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景深四要素.doc_第1页
摄影景深四要素.doc_第2页
摄影景深四要素.doc_第3页
摄影景深四要素.doc_第4页
摄影景深四要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景深四要素(技术修正篇) 控制景深对于摄影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都知道,景深与这三个因素有关: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控制景深就是通过控制这三个因素来达到想要的景深。粗略地可以说,对于中远距离的摄影(非微距近摄),景深与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大致为:一、景深与光圈值成正比,光圈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景深也就越大,比如光圈16就比光圈4的景深大4倍;二、景深与拍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16米处的景深就比4米处大16倍;三、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而且是以平方比例增长,比如50mm镜头的景深就比100mm镜头大4倍;当然,在进行以上对比时,不要忘记是在其中一个条件变化、其他的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之下,如果各个条件都在变化,要进行综合考察。 在这三个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景深还与一个参数C成正比,这个C叫“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它是一个常数,又不是一个常数。说它是常数,因为在F时代,约定对于一定的画幅,C取一个固定值。当大家统一用135胶片时,景深只需要考虑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没人关心这个C。说它不是常数,因为当画幅变化时,C的取值也要变化,画幅越大,C也越大。 知道了影响景深的全部因素不外乎这四个: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弥散斑直径,我们来讨论一些实际的例子。 追本溯源,先从F时代开始,F时代有个特征,要在照片上考察景深,是将照片都印为10英寸大小,拿在手里看。(这个标准也并不绝对,不过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66画幅的标头是80mm,135的标头是50mm,这两个镜头同一位置同样光圈拍摄,得到的画面范围(视角)差不多,但景深却是120的略浅一点。 分析:四要素中,拍摄距离、光圈一样,80mm的焦距长1.6倍,并成平方反比影响景深变得更浅(1/2.56);至于弥散斑直径C,66画幅约比135大一倍,正比影响景深,最后总乘积2/2.56,略小于1,所以结果是66画幅的80mm镜头景深略浅一点。有一种APS单反机,用APS胶片,幅面比135小,不过可以与135单反机共用镜头,比如佳能的EF22-55、55-200这两支镜头当初就是为了配合APS相机推出的。当这两种相机用同一支镜头拍摄时,景深问题如何呢? 分析:四要素中,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三者都一样,那就只剩弥散斑直径C的取值影响景深了,APS幅面小,C值也小,景深也变浅了。不过不要忘记,这时拿在我们手中考察的照片尺寸是一样的,但由于APS底片幅面小,所得的画面范围也较小,印成照片的放大比率高,同样一只小狗,在135印成的十寸照片上占五寸大的话,在APS印成的十寸照片上,可能就要占七八寸大了。有人觉得这样比景深不太公平,那么换一种比法会如何?让两种底片拍的小狗最后在十寸照片上都占五寸大,然后再比景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APS相机上如果还是用着同一支镜头,那么就要向后退,增大拍摄距离;或者站在原地不动,换支焦距较短的镜头。不论用哪一种办法,最后的综合结果都是APS的景深会显得较大一点(拍摄距离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都是平方比例,超过弥散斑直径C的正比关系影响)。我们看到了,讨论不同画幅的相机哪个景深大时,一定要限定条件,否则说大也可以,说小也可以,公婆都有理。 现在与时俱进,D时代了,我们再来看看D问题。小DC的景深问题。这里说的小DC是指那些非单反结构、不可换镜头、感光器件也很小的众多DC。众口一词,大家都说小DC的景深大,下面还是用四要素来分析一下,看看道理在哪里。 分析:与135相比,差不多的画面范围,设定光圈和拍摄距离相同,小DC的镜头焦距很短,通常只有六七毫米到二三十毫米,在平方反比作用下,显然要超过小DC的弥散斑直径C较小的影响,所以景深大。另外,小DC的广角往往不够广,要拍下较大的场景,需要拉开更大的距离,也使景深变得更大。小画幅DSLR的景深问题,跟3624mm全画幅DSLR相比,如果都是印成十寸照片拿在手里看的话,那就与F时代还是一样,等同于上面APS单反机与135单反机的情况和。 不过D时代了,看照片还有一种常用方式:显示器。如果在显示器上比较,又如何呢?都是8M像素,但CMOS大小不同的1DII和20D,用同一支镜头,相同光圈、相同位置拍摄,所得的两幅图像,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比较,景深会是谁大一点? 分析: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三要素都一样,只剩弥散斑直径C取值影响景深了,20D的幅面小,C值也小,所得景深较浅,而幅面较大的1DII的景深反而较大,仍然与上面情况类似。稍等一下,在说20D的幅面小,因此C取值也小时,这个从F时代传承下来的惯性,是否还一样适用于眼下呢?请大家留个心眼,重要的是其中逻辑关系,幅面小而放大率高,因此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C取值较小,而不是简单的幅面小则C取值小这个结论。D2X的有一种2X裁切模式,那么在普通DX幅面和裁切2X模式下,是否2X模式下的景深也比较浅,DX模式景深大一些? 分析:这个问题看似类同情况,其实不同,不要忘记,无论裁不裁切,在D2X的CMOS上所成像是不变的,如果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看,裁切只是是画面范围变小,但保留下来的部分与原来仍然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怎么能认为景深就变了呢?除非是按两种模式所得图像都印成十寸照片,或者在显示器上按不同比例观看,比如将DX模式图像按75%比例,2X模式图像按100%比例,这样做比较,才可能类似于情况。同样是DX幅面的D70和D2X,一个6M像素,一个12M像素,用同一支镜头,相同光圈、相同位置拍摄,所得的两幅图像,画面的视角也相同,景深问题如何? 分析:如果都印成十寸照片比较,虽然D70和D2X的像素不同,分辨率不同,不过这种分辨率差异是否会影响到景深判别?通常情况下,我认为还不至于,可以认为景深相同。类比到F时代,相当于D2X和D70都在用同样幅面的胶片,不过D2X上用的胶片更好,分辨率更高,但这通常不影响到景深。 如果在显示器上按100%比例观看比较,D2X的图像放大率显然比D70高(一只小狗在D2X图像中占1000像素长度,在D70中只占700像素),因此D2X的最大允许弥散斑直径C取值应该较小,景深也较浅。讨论到这里大概差不多了,总结几个关键点:一、景深不绝对。二、景深四要素: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弥散斑直径。三、弥散斑直径的取值与画幅大小有关,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与图像放大倍率有关。四、景物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实像,胶片、CCD、CMOS等等只是承载记录这个实像的介质,并不是它们产生这个实像。街头速写了解街头摄影的观念及技巧 街头摄影的观念及技巧上来看街头速写(其实也正是纪实摄影的观念及技巧),它并不如一般人印象中那样“好拍得不得了,街头照片不过就是随便拍拍而已。” 只要接触过街头速写得朋友都知道,要在不安排、不造假地情况下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有人在试过后曾灰心地说街头速写的“成功率”好低。没错!街头速写的“成功率”是比其它风格的摄影作品低,但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写实的题材往往比风花雪月的东西更有流传的意义。街头速写在拍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也一点不比其它类型的摄影来得低。自然化的街头速写就拍摄题材观察,街头速写的作品不是“碰到的”就是“等来的”。以“自然化”为经,“决定性瞬间”为纬,该是街头速写的最佳诠释。自然化就是真,拒绝人为的安排,不为画意派的形式所限制。一般来说,写实主义摄影大都有以下几点要素:1 自然的接触与取景。 2 自然的光源。只要不是拍摄者所打的光,原场景是什么光就是自然光。 3 自然的场景与环境描写。 4 自然的人物表情,动作与造型。 5 自然的创作意念与技巧。 何谓决定性瞬间 “内涵”是街头摄影的本质,“构图”是其形式包装,内涵与形式的融合就是决定性瞬间。布列松强调的决定性瞬间,是指形式与内涵的融合达到情绪最高亢的那一瞬间。(虽然街头摄影的风格不止这么一种,但决定性瞬间仍然是街头摄影的主流。)那么街头摄影该如何构图呢?现代写实照片的构图必须与内涵相结合,我们不要求如画意派那么整洁,乱一点没有关系,只要那乱能够帮助主题说出故事,那就没问题。这可能就是摄影与绘画最大的不同点。摄影有两种特性,纪实性与即时性。若我们拍摄时仍抱着模仿传统绘画风格的构图及想法,而放弃摄影特色的话,那还不如去画画更直接。 街头摄影的拍摄主体前面说过街头摄影的照片不是碰到的就是等来的,以自然化为经、决定性瞬间为纬,所以街头摄影作品显然是由“突发的”及“可遇见”的两种状况所构成,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抓拍(snapshot),偷拍,预想(pre-vision)及等待技巧来完成作品(“沟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但并不适用于街头的即时拍摄反而是对报道摄影非常重要)。街头摄影主要就是拍摄“人”这个动态主体,我们有两种方法: 1 主动接近主体,以主体为主题来构图(抢拍及偷拍)。 2 先构图,再等待主体走入我们为它预留的位置(预想及等待)。 所以我将街头摄影题材的来源分成三种: 1 我们像打猎般的主动出击。 2 运气好碰到了。 3 等来的。 虽说街头摄影不是碰到就是等来的,但其实不像想象中的简单,这需要更高的拍摄技巧及个人修为,对器材的掌握也需极为熟悉才办得到。某街头摄影大师曾谦虚的说它的作品是“上帝的礼物”,但是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如果技巧不够,自身涵养不足,就算是快门机会来了,也还是一筹莫展。 AF的限制 我们面对“快门机会”要如何快速的取景构图?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人这个主体化为主题,这个有赖于个人修为。这里仅就相机的操作技巧论述“再快的自动对焦,也比不过免对焦,再快的自动测光,也比不过免测光。” 就现有的器材来看,这句话对于街头摄影绝对是至理名言,就像“暗部系于曝光,亮部系于显影”之于黑白摄影一样重要。电子相机快是已经很快了,但是真正需要的时候,它却还是不够快。怎么说呢?以佳能而言,佳能的相机焦点真是多,佳能弄这么多焦点出来还不是为了用家不被少数几个对焦点限制了构图,希望能够做到处处都是对焦点,让用家能够构图更灵活、对焦更迅速。他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达到处处对焦点的免对焦点的境界,弄半天,他们也只是朝着免对焦点的方向在努力。但经验够的用家都明白,自动对焦点要走到处处对焦点的免对焦点的境界还来日方长。自动对焦的动作方式是先选择对焦点,再锁定被摄体后才能释放快门。这两个动作对街头速写来说是浪费时间,况且,自动对焦对突然由旁边切进的物体仍然无法反应迅速。 再者,偷拍(不看取景窗构图)更是AF的死穴,我们不看取景窗拍摄要如何选择对焦点?这几个原因都将使自动对焦相机错过不少的快门机会。“难不成机械相机在街头速写上的操作速度会比自动相机快?”,没错,只要了解景深观念,机械相机的操作速度比自动相机迅速多了。 不可不知的4个摄影构图法则三分法则这可能是在摄影师中最广为人知的构图法则了。某些数码单反相机甚至可以在取景器中显示三分网格线。这个法则是说,在一幅画面中,拍摄主体应该位于三等分直线上。例如,根据这条法则,地平线不应该位于画面中央,而应该位于三分之一处(译者注:靠近上方或下方,根据主题而定)。大地上仅有一棵树的画面中,树应该位于两条垂直线中的一条上。奇数法则奇数法则是说,画面中主体是奇数时,画面在视觉上比较动人。例如,如果你要拍摄不止一个人的照片,不要拍2个人,应该拍3、5或7个人。当然,对于婚纱摄影来说,这是个愚蠢的想法,对吧?但是只要有可能,如果你拍的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纪念照,就要记住奇数法则。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照片时对奇数主体感到更舒服。空间法则我将这条法则与三分法则混合使用。你可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过空间法则,但没有注意到这是一条构图法则。这条法则是说,为了表现运动感、交代画面的背景、以及让画面有延伸感,需要在画面中“留白”。例如,如果你拍摄一个跑步者,要在他前面留一定的空间。不要把空间全部放在他的身后,这无助于观众想象他正向前跑的画面。如果你要拍一张妇女对着一个不在画面中的东西大笑的照片,在她笑的方向上留有空间。这会令观众好奇,在画面之外有什么东西呢?她在笑什么呢?我之所以将这条法则与三分法则混合使用的原因也是很自然的,这些主体应该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视角视角是最基本的构图法则,而且就像按快门一样简单。你就是你的观众。你的相机就是他们的眼睛。如果你在眼平位置拍摄一只狗,你的观众就会在眼平位置看到这条狗。如果你从低处拍一条狗,你的观众同样会从低处看到这条狗。如果你从高处拍一条狗,你就给观众带来一种俯视的感觉。构图其实没那么难 十三招教你学会摄影构图下面我们从十三个方面来认识构图:一、黄金分割定律与主体的把握在摄影构图中,使用黄金分割比率进行构图拍摄,可以更好地突出主体对象,使画面效果更加协调,从而取得较好的取景效果。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放置主体通常较为呆板,画面容易失去整体的协调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构图效果,拍摄者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构图,将主体稍稍偏移中心位置,放置于黄金分割的交点处。利用陪衬体衬托画面中的主体,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通过转换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可形成4个不同的交点。合理利用黄金分割法对相机拍摄场景进行布局,可以展示稳定美观的画面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这种构图方式,拍摄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二、三分法构图三分法则实际上是黄金分割法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央,往往会造成画面呆板死沉。三分法构图同样适用于纵向构图的画面。将主体对象放置于横向与纵向三等分线条的交点位置处,以达到突出主体对象的效果,更好地表达画面思想。如果将主体的位置放于画面中间,那么画面就会显得死板单调;如果所摄画面被整个主体所填充,就会感觉缺乏灵活性,构图也会显得很失败。三、画面中前景的重要与否前景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看者视觉最近的景物。前景的位置一般位于画面前缘的四边、四角,前景景物由于其离观看者最近,所以其长相一般都比较大,它容易引人注意,有利于突出某事物,所以很多画面没有前景,而是将主体直接放在这个位置上,以求突出主体。前景还可以弥补画面当中在天空、地面部分造成的过多的空白,可以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我们通常使用门、窗、栏杆、桥等制造框架性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图案美感,可以使画面显得更加独立完整,特别是装饰性前景更具有这种作用;且还有利于把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主体的身上;同时框架还可以遮挡不必要的、妨碍突出主体的杂乱事物。在前景处理当中,首先,要避免“为前景而前景”,只考虑形式的追求,而忽视前景景物与主体事物内涵上的联系;其次,要防止前景破坏、分割画面,色调过深、成像过大、亮度太强的前景往往会影响视线通过,成为视觉障碍;再次,一般情况下,不用又虚又大的前景,因为这违反了人的视觉规律。一般前景都是实的,否则空间感、透视感会相对弱化。四、美姿造型的表现人像摄影的美姿造型,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不应该刻意摆的,但在商业人像摄影中,被摄者都希望看到照片中的自己是最美的,是理想中的自我。这样在摄影中,就需要摄影师先了解拍摄对象,根据其自身条件设计出理想的外形,并加以调整,扬长避短。手是被摄者的第二张脸,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的喜怒哀乐在面部都可以表现出来,手同样也能够表达某些情感,使这种情感表现得更加充分、更加完美。在人像摄影中,女性一般采用活泼、浪漫、夸张或文静典雅、怡然自得等手势;男性手势一般以稳健、刚毅、有力或潇洒大方的姿态为主。在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手与臂除了表达情感以外,更要注意对被摄者的体型、脸型的修饰。如当被摄者脸型较胖时可用手姿掩盖其脸型,使照片既能表现被摄者的优雅妩媚,又能美化脸型。手臂在做姿态时一般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尽量表现出纤细修长、轻巧、柔美的感觉。技巧提示:在给被摄者摆美姿时,一定要注意从脚下摆起,因为只有被摄者的脚位站稳以后,人体的重心才能平衡,全身的形体才能舒展自如。在摆美姿时,一般的要求是先从脚位摆起,这样,才有利于被摄者全身肢体的扭动变化。五、横构图与竖构图的不同感横构图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种构图形式。在横构图画幅中,水平线被强调,使画面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