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猴王出世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猴王出世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猴王出世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猴王出世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猴王出世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型代表,五年级的学生对此故事并不陌生,但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文的文体特点以及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教学关键所在。本次教学以探索猴王出世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来设计,实现从“文本解读型”向“语言学习型”、从“内容分析式”向“策略学用式”的转型,把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关注文体,关注生本,凸显语用”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目标】1.自主通读全文,探寻古典白话小说的阅读方法。2.自寻石猴成王过程,感受西游记神奇的故事情节。3.自探石猴形象,感受西游记丰富、贴切的言语表达。【教学重点】自寻石猴成王过程,感受西游记神奇的故事情节。【教学难点】感受西游记丰富、贴切的言语表达。【教学过程】一、题说悟空,以趣入文1.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你所知道的西游记的故事。2.大家说的都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故事。老师这里有选自西游记原著的故事目录,请你读一读,能说说大概讲的是什么事情吗?3.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一般都用精练、简洁的韵文作标题,读读标题你就能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今天我们所学的猴王出世就是由西游记第一回和第二回改编的,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典白话小说的原貌。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对西游记、对古典白话小说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二、 导学引路,明确任务1.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快速默读自学提示,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梳理出示略读目标一)略读目标一:1.知道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吗?2.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猴王的吗?3.知道石猴最初是怎样的吗?2.带着略读目标,自由默读课文,并用读书记号在文中标一标,画一画。三、探寻来路,初识言语特色1.先来交流“石猴是从哪儿来的”。打开课本,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2.自由读读第一段文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3.谁来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像古文,精练、简洁。)4.引导学生学习代表性的句子。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1)请学生自由读,请个别学生读。随机点拨“盖”“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灵通”等词的意思。(2)师生对读。(教师说意思,学生读原文对应的词句。)(3)总结读通古典文学的方法。加上适当的停顿,读出节奏,这是个不错的读古文的方法。(再请学生来试读)(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来的。5.小结:古典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接近古文。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写的,尽管已经算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仍须按照古文的读法才能读通、读懂。四、成王之路,初感神奇情节1.知道了石猴是从哪儿来的,那它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出示略读目标二)略读目标二:快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抓住石猴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完成思维导图,理一理石猴变成猴王的过程。2.交流引导: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结合思维导图,简单讲述。教师适时引导,完善思维导图。板书:涧中玩耍 顺涧寻源入瀑得洞 拜为猴王3.结合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小结:抓住主要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快速读懂故事。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则怎样的故事?(神奇、充满想象。)小结:中国很多古典白话小说特别是西游记,不仅具有现代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而且神话色彩比较浓厚,这一点大家在阅读西游记时也要重点关注。五、识猴本性,深悟言语之妙1.据说孙悟空是根据上古时期的水怪无支祁创造出来的。不过凶残的无支祁没人喜欢,孙悟空却深受大家喜爱。那么,它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出示略读目标三)略读目标三:同桌两人合作,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读一读,议一议,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同时想想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怎样的特色,在书上做好批注。2.随机引导: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自由快乐的石猴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石猴的自由、快乐?(3)请三位同学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想一想,他们该怎样分工?(4)听完同学的朗读,你感受到这组文字有什么特点吗?(富含节奏。)(5)请带上节奏读一读这三组文字。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6)这段文字除了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富于变化。)(7)你觉得这样的文字和石猴的自由快乐有什么联系吗?小结:富有节奏、富于变化的语言和石猴的性格特点之间是多么合拍。如此贴切的言语表达,在读西游记的时候,同学们会感触更深。顽皮率真的石猴(1)古人说“言为心声”,要真正认识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我们还可以从它的话语中去探寻一番。快速从文中找一找描写石猴语言的句子。出示:“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都随我进来!进来!”(2)自由读读,你发现石猴说话有什么特点?(重复、短促,每句中都有感叹号。)(3)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学学石猴的样子说一说。(4)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顽皮、率真。)(5)吴承恩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1)出示石猴入洞探查的文字。(2)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只勇敢无畏的石猴?(3)读这段文字,要特别留意石猴的什么?(动作。)抬头观看 仔细再看 再走再看 看罢多时 左右观看(4)读读石猴反复做的动作,感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小结:同学们,吴承恩用上准确的动作描写以及反复的手法,就把石猴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形象轻松描绘出来了。3.读到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石猴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西游记这部古典白话小说的特点(结合板书)语言丰富、贴切。如果你读原著,会有更深刻的感触。六、延伸话题,引导走向原著1.同学们,正是因为吴承恩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石猴形象才会如此丰满。你瞧,它时而活泼欢快,时而顽皮率真,时而又这样胆大心细,处处让人觉得它是真实的存在。课上到这里,老师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当初众猴没有“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的提议,你觉得石猴会不会那么踊跃地站出来?2.大家可以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