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班作文讲座07叙事与描述.doc_第1页
初中毕业班作文讲座07叙事与描述.doc_第2页
初中毕业班作文讲座07叙事与描述.doc_第3页
初中毕业班作文讲座07叙事与描述.doc_第4页
初中毕业班作文讲座07叙事与描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毕业班作文讲座叙事知识点透视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叙事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打个比方说,文章如果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那么,叙事就是使其挺拔自然、动静有致的筋骨。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所谓“繁简”,指叙事过程中情节铺排和叙述的多少,笔墨运用的疏密;所谓“详略”,指如何使用和剪裁用来叙事的素材,如同上述的“繁简”,围绕文章中心,当繁则“繁”,当密则“密”,反之,则可大胆地“简”和“略”。当然,叙事还有较高的要求,即叙事要讲究波澜,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离有合,有断有续等。文章讲究章法,叙事这一文章的筋骨至关重要。了解其特点和要求,并在写作中努力实践,就能恰当叙事,为表达中心服务,写好记叙文。名家美文最初的晚餐陈忠实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那时候我三十出头,在公社(即现今的乡政府)学大寨正学得忙活。有一天接到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即省作协)的电话,通知我去参加接待一个日本文化访华团。接到电话的最初一瞬就愣住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穿什么衣服呀?我便毫不犹豫地推辞,说我在乡村学大寨的工作多么多么忙。回答说接待人名单是省革委会定的,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这就意味着不许推辞更不许含糊。我能进入那个接待的名单,是因为我在陕西文艺(即延河)上刚刚发表过两个短篇小说,都是注释演绎“阶级斗争”这个“纲”的,而且是被认为演绎注释得不错的。接待的人员组成考虑到方方面面,大学革委会主任、革命演员、革命工程师等,我也算革命的工农兵业余作者。陕西最具影响的几位作家几棵大树都被整垮了,我怎么也清楚我是猴子称王的被列入最紧迫的事便是衣服问题。我身上穿的和包袱里包的外衣和衬衣,几乎找不到一件不打补丁的,连袜子也不例外。我那时工资39元,连我在内养活着一个五口之家,添一件新衣服大约两年才能做到。为接待外宾而添一件新衣造成家庭经济的失衡,太划不来了。我很快拿定主意,借。借衣服的对象第一个便瞄准了李旭升。他和我同龄,个头高低身材粗细也都差不多。他的人样俊气且不论,平时穿戴比较讲究,我几乎没见过他衣帽邋遢的时候。他的衣服质料也总是高一档,应该说他的衣着代表着70年代中期我们那个公社地区的最高水平。“四清”运动时,工作组对他在经济问题上的怀疑首先是由他的穿着诱发的,不贪污公款怎么能穿这么阔气的衣服?我借了一件半新的上装和裤子,虽然有点褪色却很平整,大约是哔叽(bj)料吧我已记不清了。衬衣没有借,我的衬衣上的补丁是看不见的。我带着这一套行头回到驻队的村子。我的三个组员(工作组)经过一番认真地审查,还是觉得太旧了点,而且再三说我这不是个人问题,是一个“政治影响”问题,影响国家声誉的问题其中一位老大姐第二天从家里带来了她丈夫的一套黄呢军装,硬要我穿上试试。结果连她自己也失望地摇头了,因为那套属于将军或校官的黄呢军装整个把我装饰得面目全非了,或者是我的老百姓的涣散气性把这套军装搞得不伦不类了。我最后只选用了她丈夫的一双皮鞋,稍微小了点但可以凑合。第二天中午搭郊区公共车进西安,先到作家协会等候指令。陕西文艺副主编贺抒玉见了,又是从头到脚的一番审视,和我的那三位工作组员英雄所见一致:太旧。我没有好意思说透,就这旧衣服还是借来的。她也提醒我不能马虎穿戴,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国家影响政治影响”的大事。我从那时候直到现在都为这一点感动,大家都首先考虑国家面子。老贺随即从家里取来李若冰的蓝呢上衣,我换上以后倒很合身。老贺说很好,其他几位编辑都说好,说我整个儿都气派了。接待的事已经淡忘模糊了,外宾是些什么人也早已忘记,只记得有一位女作家,中年人,大约长我十岁。我第一眼瞧见她首先看见的是那红嘴唇。她挨我坐着,我总是由不得看她的红嘴唇,那么红啊!我竟然暗暗替她操心,如果她单个走在街上,会不会被红卫兵逮住像剪烫发砍高跟鞋一样把她的红嘴唇给割了削了?那顿晚餐散席之后我累极了,比学大寨拉车挑担还累。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接待外宾并作陪吃饭,自然不再为一件衣服而慌乱奔走告借了;再说,国家的面子也不需要一个公民靠借来的衣服去撑持了;还有,我也不会为那位日本女作家的红嘴被割削而操心担忧了,因为中国城市女人的红嘴唇已经灿若云霞红如海洋了。(选自作家出版社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一书)【阅读手记】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特殊的年代经历的特殊的事,作家的叙述是诙谐幽默的,但其中又夹杂着些许无奈。全文围绕见外宾时穿什么衣服组织材料,由自己穷困没有合适衣服,到向人借,到别人热情地拿来衣服层层叠叠,似乎絮絮叨叨,读来却饶有兴味。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内容似乎与题目不太切合,题目为最初的晚餐,文章却没有详写晚餐的情况,只写了一位女作家的红唇。这就是作家行文的艺术,晚餐吃什么饭,见什么人,确实不重要,但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围绕“晚餐”展开,女作家的红唇也是那个年代令人关注的。这,就是对材料的取舍。佳作示例珍 品陈香利6月的太阳太毒太毒,清晨就热得使人受不了。母亲吃过早饭就提着菜篮出去了。走时交给我一串钥匙,要我待会儿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出来晒一下,免得生虫子。洗了手,我用钥匙打开箱子。“啪”一声脆响,从我手中的衣服里滑下一样东西。我低头一看,一只木盒!这是一只古老的木盒,盒身上的油漆已脱落了许多,翻过来一看,背面竟然挂着一只小锁!我心中顿时一惊:听王奶奶说,我母亲有一套极珍贵的首饰。端详了一阵,才小心地把盒子打开。揭开一看,里面的东西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里面安静地躺着一张画片,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极普通的生日贺卡,再一看,背面的落款:“亲爱的女儿小利”。是我送给母亲的?我感到很惊奇,好一会儿才猛然想起。那是前年我刚上初中时,班上有位同学同我挺要好。听说她要过13岁生日,我便花了5毛钱买了张生日卡,准备送给她。可不知怎么搞的,我同她闹翻了,自然就省下了那张生日卡。闲着无聊,我就随便在背面写了几个字,送给了母亲。记得母亲当时很高兴,她把生日卡抱在胸前,连连问我是不是花了很多钱,当我告诉她不贵时,她还连连嘱咐我以后别再乱花钱了。我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母亲那时笑得好甜好甜,我也曾偷偷地笑过,笑母亲的“小气”,笑母亲的“迂”。然而,那张小卡片却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望着发黄的生日卡,我呆了。3年了!没有想到母亲还收藏着,如此郑重地收藏着!我的眼睛被雾气遮住了,同时一股惭愧涌上心头。末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生日卡重新装进信封。蓦地,我看见信封背面写着两个娟秀的毛笔字:珍品!于是,我又呆了很久,流了很多泪,更多的愧意一阵阵袭上心头(选自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省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作品精选一书)【评析】小作者记叙了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但通过叙事揭示了博大深沉的母爱。女儿原准备送给同学的一张贺卡随意地送给了母亲,却成了母亲珍贵保存的“珍品”。文章以故事的发展经过叙事:晾晒衣服发现贺卡,回忆母亲贺卡的由来,深刻感受到母爱的分量,由此,小作者明白了,流泪了,惭愧了顺理成章,详略适当。还有,倒数第二段贺卡上的字,既照应了题目,又揭示了中心,也是值得揣摩学习之处。【写作训练】小时候,我们喜欢听故事;上学后,又喜欢读故事。其实,生活中每天也都在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听着、读着、感受着故事,我们在沉思着,在成长着请以“故事”为话题,自己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思路点拨】写前,认真阅读前面的引语,它提示了选材的范围,可以写听来的故事,读来的故事,当然更好的是写生活中看到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听来的和读来的故事,也要有自己的重新组织和创造,不能照搬原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很多,叙写时要注意技巧,如引人的开头,发展中的波澜,巧妙的过渡和照应等。名家美文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美】帕特维格安我登上南去的151号公共汽车时,太阳正朗照天空。但是,冬天的芝加哥正处于最没生气的季节树枝枯干、稀泥满地,来往的车辆上溅满了泥水。车子行进了数英里,经过风景秀丽的林肯公园,但是,没有人抬头去看窗外。乘客们都穿得笨重如牛,在单调乏味的引擎声和窒息燥热的空气中无声静坐着。没有人说话这是芝加哥人坐车来往时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尽管我们每天都碰见同样的面孔,但我们都习惯于把自己藏在报纸的背后。此举包含的象征意义令人吃惊:紧挨而坐的比邻硬用那一张张薄纸,在彼此间制造了天涯。汽车进入“繁华一英里”地区,五光十色的摩天楼群沿密执安大街拔地而起,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静:“注意啦!注意啦!”报纸哗哗响着,大家都伸长了脖子。“这是你们的司机在说话。”沉默。大家都看着司机的后脑勺,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放下你们的报纸,各位乘客。”所有的报纸都在慢慢地放下,司机在等待着。最后,报纸都折好了,搁在我们腿上。“好,转过身去面对你的邻座,开始。”惊奇之中,我们都照着做了。仍然没有人笑。我们只是盲目地服从,这是人的本能起着作用。我面对的是一位老妇人,她的头紧紧地裹在一块红头巾里,我几乎每天都见到她。我俩目光碰到了一起,我们都一眼不眨地等待着,等待司机的下一道指令。“现在,跟着我说”这是一道命令,一道以一个军事操练官的语气发布的命令:“早上好,邻座!”我们的声音都很轻微,有点腼腆。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是今天所说的第一句话。然而,像中学生那样,我们是整齐一致地对邻座的陌生人说了这句话。我们都为自己笑了起来,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这当中有一时的轻松,因为我们没有遭到绑架或者抢劫。然而更多的是,我们为自己表露了一种长期受抑的寻常礼貌之情而感到朦胧的宽慰。我们已经说出这句话,路障已经清除了。“早上好,邻座!”其实,这并不太难。我们有些人重复着它,其他人在握着手,很多人则笑着。汽车司机没有再说什么。他已不用多说,没有人重新拿起报纸,车内洋溢着欢声笑语。从对这位发了疯的司机点头赞许开始,我们起步了。这位司机引出了全新的坐车故事。我听到了欢笑,一种在151号车上从未听到过的温暖悦耳的欢笑。到站了,我对邻座说声再见,然后跳下车。另有四辆公共汽车在同站停车和下客。我看到那些留在车内的乘客都如同一尊尊雕像木然不动、毫无声息。只有我那辆车上的人们除外。151号车启动了,我微笑着目送那一张张生气勃勃的面孔。这一天的开始,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我回头看那位司机,他正紧盯着反光镜,在滚滚车流中探寻前进的道路。他似乎根本不知道,他刚创造了一个星期一早晨的奇迹。【阅读手记】文章完全采用顺序的手法,形象真实地叙写了一件发生在星期一早晨公交车上的事在司机的提议下,陌生人相互进行问候。一件看起来很小,但却是极有意义的事。因为,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问候,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的心灵以慰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写进文章的材料,虽然仅仅是一件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稍微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价值。文章的叙事简约而不简单,形象而不造作,其行文艺术很值得我们品味。佳作示例白日一梦李丽娜晌午,正躺在床上做着美梦,忽听一声大喝:“快起来,上课了!”接着,迷迷糊糊地洗了脸,梳了头,又迷迷糊糊地夹上课本爬上四楼,继而又迷迷糊糊地坐到我的座位上。我长长地出了口气,唉,总算好了,可以想我的事了。晌午睡觉我梦见什么来着?好像是好像是正在家中做习题,一摞一摞的直顶到天花板。突然,天空中忽悠忽悠地飘来一张纸片。我顺手拿起,一看便傻了眼,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大黑字:李丽娜同学,经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合格,特此录取。我的妈呀,真是喜从天降“当当当”上课钟声响了,我丝毫不去理会。后来怎么来着?后来就听到一阵唢呐声远远传来,我出门一看,好家伙,浩浩荡荡一群人敲锣打鼓而来,真气派呀。我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咦,怎么,领头一位官人模样的人径直走到我面前,向我行了个礼道:“新科状元李丽娜,速速进京面见皇上。”不容我细想,几个小厮便七手八脚把我扶上了一匹披红挂绿的高头骏马随着一阵“噔噔噔”的皮鞋响,老师走上讲台。我仍沉浸在我的美梦中:后面好像骑马又走了一程,突然看见路边几个妇女围成一堆,正指着我嘀嘀咕咕地说什么,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呀,复读了三年,也该考上了,再考不上,那才丢人现眼呢!”“听说都把眼睛从20读到02了”“可不是嘛,看那二饼儿,就像啤酒瓶底一样厚。”唉呀,难为情死了,我慌忙摘下眼镜放入衣袋里,可眼前一片模糊,不行,还得戴上。模模糊糊看见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圆锥曲线。那悦耳的女高音丝毫没有引起我耳膜的振动,我继续我的思维。我正走着,突然注意到前面小孩也在吹唢呐,唢呐没响,倒把他累得气喘嘘嘘,浑身冒汗。我赶忙叫住他:“喂,小兄弟,你小小年纪,不去上学,怎么干这苦差事?”小孩眼泪汪汪地对我说:“爹叫我去赚钱,念完一年级就不让念了。”正说着,一阵“噼里啪啦”鞭炮响,仰头一看,哇,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呈现在眼前。莫非,莫非这就是皇宫?面见了皇上,我就可以升大官、享大福了。哈哈正想到得意之处,“李丽娜!”我一惊,谁在叫我?这时,同桌用肘碰了我一下,眼睛朝讲台上瞄了瞄。我一看,可不得了,只见老师气得怒目圆睁,满脸通红。我像弹簧似的从座位上跳起来。唉,乐极生悲,低头认罪吧。老师发话了,这回可一字不漏地传入我的耳朵:“我们班近来有个别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照此下去,想明年考上学校,简直是白日做梦!”(选自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省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作品精选一书)【评析】 文章记了一个梦,精彩的是文章的题目和文末的照应。题目概写文章的内容,文末是画龙点睛之笔。文章形象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学生应该脚踏实地地学习,如果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只能像白天做梦一样,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文章的叙事很讲究,写梦与写实穿插进行,虽平实却显波澜,既真实又有浪漫,体现了作者的叙事功力。【写作训练】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或目睹了一种物,听了一句话或别人的一件事,忽然会引起对那久已逝去的往事的回忆。那曾经的一切又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以_,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作文。【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因此,要根据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完成这一步,要注意两点:一是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语,如:书包,红叶,铃声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如:她的话,眼前的一幕,书中的红叶二是补写的内容,要与原有的内容有机结合,不能不通顺或无意识中成了病句;最重要的是对材料的安排,题目决定了叙事的顺序必须是倒叙,由眼前回忆到过去,最后再回到现实;过去的事情要与眼前的事物有密切联系,不能相互游离;往事的选择无论大小,都要有意义,有值得回忆的价值。描写知识点透视描写是作文当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中人物描写又主要包括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我们在两个版中将详细讲述这两方面的内容。行动描写是指对人的行为、动作的描写。行为,一般是指人物整体的活动、运动、反应或行动。如:学习、支持、训斥、袭击等。动作,是指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如:跑、跳、撞、推、拉、打、抓、踢、踩等。行动描写不仅要写人物在做什么,更关键的是要写人物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就要求把人物具体动作一一描绘出来。由于人物的行动往往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因此,行动描写就要善于抓住人物具有特征性的动作,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行动描写要注意:(1)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气质和性格特征,避免笼统和一般化。(2)要准确、鲜明,写出动作的连贯性。名家美文武松打虎施耐庵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哪得什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阵,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水浒传一书)【阅读手记】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打虎”是武松做的事情,是“行为”。虎要吃人,武松要打虎,为了表现武松的勇敢无畏,作者具体描写了虎的气势及武松打虎的具体过程。先看老虎扑人的动作,“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这老虎的行动描写,足已叫人汗毛直竖。接下来再看人虎相搏,“那大虫扑来”,武松“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这是笫一回合。那大虫“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这是第二回合。那大虫“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是第三回合。猛虎的“扑”、“掀”、“剪”,写得很活,很有生气。面对老虎,武松的动作是一个接一个“闪”。“闪”这个字准确、鲜明,写出了武松机智、敏捷的特点。当武松躲过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他开始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进攻,用大棒尽平生之力打去。先是打折哨棒,继之拳打脚踢。“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把人虎相搏的场面写得神采飞扬,虎的凶、猛、狠和武松的沉着、机智、勇敢,都充分显现出来。佳作示例贴玻璃纸王 星“长约半米,宽也半米,就这么裁吧!”我拿着白色的玻璃纸,准备给窗户“更衣”。按尺寸剪裁好了玻璃纸后,我把它们拿到了窗边的写字台上,拿起一块,在窗户上又比了比大小,正合适。我搬来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开始贴纸。我把玻璃纸背面的保护膜撕掉,露出了不干胶,两只手各拿着一个角,往窗户上贴。由于我的经验不足,这玻璃纸一点也不听我的话,像顽皮的小孩子,到处乱粘。上面的纸贴得还行,可下面的纸却错了位。只好揭开,重新贴,但它与窗户像长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让我无可奈何。这时,我看见了桌上的小刀,于是我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揭开纸的一角,然后慢慢地从这个角一点点往外撕,还好,完整地揭下来了。然后又把纸从上往下展平,这才算粘好一块玻璃。剩下的纸可不能按这种方法贴了。这次我没有把保护膜一次都撕下来,而是撕了一半,把上半边展平后,才把剩下的保护膜撕下来。可这又让纸与玻璃之间留了气泡。我在阳台找了一块小木板,从上向下刮,把气泡赶到了一起,然后再次用小刀把这一部分纸揭开,让气泡跑掉,最后再铺平,这回比第一块贴得好了许多。我按照这种方法,很快把剩下的几扇窗户贴好了。阳光通过这层“屏障”,不再那么刺眼了。这次给窗户的“更衣”行动终于成功了。(作者系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分校学生)【评析】这篇习作的作者详细叙述了“贴玻璃纸”的过程。如果你不知道怎样“贴玻璃纸”,读了这篇习作之后就知道怎样贴了,这就得益于作者运用了行动描写。“我把玻璃纸背面的保护膜撕掉,露出了不干胶,两只手各拿着一个角,往窗户上贴。”具体写出了贴玻璃纸的过程及方法。当纸贴“错了位”时,作者以“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揭开”、“一点点往外撕”、“完整地揭下来”、“从上往下展平”等行动描写,细腻地写出了重新贴的具体过程。为了解决“纸与玻璃之间留了气泡”的问题,作者“找了一块小木板,从上向下刮,把气泡赶到了一起,然后再次用小刀把这一部分纸揭开,让气泡跑掉,最后再铺平”。这些行动描写,仿佛作者就在我们眼前操作似的,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写作训练】题目:我有一双_的手。600字左右。【思路点拨】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你每天都要用到这双手。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这个半命题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灵巧”、“能干”、“笨拙”、“闲不住”、“令人羡慕”等词语,然后作文。无论你有一双什么样的手,都是用于劳作的手,因此这就要求你写成叙事的记叙文,叙事中要细致写手在劳作过程中的动作。这就要求你运用行动描写,用行动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你自己在文题的横线上所填的词语,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名家美文煮酒论英雄罗贯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国演义一书)【阅读手记】语言描写,指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对话是指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独白是指人物的自言自语。语态就是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举止。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由于人物的性别、年龄、脾气、经历、教养、职业以及面对同一件事利害关系的不同等,说出的话自然不同:有的人高声大嗓,有的人轻声细语,有的人咬文嚼字,有的人简单通俗,有的人尖酸刻薄,有的人风趣幽默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抓住人物语言的一个或者几个特征,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第二,要明确目的。语言描写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除此以外还可以交代有关情况,推动情节发展。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的对话恰当地表现了两个人当时各自的心理和身份、地位。刘备兵败暂时依附曹操,他怕曹操发现他有宏图大志,便以种菜浇园的方式来韬光养晦、遮人耳目。曹操请他入相府,看似闲聊,但却处处暗藏杀机。曹操借“聚雨将至,天外有龙挂”而说到了龙,他表面描述龙的变化,其实是谈他自己的志向、抱负。然后他把龙比作世之英雄,让刘备说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担心曹操把他当作英雄对手,所以他谨小慎微,假装糊涂,以试探性的口吻回答说“某某可为英雄?”曹操则用十分傲气和霸气的语言一一否定,最后单刀直入地说只有他们二人是英雄。刘备因此大为吃惊,原来自己的那点韬光养晦的小计谋,早就被曹操看出来了,吓得把手中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最后急中生智,巧借雷声加以掩饰,避免了曹操的怀疑。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把咄咄逼人、飞扬高蹈的曹操和大巧若拙、应对机警的刘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佳作示例动力来自鼓励北京一考生暑假到了,爸爸拉着我的手,和蔼地说:“去学学游泳吧,练练自己地胆量,也多学会一门本领。”我害怕地望着爸爸,不住地摇头。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肯定可以的,要相信自己哟!”看着爸爸慈爱的笑容,听着他鼓励的话语,我使劲地点了点头。我们一家人来到游泳馆,人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