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外国诗歌(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波德莱尔、马拉美、夏尔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初步了解象征主义诗歌流派。2、 整体感知象征主义诗歌中隐喻、通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重点难点:1、应和、海风的朦胧多意,理解象征主义诗歌晦涩和神秘的美学风格。2、认识、感受象征主义诗歌中通感等艺术手法。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搜集、整理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主要特点以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2、 课堂教学应和教学(1)学生诵读(可配乐),谈个人体会。(2)学生介绍波德莱尔和恶之花,对波德莱尔独具个性的美学观念有初步的认识。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他出生于巴黎,六岁丧父,七岁母亲改嫁,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一层阴郁的暗影,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他生活漂泊无定,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就读时成绩优异,但不守纪律,后被开除。在花花世界巴黎,他博览群书,生活浪荡,以至贫困潦倒,他决心以诗歌来探测存在的现象与真意,来完成至深的欲念与想望。他认为,诗人是通过想象看到了宇宙间事物的交感,洞察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感应”,从而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创作出一种抛弃浪漫主义纵情吟叹的诗歌,使之成为对人的悲剧命运的抒情体。他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痛苦、反抗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他的苦闷、忧郁,正是“世纪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他的作品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艺术家”。波德莱尔 从1841年开始诗歌创作,1857年发表传世之作恶之花。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诗作想象奔放,构思精巧,格律谨严,形式完美,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3)思考与探究:A、应和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诗人在诗中用什么方法阐释他的诗歌主张? 隐喻。在象征主义者看来,自然不是一种僵死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世界,在万物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在有形与无形之间,都充满了丰富的关联,正如此诗第一节所呈现出的想像:“自然”的庙堂之中,每一根柱子都是“活的”,有生命的,它们用神秘的方式“模糊隐约的语音”相互交流着,形成一座“象征的森林”。这座森林与弗罗斯特的“树林”不同,在其中穿行的人不是感觉到困惑,而是也参与柱子或树木之间的交流,树木和人在相互凝视。实际上,“象征的森林”本身就是宇宙、人生的一个象征,在不同事物的相互呼应中,所有的存在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在人的感官、人的内心之中,就深深藏着这个“整体”的秩序和奥秘,即诗中所言:“正如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合并/归入一个幽黑而渊深的和协”。象征也是一种创作的方法,这种创作方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既然诸多自然事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应和,那么诗人想像力的作用,就在于揭示那些隐藏的“应和”关系。 B、如何理解“芳香、颜色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在象征主义诗人的笔下,各种感官、形象、词语,都发生了奇特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呼应,日常语言、日常逻辑的无形桎梏随之被打破,在语言自由的跳跃、连接中,更多表达的可能性涌现出来。这种手法在应和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特别是所谓的“通感”手法,诗人直接写出了它的含义:“香味,颜色和声音都相互呼应”。嗅觉、视觉、听觉乃至触觉,本来是不同的感官,感受不同的刺激,但诗人也让它们发生了“呼应”。似乎为了展示“通感”手法的魅力,诗人在第三节也亲自实验了一下,在不同的感官之间架起桥梁,试着想像:为什么“香味”会“新鲜如儿童的肌肤”“柔和如洞箫”“翠绿如草场”呢?这有违一般的常理,却扩张了我们经验的可能,颜色、触觉、气味与乐音,错综在一起,同时唤醒读者的各种感官。至此,诗人好像还没有尽兴,继续渲染出一个无限扩张的“香味世界”。许许多多的古怪的“香味”,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歌唱性灵和官感的狂欢”。海风教学(1)结合应和,比较诵读,进一步感受象征主义诗歌的风格。(2)学生介绍马拉美生平,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以及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马拉美的诗歌主要特点表现在:追求语言美、句法多变化和音乐性,确立了自由诗的形式;诗歌有多种象征含义,导致晦涩难懂(后期诗作尤其如此,需要读者去发现含义);具有深奥的哲理。(3)思考与探究:A、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总体说来,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不受到任何的束缚。这中间可能还掺杂着创作的苦闷、心灵的焦灼等等情绪。B、结合自身感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慰藉教学慰藉安排学生自读。思考与探究: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对“爱”的坚贞和执着,结合诗句分析“我”在叙述曾经的爱时,心情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破碎的时间里,它将去哪里?”面对离去的爱,诗人依然生活在对旧日的回忆中。片片段段的一级,分散在破碎的时间中。第二阶段:“我生活在它的深处,像一艘幸福的沉船。没有人知道,我的孤独,是它的宝藏。在它飞升着掠过的正午线上,我的自由挖掘它。”诗人仍然在心底里咀嚼着曾拥有的爱并深深陷入其中。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井建筑改造方案设计意图
- 第10课 幸运大转盘(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青岛版
- 传动系统保养策略分析报告
- 橡胶板密封系统故障诊断分析报告
- 发电集控值班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软膏剂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绝缘成型件制造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印后制作员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3单元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
- 风振影响预测模型分析报告
- 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课件)
- 完美奖金制度课件
- 大项目销售之如何测量控单力
- DB37-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医生岗位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件(公开课)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深基坑开挖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 T_CCA 024-2022 预制菜
- MPU-2FK中频炉控制板说明书(共1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