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一、 教材说明 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显得顺理成章。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二、 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本课题设计思路: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得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利用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简介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 教学方案 课题 燃烧和灭火(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能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进行初步探究活动的能力(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通过趣味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能提出合理的猜想,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品:铁架台、镊子、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热水、蜡烛、白磷、红磷、浓硫酸、高锰酸钾、火柴、木条、棉布、石棉网、碳酸钠固体、盐酸等教学流程(本课题分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火教师用“魔棒”点燃酒精灯,酒精灯发火了。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自然而然想到:在寒冷的黑夜里燃起的暖烘烘的炭火,使高楼大厦变成一堆废墟的无情大火火是燃烧的结果。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让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年代,还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究燃烧和灭火问题。什么是燃烧呢?让我们回顾碳、硫、铁、酒精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各种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燃烧是什么变化。(投影: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结论)回忆碳、硫、磷铁、酒精等燃烧之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化学方程式上获取信息,探究燃烧的实质。趣味实验引起学生兴趣简练的语言引入新课,自行悟出燃烧现象的本质。引出课题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生火同学们,怎样才能生起火来呢?即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根据实事做出猜想。1、猜想的可能结果并点拨。(1) 一定要有可燃物(有些物质能燃烧,如酒精、棉花等;而有些不能煤燃烧,既使温度很高,如石头、水等。)(2) 要有火种。(古代人没有火种,怎样生火的?给你放大镜,你能把纸点燃吗?通过分析你能悟出火种真正作用是什么吗?升高可燃物的温度让它烧起来。要有火种猜想应确切表达为什么?)(3) 要有氧气。(有什么依据?联系生活实际或实验想一想。如燃烧中有氧气参加反应,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是让酒精缺氧气熄灭等)(投影:燃烧条件的猜想)2、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1)课本上为我们设计了实验方案,但该实验要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否则会污染室内空气影响身体健康。怎么办?同学们能用桌上提供的器材改进实验设计,避免空气污染吗?(2)讨论后得出解决的方法:在铜片上罩上烧杯或用玻璃钟罩罩住整个装置等。改进后的方案可以选用:在水槽中放少量水和一块木块,探究装置放在木块上,罩上钟罩。(3)思考(投影):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哪些条件是相同的?他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会完全相同吗?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化学性质相同,条件有什么不同?(4)演示探究实验制取氧气并贮存在贮气装置中,加水排出氧气通入热水中,让白磷燃烧。3、收集证据、讨论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投影)(白磷和红磷的颜色不同,是物理性质不同;它们的着火点不同是什么性质不同?)5、知识的运用和解释(投影) (为什么点不着?)(1)用棉花沾上水在酒精灯上点火,没烤干之前为什么点不着?(2)演示“烧不坏的手帕”趣味实验。(3)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为什么?(为什么烧得旺?)(4)房间内起火,打开门窗火势为什么更猛?(5)黑火药的成分是什么?其中可燃物是什么?供氧剂是什么?火药为什么能剧烈燃烧?(4) (6)演示氢气被电火花点燃发生爆炸。发问:氢气为什么很容易被点着?该实验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厨房液化气泄露,应怎样处理?加油站为什么严禁烟火?还不能接听手机呢?)讲述前不久,江西电视台播出的某男士在加油站打手机事件。灭火下列事实或实验破坏哪些燃烧条件,使火熄灭了?我们可以怎样灭火?(1) 你是怎样熄灭液化气灶?(2) 酒精灯是怎样熄灭的?(3) 一般的火可以用水浇灭,为什么?小结出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4)演示实验7-2:分别用长、短蜡烛做。室内起火,怎样逃生?(5) (5)演示泡沫灭火器灭火。学生分组讨论,陈述猜想(钻木取火、摩擦或撞击起火、电火花、雷电、火柴药等;还有间接火源,如热辐射、自燃等。)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报告结果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讨论P125的讨论学生思考,运用燃烧条件解释实际问题。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讨论此事件,明辨是非。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出有理有据的猜想,为下面燃烧条件的探究做准备。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打下伏笔。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进行“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科学观教育教师抛砖引玉,以便于学生模仿。安全教育.怪火1、水塘投石起火。(投影内容)2、趣味知识: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的一次大火 这与水的组成和燃烧条件有关,请做出猜想。(投影内容)猜想起火原因。11月9号是什么日?课后同学们一起讨论做出猜想是什么。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要多多培养。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P131 :(1) 2、 3、4、5 (2)上网查阅中国消防网,了解灭火常识,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学生小结学生能说让学生说,不能包办。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灭火:清除可燃物 可燃物氧气 一定温度灭火:隔绝氧气 灭火: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2006年在本校和全县教学比赛时先后上了这个课题,现将两节课感受比较如下:1、在学区预赛时,在本校上课,我布置了课前预习和查阅资料,上课时主要采用讨论法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我感觉到课前预习和查阅资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补充了老师的备课资料。在讨论中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有目的的活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就是一个动脑的过程。例如,物质燃烧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提出了气体易着火。紧接着就有同学提出固体易着火、液体易着火,还有的同学说,干燥的物质比较易着火,小的物质比较易着火。同学们讨论着,终于得出燃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温度有关,还与氧气有关。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不定因素多,往往时间不够用。2、在县城借班上课,我考虑到没法布置预习,于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拓展学生视野。网上查到的“怪火”材料让学生耳目一新,并采用“空白艺术”留给学生课后师生讨论,让学生学有回味。这节课实现了实验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以显著领先的成绩荣获第一名。3、现在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杂,有时会难倒“南郭先生”。如物质燃烧为什么会放热?火焰为什么是向上的?烧不坏的小手帕为什么要不时的晃动?燃料为什么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