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生态村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生态村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生态村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生态村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坂面镇人民政府关于坂面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三明市级生态村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及三明市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坂面村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启动,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在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服务农民群众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市级生态村建设的成效。2、 创建原则1、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防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2、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决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3、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5、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3、 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市级生态村,做到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发展道路。4、 主要内容(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抓好基本田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展低产田地改造建设,要求土地平整,田园绿化,沟、渠、路、埠、电配套,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农业绿色技术应用。改进农艺技术,尽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以发展无公害农业为载体,大力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新技术,并做好适期防治,减少用药次数;提倡使用有机肥,并按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因地制宜推广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合理利用规模化养殖厂的有机肥料。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和抛入池塘,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提高塑料地膜和农田残膜回收率。(二)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鼓励引进和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轻工业,严禁高污染企业进入本村,并努力形成规模,用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加大清洁生产的促进力度,督促各个企业能自觉资源完成清洁生产,根本上做到原料清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清洁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材料和能源,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增加生产效益,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合理化利用。(三)努力打造绿色村庄一是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向上争取配套资金,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切实抓好村内灌溉渠道建设,突出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和土地平整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努力降低灌溉定额,节约水资源。二是抓好村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村自来水的扩大覆盖范围,对原有的饮用水管网进行扩容和维护,减少水流失,提高水质量,增加各户出水口的水量,满足改圈、改厕后的用水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推动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划定一定区域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培植生态植被,实施定期巡视检查,水质抽样化验等措施,达到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内结构布局优化合理的目的,从而推进清洁生产、生活和实现资源无害化和生态化。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制定村绿化规划,每年春季按照规划植树造林,主要村内道路两侧有绿化带,栽树种草,住宅房前屋后栽种名贵物种,绿化要见缝插绿、拆墙透绿,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真正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绿中。通过建设固定垃圾填埋场,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率,在每个自然村设立定点多个垃圾灶,设专人负责,实行集中收装,定期填埋,无散落垃圾污染。对畜禽实行圈养,杜绝散放,实行人畜分居,做到畜禽粪便出村、无柴草乱堆乱放。对厕所、畜禽圈定期消毒,实现环境卫生保洁化。抓好清洁能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植物生长激素,不乱扔、乱放、乱倒。对农畜产品的污染进行防治,禁止污水养殖、污水灌溉,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要因地制宜开发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和柴薪加工等新型能源,使农民厨房向电气化、柴草化、无烟煤转变,无露天焚烧秸杆现象,防止大气污染。(四)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做好村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人饮工程;投入45万元对大来坑5000米水渠进行水泥硬化工程,以解决180亩农田灌溉难题;投入30万元对上坂头水毁农田进行河道改直改造工程,并修筑了河堤,解决120多亩。二是做好道路硬化绿化工程。村财投入53万元完成了上垅头、后玉田、上坂人口密集区和上坂通往后玉田等自然村道2.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绿化。三是做好村民卫生洁化工程。在2005-2010开展的“三清六改”的基础上,加大对居民住房进行卫生间建设,规划建设化粪池,使用水冲厕或建设与沼气池相结合的水冲厕,彻底改变村民用厕难、乱排污等问题。(五)全力构筑生态文化体系通过广播、黑板报、横幅等渠道多形式加强宣传生态村建设,普及和提高群众生态意识,吸引公众参与,在村民中培养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制定和宣传村民环保公约,规范村民环保行为。开展生态实践,规范村民的生活消费方式。推行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可持续消费,禁止捕猎、买卖、食用野生动物,保护珍稀植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减少一次性消费用品的数量;鼓励使用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无汞电池等对环境污染小的环保产品。鼓励绿色包装、控制“白色”污染,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物的处置,尽量少用或不用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产品,尽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在创建过程中,大力发动和组织群众清除卫生死角,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的草僚、猪圈等建筑物,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五、实施步骤为了能够顺利通过三明市环保局对我村的考核检查,创建工作分几个阶段进行。1、编制坂面镇坂面村市级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2011年5月至6月根据市环保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及坂面镇坂面村市级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报镇政府批准后成立市级生态村领导工作小组,认真实施。2、准备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成立村两委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学习和掌握考核指标体系,对照考核指标开展自查工作,找出薄弱环节。3、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村两委召开创建市级生态村动员会议,部署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全村围绕创建市级生态村的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全村人民积极参与。4、落实攻坚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制定和落实完成任务的措施,开展各专项活动。特别是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要狠抓治理改善,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5、小结阶段:2012年1月至2月根据创建工作的目标,村两委自查自评,镇领导小组初评,查漏补缺,完成电报材料的编写工作,提交创建工作总结、技术报告。6、迎检阶段:2012年3月至5月召开迎接市级生态村验收会议,进一步做好各项巩固工作,接受市考核专家组的检查验收。六、保障措施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结构。成立“坂面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时组织召开创建工作汇报会。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经济条件、村风民情、基础设施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抓好我村的市级生态村建设规划。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和实施新农民工程作为关注民生、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要加强督导,定期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适当时机召开创建市级生态村和实施新农民工程现场经验交流会议。2、加强管理,强化指导。村级组织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防治工作。要积极会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生态村建设的技术指导,努力提高生态村建设的技术水平,切实推动生态村建设进程。 3、加强投入,规范建设。要切实加大生态村建设的投入,广辟资金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村的各项建设中,以弥补生态村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要按照生态村要求的各项规范和标准,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努力提升生态村建设的质量。 4、强化目标考核,严格奖惩制度。每个月由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对生态村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村。同时,对在创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创建任务或工作失职、违纪的个人,一律取消评优资格,并给予相应的批评处分。5、加强宣传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