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课时作业 中图版选修5.doc_第1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课时作业 中图版选修5.doc_第2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课时作业 中图版选修5.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课时作业 中图版选修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11年台湾地区部分地震灾害表时间地点震级2011年10月30日东北部海域6.52011年11月8日东北部海域7.02011年12月5日花莲附近海域4.4级(1)试分析台湾地震多发的原因。(2)台湾地区地震虽然频繁发生,但造成的损失却较小,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第(2)题,从发生地点、人们的防灾意识,地表建筑的抗震能力等方面分析。答案:(1)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2)台湾地震多发生在海域,对陆地影响相对较小;台湾处于地震多发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强;地表建筑的抗震能力强。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的交会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材料二下图是我国部分自然灾害分布图。(1)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_。(2)图中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带来的危害有_等。(3)图中甲和丙地区都是我国旱灾多发区,两地区旱灾发生的季节和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4)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解析:第(1)题,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析。第(2)题,乙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从土质、气候等方面分析,危害从对耕地、河流的影响分析。第 (3)题,甲、丙分别为我国的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据此可分析旱灾发生的季节和形成原因。第(4)题,从灾害种类多少、发生次数多少、成灾人口、农业灾情、灾害的地域差异等方面分析。答案:(1)山区(2)土质疏松,多暴雨耕地减少,河床淤积(3)甲地区旱灾多为春旱,形成原因是春季蒸发旺盛,雨期尚未到来且工农业用水量大。丙地区为伏旱,原因是雨带向北移至华北地区,此地受副高控制,高温晴朗。(4)灾害种类多样且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3根据持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干旱指标监测,2012年3月22日,亚洲多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读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见,除我国外,3月22日亚洲旱情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_半岛,该半岛此季节的盛行风源地是_。(2)2012年,我国西南五省(市)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旱,“土壤龟裂”的景象处处可见。除此之处,旱灾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还有_。(3)一般情况下,与阴天相比,晴朗少云的白天土壤更易失水,其根本原因是_。(4)图中a、b、c三地也是我国旱灾多发地区,其中a地旱灾多出现在_季,b地旱灾多见于_月,c地则常遭遇秋旱,上述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第(1)题,亚洲地区旱情严重地区除我国、印度半岛,还有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3月(春季)盛行东北风,来源于中高纬度的亚洲大陆内部。第(2)题,从生产、生活、生物等方面分析危害。第(3)题,晴天太阳光热多,地温高,蒸发旺盛。第(4)题,结合图示知a地是华北地区,春旱严重;b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有伏旱;c地是华南地区,秋旱严重;都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有关。答案:(1)中南中高纬度的亚洲大陆内部(2)空气干燥、地表径流水位大幅下降、动植物死亡,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业停产、经济损失惨重(3)晴天大气透明度好,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地温较高,土壤水分易蒸发而失水(4)春7、8受季风影响(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根据2012年2月16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约为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约为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约为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约为20海里。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1)简要分析辽东湾海冰范围广、冰层厚的主要原因。(2)说明我国沿海海冰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解析:第(1)题,从纬度高低、海水的流动性、海水的深浅等方面分析。第(2)题,危害从对航运、渔业等方面分析;预防措施从监测、对出海渔船的管理方面分析。答案:(1)纬度较高,盐度较低;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海水较浅。(两点即可)(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