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2).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2).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2).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2、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精美的斗争性语言。3、体会不同的语气词的表达效果。能力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秦王、唐睢的形象。2、体会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唐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凛然正气。2、多角度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二、教学重点1、学习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故事对今天的启示。三、教学难点体会语言描写中表现的人物个性。四、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有关战国策资料2、学生准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战国形势图及“土”这个特殊阶层的资料。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人物性格。三、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吞并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亲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2、 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兵分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以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得心理。 3、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出“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 文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 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6、 秦王曰“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亲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 错”起“意”来,就会让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 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 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唐雎: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有胆有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谋士。9. 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明确:说服秦王,维护国土疆域的尊严。 四、拓展延伸。 唐睢的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的精神,在我们的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联系实际谈谈。 五、教师小结 这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骄横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