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充分认识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形态 类型 以及经济增长中的实现问题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以生产要素供求状况保持不变为前提 这是一种静态分析 事实上 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供求状况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处于动态的 不断变化之中 本章用动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增长与贸易关系 为了提纲挈领地认识本章所阐述的内容 将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关系 概括如图6 1所示 并逐步展开论述 要素增加技术进步消费偏好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产品供给增加产品需求增加 消费效果 对外贸易量变化 贸易效果 贸易条件变化 经济增长与现实问题 图6 1经济增长的贸易效果 第一节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二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第四节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第五节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第六节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与问题第七节经济增长与贸易关系 第一节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其中 生产要素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人口增长 资本积累以及资产效果 这些不同的生产效果 会形成不同的供给和需求 并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简化 现假设 1 只有两种要素 即资本 K 与劳动力 L 2 生产要素价格不变 3 生产技术不变 其他外在的生产条件也不变 一 生产要素按同一速率增长二 生产要素按不同的速率增长三 生产要素单一增长 一 生产要素按同一速率增长 生产要素按同一速率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生产要素都按相同速率增长 即资本与劳动力在增长中的相对比例不变 这种增长会导致经济的 完全中性增长 在经济中性增长状态下 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按原来的形状等比例向外扩张 如图6 2所示 Y A A y0 y1 R R X1 X X0 图6 2生产要素按同一速率增长 图中 X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 Y轴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 生产点为A 国际相对价格曲线为R I0表示社会福利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 当资本和劳动以同一速率增长 生产可能性曲线由x0y0扩大到x1y1 新的增长点为A 国际相对价格线为R 消费无差异曲线为I1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国际贸易只发生相应的数量变化或规模的变动 国际相对价格不变 规模收益不变 人均收入也不会变动 这样 恩格尔定律将不起作用 社会需求不会从常用品向奢侈品 消费结构保持稳定 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式和各个国家的消费结构不变 国际贸易的格局则不会改变 但贸易的数量增加了 二 生产要素按不同的速率增长 若生产要素按不同的速率增长 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随之变形 假如一个国家的劳动要素增长率大于资本要素增长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沿X轴方向大幅度扩展 与增长前相比较 资本密集型产品将在新的生产组合中占有相对多的数量 Y y0 y2 X1 X X0 图6 3生产要素按不同速率增长 X2 y1 三 生产要素单一增长 一 罗氏定理 二 资本积累与国际贸易 一 罗氏定理 生产要素单一增长是生产要素增长的第三种情况 罗勃津斯基定理 经济学家罗勃津斯基发现并证明 在两种产品 两种要素的情况下 如果产品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 或者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 生产技术不变 规模收益固定 那么 生产要素单一增长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增加 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则绝对 Y y1 N X X0 图6 4生产要素按不同速率增长 X1 y0 N O A B R R M I I 其间的数量关系如图6 4所示 图6 4中 要素增长前 生产可能性曲线为MN 生产与消费均衡点为A x y商品的价格线为R 消费无差异曲线为I 在A点 两种产品的组合量分别为x0 y0 或 x0 y0 若劳动力要素单方面增长 生产可能性曲线沿X轴方向大幅度扩展 该要素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MN 价格线为R 且R R 消费无差异曲线为I 此时 生产与消费的均衡点B 在B点 两种产品的组合为x1 y1或 x1 y1 在此种情况下 PY0 PX0 PY1 PX1 比较A点与B点的产品组合量 可以发现 X1 X0 而Y1 Y0 这表明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要素单方面增加 会使得一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增加 但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必须相应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 在一国资本存量不变的情况下 只有减少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产量 才能确保X产品在增加产量时所需要的资本 致使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增加 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减少 若资本要素单方面增长 结果相反 二 资本积累与国际贸易 以上着重介绍劳动力要素单方面增长的情况 现分析资本要素单一增长的情况 用艾奇渥斯箱形图来描述 假设 1 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X Y X是可供出口的商品 Y是可能进口的产品 2 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Y是资本密集型 如图6 5 横轴L代表劳动要素 纵轴K代表资本要素 契约线为OM P点为要素增长之前的生产均衡点 K y1 L 图6 5资本积累与国际贸易 y0 O A M N x0 x1 P Q 可供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X 它的生产量用等产量曲线X0表示 可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Y 它的生产量用等产量曲线Y0表示 要素价格比率用X0和Y0两条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表示 现在假定 该国可利用的资本增加了MN量 新的契约线则为ON 若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保持不变 即原有的要素价格比率保持不变 那么 新的生产均衡点 设为Q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Q点既在ON上 又在OP线上 即X商品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不变 2 NQ MP 即Y商品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在资本增长前后也不变 这样 在Q点 X商品的等产量线变为X1 Y商品的等产量线变Y1 这两条曲线的切线与P点上的切线相互平行 其斜率相同 资本增长后要素价格比率相同 图6 5显示Q点是容易确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 Q点上的等产量曲线X1比P点上的X0曲线更接近原点 OQ OP 这表明单一的资本增长后 可供出口的商品X的产量减少了 相反 等产量曲线Y离N点更远 ON MP 这表明可能进口的商品Y的产量增加了 因此 在劳动要素不变 单方面增加资本要素时 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将扩大 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将缩小 这时 如果出口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 就会出现超逆贸易型增长 反之 如果出口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 就会出现超顺贸易型增长 第二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 一 技术进步的含义二 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三 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效果 一 技术进步的含义 所谓技术进步 就是在生产某种产品时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导致生产要素利用率的提高 使得生产一个单位产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降低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 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 一 中性技术进步 二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三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三 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效果 1 两种产品发生同等程度的中性技术进步 2 仅在X产品生产中发生中性技术进步 3 仅在Y产品生产中发生中性技术进步 第三节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一 供给效果的含义二 供给效果的类型 一 供给效果的含义 一国的经济增长 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的增加 生产要素存量的扩大 技术进步等方面 反映在生产供给上 则是产品数量的增加或产品质量的提高 所有这些 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导致贸易形态的变化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 称为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二 供给效果的类型 一国的经济增长 会使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 若把一国的产品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可供出口的产品 一类是对进口品具有替代能力的产品 那么 经济增长会在这两大类产品上产生不同的供给作用 造成产品结构的各种变化 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将随之出现各种变化 从而对该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一国经济增长后 可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产量都可能增加 或者一种增大 另一种反而减少 将两者的增长率作比较 可以划分出与贸易有关的五种型式 中立型增长 偏于出口型增长 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偏于进口型增长 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与此相对应 生产可能性曲线有五种不同变化形态 其情况如图6 10所示 Y X Q Q F E B N B N A M O A 图6 10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如图6 10所示 横坐标轴表示一国具有出口能力的X产品的产量 纵轴表示可能进口产品Y的产量 从供给方面来考虑 一国努力生产并供给那些可能进口的产品 就是生产进口替代品 所以Y产品也称为进口替代品 原来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B x y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线为MN 它与AB线相切于Q x y 点 Q点为该国生产产品的组合点 经济增长后 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外扩 变成A B 新的相对价格线为M N 且M N MN 即x y产品相对价格在经济增长前 后不变 M N 与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与Q x x y y 点 Q 点为新的生产产品组合点 它随生产可能性曲线A B 变化而变化 在此基础上 我们来讨论经济增长与贸易关系的类型 1 中性增长若新的生产均衡点Q 落在OQ连线的延长线上 则这种经济增长称为中性增长 因为中性增长 使得进口替代品的增长率 y y相等于可供出口产品的x的增长率 x x 即 y y x x 本节着重从供给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贸易关系 需要引入一个概念 即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收入弹性 用 表示 y y N N 式中 y y为进口替代品的增长率 N N为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N代表国民收入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呈中性增长时 N N y y x x 即 1 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收入弹性等于1 说明经济增长与进口替代品按相同的比率增长 引起贸易量 进出口量 也按相同的比率增长 出现同比率增长的倾向 2 顺贸易倾向增长 如果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变形 使新的生产均衡点落在Q 与E之间 这时 可出口产品X的增长率大于进口替代品Y的增长率 即 x x y y 0 并且 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也大于进口替代的增长率 即 N N y y 所以 经济增长使得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收入弹性为 0 1 当生产供给点Q 与E点重合时 y 0 说明x y两种产品都可能增长 但是 可供出口的产品的增长得多 进口替代品增长的得少 甚至不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呈现偏于出口型的增长 产生一种促进对外贸易的倾向 使外贸的增长率可能超过经济增长率 因此称为顺贸易倾向增长 3 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当新的生产均衡点落在E与N 之间 经济增长集中在可供出口产品X的增长上 进口替代品Y的产量反而减少 出现负增长 y0 y y 0 0 这种经济增长 有可能使一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率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极大地促进对外贸易增长 并且出现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所以叫做超顺贸易增长 4 逆贸易倾向增长 当新的生产均衡点落在Q 与F点之间 可供出口产品X的增长小于进口替代品Y的增长 即 y y x x 0 并且 y y N N 经济增长使得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收入弹性大于1 1 此时 进口替代品和可供出口品的产量都增加 但是 进口替代品产量增加得多些 可供出口品的产量增加得少些 说明经济增长对该国的外贸增长产生抑制倾向 有可能使该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 出现偏于进口替代产业型的增长 称为逆贸易增长 5 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当新的生产均衡点落在F与M 点之间 经济增长集中在进口替代品Y的增长上 可供出口的产品X的产量 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 x0 此时 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收入弹性 要比1得多 这种经济增长 对一国的外贸有着极大的抑制作用 可能造成经济增长反而减少了对外贸易量 这是一种超偏于进口替代产业型的增长 称为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上述经济增长引起的供给与贸易倾向的变化 可以归纳如表6 1 第四节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 一 需求效果的含义二 需求效果的类型 一 需求效果的含义 一国的经济增长 一般会使国民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但经济增长对一国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 由于经济增长型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时 一国的消费者偏好的特点 也会影响该国的需求效果 这两者都会对一国的外贸产生一定的作用 经济增长中的需求变化与贸易效果 称为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 二 需求效果的类型 同上假设X是可供出口的产品 Y是可能进口的产品 如图6 11所示 本节研究经济增长下的消费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对可能进口的Y产品的需求 应看做是对进口品的需求 Y产品是可能进口品 而不是进口替代品 或者说 Y产品在供给情况下表示为进口替代品 在需求情况下 则可看做是进口品 在讨论经济增长与贸易关系时 也相应地引入进口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y y N N 其中 y y为进口品的增长率 N N为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的意义是 经济增长使国民收入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会使本国对可能进口产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与国民收入增加间的关系 可用两者的比值来表示 见图6 11 Y X P P N M X1 A A O B 图6 11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 Y1 如图6 11所示 图中 假设在经济增长前 X产品和Y产品的相对价格线为AB 它与消费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 P点为消费点 必须指出 在前一节中 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线是生产可能性曲线 切点就是生产均衡点 本节所得的切点是消费均衡点这两种切点可能重合为一点 那这一点是生产和消费共有的均衡点 也可能不重合 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相分开 在图6 11中 一国的国民收入总值 以y产品表示就是OB 以x产品表示 就是OA 在这个国民收入水平上 以及产品相对价格为AB的斜率条件下 该国的消费特点决定了该国的消费均衡点为P 即消费OX1的x产品和OY1的y产品 现在 该国发生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总值提高 以y产品表示的国民收入总值 由原来的OB变为OB 以x产品表示的国民收入总值 由原来的OA变为OA 根据相对价格不变的假设 可得出A B AB 新的产品价格线A B 与更高级的消费无差异曲线交于P 表示该国经济增长后 新的消费组合水平比原来提高了 消费均衡点P 具体地落在A B 线的什么位置上 取决于消费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方位 表示消费者偏好的特点 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 1 中性增长新的生产均衡点P 如果落在OP延长线上 这种经济增长造成的消费需求效果 称为中性消费效果 这时x产品与y产品的消费量增长相等 x x y y N N 1 说明经济增长引起该国对进口产品需求的增长 并且是两者以同等的比率增长 同时也说明 该国对进口品需求的增长率等于对可供出口品需求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 这种经济增长引起对外贸易以相同比率增长的倾向 2 顺贸易倾向增长 如果新的消费点落在P 与N之间 表示经济增长后 人们把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y产品的消费上 使得y产品的消费增长率大于x产品的消费增长率 即 y y x x 0 同时 y y N N 1 这样 经济增长后 人们对可能进口产品的需求增加较大 对可供出口产品的需求增加较小 从而起到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作用 这种消费效果 使得对外贸易增长率出现大于经济增长率的倾向 所以称为顺贸易倾向增长 3 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当新的消费点落在N与B 之间 表示经济增长后 人们不仅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y产品的消费上 而且还会减少一部分x产品的消费 以增加对y产品的消费 出现 y y 0 x x1 这种现象的产生 是因为x产品往往是低档品或劣等产品 人们的收入增加 自然会减少对低档产品的需求 增加对高档商品的需求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由于一个国家对可能进口产品增加了国内需求 就会促进进口贸易 而对可供出口产品减少国内需求 也会反过来刺激该产品的出口 这样 该国的对外贸易就受到这两方面的极大推动 使得对外贸易增长率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率 所以称之为超顺贸易增长 4 逆贸易倾向增长 如果新的消费点落在P 与M之间 表示经济增长后 人们把增长的收入更多地用于x产品的消费上 使得x产品的消费增长率大于y产品的消费增长率 x x y y 0 此时 N N y y即0 1 消费点P 与M点中和时 y 0 y y 0 这样经济增长后 人们对可能进口产品y的需求增加较少 甚至不增加 对可供出口产品x的需求增加较大 从而产生抑制对外贸易的作用 使得该国出现对外贸易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的倾向 所以称为逆贸易倾向的增长 5 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如果新的消费点落在M与A 之间 表示经济增长后 人们不仅把所增长的收入都用于x产品的消费上 而且还会减少对y产品的消费 以增加x产品的消费 这可能是进口品为低档品 而本国可供出口的产品则是高档商品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 经济增长了 但是 x x 0 y y 0 并且 y y N N 0即 0 由于一个国家对可供出口产品的国内需求增加 就会抑制出口贸易 同时 可能进口产品的国内需求减少也会抑制进口贸易 从而对该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 造成对外贸易量的绝对较少 出现外贸长率大大小于经济增长率的倾向 经济增长下消费需求的这种效果 就称为超逆贸易倾向的增长 上述经济增长引起的需求与贸易倾向的变化 可以归纳如表6 2 第五节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 一 供 求都呈中性增长的贸易效果二 非中性增长下的综合贸易效果 一 供 求都呈中性增长的贸易效果 当生产供给和需求都作中性增长时 生产可能性曲线随经济增长而向外扩张 情况如图6 12所示 Y X P P N N O M 图6 12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 M Q G G Q 在图6 12中 为可供出口的产品 为可能进口的产品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前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MN 生产均衡点为 消费无差异曲线与x y两产品的相对价格线相切于 为该国的消费均衡点 PQG为贸易三角形 PQG的大小反映了该国对外贸易量的大小 即该国出口QG数量的x产品 而进口PG数量的y产品 以达到两种产品的供求平衡 经济增长后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为M N 生产点和需求点也将出现变化 在中性增长的情况下 M N 的形状与MN形状一样 生产点落在OQ的延长线上 消费均衡点落在OP的延长线上 并且与新的相对价格相切与Q 点和P 点 此时的贸易三角形变为P Q G G Q 为x产品的出口量 P Q 为y产品的进口量 显然 对外贸易量增大了 即 P Q G PQG 图6 4中 x产品的增量 X ON ON x产品的产量增长率为 x x NN ON 同理 y产品的增量 y OM OM y产品的产量增长率 y y MM OM 第一节已经告诉我们 中性增长的供给效果为 x x s y y s N N 这说明可供出口产品与进口替代品供给增长率相等 并且等于经济增长率 第二节告诉我们 中性增长的需求效果为 x x d y y d N N 说明可供出口产品与可能进口产品的需求增长率相等 并且等于经济增长率 综合起来 中性的供求增长 就是x y两种产品的国内供求以相等比率增长 并且等于经济增长率 通过图6 12 可以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证明 ON ON OQ OQ PQ P Q QG Q G 这样 ON ON ON Q G QG Q G 设 T T为贸易增长率 那么 Q G QG Q G T T 又因为 ON ON ON x x N N 所以 N N T T 这说明 中性供给与需求的增长 使得该国对外贸易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 二 非中性增长下的综合贸易效果 为便于形象直观地分析问题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 省略了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消费无差异曲线 不过 经济增长前的生产点为Q点 仍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张前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而非重型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发生变形 新的切点 生产点 将在Q点的左方或右方 同样道理 新的消费点也将在P 点的左方或右方 为了研究方便 现以中性供求增长的贸易三角形P G Q 为参考标准 如图6 13所示 Y X P P O 图6 13非中性增长的综合效果 Q G G Q E F A C D B 图中 经济增长前的综合贸易效果为 PGQ 中性增长后的综合贸易效果为所以 P G Q 两者均用实线表示 虚线QE QF构成 QEF 表示供给倾向关系 虚线PA PB构成 PAB 表示需求倾向的关系 由此作出以下的判别 根据第一节 单纯从供给增长来分析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Q F之间 就会产生逆贸易偏向的供给效果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F的左方 就会产生超逆贸易偏向的供给效果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Q E之间 就会产生顺贸易偏向的供给效果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E的右方 就会产生超顺贸易偏向的供给效果 根据第二节 单纯从需求增长来分析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P B之间 就会产生顺贸易偏向的需求效果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B的左方 就会产生超顺贸易偏向的供给效果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P A之间 就会产生逆贸易偏向的供给效果 如果新的生产点落在A的右方 就会产生超逆贸易偏向的供给效果 现假定一个国家的供给按顺贸易偏向增长 需求则按逆贸易偏向增长 那么 新的生产点在Q E之间 设为C点 新的需求点在P A之间 设为D点 最后的综合贸易效果是将CD线段与P Q 线段的大小作比较 如果CD P Q 其综合贸易效果与中性供求增长情况等同 如果CD P Q 其综合贸易效果超过了中性经济增长的效果 如果CD P Q 表示经济增长后 对外贸易不但没增长 反而减少 用同样的方法 可以推导出其他几种情况下的综合贸易效果 第六节经济增长现实意义与问题 一 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二 贫困化增长 一 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 第一 资本积累对不同国家的作用不同第二 技术进步对不同产业的作用不同第三 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同 第四 经济发展如果使得贸易条件严重恶化 或者产生严重非经济问题 如生态平衡破坏 环境污染等 还可能出现 贫困化增长 的现象 综上所述 一个国家要使经济发展取得成功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初期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促进资本积累 二是在增加消费中尽量抑制进口商品的增加率 二 贫困化增长 一 贫困化增长的概念 贫困化增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进口与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导致贸易条件严重恶化 此时 促进国民福利下降的作用超过促进使国民福利上升的作用 最终使得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如图6 14所示 Y X 图6 14经济的贫困化增长 O A B E E E2 C P1 P 图中 经济增长前 若贸易条件严重恶化 新的贸易条件为P0线的斜率 点为生产点 E0点为消费点 经济增长后 若贸易条件不变 生产点随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大到 点 消费点为E1点 说明社会福利水平比经济增长前有较大的提高 但是 经济增长后 若贸易条件严重恶化 新的贸易条件为P1线的斜率 生产点移到 点 消费点为E2 显然 其社会福利水平低于生产增长前的水平 这就是经济增长的贫困化现象 一 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原因 国民经济的增长过分偏于出口 国外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或者没有价格弹性 以致出口供给的扩张导致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该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很大 以致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三查一保活动实施体系
- 逆向工程技术培训体系
- 牙周病修复治疗
- 普通心理学(第2版)课件 第六章 记忆
- 令人无比OMG的50个恶搞网络英语新词
- 【慧科讯业】2024社媒营销趋势报告:锚定原点引领中国社交媒体营销未来之路266mb
- 黄斑病变的临床护理
- 小学线上教学的总结模版
- 离婚协议书掉了
- 老年人活动理论应用框架
- 青岛2025年山东青岛市即墨区部分事业单位招聘6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Unit6RainorShine课文知识填空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开卡车的考试题及答案
- 三力老人测试题及答案
- 更换外窗施工方案
- 电动葫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电子教案备课
- 精神病人肠梗阻的护理
- 《食源性疾病》课件
-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方案
- 数字艺术创作版权保护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