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三百六十行(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回忆自己周边熟悉的人的职业,以及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不同特点,初步了解基本的职业种类,掌握职业特点,并能用绘画的方式予以艺术的表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回忆,加以多次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塑造生动有趣的动态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职业”“行当”这一话题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知道各种职业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职业,准确把握职业的特点与特征,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典型特征。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人物的体态、表情、动态等展现其职业特征;2. 如何通过哪些专业的物化用品凸显人物的职业特征。一、初识“行当”1. 教师播放PPT,展示劳动中的动态人物形象,同学观察其中的人物动作,说说他们正在做什么。2. 这些人又在做什么?画面中,左右两边的人物有什么不一样?(1)讨论:同座位同学议论一下,同样的做一件事,两边人物的区别在哪里。(2)小结:左边的一组表现了人物的日常生活,右边的一组表现了专门的职业。3. 那么,同样的活动,日常生活与专门职业有什么不同呢?(1)以烹饪为例,展示专业服饰;(2)以摄影为例,展示专业器材;(前图:摄影记者,后图:摄影师)(3)以上课为例,展示专业证书。4. 看一看,认一认。(1)这些都是什么职业的人,你认出来了吗?(2)你是怎样认出来的?依据是什么?5. 导入新课。(1)解读课题。“职业”的含义近似于我国民间的“行当”,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行当,人们统称其为“三百六十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三百六十行”。(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本课学习。二、了解“行当”1. 讲述、解读展示、介绍古代传统行当的图例。2. 尝试、实践辨析、描摹现代常见职业的帽饰。(1)认一认,说说这是什么职业的专用帽子?(2)画一画,试试为画中的人物添画一顶帽子。学生在画有人物头像(头部预留空白)的作业纸上进行练习。(3)评一评,说说同学的画作,互相提提意见和建议。(4)议一议,谈谈古今多种行当的变化,在交谈中认识到有些过去的行当正逐渐消失,而现代又有许多新的行当正陆续兴起。三、体验“行当”1. 装扮、游戏。模仿、赏析身边各种行当的装束,在活动中领悟到这些行头的存在意义和使用价值(教师提供安全帽、听筒、设计图纸、教鞭、篮球、跳舞鞋等物品,学生指认这些物品并思考它们的用途)。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人经常使用它们?它们的主人是谁?这些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什么?2. 观察、体会。看看哪位同学模仿的逼真一些,为什么?除了装束之外,这位同学还在哪些方面有惟妙惟肖的演绎?如:表情、动作、语言等。3. 归纳、概括。通过以上讨论、探究,集体总结出各行从业人员的特质,即:除了外在的装扮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具备了职业的内在气质。教师板书:外在、内在。四、描画“行当”1. 欣赏佳作观赏名家名作,分析画家和匠人们在表现这些不同职业的人物时所用的独到手法。(1)赏析画像砖及其相关内容;(2)赏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及其相关内容;(3)赏析德加的芭蕾舞课及其相关内容;(4)赏析凡高的邮递员卢兰及其相关内容。2. 思考讨论同学结合名家名作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及创作构思。(1)全班交流聊一聊,话题围绕“如何才能凸显个人内外兼具的职业特征?”展开,教师参与共同讨论并归纳,将同学的讨论结果整理后予以记录。(2)同桌交流说一说,介绍一下自己即将展开的创作构想。3. 创作建议以“成长梦想”为主题,用彩笔绘画的方式表现各行各业的人,画出人物的职业特征。具体要求是:(PPT25)(1)勾勒人物轮廓,注意人物服饰、道具的设计,凸显人物的职业特征;(2)描画人物细节,注意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彰显人物的职业素养;(3)补充人物背景,注意人物情境、氛围的描绘,立显人物的职业环境。4. 作业练习学习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创作手法,运用自己熟练的绘画表现方式展开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行当” 1. 同学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围绕“成长梦想”这一主题对自己创作的画作进行简单的介绍。2. 总结:(1)同学们,有句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着本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这几位你们认识吗?他们各有什么成就?(2)这两位呢?他们是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两位真实的人物存在,但他们已经作为一种行业的典范代表着一种行业形象,他们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二十年后的你们,一定努力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当然,你们也一定是最棒的!反思和总结本课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紧紧相连,课堂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微平台。六年级同学对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观察能力和概括归纳水平,对常见职业有深刻的印象,并且在绘画表现上已形成固化的范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大多能从生活出发,较准确的从人物的服饰装扮,职业工具、工作环境等综合方面入手,运用所学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着重表现,凸显职业特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预设。当然,技能的表现还只是本课学习的目标之一,除此之外,本课在认知、操作等目标达成的同时还着重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上有润物无声般的教化,特别是结合了当下涌现出的诸多行业英雄和岗位精英展开濡染和熏陶,以期我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个人的成长添彩增辉。课题三百六十行(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并熟悉泥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圆雕的手法,用黏土创作劳动者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泥塑作品,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间讨论交流、共同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泥塑手捏成型及雕刻知识,了解技法与制作步骤,并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领会并运用于实践创作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泥塑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使学生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意识和对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行业人物的基本特征,运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出人物的工作动态以及使用的劳动工具。教学难点:依据特定的情境,创作设计出多种造型丰富、动态有趣的泥人形象,熟悉并掌握人物细节表现及泥工雕刻的技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课前检查预习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一、激趣导入1师组织欣赏。同学们,这节课呀,先请跟随着老师一起参观博物馆。参观时,注意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看到的动态人物都在做着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动态的人物造型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生:欣赏、观看“幻灯显示的图片”并思考问题。2. 师:刚刚我们一同走进博物馆,欣赏了古今中外的“人物动态形象”,谁来回答老师的提问?(生回答提问。)我们看到了博物馆展出的古代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是用泥塑雕刻而成的;有的人在洗菜、有的人在做饭、有的人在弹琴、有的人在腌鱼、有的人在演杂技、还有的人骑在马上去送信,马背上还坐着一只小狗;这些人物造型都是用泥塑成型的。3. 师:评价小结。4. 师引出课题这节课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运用泥塑成型的方法来学习。师板书课题:第2课 三百六十行(二)。二、分层新授1. 师组织讨论。师:同学们,请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说一说你所熟悉的职业或行当都有哪些?这些职业的劳动者有哪些特点?他们的劳动工具是怎样的?过一会儿,请举手回答。2. 组内讨论交流(略)。(师巡视观察、参与学生讨论。)3. 师听取发言并小结。4. 生继续欣赏图片中的劳动者,思考老师的进一步提问(略)。5师:听取学生回答,及时评价及小结。6. 师板书。制作方法:捏、刻、挖、刮、接插、拼装。强调:接插、拼装要“牢固”。三、教师示范1师课堂示范。 我打算重点选择“手捏成型法”做“养鹅的一家人”,其中有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小孙子,当然还有他们家的两只大鹅咯。师演示制作步骤:取几块黏土,分别大体捏出爷爷、奶奶、小孩的身体构造;采用刻挖、切割、添加、插接、拼装的方法制作人物的面部、服饰,强调细节;根据鹅的习性和特点捏制两只高仰起头的大鹅;添加周围的环境和他们手中的道具。同学们,只一会儿功夫,老师的范作就完成了,你们是不是也很想动手制作了?2. “养鹅的一家人”,师提问。请问老师塑造的是什么职业的人?我用到了哪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3. 师评价并小结。嗯,说得不错!看来呀,同学们已经想跃跃欲试了,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其他小作者的作品,然后就该轮到我们自己来构思并且制作了。4. 师组织欣赏。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3-5件:略。四、学生练习1. 师布置课堂作业;2. 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展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的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这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六、教学拓展1. 师组织欣赏。欣赏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陕西的凤翔泥塑等民间艺术作品。2. 师小结全课。同学们,泥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新石器时期,从古到今我们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一直将泥塑艺术流传下来,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陕西的凤翔泥塑,都是我国很有名的泥塑艺术品,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将泥塑艺术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收拾好工具。课后及时洗手!反思和总结1. 教师在课前应充分筹备泥材、工具、范作,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作表现用品;2. 根据学生实际,可以考虑独立或同伴合作完成作业,准备高低展柜展出学生作品;3. 经过教学实践,教学目标预设较为合理、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较得当。课题能干的脚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动物脚的外形特点及其功能,并能以写实或装饰的表现方法,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表现动物的脚。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研究等方式,了解各种动物脚的外形、颜色、花纹、质感及其功能,对动物的脚产生好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观察、感受动物脚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亲近动物,喜爱动物。同时感受动物脚的美丽,学会欣赏生活中美丽的细节,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动物的脚的基本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动物的脚。教学难点:对动物的脚不同质感细节的表现。教学设计一、感知与体验1. 视频导入:谁来了?师:你是怎么猜出它们是谁的?通过看它们脚。2. 游戏:猜猜它是谁的脚?(1)动画导入课件,分别出示几张动物脚的图片。(2)欣赏图片中出现的各种脚,猜猜它们的主人究竟是什么动物?是怎么猜出来的?3. 总结、出示课题。(1)通过这个游戏你对动物的脚一定有了自己的认识,请你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2)教师从同学的叙述中总结动物的脚的特点并板书:千奇百怪外形。(3)难道动物的脚只是外形奇特吗?(4)引出课题“能干的脚”动物的脚。(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能干的脚呢?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呢?二、合作与交流1. 教师介绍:我给大家介绍一只动物的脚。(出示图片)(我介绍的动物是蜥蜴,蜥蜴的脚有五个脚趾,长短不一且前细后粗,脚趾的最前端长着指甲。蜥蜴的脚表面比较光滑,只有一些细小的凸起。它的脚掌上长着许许多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尖刺,所以可以在光滑的玻璃上自由地爬行。)2. 分组研究合作、发现。(1)出示研究目的:研究一种动物脚的外形、质感和功能。(2)讨论:什么是质感?教师出示一个动物模型请同学说一说,看上去的感觉和摸上去的感觉。动物的脚在自然环境中,有的毛毛的,有的皮肤粗粗的,有的有厚厚的鳞甲,这就是动物脚的质感。(介绍不同的脚适合不同的生长环境,了解脚的特点和它们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3)教师分发资料,学生展开研究。(4)小组展示研究成果,从外形、质感和功能上进行介绍,并进行适当的模仿。三、创作与表现1. 教师示范。(1)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快速地示范几类脚外形的画法。(2)并进行简单的介绍。轻巧的脚:如禽类的脚,脚踝比较纤细,飞禽和涉禽的脚又叫爪子,如老鹰、公鸡,它们脚趾前端是圆的,有长长的指甲(这样才可以牢牢地抓住树枝等物)。游禽的脚又叫蹼,脚趾前端是尖的(中间有蹼,这样在水里才能游得快);粗壮的脚:如猛兽的脚,如老虎、狮子,它们的脚踝、脚趾较粗,有厚厚的肉垫(肉垫具有减震功能,这样它们才可以悄无声息地行走),尖尖的指甲藏在皮毛里面(还可以伸缩自如)。大象的脚也很粗壮,脚趾连为一体,前端有半圆形的指甲;健壮的脚:如马、鹿、羊等,它们的脚又叫蹄,脚踝粗细均匀,蹄的前端有的是一个梯形,有的分开,有的分为两个。2. 引导学生对脚的质感的认识与表现。(1)(出示幻灯图片)对比教师的示范,你觉得这样画能充分地表现出动物脚的特点吗?(2)看看老师是如何表现质感?(出示范画)(3)总结运用线条、点、块面,如硬硬的壳用折线,软软的皮用曲线,茸茸的毛用短短的线,小小的凸起用点(4)仔细地看你还会发现老师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老师运用了写实和装饰两种不同的方法。(5)现在你是不是更了解这些能干的脚了?是不是更有信心了?那就拿出你身边的纸来画一画。(6)(出示画面)讲解构图:你们发现了今天的作业纸很特别吧,以前我们都是画整体,今天我们要换一个角度去观察、表现,只画局部。(7)所以画的时候一定要沿着纸的最上面画,尽量画大一些。教师示范步骤。(8)作品欣赏。(9)出示作业要求:用线条画一只或一组动物的脚; 运用写实或装饰的方法表现脚的质感; 也可以适当表现脚的动态情境并添加背景。(10)自主创作。四、评价与反思1. 展示。以长卷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2. 互评。老师总结:换了一个角度去观察与表现,你对这次的创作有什么新的感受?(生略)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感受,一个小小的局部、一个小小的角落都有不同的美丽。让我们换换角度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反思和总结1. 关注该课的生成性及其研究内容和方向。2. 就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和易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提出科学智慧的解决之道,并概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3. 关注教学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结合教学内容,提示在该课何时巧妙运用各种手段(如“抛包袱”“提问”“设疑”“抢答”“辩论”等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率的思维活动。4.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适当地提示方式、方法。合理而适度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美术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的培养尺度以及在课中“量”“时”“度”的把握。5. 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示范时机、示范内容和示范要求,注意教师示范的良性生成性。课题漂亮的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了解鞋的发展及不同风格特征,掌握鞋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想和创作,尝试用写生的方法临摹鞋或进行想象绘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鞋的联想和创作,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激发其创作情趣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鞋的发展、功能、分类等,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鞋的结构、外形特征,为写生或创作打下基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写生或者用想象创作的手法表现出鞋的立体感,并且注重细节描绘。教学设计一、引发想象,导入课题1. 听声音,辨别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师:听,什么声音?生:好像是敲东西。生:跳舞2. 看视频验证、感受。师:来看一段激情四射的踢踏舞表演吧!师:舞台上的鞋,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那么生活中的鞋,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师:小小的鞋里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鞋的世界,看看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漂亮的鞋。 板书课题:漂亮的鞋。二、进入课题,拓展了解1. 了解鞋的作用。师:从小到大,你穿过多少双鞋?哈哈,一下子还真的难以说清呢!师:你穿过哪些鞋?有你最喜欢的吗?师:你还知道哪些鞋? 教师小结: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可穿的鞋却千变万化,人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鞋。师:想象一下,如果赤脚行走在砂石地、行走在荆棘丛生的崎岖小路上,会是什么样?(学生回答)(板书:作用保护)所以,鞋不但美化装饰了我们的脚,它还是脚的卫士,是脚的保护者。2. 观察鞋,说说鞋的结构、材质。师:桌上也有鞋,拿起来看看、摸摸,研究研究,看看鞋由哪些部分组成?(课件展示并板书)主要结构有这些(板书:结构鞋底 鞋帮 鞋头 鞋跟)有的鞋还有一些配件,如鞋带、装饰品等。穿上漂亮的鞋,人们更美丽神气了。三、解析教材,深入了解1. 了解鞋的发展及种类。师:从古至今,从五千多年前第一双鞋诞生到现在,鞋的样子经历了千变万化。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老师将各种鞋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布置了小小的“鞋博物馆”。下面,我要考考你们了哦!现在,请跟随我走进鞋博物馆古代厅。(1)走进古代厅。学生自选介绍。同学补充,老师补充。师:说说从这些鞋上你能发现什么?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什么?能感觉到它的发展吗?(不同时期的鞋的特点与其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否猜出穿鞋人的身份?(板书:身份)能否品味出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吗?(款式、花纹、质地、功能)(2)走进现代厅。师:现代人的鞋子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鞋?来,在行间走一走,秀秀你的鞋!(请部分学生走上台阶摆Pose“秀”鞋)师:从这些鞋上你可以品味出不同的特色吗?(款式、质地、功能)说说从这些鞋上,你发现了什么?四、多维观察,赏析感知1. 引导多角度观察。师:奇特的想象,来自于我们细心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同学们,你有没有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和研究过一双鞋呢?师:鞋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比较固定。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鞋,是不是形状都一样呢?拿起你带的鞋,转换角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鞋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学生操作)你认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美?和同伴讨论讨论,在桌上摆出来。(学生讨论、操作)2. 欣赏作品。欣赏学生作品。静静地看,比较、评析,说说你喜欢的作品以及喜欢的理由。欣赏铅笔写生作品,引导从构图安排、鞋的角度(画的角度和看到的角度吻合)、线条变化(有虚有实、有轻有重、有粗有细)、细节的处理(鞋带、花纹、鞋面的纹理等)、透视现象去评价。五、 实践操作,自由表现1. 师:博物馆要增设展厅,召集漂亮的鞋的绘画作品。如果请你画,你打算用什么方式画?2. 师:把自己带的鞋拿出来,摆出你喜欢的角度。3. 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1)先确定鞋的构图安排,确定表现的鞋的角度;(2)画出鞋的轮廓线,深入、细致地描绘,无论用什么画笔,都要注意线条变化;(3)调整画面效果,轮廓、转折等处的线条可加粗强调,同时刻画出细节部分;(4)可选用明快、协调的色彩着色。4. 用手中的画笔,把你看到的鞋画出来吧!六、评价小结七、拓展鞋作为脚的卫士,不仅保护着脚,还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美丽了我们,同时它千变万化的造型还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图片欣赏:鞋的形状在生活设施设计中的运用)反思和总结在写生或创作过程中,学生往往还会按习惯思维进行。要引导学生观察鞋,学习把握整体,刻画鞋的主要特征,并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尽量做到尊重事实,细化细节。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去分析一些巧妙利用点、线、面来设计的图案类作品。对于造型能力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本上一些优秀的作品去临摹,这样在降低了难度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乐趣。课题漂亮的鞋(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鞋的各部位特征进行联想并通过模仿图纸设计,构思并制作心目中新奇、漂亮或者功能独特的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想和互助合作,尝试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制作立体的、独特的漂亮的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鞋的联想和创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感受自己的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紧紧围绕鞋的各部位特征展开联想,并进行图纸设计,对心目中奇特的、漂亮的鞋进行构想,为手工制作打下基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手工制作的方法创作自己喜欢的鞋。教学设计一、经验回顾,导入课题1. 回忆上节课知识点。师:上节课我们与各种各样漂亮的鞋亲密接触,走进并了解了鞋。来,现在我来考考你们,经过上一课的学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鞋的知识呢?师:很好,说到了各个方面。小小的鞋里也有大大的世界,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与需求的发展,其材质、款型、色彩、功能也不断突破创新。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鞋的世界,学习“漂亮的鞋(二)”。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进入新授,设计创作1. 学画设计草图。(1)引导学生关注设计图纸。师:每双鞋都是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制作完成,需要一整套工序。建筑一幢大楼,需要先画设计图纸,同样,设计一双鞋,也需要什么?对,画设计草图。(2)让学生欣赏PPT展示的设计师的鞋样图片。师:瞧,这是设计师的鞋样。然后,他们还会绘画出制作的鞋样,分成一片一片的。设计师孜孜不倦地为人们设计着各种舒适、漂亮的鞋。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漂亮又有趣的鞋。师:如果你也是设计师,聪明的你们,会有哪些美好的创意呢?想一想,说来听听,分享一下你的创意。师:说得很好,你们有的从鞋的功能去想,有的从结构上去想鞋帮、鞋底、鞋头、鞋跟可以作有趣的变化;有的从鞋的装饰、美化及功能上去想,都是很好的创作方法。(可以先夸张鞋子的某一部位,然后进行联想,最后添加)(3)看鞋样图,引发学生对鞋样的直观认识。师:有同学也学设计师画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鞋样。瞧,能看出这是什么样的鞋吗?这一双呢?再看这个,是什么鞋?这是它的分解图。(4)学生画设计草图,老师也一起画,虎头鞋样。师:你能把你的设想也画一画吗?愿意试试吗?那好,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简洁、快速地画出你刚才想到的鞋吧。(5)相互交流,欣赏草图。师:设计图完成了吗?交流交流。2. 分析制作材料。分析制作材料,根据肌理特征来选择。师:好,现在,仔细看看你们桌上有哪些制作材料,它的肌理怎样?可以选择哪些材料来制作你设计的鞋呢?与小伙伴们讨论讨论,马上把结果与大家分享。师:六年级的同学,真的让老师刮目相看了。你们不但有奇思妙想,还会合作、会思考,真有点小小设计师的风范呢!3. 解决制作技巧问题。回顾制作技法,重点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法问题。师:现在是你们的提问时间。美术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基本的技法,但今天如果真的要用这些材料做出你设想的鞋,有困难吗?思考一下。提问开始。师:老师也有问题要问同学们鞋面与鞋底怎样粘接?鞋面怎样做成立体的?怎样做装饰?4. 示范制作虎头鞋。师:老师也很有兴趣,想用这些形形色色的材料做一双憨态可掬的虎头鞋呢。瞧,这是老师画的鞋样,这是老师裁剪好的鞋底。这是什么?(师示范将鞋面圈起来)原来是鞋面呀!看,老师要把鞋底和鞋面粘接起来(示范并讲解)虎头怎样做?可以做成立体的,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完成。三、学生操作师:“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小小设计师们,还是赶快行动起来吧!学生制作。四、评价小结1. 展示作品。师:我们的作品出炉啦!来,同学们,把你们的鞋放到鞋架上吧!设计师什么事情最开心?对,作品受欢迎他最开心。能欣赏别人的作品也是一种美德。2. 评价。五、拓展1. PPT图片欣赏。师:我们放松一下,欣赏一组设计师的作品吧。2. 欣赏鞋的制作过程视频。师:一双真正的鞋是怎么出炉的呢?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反思和总结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是在绘画的基础上进行手工创造的一节美术课。学生对鞋的发展、种类、功能以及外形特征已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了鞋的平面创作的经历。因此,已具备一定的立体造型基础。设计图纸、相互提问、教师创作示范、体验创作和相互评价等环节的设计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感受到了美术的现实作用,创作表现的欲望得以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很高,表现很出色。制作鞋子时小组之间合作得很好,许多学生在装饰鞋面时采取了多种方式,如粘贴、绘画、染色、印小印章、贴小饰物等方法。制作的鞋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美感很强,学生学得开心,做得更开心。他们丰富的想象、认真而细致的手工操作、快乐自信的评价等,流露出六年级学生应该有的童真和童趣。有人说:“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就是美、无拘无束就是美、个性飞扬就是美。”在这节美术课上,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亦得以发挥。确实,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己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对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每个学生其实都有创造的才能和潜能,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创造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与培养。但因为材料准备不充足,材料的种类也不够丰富,限制了课堂上学生的创作。所以应该在课前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孩子们才能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美。学生就是美的创造者,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发现和引导。 课题向动物朋友学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师的讲授与自己日常学习,初步了解仿生学的知识,能够进行一些有趣的仿生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了解设计图的基本要求,并能够通过对自己熟悉动物的特殊能力和生理习性,进行观察、研究,大胆科学地联想,从而进行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仿生学的独特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品质及热爱动物,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了解动物的生理习性及仿生学知识,并学习用图画表现自己的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运用组合与添加的方法描绘出自己的仿生设计。教学设计一、感知与体验1. 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解释这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2.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对象就有点特别了,想不想知道是谁啊?3. 教师板书课题向动物朋友学习。4. 同学们想想看,我们能向动物学习什么呀?学生讲述(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5. 我们将这种向其他生物学习,模仿它们的特殊本领,利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制造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叫做仿生学。仿生学虽然诞生于上世纪中期,但是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向动物学习了,例如人们模仿鱼的身体造出了船,模仿鱼鳍造出了浆,随后又改良出了橹、舵。你能说出几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向动物朋友学习的例子吗?学生商量,讲述。6. 出示两组图片,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了解动物特殊的生活习性形成的特异能力与发明的仿生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外形特点。(如屎壳郎搬粪球与轮子的外形特点及关系,滑翔机与鸟类翅膀的外形及关系)7小练习,请学生将自己想到的其他的人类向动物朋友学习的例子用简单的笔触画下来。师生共同讲评学生的作业,从画面效果,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评论。二、创作与表现1.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人类运用仿生原理设计制造的成果的图片,并逐一讲解(重点放在仿生学设计成果的外形特点、色彩及设计细节上,为学生如何画打基础)。2同学们说了许多我们向动物朋友学习的例子,刚才,我们又欣赏了人类仿生学的成果。下面,让我们来描绘一幅关于仿生的图画。教师演示:(1)首先找到一种动物的特殊本领,找到可以学习的部位及其外形特点,然后用单色描画。在构图上不要放在中间,要突出重点,可以只画局部;(2)描绘出完整仿生的成果。要求:主题突出,构图大方,线条流畅,色彩明快;(3)展示完成图。3. 学生优秀作业赏评(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赏析)。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三、展评与拓展1. 展评作业,老师学生共同讲评作业,以学生评价为主。评析作品的优缺点。评价要点:(1)画面的构图、设色;(2)创意想象; (3)画面中最出彩的地方,说出好在哪里;(4)画面中还有哪些不足,提供改进意见。2. 拓展:欣赏一组当今仿生学前沿发展的图片。动物朋友还有许多的本领和专长是我们人类所不具备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动物朋友的了解日渐深入,我们一定会从动物朋友身上学到很多很多。反思和总结 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各种动物之后,本课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动物不为人知的各个侧面。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仿生学有较全面的了解,需要查阅一些资料,教师的讲述务求准确。同时,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想象、设计、表现。本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做一些预习,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紧凑。课题美丽的园林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情境体验、欣赏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感受中国园林可游可居的特点,同时能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中西园林的不同之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植被和水的造型特点,并能绘制园林一角或全景的草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园林特点,从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的不同审美特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珍惜世界文化遗产与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造园特点,以及中西方园林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描绘园林一角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美,以及可游可居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唤起回忆1模拟“曲径”,进行体验。(1)请一名同学从教室后门走到前面。(2)铺设一条“曲径”,这条路和刚才那条有什么不同?(弯曲)(3)再请这名同学沿着老师铺设的弯曲路线走一走。(4)说说走时前后有什么变化?(时间延长了,每转一次弯,看到的人和物都不一样。)2你走过这样的路吗?在哪里走过?(小区、公园等)3下面,我们就沿着这样的小路,一起来游览一座经典的中国园林。(1)播放“拙政园”视频。学生欣赏。(2)如果这时下雨了,我们还能继续游玩吗?可以在哪里玩?(亭子、长廊等)(3)提问:说说拙政园给你的第一印象。(4)你记住了园里的什么?在纸片上写下来。教师将纸片放在黑板上。(5)知道我们游览的这座园林的名字吗?它是苏州的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今天,我们就从拙政园开始,一起来了解美丽的园林。(6)出示课题美丽的园林。二、探访园林,感受特征1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都是开放的旅游景点。其实,在古时候,园林是家宅的一部分,人们在这里生活。大人在这里会客、聊天、小憩,孩子在这里嬉戏、玩耍。园林的主人在设计园林时,都经过了精心的思考,会和当时的大文学家、画家一起商讨园林的布局。园子里的山石水池、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极有讲究的。(出示狮子林全景图)可以说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板书:建筑、山水、花木)2. 中国有园林,西方有没有?有,而且西方的古典园林也有它独特的美丽之处,中西方的著名园林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出示西方古典园林全景图)3. 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有何相似之处?(都有建筑、山石、花木)4下面,班同学将分为三组,深入园林中去仔细观察研究。一组负责亭台楼阁、一组负责山石水池,一组负责花草树木。发现研究主体的造型特点,在园林布局里的作用以及给人带来的美感。5汇报交流结果:中西园林对比欣赏。(1)建筑。中:(出示建筑图片配文字)园子里的建筑讲究高低错落,亭台楼阁巧妙安排,变化多端。花间隐榭,水边安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增大、层次分明。多为曲线造型,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常说,花园虽小,游来却曲折有致。园子里的围墙不高,为的就是将墙外的景物借进园中,增加园里景色的层次。让园中的游览者仰视、俯视都有景。墙上的花窗、又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想想,刚才我们走的“曲径”有什么作用呢?园中的曲桥、曲径、曲廊左右都有景,随着小桥、小路、走廊曲折一下,使参观者左顾右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离延长,趣味加深。小路曲折,再加上拱门的烘托,更有曲径通幽的感觉。感觉:小巧、雅致。西: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多为直线造型。感觉:宏伟、规则。(2)山水。中:我国的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园林中的假山虽是人工堆砌,却给攀登者“身在山间”的感觉。“立峰”,就是单独欣赏的石头。这些石头的姿态可以“入画”,才能与园林相配。(出示颐和园图片)不仅可以在园内造山石之景,还可以“借景”。颐和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昆明湖与万寿山,但是当我们在游玩的时候,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仿佛也都被纳入园中。感觉:人工雕琢,模拟自然。西:西方古典园林中一般没有矗立的山石,园中的石头也多为雕塑。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塑像和喷泉。感觉:讲究科学、图案之美。(3)花木。中: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更要具有“画意”,讲究树木的姿态,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园里古老的藤萝和盘区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西: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4)小结:通过前面的欣赏比较,说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征和西方古典园林的总体特征。三、表现园林1学生作业:画出你最欣赏的园林一角,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画出园林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特点。2点评作业:是否体现出相关园林特点;是否利用线条的粗细、深浅不同画出了建筑、树木、山水的坚硬、柔和与疏密的特点了。3(出示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我们经常会听到“世界文化遗产”这几个字,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而我们今天所研究的中西方古典园林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说明,这些园林有文化的积淀和深厚的底蕴,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昆仑山瑶池玄圃、东海神山仙岛的古老神话传说。四、城市山林,美好愿景课后可以用你的画笔描绘一下城市山林的美好愿景。反思和总结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带学生走进园林实地写生,因此,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模拟曲径”“视频游园”“欣赏照片”这些环节,让学生走一走模拟的“曲径”,跟着镜头游览苏州园林,欣赏园林整体、局部特写等学习活动。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记忆,尽力让学生置身园林情境之中,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征以及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不同特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对比,小结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在此基础上绘制园林一角,让理性的认识和感性的表现有机结合。课题水墨园林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组织欣赏视频及园林图片,带领学生观察、思考,探寻古典园林之美,引导学生欣赏古今大师作品,并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取景与构图知识,了解水墨画的“写实”与“写意”方法,学习“取舍”与“提炼”技巧,学会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用笔的点、线、皴、擦,画出园林景物的丰富和美丽。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引导观察法、互动交流法,交互评价法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欣赏古今艺术大师的水墨园林作品,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间讨论交流、共同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水墨表现的方式绘制水墨园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学会艺术赏析园林之美。通过对古今艺术大师水墨园林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增强对艺术家的崇敬和对祖国园林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对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特点的认识以及园内建筑、桥梁、连廊、花木、山石等景观特征的了解,学习并掌握提炼加工所要表现的园林景物的画面构图方法。教学难点:合理恰当的运用水墨表现技巧,将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用笔的点、线、皴、擦通过创作构思、组景构图等进行有效组织,使画面呈现近、中、远布局方式,做到取舍有度,虚实自由。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宣布上课,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水墨园林”。板书课题: 第8课 水墨园林。二、展开新授1. 师生交谈:同学们,请问你游览过家乡美丽的园林吗?请说一说家乡的园林带给你的感受,谈一谈对家乡园林的印象。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真好!家乡的园林有着水榭楼台、九曲回廊,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休闲畅游之所,给我们带来驻足游览之地。2. 组织欣赏:我国南北方的园林甚多,而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有南方代表与北方代表之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畅游园林,感受园林美景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吧。 生欣赏园林美景图片,并发表感受。(略)3. 教师提问:刚刚欣赏了美丽的园林图片,接下来,要考考大家,你知道南方园林的代表,江苏苏州的四大名园分别是哪些吗?师归纳:这四大名园呀,就是狮子林、留园、沧浪亭、拙政园。4. 组织观赏:下面,我们先一同前往苏州,去游览著名的南方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去找找南方园林的美景,去发现古典园林的秀美;之后我们再去首都北京的颐和园,感受一下北方园林的美,寻找北方园林的特点。师播放视频:古老秀美的南方园林代表苏州名园之“拙政园”,以及北方园林代表北京的古典园林“颐和园”生欣赏并得出结论:南方园林的特点精巧、秀美;北方园林的特点大气、壮观。师评价小结:嗯,同学们对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找得非常准确。园林里真是别有洞天,粉墙隔开了街市的杂喧。亭台楼阁,游廊画轩,花木繁茂,池鱼戏莲。叠石成山,气象万千,展开了一幅迷人的水墨画卷。5欣赏大师画作:同学们看,这是水墨画大师李可染大师的颐和园对景写生图,这幅画作的选景地点和我们刚刚欣赏到的图片刚好吻合。不过呀,仔细观察,这幅画在取景上有些取舍哦!李可染大师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古典园林的美的发现融入到了笔墨之中,画出了内心的向往和期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园林美景早已经是古今水墨画家非常喜爱表现的主题。6. 品鉴古代大师画作: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近古代大师王翚园林作品,来欣赏大师园林题材的水墨作品,仔细观察作品中景物的布局,找寻大师表现古典园林的绘画方法。组织讨论赏析:小组讨论,请仔细观察,画家在画面上画了哪些景物?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可以从“画面组织、整体布局、运用技法”等方面来回答。师评价并小结:从画面内容组织上看,有亭台建筑、陆地水面、山石桥梁、树木花草、人物动物;从绘画方法上看,运用了比较写实的技法,通过点、染、皴、擦表现出建筑的造型、山野园林的幽静7. 教师局部示范提示:我们要学习古代画家的取景方法,学会构图,在表现亭台建筑、山石桥梁时,要注意用笔的点、线、皴、擦等。教师归纳方法:整体布局,对近、中、远景运用组合构图法;巧妙地运用技法,注意水墨的浓、淡、干、湿;注意用笔的点、线、皴、擦;注意用色的温暖、柔和8组织赏析: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欣赏现代大师李可染大师的园林作品谐趣园(一)和谐趣园(二)两幅画。通过欣赏,请你找出两者在表现技法上有哪些异同?师评价并归纳:大家看得非常认真和仔细,发现了这两幅画虽然都是画“谐趣园”,但是在表现技法上却有所不同,谐趣园(一)是“对景写生”图,近处的亭台回廊以及树木假山石都刻画得十分细致,即使远处的树木也描绘出了形与色;而谐趣园(二)只将建筑物进行了粗旷的墨色勾勒,山石、树木及远山却运用了“墨色晕染”的方式来表现,给人一种朦胧、湿润的感觉。由此可以概括这两幅谐趣园的艺术特点:谐趣园”(一)是对景写生,以写实画法为主;而谐趣园”(二)是重新创作,进一步提炼加工,去粗取精,将园林美景充分展现。两幅画所运用的绘画方法不同,都充分地表达出了大师对园林和对艺术表现的追求和热爱。9. 继续欣赏:同学们,李可染大师还画了谐趣园(三)和谐趣园(四),你们看,大师对照一个园林景观,画出了多幅图画,这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要跟大师学习什么呢?10教师局部示范并提示:树景的提炼加工方法、水面的处理方法、水墨的浓淡干湿表现方法、色彩的运用方法等。三、 走进美术馆1. 组织欣赏: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前往美术馆参观,那里有现代画家周京新等画家的水墨园林作品,我们再去欣赏一番吧!2. 组织欣赏:哦,对了,还有小朋友画的水墨园林作品,我们也来看一看,他们的作品大胆,表现出了小朋友对园林和大自然的热爱。3. 师提问:你打算如何组织画面?运用什么技法来表现水墨园林呢?师生互动交流。(略)师评价: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动手尝试,创作一幅“美丽的园林”。师提出作业要求。四、布置作业课堂练习:用学到的组景技巧、取舍方法、表现技法画一幅水墨园林创作画。作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作画;水、墨、色适当运用;题写姓名。师巡视指导学生作业,鼓励、帮助学生大胆作画、细心完成。五、作业展评1. 师:学生们将自己完成的作品通过展板向全班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师:请同学们一同来欣赏一下,通过大家的大胆实践,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水墨园林作品。从“取景、去粗取精、构思到创作;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方法运用”等方面来考虑,你认为哪一幅作品做得较好?说一说哪些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你认为哪件作品还需要作何调整和改动也可以提出建议。生表达各自的观点。(略)2. 师评价并小结。非常好!这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语法专项突破全真试题解析卷
- 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及答案详解一套
- 化学安全员考及答案1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题库(得分题)打印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4-2025学年度公务员(国考)模考模拟试题【必考】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考核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鲁能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新能源分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遴选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度执业药师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养生店国庆节活动方案
- 古代文学史杜牧课件
- 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桩基质量管理制度
- 口腔颌面外科缝合技术要点
- 2025至2030中国军用导航仪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2025年科创板开户试题及答案
- 西宁市供热管理暂行办法
- 中职导游课程课件
- 静脉血栓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