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词一三五的文化意蕴.docx_第1页
数词一三五的文化意蕴.docx_第2页
数词一三五的文化意蕴.docx_第3页
数词一三五的文化意蕴.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汉语数词“一、三、五”的文化意蕴探究李丽姣(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050000)【摘要】数词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反映出一个民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特殊心理。通过对古汉语数词“一、三、五”的分析,探究数词在中华民族语言内部蕴涵着的丰富文化意义及民族心理。【关键词】数词 传统文化 民族心理从古至今,数字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文解字曰:“数,计也。”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 玉篇一部:“一者,,数之始也。”由此可知,数字在最初就是起着计数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数词逐渐的被赋予了文化意义和内涵。这些数词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被人们赋予了不同感情色彩,有的数词受人喜爱,如六,让人联想到“顺”,八则与“发”同音; 有的数词却被赋予了消极的感情色彩, 如“四”和 “死”同音,所以电话号码、车牌号、楼层等等凡是带“四”的都不受人们的喜爱; 有的数词让人联想,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可见一斑,“一三一四”就是“一生一世”,“五二零”就是“我爱你”。向爱人表白要送九十九朵玫瑰,“九”与“久”谐音,表达了想与爱人白头到老的决心。数词从古代到现代都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古代最常用的一、三、九为例,探究古汉语数词背后深藏的文化意蕴。“一”是万物之始。说文解字一部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天地万物混沌,元气未分的状态就是太始。一就是宇宙混沌万物仍为一个整体时的状态,许慎认为一宇宙的原点、起始,坚持“始一终亥”的原则,并将“一”作为说文五百四十部的第一部来统领全书。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将一与世间的万事万物相联系,认为一是万物的开端,正是有了一才派生了万物世界。老子在道德经中还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这种“一”为世界之始的观念深深印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广韵 :“数之始也,物之极也。”宋代学者郑樵提出了“起一成文说”,他认为所有汉字都是由一演变而来的。在这里,一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它的解释具有了哲学意义,代表了宇宙与天地万物。由于“一”指宇宙初始,万物混沌,再加上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所以一就有了“统一”的意义,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崇尚统一。左传昭公七年云:“一国两君,其谁堪之?”又曰:“封略之内,何非王土?”表现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统观念。又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子谦全传:“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成语俗语中如“一山不容二虎”“四海一家”也体现了统一观念。“一”又有“满”、“全”的意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又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宋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 明魏学核舟记:“通订一舟。”唐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研。”成语中例如“一心一意”、“一腔热血”。“一”还有“第一”的意义。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指第一战。一还有“都”的意义,如史记货殖列传:“一匡天下。”以及“很;甚”“一经”等意义,如“一无性天”,“黄鹤一去不复返”“诚一开口”等等。一的意义如此之多,反映了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关于一的成语还有一表人才 一箭双雕别具一格一诺千金天下一家独当一面一日千里一鼓作气等等。三在古代也是十分受人们喜爱的。三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被视为尊贵神秘的象征,史前传说有“三皇五帝”,佛教有“三生”、“三世”说,以及“天地人”的三才观。“三”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说文解字三部曰 :“三,天地人之道也。”人们观察天地日月星辰及人类社会,都“以三为法”,用“三”来描述人类与自然和社会。如“三才观”,三才指天地人。太平广记 :“人处三才之大,体天地之和”。天地人三者和谐,才能万物竞类,生生不息。日月星为“三光”,福禄寿为“三星”,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与“三”有着深厚的渊源。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都是由“三”变化而来。 司马迁也在史记律书中指出:“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三是自然之始,是万物之源。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称为“三清”,分别是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家的三位大思想家:庄子、老子和列子,后世被封为“三圣”。道教玄学经典被称为“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称天帝、地祗、水神为“三官”,将宇宙划为上界、地界、水界三部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对三也是情有独钟。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就算只有三个人在一起,另外两个人也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我们做事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论语公冶长赞扬“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德。”提出君子修身养性的方法。论语子夏:“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提醒君子注意自身形象。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篇中说:“一奇,二偶,一二不可成为数:二乘一则三,故三者,数之成也”。他认为 “一”是奇数,“二”是偶数。三,由一加二组合而成,包容了奇与偶,才是一个圆满的数字。 “三”为“满数”的概念,促进了古人“三分”思维的形成,“三”贯穿古今,无处不在。日月星为“三光”,福禄寿为“三星”,福禄寿“三友”。兵法中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诸侯争霸时期有“三国”魏、蜀、吴。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有“三苏”之美称。成语中有“三阳开泰”有吉祥如意的寓意,“三世同堂”更是家庭美满幸福的标志。诗句中也能看到三的身影,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形象描述了庐山瀑布之壮丽景象,“烽火连三月”写出古代战争之残酷激烈,“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写出深宫女子闺怨之情。在现代,“三分”思维仍然活跃。军队有水、陆、空三军;学校每年都会评出“三好学生”;路口的红绿灯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上班有“三班倒”;人类发展史上有三次工业革命。五的文化意义也十分丰富。说文五部曰:“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五为会意字。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一而後有二。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所以许慎认为“五”表示阴阳在天地间交叉,有纵横交错的意思。在我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里最大的数字,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古代先民结绳记事,从一至九,而五在中间,所以五处于中枢地位。因此古代帝王之位称为“九五之尊”。“五”在中心,足见“五”是一个支配天地之气的数字。东、西、南、北、中为五方;金、木、水、火、土为五行;士、农、商、工、贾为五民;心、肝、脾、肺、肾为五臓;耳、目、口、鼻、形为五官;双膝双肘加上头顶为五体,五体投地是佛教最敬重的礼节;宫、商、角、征、羽是中国的古乐曲的五声,天、地、人、神、鬼为五灵;青、赤、黄、白、黑五色;稻、黍、稷、麦、菽五谷;酸、苦、甘、辛、咸五味;风、热、湿、燥、寒五气;角、徵、宫、商、羽五音;仁、义、礼、智、信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北京奥运吉祥物选择了五个福娃,与奥运会标志五环相呼应,符合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情。与此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数字文化密切相关,诸如五行、五福临门、五方保护神、五湖四海等等。四千两百年前帝禹时代文献五藏山经,就把天下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大区域,中华民族的“中”、中国的“中”,中国人的“中央”观念,都源自于这种方位观念。“五”是平凡中寓有大智慧的非凡数字,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意义。古代先哲们认识到五与中的天然合理性,据实抽象出极为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理论。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礼记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个 允执厥中 执两用中,正是从尧、舜到孔子一脉相承,教导当政者必须避免过与不及两种倾向,告诫诸公不要走极端,才能有效地用中道去治理百姓。这是儒家、儒学的中庸之道据以立论的最基本的法则。数字除了有实际的意义,在运用中还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也就是虚指意义,有时表“多”的意义,有时表“少”。首先数字可以虚指来表示少的意义,如一星半点,一言半语,一鳞半爪,泛指所指的内容很少,一朝一夕指时间很短。三表少的现象也很多。韩非子难势第四十:“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 尧之所以能够统治天下百姓,是因为他是天子,假若是个平民百姓,那么就连三个人都管不了。用三来表示人数之少。三句话不离本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分可怜七分讨厌、三分天资七分努力。其次数字还可以虚指表多的意义。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尤恐失天下贤人。” 这里指周公洗一次头,多次握住自己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吐多次,周公为延揽贤才而忙碌,表达了他贤若渴、谦恭下士的态度。并非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成语有一波三折、一日三秋、三心二意、说三道四、三令五申、三教九流、三媒六证等。 数字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古代人民生活和思维的反映,对社会生活以及历史文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数词又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