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贺六中学 刀应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2.反复诵读,把握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3.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教师搜集、筛选相关资料,课堂上注重引导和点拨。2.质疑法、讨论法、引领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意识,发奋学习,不断上进,珍惜和平岁月。【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认识人物特点,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2.体会文章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品味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侵略者的语言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土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的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的感受。二、检查预习(一)字词。1.读准下列字音。【课件展示。】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郝叟懊悔钥匙答案gngzhunduwchngfqdochyhosuohuyoshi(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发动。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以刚刚结束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依据时间顺序,将本文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做了巧妙的铺垫。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情感和不屈精神。2.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无误,教师就给予鼓励。】3.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四、研读重点,理解内容1.略读课文,填写下表。说说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见课件)明确肃静取代了嘈杂,庄重取代了随意;对周围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更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重、悲愤的氛围,以及人们对它的无限珍惜。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下列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明确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明确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民族语言的责任感。(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明确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明确表明了小弗郎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3.研读文章结尾部分,完成下面问题。(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2)文中哪些动词很好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明确“转、拿、使出、写”,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3)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词句,分析它的作用。明确“脸色惨白”“他哽住了”,表现了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恨以及丧失国土对他沉重的打击。五、分析描写,探究人物1.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2.外貌描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作用?明确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表现了他对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及对最后一课的重视。3.试举一例神态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明确“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4.文中动作描写最传神的是哪几句话?它有何作用?明确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段描写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把韩麦尔先生悲愤、痛苦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高潮。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属于什么描写?其含义是什么?明确语言描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全句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6.生概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的人”。师总结:作者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他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六、研读语言,洞察心理(一)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分析“上课前”。(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怕提问。(2)“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怕学习。2.分析“上课中”。(1)今天的情形和平时不同,表现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明确疑惑、诧异。(2)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请找出有关语句。明确“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段,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3.分析“下课后”。“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形象在小弗郎士的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二)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师点拨:上课一开始,他用“又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热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愤。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课文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他又深情地赞美祖国语言,赞美祖国。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流露出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五、疑读课文,探究环境描写1.找出开始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上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4.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的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六、拓展迁移语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它起着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作用。结合本文韩麦尔先生对法语的赞美,谈谈你对自己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识。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八、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基础题2、续写“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九、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短篇小说,主题鲜明突出,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这篇课文,我首先制订了简单可行的教学目标,即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感悟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这些教学目标,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重点语句,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课堂上,我能注意围绕目标开展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注意课外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