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境选形浅析中国园林假山设计理法精髓李运远1魏菲宇中国古典园林以写意自然山水园著称,体现出“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特点。其中假山,这一必不 可少的设计要素在园林设计中占有弥足轻重的地位。 刘敦桢先生曾经说:“假山是中国园林中最为灵活、最 为具体的造园手法。”“最为灵活”指假山在园林中复 杂的功能和用途,其空间形态无定式,既是工程材料同 时又有造景作用。而“最为具体”则指假山造景可实现 性强,手法多样,虽然“无园不石”,但都因地制宜, 绝无雷同。所以假山堪称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具代表性 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没有假山的园林不 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然而在当今,现代园林作为世 界性文化潮流冲击着我国古老民族,如何继承并发扬 这一传统艺术,成为园林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话题。在此 之前,前辈学者们关于园林假山的研究各有所涉猎,但 较少侧重设计理法的论述。本文围绕“因境选形”这一 主题,旨在研究中国园林假山设计理法,并希望将此传 统理法能应用于现代设计实践之中,使之“古为今用”。二、“因境选形”与中国园林假山设计理法序列的关系可以说,“因境选形”贯穿于假山设计的始终,与假山设计理法序列相融合。由于自然界中的真山是由 于地壳受到各种力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挤压、碰撞而 形成。加之水流在山体缝隙间渗透、侵蚀而形成洞、穴、 沟、壑等景观。可见自然山体中的空间塑造是水流侵蚀 以及风化所致,是自然力做的“减法”过程。而园林中 的假山,无论峰峦还是沟壑,空间的虚实都要靠零散石 料堆叠而成,是一个“加法”的过程。所以,将一块块 石料集零成整,将自然山岳的景观集中表达于咫尺空 间,就需要设计理法序列加以贯穿,以达到与环境及其 他设计要素之间的融合。这一序列可概括为“相地、立 意、布局、理微”四部分,体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园林 设计理法。下面便分别论述“因境选形”与其四部分的 关系,探讨“因境选形”在假山设计中的重要作用。1、“相地”与“因境选形”的关系 计成在园冶中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可见“相地”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相”有察看、 分析和选择之意。“相地”,即如何根据基地的不同状 况,规划设计问题。其中既包括了对基地的选择,还包 括对用地现状的分析,可谓园林设计极为重要的第一 步。园林假山设计也同样从“相地”开始,充分利用、 发挥基地现有条件和环境,准确估量用地之异宜。由于 假山常常作为园林空间的基础构架,所以需要在园中 什么位置叠山,叠什么样的山,都必须建立在“相地” 的基础上,并以此形成与其它造景要素相联系的媒介。 假山设计“相地”的过程,是对“境”中“环境”的考 察与分析,为接下来的“布局”与“理微”等理法序列 奠定基础。由于用地现状千差万别,所以扬长避短地因 借其地宜,便为“形”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佳例要数北海“静心斋”中的 假山设计(彩图1)。通过“相地”分析此处叠山之“境”: 由于园址北靠宫墙,南临太液池,还须让出环园道路, 故进深方向空间局促,且北紧贴闹市,并不利于营造书 斋的宁静。另外,此园中园无景可借,缺乏与周围环境 的联系。可见,用地现状为假山设计带来较大难度,也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设计者正是从用地客观条件之一、“因境选形”概念释义“因境选形”顾名思义,根据“境”来选择假山的 “形”。在这里“境”既可理解为“环境”,又可理解为 “意境”。其中“环境”既包含有设计用地的整体现状, 又含有假山与其他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意境”则代 表着全园设计主旨下,对假山整体设计意象的最终追 求与表达。可见,决定假山“形”的“境”,是复杂的 多元统一体。而“形”在此可理解为假山设计中的山水 组合单元。叠山的过程中,先由零散的石料掇合而成 峰、峦、涧、壑等不同形态的组合单元,再由这些单元 构成假山的整体。而不同的组合单元相互交织融合,被 设计者赋予不用的空间性格,这便是假山设计理法的 精髓。“因境选形”即根据用地现状条件与设计立意, 选择假山山水组合单元,再以“形”造“境”,使“形” 与环境相契合,并烘托出设计的主旨。在假山设计中, 如何选择适当的“形”来表达“境”,以及如何能根据 不同的“境”选择“形”,可谓假山设计的关键所在。1 李运远: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讲师 23 “境”入手,选择假山之“形”,在有限的空间中“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地实现了造园构想。首先,根据现状 之“境”,为屏蔽北面的闹市和营造良好的小气候条件, 设计者将全园总体地势营造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 并充分利用东西向的空间。其次,为弥补用地进深过浅 的缺陷,不仅跨水建水榭“沁泉廊”,增加空间层次。 池北的假山也选择了南北并峙之“形”,且呈北高南低 的层次,与水环抱嵌合。再次,由于北面需要有高山屏 障,又不能过多占据南北方向的空间,所以设计者选用 了“环壁”和“幽谷”的假山组合单元。并且于“壁” 上架廊,增加了屏障的高度,不仅可阻隔北面的噪音, 又有万家灯火的夜景可借。在园北假山南侧,再加一层 曲折起伏的“峭壁”,可使山脉整体夹峙于南北,蜿蜒 于东西2。可见,设计者根据“相地”之“境”,巧妙 地“选形”,通过多层次既“隔”又“透”的处理,解 决了用地的矛盾,营造出了一处“俯流水”、“韵文琴”、 “发文思”和“修身养心的”的书斋空间。此外,“相地”不仅作用于用地范围内的分析,而 且还包括对周围大环境的考察。在古典园林假山设计 中,对于园之远近的自然山水,都要灵活地加以利用。 这种利用不仅包括对用地范围内的地形、水资源等的 利用,而且还要注重用地周围自然山水相因的关系。例 如,苏州城西有天平诸山,而在戈裕良所作苏州环秀山 庄假山中,借景于天平山山势,使环秀山庄假山呈现出 向西奔趋之势。正是“子山”(假山)回望呼应“母山”(真山)。体现出人工假山设计与自然环境一脉相承的 连续性(彩图 2)。2、“立意”与“因境选形”的关系 “立意”则是对假山设计主旨思想的确立,也可谓是对“境”中“意境”的明确。假山设计不能凭空造景, 正如文学、绘画等艺术创作一样,在动笔之前必须先有 “立意”,然后围绕“立意”,构思要表达内容的“意境”, 即“意在笔先”。“立意”虽然不是具体的形象,但它却 赋予假山设计以内在的制约性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相地”与“立意”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根据“相地”, 用地“境”之“环境”脉络逐渐清晰,再依据全园的造 园主旨,确定假山设计“境”之“意境”,因地制宜地 把主观“立意”,与客观实际条件以及其他造园要素统 筹安排。从我国许多古典园林的假山设计中,我们都能发 现由“立意”之“境”而确定假山之“形”的范例。例如,苏州耦园的黄石假山设计,就体现出根据全园设计“立意”而选择假山之“形”的理法。“耦”指两个人在 一起耕地。耦园即为一对而归于田园的夫妇宅园。为表 达在山水之间枕波、听橹、织帘、读书等理想生活状 态,设计者将园中景物布置皆与园之“立意”“双 隐”相契合。为了突出隐居的意境,设计者选择了以 “幽闭”为主要空间特征的假山组合单元,于是“因境 选形”,以黄石假山造“谷”,取名“邃谷”,更增其幽 深之意境(图 1、2)。确定了“谷”之组合单元后,设 计者又营造出两侧崖壁对峙,中间谷道崎岖盘行的空 间布局,峰回路转地将园中山水联系在一起。可见,先 由“立意”确定假山所要表达的“意境”,再由“意境”图 1 耦园东部平面图(改绘自江南理景艺术)孟兆祯. 北海假山浅析. 林业史园林史论文集 第 1 集.北京林学院林业史研究室编. 1 9 8 2 . P 7 42图 2 “邃谷”入口 24 选择适宜的组合单元,体现出“因境选形”与“立意”之间的紧密联系。3、“布局”与“因境选形”的关系 建立在“相地”和“立意”基础上的“布局”设计,是明确了“境”之后的“选形”过程,是假山设计的重 点。之前理法序列中,对于“境”的考察和分析,都将 在“布局”设计中,由具体的“形”,即山水组合单元 来体现。可以说“布局”是结合功能与形式,将不同的 组合单元进行总体设计的过程,也是之后“理微”的基 础载体。在明确了“选形”之后,不同的组合单元之间 如何衔接,除了根据用地之地宜来确定外,整体假山空 间还应富有“起、承、转、合”的节奏。造园如同行文, 山水组合单元就相当于文章的段落,段落之间衔接连 贯成为一篇可观、可游的文章。由于不同的山水组合单 元具有不同的空间性格,或开敞或幽闭,可以通过“布 局”连贯成整体,形成具有开始、转折、高潮、结尾的 空间秩序。所以在“布局”设计的阶段,不仅要根据 “相地”与“立意”的“境”来选择“形”,还要考虑空 间秩序的“境”来安排“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体 现出中国园林假山设计,章法严谨而布局灵活的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即便是在极为局促的空间中, 假山“布局”设计亦能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章 法。例如,苏州残粒园占地仅 140m2,由于“境”的局 限性,设计者以“小中见大”的手法,在咫尺空间中组 织出多层次的变化,无形中延长了游览路线(图3)。园 中以水为中心,假山“因境选形”环水而置。由于空间 有限,设计者在园北选用了“下洞上亭”的组合单元, 使假山与建筑相结合。游人由月洞门“锦窠”入园,有 湖石为对景兼做障景,可谓空间之“起”。园中水池可反射天空,不仅有扩充视觉空间的效果,而且驳岸起伏曲折变化丰富。以石矶于北岸挑于水 面,并于东岸做浣阶,与驳岸相结合,充满生活气息。 游人环池一周,为布局之“承”。但此路径并非平坦, 而是在竖向上有高低起伏的变化,精致巧妙。游人行至 园西侧,可寻山石云梯辗转至主建筑“栝苍亭”,为布 局之“转”。亭居高临池,位置和造型都突出,而尺度 又与环境相称。亭虽小但划分为里外两层空间。内层借 壁置博古架,外层则可向园内俯瞰全园,成为全园成景 及得景的最佳视点,是全园布局之“合”,也为景观序 列之高潮(图 4)。残粒园的假山“因境选形”,将游 人从平面上的二维空间, 引向立体的三维空间,以 补偿平面用地过小之弊。 设计者在园中西北角选 “石洞”之“形”,并可循 洞登高至亭,引观者从高 度空间欣赏园林。此外, 园中四株大型乔木分置于 角隅,墙上开漏窗数孔 等,都以求空间层次的变 化为目的。残粒园的造园 经验说明“因境选形”之 后,不同的假山组合单元 之间的布局方式,在全园 空间层次营造方面起到决图 4 山石云梯辗转至“栝苍亭”(引自江南园林 假山)定性作用。4、“理微”与“因境 选形”的关系相对于“布局”的总体,“理微”则更为强调细部设计。在前三部分理法序列中,根据“境”已选定“形”, 通过“布局”设计,确定“形”之间的空间关系。而“理 微”则是使这些山水组合单元的形态更加具体。由于假 山创作的本源为自然界的真山,是对自然山水的概括、 提炼与升华。所以,虽然假山设计受到各种“境”的限 制,但“形”却可以从广袤的自然界中汲取灵感。而对 同一种类型的地貌单元,自然界中会有多种多样的山 水形式。例如,同样是“瀑”,不同的地质构造会展现 出不同的景色(图 5、6)。所以假山设计中山水组合单 元的“形”,也具备了“一法多式”的特点。例如,单 是“洞”这一种组合单元,不同地域的假山设计,不同 的石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彩图 3、4)。此外,在“理微”设计中,更为重要的是,山水组 合单元的“形”,要与整体假山之“境”相匹配,组合图 3 残粒园之“起、承、转、合”(改绘自江南理景艺术) 25 的土山和假山设计。虽因为诸多原因,最终方案并没有 完全实施。但对于学生学习 和研究来说,不失为一次宝 贵的经历。首先,通过“相地”分 析“林泉奥梦”景区用地现 状。在土山设计基础上展开 的“林泉奥梦”假山设计,位 于土山西麓两谷交汇处。通 过“相地”,可得知用地基本 环境条件,即两侧山体逶 迤、交错,中有汇水可利用。图 5 贵州黄果树瀑布(引自 )单元单体的比例与尺度要与假山整体相适宜。组合单 元尺度过大,则显示设计整体空洞乏味,尺度过小,则 过于繁复琐碎(彩图 5)。可见,“相地”为考察、分析客观环境的过程;“立 意”则是对假山设计主旨及所要营造出的空间意境的 明确;“布局”可概括为对假山组合单元进行总体设计, 并协调其之间关系的环节;“理微”则是对于假山组合 单元具体形态的设计。“相地”与“立意”明确了假山 的“境”,再由“布局”与“理微”中具体的“形”,来 实现对“境”的表达。“形”不仅要与环境相契合,而 且还要将内蕴的“境”化为具体的景象,并使观者受到 景物的感染而产生联想与想象,使假山设计实现“有真 为假,作假成真”的艺术效果。图 6 河南云台山瀑布由于用地现状之“境”过于平直,所以设计首先将过陡的地形改造为自然曲折的山谷。这样既可减少地表径 流对山谷的冲刷,保持了水土,又可使谷内空间陡缓相 间,无水时亦有深意。在“相地”的过程中,将现状缺 少层次变化的土山改造为曲折的缓坡,将谷线拉坡长 近一倍,为接下来的假山设计奠定基础。其次,明确“立意”。北京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 是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此景区命名为“奥 梦”。第三,在“相地”与“立意”基础上的“因境选 形”,便表现在结合谷地的汇水条件,以什么样的组合 单元来体现“奥梦”这一主题。在假山组合单元中,洞 以虚幻为特色,借以表现“梦”的主题最为合宜。于是 置洞于谷顶,使得峰 谷合,引人探寻而深得“奥妙”。 洞内结合人工水景,加之山上的天然降水自然顺谷线 汇水,最终流入“奥海”中,使山水顺其自然,成为“入 奥疏源”的来历。最后,确定了总体“布局”之后的“理微”设计 则更为注重细部的具体完善。为了突出设计立意,“同 一个世界”的主题以摩崖石刻“异域同天”来表达。反 映出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共同感受和平之梦。而泉水 从洞中留出,汇集于“潭”,取名为“澄潭”,源于毛主 席“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也紧扣和平这一主题。 同时,借洞可设置人工水景,以水雾的形式营造人工虹 景,平添“梦”的奇幻色彩。此外,奥林匹克运动“更 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也可以中国书法的形似,镌 刻在石壁上。借山石景“因近求高”处刻王羲之书法 “更高”;弯曲流激处山石横刻“更快”;巨石沉实处刻 “更强”。山溪注入主湖处,与湖面有 3m 高差。高差如 此之小,作瀑布想必不会理想。于是“因境选形”改为 跌宕的石滩,石溪湍濑、石滩泻银、碎珠捣玉,注入 “奥海”。也表达出来自各国的宾客,围绕(下转76页)三、“因境选形”在现代园林假山设计中的应用我国园林假山艺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发展、 完善,与整体环境高度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园林艺 术,达到了颠峰的艺术境地。然而进入 20 世纪,随着 我国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造园活动日益频繁,各地 叠山数量虽多,但质量水平却呈下降趋势。不仅造成经 济损失,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损坏了中国园林假山的 艺术性。虽然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但究其根本是假山设 计理论的贫乏。园林假山设计“法无定式”,虽没有固 定的模式,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因境选形”的理 法,便是假山设计的精髓,其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园林设 计。以下便以北京奥运公园“林泉奥梦”(现更名为“林 泉高至”)假山设计为例,论述“因境选形”在现代园 林假山设计中的应用。奥运公园作为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其在 总体设计上,要创造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景观格局,使 该公园成为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生态、自然 景观。这一过程中,孟兆祯先生工作室承担了奥运公园 26 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小林屋水假山,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得到全面修复,重展新容。最近,笔 者特地走访了这座历史名园,走进南显子巷深处, 抬头可见“皖山别墅”的门楼高耸,开朗典雅,重 檐复宇,左右映带,古貌犹存。西部昭忠祠门厅及 大殿,规制恢宏,气势巍峨。漫步园中,风和日丽, 新风扑面,生机一片。从林木荫翳处远眺这座玲珑剔透的水假山,山不在高而变化多姿,与洞庭 西山林屋洞,极为神似。在层叠起伏的山势 中,隐藏着灵秀深邃的秀逸之气。沿曲径从假 山东北侧步石板折桥入洞,但见洞内水池宛 然,堆叠的水假山,石壁栈道,曲折幽深,两 侧有石床、石灶、石桃等景观。再前进进入西 部石洞,可见洞内钟乳飘垂,立石成林,倒挂 的钟乳石有玉兔、金龟、石鱼等,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所谓“金堂如铸出,玉座如琢成”, “天下第九洞天”的特色,仍然宛若天成。人游其中,如入深山古洞,有移步换景之妙。洞口立有 鹰石,极肖“鹰隼击高秋”之势;又有鸡鸣石,举首昂 扬,傲然独立。由此攀登山顶最高处,重建的轩屋一 座,极为精致,仍沿用旧名为“苔青花绣之居”。飞檐 翘角,弯椽花窗,四周绕以廊,风姿翼然。人伫轩中, 居高临下,全园景色在望,古园新生,风光无限,凤凰 涅,其乐融融。(绘图、摄影孙晨阳)安 徽 会 馆1 、栖云处(林屋探奇)2、渔 舫(柳荫系舫)3、琴 台(松荫眠琴)4 、一房山(屏山听瀑)5、藤6、荷7、云8、棕崖(藤崖伫月)坨(荷岸观鱼) 窦(石窦收云) 亭(棕亭霁雪)9、岩桂山庄10、广 庭(两廊壁间嵌)11、蔚秀轩12、繁松霭深13、白云房14、风月清华园门南 显 子 巷惠阴园旧景复原图 (上接26页)着奥运会团聚在一起。溪水与主湖相汇处千余平方米的茶室,改地上为地下。屋顶覆土种植植 物,屋墙化为石壁,侧洞口进出,与环境融会一体。室 内石几、石凳,使假山与建筑浑然一体。假山建成后浓 荫蔽谷,配以水生植物,正是百花弄涧,与自然环境融 为一体3( 彩图 6、7)。出丰富多彩变化。所以,以“因境选形”为核心的设计理法同样可运用于现代园林假山设计中。 计成在园冶中说道:“古式何裁,时宜得致”。意思是说设计应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假山艺术作 为中国园林艺术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应该在现代园林 设计中得以发扬光大。首先,现代园林从内容、形式到 服务对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因境选形”中“境” 的内涵及外延都有所拓展。设计者要结合假山设计本 身的“相地”与“立意”,在考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 山水组合单元,实现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提炼。其 次,新时代的假山创作,可以从自然景观中去寻找灵 感。自然地貌千变万化,具体到某一座山体无论是轮 廓,还是局部形态都独一无二,这为假山“选形”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原型。同时,现代的施工技术及材料的发 展,使创造更为丰富的山石景观成为可能。(注:文中图片无特别注明,均为作者本人拍摄。)(下转 51 页)四、结语综上所述,“因境选形”是假山设计理法的精髓, 并贯穿于假山设计序列的始终,与“相地”、“立意”、 “布局”、“理微”四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园 之用地条件及设计主旨不同,与之相对应的“选形”亦 不同。“境”之异宜与“形”之多样,使假山设计呈现孟兆祯. 从“林泉奥梦”看中国传统园林之美. 科技潮.2 0 0 8 (0 7 ). P 3 43 76 除台基部分为石质栏杆外,其余各栏杆均为木质。栏杆采用单钩阑万字造,高度 1.1m,不施望柱,寻杖 绞角。门窗 望海楼除台基两侧采用板门外,其余门均用木质格子门,腰花板与障水板作如意装饰。台基部分高窗采 用直棂窗,高 60cm,宽 80cm。其余窗扇与格子门形式 一致。3、藻井天花 一层施方形藻井。顶层施斗八型藻井,高1.6m,由12朵五铺作斗拱承托,斗拱尺寸小于建筑外檐斗拱。其 余天花采用方格形的平綦。4、油漆彩画 彩画选用丹粉刷饰,梁上绘“七朱八白”,施工简便,木构件的两侧及上面用土红通刷,下面用黄丹通刷, 下棱用白粉画缘道,不起晕。柱头及柱脚刷黄丹,上下各用白线作界。柱身通刷土红。椽、檩、门、窗之类,通刷土红,椽头刷土黄。平綦、板壁刷土红(彩图5、6)。四、结构形式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框架,墙壁不承重,给 人以轻盈秀丽的美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魅力所在。但 是木材本身易腐,易蛀,又不防火。因此现代重建传统 式样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建筑外观的表现力,望 海楼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与木结构混合形式。建筑主 体结构中的梁、柱、楼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有效保证 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达到防火、防腐、防虫 的效果,并且降低了后期的修缮费用。副阶和腰檐部分 以及建筑中的门窗、栏杆等采用木材而外部采用木结 构施工能更好的体现传统建筑形式特点,细部表现更 到位,同时施工便捷。 (上接73页)和各种构件的形状及材料质感进行艺术加工,使功能、结构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高大的须弥座往往会形成大块的空白,缺乏层次感。可溪山第一楼,在须弥座台基束腰部位镶嵌着八块 分别长 1.95m,高 0.75m 的青石浮雕博古图,弥补 了单调泛味的缺陷,且雕琢精良。它在构图上,把多种 物体组合一起,构成象征意义,呈现主题。如西侧有一 块石雕,设四组场景在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停车位合同补充协议模板
- led拆除安装合同范本
- 60岁农民工劳务协议书
- 公司派遣员工的合同范本
- 公司集资购买资产协议书
- it咨询规划类合同范本
- 合作合同范本洁模板模板
- 商铺购买协议合同书模板
- 公司破产土地分割协议书
- 临安区房产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交社保免责协议书
- 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军队文职招聘-军队文职技能岗-军队文职招聘(电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标准)签夫妻忠诚协议书
- 2025年宁夏中考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肿瘤重点专科汇报
- 2024年杭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 八项规定应知应会100题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单位保安执勤方案(3篇)
- 二三轮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科目高考真题+(答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