄雀 少年楚国 吴国 其他诸侯国五、教学反思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 螳螂捕蝉 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警戒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少年劝阻之 妙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感受课文内容。学生读第一段,知道大臣们把吴王惹怒了,再看课文结果,少年成功地劝说了吴王。这样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少年的高明之处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默读了课文,很快就得出了不少答案。有的说,从“一连转了三个早晨”、“毫不介意”看出少年很有耐心,也很聪明,等着吴王去发现他,这样吴王就没有戒心了。有的说, 没有像大臣那样直接劝说,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吴王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样收回成命也有面子。有的从吴王说的那句话“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了”和少年侍奉吴王多年得出结论,吴王对少年很好,少年摸清了吴王的脾气,“知己知彼”所以能“百战不殆”。还有的从少年手拿弹弓在花园里讲故事看出少年肯定懂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