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词性目录词类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数词 五量词 六.代词 七副词 八介词 九连词 十助词 十一叹词 十二拟声词 展开 词类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数词 五量词 六.代词 七副词 八介词 九连词 十助词 十一叹词 十二拟声词 词类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段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基数: 一、二、百、千、万、亿 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分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 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 你 您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 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 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如:那么、所以、并且、或者等。 其在句子中往往表示一定的关系,如表示并列、表示选择、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等等。 如:既又、要么要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虚 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查看精彩图册目录虚词的共同特点 读音 释义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18个文言文虚词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展开 虚词的共同特点 读音 释义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18个文言文虚词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展开 编辑本段虚词的共同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音义 读音xc 释义基本解释 1. function word,empty word;form word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2. boastful words虚夸不实的言辞 这都是狗儿一片虚词,老爷千万莫信。三侠五义 详细解释 1. 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参见“ 虚字 ”。“副词,这一术语译自英语的adverb,即附于动词、形容词及其他副词的词类。马建忠仿效西洋语法所写的马氏文通,立状字一类,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相当于英语的adverb。马氏文通以后的语法著作里,改状字为副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张静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商务1983,第10页) 词在汉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副词的运用。 2. 空话;假话。商君书慎法:“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於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玉 自生逾期,数访音信。虚词诡说,日日不同。”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回堂,只说 张华无赖,因拖欠了 贾 府银两,妄捏虚词,诬赖良人。” 孙犁秀露集读:“历史最正直公平,不需要虚词,更厌弃伪词。” 编辑本段现代汉语词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与“实词”相对的就是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汉语是虚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由汉语特性决定的。汉语的虚词是封闭的,包括极不常用的不过1000个左右,掌握汉语几百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是学好汉语的关键。 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实词是开放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实词五万多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收了九万多条,就一般常用的词来说,大约也在二万五千左右。虚词的数目则要少得多,就现代汉语里的虚词来说,大约在八百左右,常用的也只有三百五十个左右。 虚词数量虽少,但重要性从总体上说不亚于实词,就个体说比实词还要重要。有人把实词比作人体的血肉、骨头、毛发,把虚词比作人体的经络。这比喻当然也不一定恰当,但这主要在说明虚词数量虽少却非常重要。因为虚词的运用往往会牵涉到整个句子的结构,影响到整个句子的意思。我们要是把某些个实词(如“桌子”“馒头”“电灯”)取消掉,对我们说话当然会有些影响,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不会影响到正常交际。可是我们如果把现代汉语里的“的、了、吧、不、也、吗、呢”去掉了,那影响可就大了,就会影响到正常交际。 由于虚词在数量上要比实词少得多,而重要性不亚于实词,甚至大于实词,因此虚词在交际中的使用频率比实词要高得多。像“的”“了”,它们的使用频率竟高达35%,这是任何一个实词没法相比的。虚词在各种语言里都占极重要的地位,而在汉语中尤其显得重要。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它“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既没有俄语、法语、英语里那种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也没有日语、朝鲜语里那种粘附形式。这样,虚词在汉语中担负着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因此,我们汉族人要提高文化水平和语文修养,外族人要学习汉语,不能不重视虚词的运用。 实词用得好固然不容易,虚词要用得好,则更难。可能就因为这个缘故,一般讲炼字、炼词时,只讲炼实字、实词,不大讲炼虚字、虚词。其实,炼虚字、虚词是写作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一个虚词用得好,不仅能使它所在的句子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而且往往会把整段、乃至整篇文字都搞活了,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历来被看作是讲究修辞的范例。好在哪儿?一般都着眼那个“绿”字。据说王安石在草稿上最初用了个“到”字,后又改为“过”,又改为“入”,又改为“满”,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洪迈容斋续笔)。这个“绿”字用得确实好。用“到、过、入、满”等也不能说不准确,但“绿”所表示的意思要丰富得多。它既包含了“到、过、入、满”等字的意思,同时又比它们更新鲜、更生动。因此,这个“绿”字确实可以称得上炼词的范例。但是,这一诗句中的虚词“又”,也用得非常好,而一般人却忽略了。 编辑本段古代汉语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请看下联: 君恩似海矣; 臣节如山乎。 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对联是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被近代人称为名联。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不是东西”,上联的“也“字和下联的“之”字都运用得很好,如去掉虚字,则难称佳作。 以虚字入联,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字集句联。如山东济宁子路祠联: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作用 用以构成文句,工整文意,例如耳、目是实字,若夹配以“而”“之”二字,联成“耳而目之”,就有灵动活跃之义。唐代刘知几说:“夫人枢机之发,+ +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唯、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史通卷六浮词)所以古书用虚词以足成文句,工整文意,随所可见。例如用“为”字,左传襄公十七年:“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何以圣为?”国语晋语:“将何治为?”荀子议兵:“何以兵为?”皆因句末,不加为字,不能成句。还有加“唯”字,书经皋陶谟“百工唯时”,以及召诰“无疆唯休”,只“时”与“休”不成句,加“唯”以成之。再有加“或”字,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此句若省“或”字,仅“无不尔承”,则文义匆促,加“或”字,语气缓和。若加“之”字,约分为三种: 1加“之”字语句联用,增强语气。宋人陈叔方说:“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叠八之字,无穷之用,只在于用一助语中耳。”(颍川语小) 2为句尾虚指,联字见意。诗经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六句中用八个“之”字,显而易见,少“之”字则文意不整。 3在句中用“之”字,以工整文句,诗经上到处见之。如诗经小雅正月:“瞻乌爰止,于谁之屋?”用一“之”字,使句子工整。诗经中“之”字甚多,据黎锦熙先生统计,诗经用之字共1039个,其中动词4个,形容词52个,代名词400个,介助词583个,以介助词为最多。(见黎锦熙汉语解释词论文集)除文字用之字为语助外,印文题额也用之字。例如宋太祖赵匡胤见开封城门额有“朱雀之门”,便问赵普何不写朱雀门,加之字何用,赵答以助语。印章亦多加之”字。如汉代人好以五字为印文,若位在丞相,印文为丞相之印章。后世印文取其偶数,平正,印文多用之字,如单名不足四字,则为“口口之印”。(参见履斋示儿编卷十二“印文榜额有之字”条)今人尚有用之。又一句用之字和其他字以成句亦常有之。如诗经邶风雄雉“道之云远”,以及瞻印:“人之云亡”,只用“道远”和“人亡”四字不能成句,加此二之字以成之,诗文中类此颇多。 文章必用虚词才能成文。清刘淇助字辨略自序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柳宗元)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邪!”(杜温夫之事见后)这里说古代文言,必用实和虚字,且“虚字一乘,判于燕越”,充分表明虚词的重要性。本来,“实”和“虚”具有相反的意义,而相反正足以相成,好像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恶、丑,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 虚词由实词而来(详后),它们都是假借字,如也、者、矣、尔、耳、乎、邪、焉、哉、之、以、于等字,今日所用都无原来的意义。清郝懿行说:“凡语词(虚助词)之字,多非本义,但取其声。”(尔雅义疏释诂下)所以虚词有不定的“间”字意义,在句中固为“间”,在句首(如发词、转折词)和句尾(如歇语词)亦为“间”。不论它是“中间”“首间”“尾间”,都非其本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变了质的字,不能从其本义去解,而由其所处的位置和读音以释其义。例如“所”字,原为伐木声或举木声,本义为动词,假借变为名词的“处所”,如派出所、卫生所,由处所引申而变为虚词,如“予所否者”,作“若”字义,发生质变,与本义无关。 我尝读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和杨树达词诠等书,他们解释虚词一字多至十余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也不说明其所以然,乃至写此书时反复思考,始知其所以然。清朱骏声说假借的虚词,是“依声托事,谊不在形而在音。意不在字而在神,神似,则字原不拘,音肖则形可不论”(说文通训定声卷一假借)。例如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尚书微子之“何其”,皆当读基字浊音。音在“基其”之间,盖语辞之有音无字者,虚词只取其音,甚至只有音无字,或在字音之间。故尔雅说:“虚,间也。孔、魄、哉、延、无、之,言间也。”所谓间,即虚词处于字和音之间,如处于“基其”二字之间,不是基也不是其,只把它们读浊音就对了。可知假借的虚词用法,不在字而在音。义随音转,音也随意转。所以解读古书中的文言文,理解虚词的作用和假借,至关重要。把握虚词之义,要结合上下文句语气和意义而定。不是斤斤计较于一义,也不能随便取义。 虚词主要分为歇尾词、连接词、介词、系词、感叹词、发词、副词等。在此着重就歇尾词、连接词顺次论之(以下略)。(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0-4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编辑本段18个文言文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乃(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7、若(一)动词,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o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 8、所(一)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第二个所】(公输)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第二个所】(公输)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9、为(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0、焉(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11、也(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旁宫赋)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2025年申论考试冲刺押题
- 2024-2025 学年度成都市小学五年级科学期中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益智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公务员面试冲刺押题卷
- 2025年导游业务散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草坪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真题卷
- 2025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试卷
- 2025年私人林地树木买卖合同协议范本
- 持续集成工具选用参考
- 《学前教育简史》课件-8学前教育简史 (第二版)
- 2025重大火灾隐患判定规则解读
- 输血发生溶血护理
- 健康教育:我们的运动系统
- 2025北京市顺义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2025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国际私法》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移民合作协议书
- 营业执照过户协议书
- 轮胎公司仓库管理制度
- 《体育俱乐部》课件-第五章 体育赛事的策划与推广
- 河北省医疗卫生事业编-护理类历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