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Z递进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doc_第1页
XHZ递进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doc_第2页
XHZ递进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doc_第3页
XHZ递进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doc_第4页
XHZ递进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HZ递进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该装置由XHZ系列电动稀油润滑站与JPQ系列片式递进分油器组成单线进行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配备相应的电器控制系统,由润滑站输送的压力油推动递进分配器内的柱塞,使其顺序进行往复运动,将油剂强制、定量、顺序地输送给各润滑部位,并系统设有压力控制器、给油循环指示器显示等,使润滑系统故障得以监控。图 一XHZ系列电动稀油润滑装置(简称润滑站) XHZ系列润滑站由齿轮泵、调压阀、节流阀、油箱等部件组成,并设有低油位发讯器与压力控制器,使润滑站低油位与超负载得以监控。一、型号说明油箱容积:L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安装尺寸图中所列为该规格润滑站的润滑元件基本配置,用户可按需取舍(在订货时说明),还可配置回油磁性过滤器。1. XHZ系列润滑站(2.56.3升塑料油箱)图 二项目规格型号公称排量Lmin公称压力Mpa油箱容积L外形及安装尺寸mm电动机LBHH1H2L1L2功率W转数r/min电压VXHZ-G0.1Y2.50.12.52.5280124210181160198170601400380XHZ-G0.25Y2.50.25XHZ-G0.1Y40.12.54285145350221200208180601400380XHZ-G0.25Y40.25XHZ-G0.1Y6.30.12.56.3304159390261240238210601400380XHZ-G0.25Y6.30.25XHZ-G0.5Y6.30.52800380(2.56.3升钢制油箱)图 三(1025升钢制油箱)图 四项目规格型号公称排量Lmin公称压力Mpa油箱容积L外形及安装尺寸 mm电动机结构示图LBHH1L1L2功率W转数r/min电压VXHZ-G0.1Y2.50.12.52.5260135310178200170601400380图三XHZ-G0.1Y40.12.54290165310178230200601400380XHZ-G0.1Y6.30.12.56.3380175310178320290601400380XHZ-G0.25Y6.30.252.56.3380175310178320290601400380XHZ-G0.25Y100.252.510510165390178380350601400380图四XHZ-G0.25Y160.252.516580215390170450420601400380XHZ-G0.5Y100.52.510510165390170380350602800380XHZ-G0.5Y160.52.516580215390170450420602800380XHZ-G0.5Y250.52.5256802553901705505206028003802润滑原理图(2.56.3升油箱润滑原理图)图 五图 六(1025升油箱润滑原理图)3. BZ泵组结构示图型号项目BZ-G0.10.5备注H285(365)H1140(220)H256.5L160A9090阀板外形尺寸B7474安装孔尺寸图 七3. XHZ稀油润滑站工作原理3.1. XHZ系列润滑站由电机驱动齿轮泵,为系统输送压力润滑剂;3.2. 调压阀系调整齿轮泵组的工作压力;3.3. 节流阀(转阀或柱塞阀)仅作流量微调之用;3.4. 系统工作压力超负载时,压力开关发讯。三、JPQ型片式递进分配器 该分油器分为JPQ1、JPQ2型两大系列。JPQ1型额定给油量分别为:0.07、0.16、0.23、0.32mL循环,JPQ2型额定给油量分别为:0.5、1.2、2.0mL循环。可根据不同润滑点耗油量与不同点数分别进行集成组合,若系统润滑点数多或者润滑点数分散可以采用二级分油,以串联形式向润滑点供送油剂(通过“母片组”带“子片组”),还可以在分油器上配备循环指示器、超压指示器,以观察润滑系统运作状况与故障显示。1.外形及技术参数项目规格型号公称压力MPa每孔给油量mL/循环启动压力MPa组合片数给油孔数进油口管径出油口管径JPQ1160.07 0.160.23 0.321310620子64母86JPQ2160.5 1.2 2.013106208、128图 八项目规格型号给油孔数个68101214161820片数345678910JPQ1H mm48648096112128144160重量 Kg0.911.21.51.72.02.32.52.8JPQ2H mm75100125150175200225250重量 Kg3.54.55.56.57.58.59.510.52.原理图图A 柱塞C动作,油口出油图B 柱塞A动作,油口出油图C 柱塞B动作,油口出油图D 柱塞C动作,油口出油图E 柱塞A动作,油口出油图F 柱塞B动作,油口出油3.工作原理3.1压力油由进油通道进入各柱塞腔,推动各柱塞工作。如图(A)柱塞所处位置,压力油推动柱塞C,柱塞C左腔的油由出油口输出。与此同时,柱塞A的左腔与压力油相通,压力油推动柱塞A,出油口出油(如图(B)。根据上述原理,其他柱塞依次动作,各出油口按顺序出油,周而复始,将压力油强制、定量顺序地输送给各润滑部位。3.2分油器出油口不能任意堵塞,如堵塞片组中的某个出油口会导致该系统分油器全部不出油。如用户设计选用与现场实际使用有多余的孔,参阅九1.5条操作使用。3.3循环指示器:分油器片组其中一片中设有循环指示杆,每循环,能动作一次,当指示杆动作接触限位开关,则限位开关指令发讯,显示该循环动作完成。3.4 超压指示器:润滑系统压力超负载故障时发讯,则超压指示杆伸出,以供观察判别某管道或润滑点故障。四、润滑装置部件安装须知1 泵与分配器安装调试须知1.1 润滑站应垂直安装平稳,固定在环境污染少、加油维护方便、宜观察的位置,并注意泵的工作温度范围(-2050)。1.2 泵一般应安装在润滑系统的中心位置,使系统管路布置距离短,节约管道并能减少系统压力损失。1.3 分配器同样固定在环境污染少,布管与维护方便并适宜观察的位置。2 润滑系统管道安装须知2.1 润滑系统管道采用钢管或光亮铜管(充氮保护退火铜管),移动部位应采用高压软管。2.2 主管道与支管道配管要短捷,并避免设置过多弯头(油管弯曲时,不允许折弯、折偏,最小弯曲半径为 50),以减少系统压力损失,确保管路畅通。2.3 耐压软管(高压软管)在直线使用时应让软管略为松弛,如移动部位需弯曲时,须大于规定值,同时不要过于扭曲软管。2.4 油管切断需用切管机成直角切断,注意勿将管口弄崩、划伤,更不能将油管压偏或弄折。2.5 管道装配时必须将管道内外面的切削及脏物清除,并保持干净。严禁将切屑、脏物带进管道内,造成润滑装置部件故障或润滑点油槽堵塞及摩擦面损坏等。2.6 系统所有的管道必须采用管夹固定,严防供送油剂时震动。3 稀油滤油器安装须知滤油器一般安装在第一组(第一级或母组)分配器进油口前端,对供送的油剂进行过滤,以减少润滑系统故障率,延长润滑装置的使用寿命。4 卡套式管接件锁紧方法 锁紧方法:首先将油管接头套入油管(铜管或钢管),接着再套入单锥卡套(如图所示),这时需将油管的前端露出卡套23mm,即插入接头体中,管端需紧贴接头体顶端再锁紧。(采用尼龙管连接时,尼龙管内壁必须插入软管衬套)。图 九五、使用调试须知1 电机旋转方向应按标定的箭头方向旋转。2 润滑站的工作压力应在2.8Mpa范围内进行调节(产品出厂前已调至2.8Mpa)。3使用油剂介质为N22-N150润滑剂(严禁使用含有杂质的润滑剂)。(推荐:100,采用N22机械油;120,采用N32-N46机械油;2140,采用N46-N68机械油;40以上,采用N68-N150机械油。)4 电源接头必须接好固紧,确保使用安全性,并检查泵装置上的油位发讯器、压力开关及循环指示器是否灵敏。5 压力开关用于油泵的超压保护,其动作压力为2.55MPa,常开触点,最大容量AC 380V 2A。6 首次使用:启动油泵工作,给油剂正常后 连接主油管 滤油器连接母组分配器进油口待出油正常 连接第二级(子组)分配器进油口(主油管),多组或多级分配器按顺序连接 系统中各级分配器供油正常后 再逐个连接分配器至润滑点的管道(支管道) 各支管道充满油剂(让油剂排出) 然后逐个与润滑点连接,并逐个观察、检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超负载(管道充满油剂能排除管道内的脏物与空气,最好采用手指对管道末端孔口按压,以利于管道内脏物和空气排除)。 7 检查各部件连接处绝对不能有渗油现象,如发现渗油必须紧固,严防渗油。(采用目测或手指触摸各部件连接处)六、故障判断与分析1分配器不动作(无油排出)。2滤油器堵塞。1分配器内腔活塞被脏物堵塞。2 润滑点的给油剂负载压力大于泵的工作压力。1 电机在运转,油泵无油排出或排出油剂含气穴。2 泵正常运转无压力。1. 润滑泵故障2. 系统压力超负荷3. 润滑泵故障判断:关闭节流阀(图十所示),启动润滑泵运作排油。观察判断,工作压力2.8Mpa,则正常;工作无压力,无油排出,则异常。4.分配器与润滑点故障分析4.1 分油系统的故障宜采用逐级检查判断法,通常从前级(母组)开始依次向末级顺序检查,以判断故障点。4.2 拧下母组、子组分配器所有出油口连接的管接头(包括母组至子组的管接头),启动油泵使母组分配器出油后再连接子组。多组或多级子组,必须逐组进行连接与查检。如属分配器故障,参阅分配器故障排除操作方法排除。4.3 润滑系统中各级分配器供油正常,然后逐个连接分配器至润滑点的管道,并逐个观察、查检、判断润滑点是否超负荷。4. 故障与排除异常现象原 因排 除 方 法电机在运转,泵无油排出,或排出油剂含气泡泵在运作,油箱内无油剂造成添加指定润滑油剂,参照三.1条排除空气使用不合理的油剂更换润滑油剂泵体内有空气松开出油口管接头,将气泡排出,再连接紧固电机运转有噪音,无油排出油泵吸油口被脏物堵塞检查并清除吸油口周围的脏物齿轮泵损坏更换齿轮泵系统工作压力低,分配器不动作(无油排出)管道连接处泄漏检查各管道连接处,如发现泄漏,予以紧固,并将密封性能不好的管接件更换调压阀未调至系统所需压力参照调压阀操作方法,调整油泵工作压力系统工作压力超负荷,压力控制器发讯,分配器不动作(无油排出)管道压扁或堵塞、润滑点的油槽堵塞或未开设泄油槽更换管道,疏通润滑点油槽、开设泄油槽脏物进入分配器内,将分配器工作活塞卡死,或分配器内部通道堵塞参照分配器故障排除方法,清洗分配器,如工作活塞卡死,更换分配器管道中滤油器堵塞清洗滤油器电机不运转电源被切断检查电源,必要时更换电源电机烧坏检查电机进行更换注: 配用电机JW5024(60W 0.3A),绝缘等级E级。允许在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下长期使用,电机绕组允许温升为65(温度计法),定子允许温升为75,即当在40环境温度下运行,允许电机外壳最高温度约在110。图 十七、润滑站故障排除操作方法1. 排出气穴卸下图十出油口管子,打开图十节流阀(节流阀杆上的孔方向与压力表水平为开),接通电源,直至排出油剂无气泡,在连接图十出油口管子。2. 调压阀的操作方法将图十节流阀关闭(节流阀杆上的孔方向与压力表垂直为关闭),卸下图十调压阀锁紧螺钉,再用螺丝刀调节螺孔内的调压阀螺钉,顺转压力上升,逆转压力下降。3. 当调压阀调整时无压力,压力表指针不动作或压力不能上升,则调压阀密封面被脏物粘住,需清洗调压阀。依次取出螺堵、调压螺钉、弹簧、弹簧座和钢球,用煤油清洗后,再按原装配,进行调压力。4. 将调压阀调至额定压力2.8MPa,然后连接紧固油管接头并打开节流阀。八、分配器故障排除操作方法1. 片式递进分配器故障排除操作方法1.1检查分配器进油口是否有脏物堵塞,卸下管接头检查并清洗螺孔内进油管道。1.2分配器内腔活塞被脏物堵塞,将内六角螺钉按顺序卸下,取出铜垫片并按顺序放好(注意:出油量不同采用的工作活塞与垫片规格也不同),然后将工作活塞逐个推向另一侧。工作活塞已在另一侧可反方向推动活塞(只需将活塞推向一侧按原装配即可)。如工作活塞已被脏物卡死,取出清洗活塞与活塞孔。1.3拆开片组清洗时必须注意:A.工作活塞属配偶件,各柱塞不得互换,必须按原位置装配。B.分配器分首片A、中间片M、尾片E,之间油路通道不同,其密封垫片油路通道亦不同,故绝对不能互换及正反面装配。1.4 中间M片出油量相同,片组之间可以互换。如中间M片出油量不同或某一侧有两个点或数点合并一点出油,其之间M片组绝对不能互换。图 八图 十一1.5 递进式分配器出油口不能任意堵塞,如堵塞某个出油口会导致分油器所有给油口不出油,如用户设计选用与现场实际使用有多余的孔,则:A. 外部采用三通接头连接使用。B.使出油孔相邻之间油路在内部贯通,其多余孔采用G18、G14螺塞堵塞(将首片A片、中间片M片上面左或右角工艺孔钻通,以与相邻片的出油孔相通,其出油量图 十二系合并点之和(参见图十二钻通),并必须注意不能有铁屑与毛刺粘入分配器内,以免造成故障。)九、润滑点故障排除1. 润滑点给剂负荷压力大于泵的工作压力,则需要选择大于2.5MPa以上的稀油润滑泵更换。2. 润滑点油槽堵塞,或未开泄油口,应疏通油槽或开设泄油口。十、维护与保养1. 必须按使用说明书有关规定操作,不得违规操作,造成润滑装置故障。2. 定期检查泵装置上的发讯装置(油位发讯器、压力控制器)是否灵敏。3. 储油筒油剂至低位,要立即加油,否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