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安全救溺应变处理.ppt_第1页
水域安全救溺应变处理.ppt_第2页
水域安全救溺应变处理.ppt_第3页
水域安全救溺应变处理.ppt_第4页
水域安全救溺应变处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域安全救溺應變處理 臺北縣政府消防局陳國忠 98年6月8日 簡報大綱 一 前言二 近三年溺水統計三 溺水事故定義四 認識溺水五 造成溺水事故因素六 大豹溪防範溺水作為七 過去案例八 水中自救與救生九 水域救難體系十 結語 一 前言 臺灣位處亞熱帶 四面環海 內陸又密佈河川及溪流 故每當春 夏炎熱的季節 各海邊及溪流充滿戲水人潮 但在享受清涼歡樂的同時 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安全及潛在的危機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網站所公佈的台灣地區歷年事故傷害與自殺死亡概況統計資料顯示 溺水事故傷害不僅是國內非常重要的事故傷害之一 而且也是青少年第二個主要的死亡原因 排名僅次於交通事故傷害 雖然政府及消防相關機關單位及民間水上救生團體 都積極地想作好水域安全工作 但因溺水原因複雜 人為因素居多 故至今仍找不出真正有效的因應對策 以減少每年不斷重複發生的溺水事故 二 近三年溺水統計 資料來源 內政部消防署 全國近三年溺水地點統計 資料來源 內政部消防署 三 溺水事故定義 溺水是指身體浸入 浸沒在液體中 遭受呼吸損傷的過程 就醫學層面而言 溺水的過程主要為溺水者因為各種原因 喝入水 疲乏 失溫 受傷 無法對抗水流 被水中雜物絆住 失去方向感 發生失能的行為 以致於產生驚恐的狀態 無效的呼吸 浮力的減低 精疲力竭而溺水 最後導致溺斃 溺斃的過程主要為滅頂後將水份吸進入肺中 或者因咽喉肌肉痙攣以致氣道關閉 造成窒息現象 導致大腦缺氧而後意識喪失 心跳停止終至死亡 四 認識溺水 溺水用語 依病理生理學定義 溺水 submersion 指身體沒入水中 且存活超過24小時者 溺斃 drowning 指身體沒入水中 且在24小時內死亡者 溺水症候群 immersionsyndrome 指由於接觸到水引起的突發性死亡 溺水後症候群 postimmersionsyndrome 指溺水一段時間恢復後所產生的呼吸窘迫 四 認識溺水 任何水域之溺水意外 必定牽連到環境 活動內容 時間 與人等四項要素 溺者依發生原因之狀況 可分為下列幾種 欠缺游泳能力者發生問題 衰弱 或疲乏之泳者無意識之溺者多溺者 資料來源 張培廉先生著作 四 認識溺水 依溺水危難時發生之生理現象顯示 溺者可分為下列幾類 清醒溺者 ConsciousPatient 體能耗盡之疲乏泳者身體受傷之泳者泳技不佳之泳者因緊張 恐懼 或其他原因致溺水之泳者無意識溺者 UnconsciousPatient 已無生理反應之溺者因其他原因致休克 昏迷於水中之溺者 資料來源 張培廉先生著作 四 認識溺水 溺水前之徵兆 清醒溺者 體能耗盡之疲乏泳者行為 能自行漂浮水面面向岸邊揮手呼救間斷性於水域中上下浮沈連續吸水與吐水心情逐漸由焦慮緊張而趨害怕 驚恐 資料來源 張培廉先生著作 四 認識溺水 溺水前之徵兆 清醒溺者 身體受傷之泳者行為 通常將其注意力置於受傷部位傷輕者仍有餘力做求生動作 惟求生效果不若正常狀況傷重者無力或些許力量做求生動作因身體疼痛或機能失效求生無法持久 逐漸產生危險求救動作可能加速或因受傷肌肉僵硬 血流不止而趨緩慢 資料來源 張培廉先生著作 四 認識溺水 溺水前之徵兆 清醒溺者 泳技不佳之泳者 含不會游泳 行為 任意撥水 以保持身體直立 維持呼吸求救動作大 希望雙腳著地對身旁任何漂浮物或前來之救援者 皆想緊緊抓住無法做出正確的求救動作 心情呈現驚恐失措想走回岸上 但因雙腳踏空 而有吃水 下沉的情況 資料來源 張培廉先生著作 四 認識溺水 溺水前之徵兆 清醒溺者 因緊張 恐懼 或其他原因致溺水之泳者行為 由於心理 如同伴溺水影響 或其他物 如於海域中活動突遇較大風浪 海中生物接近碰觸 或抽筋 而產生害怕由於害怕 游泳動作加快 而呈現肌肉僵硬動作失常 無法依游泳要領完成 資料來源 張培廉先生著作 四 認識溺水 溺水前之徵兆 無意識溺者 已無生理反應之溺者 因其他原因致休克 昏迷於水中之溺者生理反應微弱或已無知覺可能於水面浮沉 或水中飄盪 或沉落水底因自身已無求生能力 故無法與救援者聯繫由於生理現象與屍體徵象相似 極難辨別 雖易救援與運送 但急難照顧與回復困難 資料來源 張培廉先生著作 五 造成溺水事故因素 五 造成溺水事故因素 1 逞強競泳2 不清楚水域特性3 穿牛仔褲下水4 失足滑倒5 體能因素6 跳水不慎7 不當使用泳具8 酗酒及飽食下水 個人行為因素 五 造成溺水事故因素 1 渦流 水下暗流2 水位過深3 河床落差大4 水流溫差變化過大5 豪大雨後水位迅速暴漲6 溪岸礁石易滑 水域危險因素 五 造成溺水事故因素 1 有無足夠的安全設施2 有無設置警告措施3 有無設置救生站4 溺水者有無及時施行CPR 環境安全因素 六 大豹溪大豹溪防範溺水作為 大豹溪易發生溺水地點 經統計大豹溪近幾年來溺斃人數最多之水域為樂樂谷水域 其次為山中傳奇水域 六 大豹溪防範溺水作為 於湊合橋入口處豎立座大型警告標示牌 設置43處紐澤西護欄 以防止遊客從其缺口進入溪中戲水 架設2處防止遊客進入溪流之鐵絲網 新增13座救生樁及設置14面水域地點標示牌 以利民眾報案時正確指出事故地點 縮短報案時效 於14處水域地點下游架設攔截繩及懸掛浮球 並補充救生設施 救生圈 繩 加強安全防護措施 組成 大豹溪水安巡查小組 提高巡邏密度 針對原每週編排2 3次之巡邏勤務改為每日巡邏 且對於跳水之民眾 將加強勸導 以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避免再次發生溺水事件 提高巡邏密度 5至9月期間協請人力充裕之團體增設救生站 擴大各點之距離範圍 並於暑假期間設站時間延後至18時 增設救生站 97 98年設置救生站比較 危機四伏的東眼橋 跳水的天堂 生命的盡頭 臺北縣危險水域易發生溺水事故地點與水域特性分析 臺北縣危險水域易發生溺水事故地點與水域特性分析 臺北縣危險水域易發生溺水事故地點與水域特性分析 98年5月14日 翻牆出校門戲水2國中生溺斃 北縣2名學生趁期中考結束後 找同學翻強出校園道附近的三峽河嬉戲 游到中央打算折返時 發現水深雙腳踩不到底 緊張慌亂而不慎溺水 七 過去案例 七 過去案例 97年6月26日 旱鴨奮力救溺力竭而死 北縣1名見義勇為男子於三峽橫溪旁聽到學生溺水呼救聲 竟不顧自己不懂游泳 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游泳 反被遇溺學生緊抓沉入水裡溺斃 29 七 過去案例 97年1月16日 警消海上救人溺斃妻慟 浪那麼大 為何派人去送死 宜蘭消防隊員黃碧山為了搜救落海釣客 在海上搜尋 但海象實在太差 大浪打翻救生艇 黃碧山直接撞上岸邊的消波塊 昏迷溺斃 30 七 過去案例 96年12月16日 瘋狗浪噬2人 男捨命救友 3死 百釣客無動於衷 竟續下竿 北縣1名男子為搶救2名遭瘋狗浪捲落大海的友人 奮不故身跳海救人 因體力不敵猛浪 3人均慘遭溺斃 31 七 過去案例 95年7月9日 三峽大豹溪溺水冤魂多 高雄籍男子疑不了解水域特性 在三峽鎮有木里 山中傳奇 段溺斃 32 七 過去案例 95年6月11日 北縣設防溺巡邏箱全國首見 本局為加強防溺措施 針對台北縣大豹溪等危險水 海域編排14條巡邏路線 並首創設置60個防溺巡邏箱 33 七 過去案例 96年11月2日 冒險救釣客 瘋狗浪重擊 義 勇 消殉職 本局新店義消救生分隊長王銘錫 96年11月3日上午支援貢寮海域釣客落海打撈勤務 不幸被大浪捲入海裡 撞上礁石昏迷溺斃 八 水中自救與救生 發生溺水的主要原因 驚恐慌張體力耗竭水中自救原則 保持體力 以最少體力 而在水中維持最長時間 緩和呼吸頻率 放鬆肌肉 減慢動作水中求生原則利用身上或身旁可增加浮力之物品 35 漂浮待救方法 仰漂 BackFloating 踩水 TreadingWater 水母漂 Jelly fishFloating 韻律呼吸 RhythmicBreathing 浮物求生上衣漂浮法褲子漂浮法 CPR急救流程 37 落海後如何應變 防滑釘鞋 救生衣 應保持鎮定 避免慌亂中嗆水導致休克 應閉住氣息 釣客落水時身體會完全沒入水中 數秒後才會浮起 這段時間應用手指捏緊鼻子 閉住氣息 待頭部浮起後 再用口吸氣 並以口鼻同時呼氣 應將身體保持直立而微向後仰的姿勢 面朝岸上 並適時伸出手腳來緩衝 以免身體撞到礁石 同時設法離開浪腳附近的激浪區 應選擇水流較緩的水灣或大石頭後方等人搭救 若岸上沒有別人 應選斜坡處慢爬上岸 待爬到水深在膝蓋以下的地方才可站起 以免再度被浪擊倒 千萬不要企圖在落海的地方爬上岸來 38 不慎落海自救方法 一 防滑釘鞋 救生衣 徒手落水自救方法瞬間吸飽氣使胸腔充滿空氣如海域附近環境落差小 體力足夠 盡早上岸 若無法上岸 應保持體力 採漂浮待救方式 或使用衣褲打結吹氣 製作漂浮物待援 39 不慎落海自救方法 二 防滑釘鞋 救生衣 船隻翻覆自救方法上船時即應先行查看救生衣及救生圈放置處 並穿上救生衣 設想發生事故後第一時間可能逃生路徑及如何快速取得逃生器具 察覺船隻翻覆時 應快速逃離 找到浮具 游離船身 避免被船隻底部機械及漩渦傷害 全身放鬆 任其漂浮待救 40 不慎落海自救方法 三 岸邊磯釣不慎落海自救方法落海時 於口鼻尚未入水前瞬間吸飽氣 使胸腔充滿空氣後閉氣 等待約10秒後身體將因海水浮力較大會自然浮起 採後仰姿勢 離開浪腳激浪區 靠近水流較緩之水灣或大石頭後方等待救援 41 如何使用救生器材 救生桿 應先將竿尾伸出超過落水者 再由側面傳遞 待其抓牢後 引免其因波浪推擠而被竹竿刺傷 救生圈 拋投前 先將繩索整理好 拋投時 宜拋向落水者背後 再拉向前使溺者抱住 救生繩 使用前應先將繩子浸濕增加重量 以利於拋投 並於繩索前端數公尺每隔半公尺打結 以便於被救者抓牢 當有人不慎落海時 應先高聲呼喊 請求援助 緊急聯絡電話 119118 當使用救生器材時 應處於岸邊較高處絕對安全位置 且距落海者最近的地方施救 救生器材使用後 應物歸原位 以備不時之需 水域安全維護人員之救援方式 救援方式 徒手救援 器材救援 乘坐裝備救援 施用之區域 空中救援 水域救援 陸地救援 空中救援 陸地救援 使用性質 緊急救難系統架構圖 水域緊急救難支援體系 接獲報案單位記錄報案人資料及相關案情資訊 包括溺水地點 人數 溺水原因 水域概況 以施行之救援行為 相關搶救動線狀況等 立即將所有資訊 轉由消防局救災救護中心接手統籌相關指揮 派遣 調度及通報管制等工作 作業項目一 救難動員機制 水域緊急救難支援體系 執行報案後作業河域及溪流發生溺水事件時 經民眾報案後 則由轄區消防分隊為主要救援單位 並依實際需求請求鄰近消防分隊支援 同時聯絡民間救難團體協助救援 轄區警局 醫療院所待命支援 海域發生溺水事件時 除消防單位救援外 得立即同步通知海巡單位協助搶救 若因海象或地形狀況 妨礙救難工作 則視情況向內政部空勤總隊請求直升機增援 待救難支援團體報到後 須由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統籌編組 以提升整體救難效率 作業項目一 救難動員機制 水域緊急救難支援體系 執行報案後作業海洋溺水案件則聯繫國家搜救中心及海巡隊及海軍搜救大隊 共同協助救援活動 另可透過漁業廣播電台 利用無線廣播通報鄰近海域作業漁船於第一時間協助搜救 並視狀況請求鄰近村里運用廣播系統 發動村里船隻協助水面搜尋 作業項目一 救難動員機制 水域緊急救難支援體系 發現事故者搜救過程中發現並救起溺水者後 應立即通報救災救護指揮中心 同時進行生命跡象評估 若有生命跡象 先做初步檢傷及護理工作 上岸後交由消防或護理人員將其送至醫院 繼續觀察若無生命跡象且明顯已死亡 交由警察或家屬處理 若無生命跡象但未斷定死亡者 應持續急救並送醫院處理 作業項目二 緊急救護處理 水域緊急救難支援體系 未發現事故者打撈 搜救工作未尋獲之遇難者或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