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状况.ppt_第1页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ppt_第2页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ppt_第3页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ppt_第4页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我国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一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 一 我国国力明显增强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 为2164 61亿美元 2011年上升为74970 43亿美元 增长34 64倍 占全球GDP的10 48 2011年 我国人均GDP达到35083元 和5541 9美元 8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 6 3305计算 1978年我国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 也只有224 9美元 排世界倒数第二位 增长24 64倍 年均增10 7 排名世界第89位 上海人均GDP为73297元 约合10827美元 与沙特阿拉伯持平 北京人均GDP为70251元 约合10377美元 与斯洛伐克持平 辽宁人均GDP为40003元 约合5909美元 与哥斯达黎加持平 贵州人均GDP为13221元 约合1953美元 与印度持平 二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家财政实力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年的 元提高到2011年的21810元 人均总收入23979元 比上年名义增长14 1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8 4 增长63 59倍 年增长1 87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 元提高到2011年的6977元 增长52 07倍 年增长1 53倍 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 亿元 11年达到10 38万亿元 增长917倍 年增长近30倍 1978年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为2 5亿 2011年我国绝对贫困人口降为1487万 我国的贫困标准在不断提高 一是以农村人均年净收入人民币625元为绝对贫困标准 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 二是按人均年净收入865元人民币的 低收入人口 标准统计 全国的贫困人口为9000万人 占了农村总人口的10 三是按国际通行的统计标准 只要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 人民币6 5元 总计2300元 就属于贫困 则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还有12238万人 三 我国的粮食产量提高 在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有所提高 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0476 5万吨 2011年的粮食总产量为 57121 0万吨 增长87 43 2011年粮食总产量1 4万亿斤 人均占有粮食约1760斤左右 四 我国工业长足发展 1978年我国的钢产量是3178万吨 2011年我国钢产量是68326 5万吨 增长21 5倍 1978年我国产煤61786万吨 2011年我国产煤35 2亿吨 增加5 83倍 目前我国开采利用的矿种达178个 年产矿石量67 20亿吨 原油产量1 90亿吨 天然气760 82亿立方米 五 我国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1978年 全国高等学校达到五百九十八所 在校学生八十五万人 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1 6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八十八万人 中学在校学生六千五百四十八万人 小学在校学生一亿四千六百二十四万人 在幼儿园受教育的儿童七百八十七万人 2011年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6 0万人 在学研究生164 6万人 占全国人口的 0 12 毕业生43 0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1 5万人 在校生2308 5万人 占全国人口的17 2 毕业生608 2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8 9万人 在校生2196 6万人 毕业生662 7万人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50 8万人 在校生2454 8万人 毕业生787 7万人 全国初中招生1634 7万人 在校生5066 8万人 毕业生1736 7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1736 8万人 在校生9926 4万人 毕业生1662 8万人 特殊教育招生6 4万人 在校生39 9万人 毕业生4 4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3424 4万人 六 编织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障网 截至目前 全国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 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 2009年4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正式公布 一场惠及全民的新医改拉开序幕 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已由2001年的60 下降到2011年的35 这说明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增加 群众看病负担相对减轻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显著改善 医药应 分开核算 分别管理 统一上交 合理返还 意思是在医院内部搞两本账 药品收入按新的财会制度单独核算 同时 将药品收支结余上交卫生行政部门 统一缴存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 经考核后统筹安排 再合理返还给医疗机构 当然 病人处方可以在医院取药 也可以到定点的社会药房取药 目的 医药分开 的目的 是为了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 切断医院 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大病医疗保险 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以上的部分 按照上年度工资的6 2 5 1 的比例上缴保险费 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 全国有45 8 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 30 3 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 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 2002年10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决定 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 新农合制度试点在全国陆续展开 2008年 新农合制度覆盖超过8亿人 到2011年底 全国参加新农合的人口达到8 32亿 参合率达到97 农民彻底告别了 小病拖 大病扛 和 得了阑尾炎 白种一年田 救护车一响 一头猪白养 的历史 新农合制度的一大特点是政府承担主要筹资责任 2003年 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元 农民个人缴纳10元 人均筹资标准为30元 到2012年 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农民个人缴纳50元 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90元 2011年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0 农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超过50 七 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国公民 截至 十一 五 末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的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83万个服务点覆盖90 的行政村 我国国产电影从2003年的年产100部 现已达到年产791部 票房价值有10亿元达到131亿元 电视剧产量已达世界第一 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11052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75 二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一 城乡差距虽然在缩小 但差距人跟大 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2年以来 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 3 以上 并在2007年和2009年扩大到了 3 33 城乡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迅速 城乡收入比正在回落 城乡差距正在逐步走向缩小 但差距仍令人不安 早在2005年 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 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 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 中国名列其中 而美 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 5左右 到了2010年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 4 聚焦民生 显示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 23 1 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 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30多年来 我国各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大幅度增长 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 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 西部地区为18090元 差距达2万余元 从省际差距来看 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 最低的贵州省年人均收入为9187元 两地相差67789元 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 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 1 本世纪以来 我国工业发展主要靠5地区6行业支撑 5地区是 上海 江苏 浙江 山东和广东 他们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48 7 6行业是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 电力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化学原料及化学材料制造 冶金 纺织业 其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销售额的42 国家每年给这些大城市注入数千亿资金 而许多中小城市的企业却纷纷破产 多数乡村和边远地区也在迅速衰落 占60 的农村人口只占国民所得的16 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 31 西部省区市中人均GDP最低与东部省区市中最高相差十倍多 我国GDP增长失去民生意义 凯恩斯在1936年所写的 通论 中曾经提出一个非常着名的 挖坑 理论 雇两百人挖坑 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 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雇两百人挖坑时 需要发两百个铁锹 当他发铁锹时 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 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 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 这时食品消费也都有了 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 还得发两百把铁锹 还得发工资 中国的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绝不亚于这种挖坑经济的拉动 房地产能带动60多个行业 可以把经济从冷变热 如果只需要较少的投入就能达到拉动经济的目的 可以说它是有必要的 但若是挖坑的规模太大 为此投入了相当大量的人力 物力 财力 这些投入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了 这就没有必要了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 GDP是政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行土地财政 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为挖坑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 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 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 的水泥和钢材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 40 据对砖混结构 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 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 600吨 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 将产生7000 12000吨建筑垃圾 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然而 这样的建筑却仅仅能持续25 30年 这样人为地拆了建 建了拆 无疑能推动GDP增长 但总体上看房屋数量却和以前没有太大差别 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 三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大 我国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5 3 城市拥有70 的卫生资源 农村仅拥有30 的卫生资源 农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四 失衡的宏观经济 政府投资主导下经济增长 消费率下降 投资和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居民消费需求萎靡不振 通常用于衡量消费的指标是消费品零售总额 它分为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 饭店餐饮业销售总额和其它行业的销售总额三个部分 在我国 批发零售业中大部分是批发业务 零售业占的比例很低 如2007年生产资料的批发占到了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 零售的大部分用于消费者的消费 批发业批发的大部分不是消费者消费的 而是生产资料批发 如钢材 成品油 汽车和建筑材料 包括机电产品 城市的建筑材料都是经过建筑企业 开发商的 居民不可能直接使用 它理应是一种生产资料 但这个生产资料却归到了消费品零售总额里 事实上 我国居民消费是低迷的 当然 中国现在存在着两个消费品市场 一个是奢侈品市场 这在全世界都是着名的 另一个是普通的消费品市场 这个市场的消费价格是低迷的 而且销量是有限的 可见 消费需求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经济增长靠的不是消费 而是投资 2004年以来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名义增长率 始终保持在30 左右 远远超过同期名义GDP16 的增长率 中国的出口依赖症 与过度投资相匹配 形成过高的出口依赖症 2009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3 9 其中 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 下降16 0 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 下降11 2 进出口差额 出口减进口 1961亿美元 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 二 失衡的产业结构 一枝独秀的房地产业 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大约为160万亿 按60 利润率计算 盈利达0 96万亿 开发商的收入为4 4万亿 开发业的利润率保守地按40 计算 盈利1 76万亿 因此 我国房地产业盈利约为2 72万亿 占到了当年GDP的8 12 中国的实体经济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央企都不做主业转向房地产 实体经济中与建筑相关的都如钢铁等行业为什么那么火爆 这都是建房的需求带动的 然而建好的房子中许多都不是用于居住 而是满足囤积和投机的需求 甚至出现郊区 市区房价倒挂的现象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房地产投机氛围之严重 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坚硬和庞大 我们可以大概算一下现在北京的房子的价值 按人均35平方米 2000万人口计算 共有约7亿平方米的住宅 按3万元 平方米估算 北京有20万亿左右的住宅价值 再加上非住宅的房地产的价值 北京的房地产资产将近30万亿 而北京的GDP仅为1 1865万亿 30万亿的固定资产才创造1万亿的价值 这是多么低的回报率 然而 房地产的实际价值 包括各地经济规划发展的价值 都是建立在增收土地而换来的 地价增收农民土地 高价卖出房地产 一方面掠夺农民 另一方面剥夺城市居民 三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 资产泡沫破灭与银行大规模不良信贷2009年银行新增贷款为9 7万亿 其中对房地产的直接贷款占到了贷款总额的20 个人按揭贷款将近9000亿 另外还有一部分进入房地产的资金没有列入以上两个数字 如政府的贷款 2009年政府从银行贷款的数额约为5万亿 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也流入房地产 另外 银行贷款中的抵押贷款大部分也与土地价值有关 因此可以粗略地估计 银行资产中50 都与房地产有关 所以 一旦房价回落 所有的抵押资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资产泡沫破灭与银行大规模不良信贷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险 什么叫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 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 金融证券 地产价格飞涨 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 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 最后必定泡沫破灭 导致社会震荡 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 所谓虚拟资本 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 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 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 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 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 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 正常情况下 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 只要金融存在 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 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 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 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 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 又有一定联系 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 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 如金融证券 债券 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 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 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 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 过度膨胀 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 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 可见 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 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 所以 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 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二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据估计 现在地方政府债务大概有9万亿 甚至有10省市的贷款债务率超过100 地方政府一年的税收则不到3万亿 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债务都是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 很难通过这部分投资收益来偿还债务 因此 土地收入就成了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主要手段 三 产能过剩与信贷风险 中国存在世界上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在形成机制上 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 竞相对企业进行补贴 形成了产能过剩 在治理政策方面 主要方法是淘汰小企业 小企业为避免淘汰 纷纷扩大规模 其结果是产能过剩越治越重 所谓重复建设 是指相同的产业 产品在同一地区或者不同区域所达到的供给能力已经超过了社会需求 但仍有新的投资不断投入 结果造成生产和服务过剩的情况 例如 在 珠三角 地区 分布着5家机场 相互之间的距离在200公里之内 都靠近香港 结果每家机场利用率都不高 其中珠海机场的利用率还不到10 最后只能被拍卖 在 长三角 地区 在以上海为中心的300公里范围内 仅大型机场就有4家 春运高峰时期上客率最高的时候也未超过60 近年来 港口建设方面 珠三角 长三角和京津环渤海地区的港口城市都制定了庞大的港口扩建计划 仅渤海湾一带 就有天津 大连 青岛等地投资数百亿元进行港口扩建 深圳 宁波 上海的扩建项目投资也都近百亿 并纷纷打出成为 海运枢纽 的旗号 但是 在货源增幅不大的情况下 这样的超前建设港口 大幅增加了港口的吞吐能力 导致了竞争加剧和闲置 2009年6月 我国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达1 6亿吨 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73 1 但一批钢铁项未批先建或干脆违规建设 中央电视台2009年9月6日 经济半小时 报道 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已超过17万吨 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如果这些产能全部实现 相当于全球多晶硅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四 资源不足和廉价使用 人均份额少是中国资源的基本国情 截至2009年 我国人均水平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 人均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3 淡水27 森林为14 草地为32 石油 天然气探明储量11 和4 5 铁 铜 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 6 1 6 1 9 但在我国资源遭粗放使用很严重 长期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有相当部分GDP以资源过度使用而取得 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其稀缺程度 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外部附小用不能被补偿 土地 水资源被廉价甚至无偿使用 地下水被过度开采 煤炭 稀土金属被人易开采 目前我国GDP占世界月4 5 但原煤 钢材 水泥的消耗量 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 30 40 石油 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为40 60 以上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全世界144个国家中排名133位 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118医院 占GDP的3 05 五 政府大量投资于民间资金蛰伏并存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站GDP比重已超过40 远超于世界20 的水平 既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也未超过34 同时 约46亿民间资金却处于观望状态 六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在于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失去生产目的的巨大经济体 自然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 投机氛围对创新能力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金融战争可能给中国带来挑战 四 远离常态的经济结构 1 产出构成 在全部GDP中 中国的三次产业比例是15比52比33 低收入国家是23 32 45 中等收入国家是10 38 52 世界平均是5 31 64 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与国际上不完全可比 服务业产值的低估可能较为严重 但是即使考虑这个因素 中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也显然过高 2 就业构成 据统计 2003年中国的三产业就业分布为49 1比21 6比29 3 其他国家的普遍规律是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第二产业的2 3倍 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东欧国家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高一些 但是第三产业比重也明显高于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的就业统计中没有考虑农民广泛存在的兼业问题 如果按实际工时的分配来测算 那么农民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时间可能平均只有两个月左右 将这个因素考虑进来 估计我们的三次产业实际就业分布大约为25 35 40 第二产业就业比例过高 第三产业就业比例过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3 支出结构 近些年来 中国GDP的最终使用中 家庭消费支出占47 政府消费占12 资本形成将近40 世界平均为61比17比22 其中 低收入国家为70 11 20 中等收入国家为59 15 25 这说明 一方面 中国的资本投入水平是极高的 另一方面国民经济总体效益是较低的 此外 中国的净出口占GDP支出的2 这表明国内储蓄对外转移 4 资本结构 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和存货增加两个部分 中国的存货比重畸高 九十年代经常持续在资本形成中约占10 左右 约相当于GDP的3 这意味着平均每年有数千亿元的产品生产出来 计入GDP 但是没有卖出去 形成库存积压 10多年来 累计的存货增加高达2万亿元以上 除极少部分为扩大生产所必需之外 主要是产不适销的缘故 由此增加的银行不良贷款至少在一半以上 5 城乡结构 2003年 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0 5 世界平均水平已将近50 城市的定义在世界各国都不尽相同 按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口径 人口在2500人以上且就业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居民区 就被归为城镇而非农村 如果仅就人口聚集程度和非农就业比重两项指标来看 中国的城市化率估计早已超过50 因为 现在有数以万计的农村和集镇已经实现了非农产业为主 且聚集人口超过2500人的规模 但是 其他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变 生活方式与城市相比差别较大 6 地区结构 尽管最近两年 某些中西部省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东部省市 但是从总体上看 并没有改变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GDP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 去年以来投资迅猛增长 又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目前沿海12省市的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为41 3 在GDP中所占比例为68 7 一个国家高速增长25年后仍然没有出现地区之间趋向平衡的调整 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四 我国经济失衡发展的原因 一 自然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 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 先天性 差异 比如 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气候宜人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 占据先天发展优势 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 气候干燥 生态恶化 交通闭塞 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 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 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 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 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 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70 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 的东部沿海地带 虽然国家在 一五 计划 三线 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 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 纵向比较 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 横向比较 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 政策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 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 比如 改革开放后 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 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 率先开放的政策 在投资 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 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 体制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 比如 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 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 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 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 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 又比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观念 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 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 从而出现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的 马太效应 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一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工业品的价格 普遍高于其本身价值60 500 农产品的价格 普遍低于其本身价值44 73 某企业钢材制造成本为1353 01元 吨 生铁的制造成本为790 85元 吨 统计资料表明同一时期全国市场上钢材的销售均价目2528元 吨 生铁的平均销售价为1286 52元 对此稍作计算分析即可知道 钢材的价格是其价值的186 生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162 6 利润率为86 和62 6 选取粮食亩产偏低的10个省区的平均数 即按亩产236公斤计算 亩均投入劳动日23天 每天计入劳动价格30元 其分析结果是 每公斤粮食价值为3 88元 2003年的粮食出售平均价格为1 05元 价格仅为价值的27 据四川省农调队的调查资料显示 油菜籽亩产124公斤 其物质投入116 5元 据分析 其投入劳动量 基本上与粮食生产的劳动投入相当 这里按20天计算 分析结果 每公斤油菜籽的价值为6 60元 2003年油菜籽的出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