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卷1、 选择题(每一题2分,共76分)1、 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含义是( )A、 分封诸侯国 B、封建生产关系产生B、 王位世袭制 D、封建社会经济形态 2、(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克己复礼以稳定社会 B、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C、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 D、以礼仪彰显人的善性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殷墟出土了具有文明标志性作用的( )A、甲骨文、青铜器 B、甲骨文、瓷器C、青铜器、丝绸 D、甲骨文、丝绸4、汉书食货志上曰:“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如此汉初采取怎样的措施( ) A、墨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5、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 B、天子生活的奢侈C、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据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表明( )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B、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7、通过对良渚的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能够为此提供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农作物和牲畜遗骸的发现 B、遗址内发现较大的公共活动场所C、遗址内有氏族公共墓地 D、墓葬大小和随葬品数量对比悬殊 8、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 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B、反对实施郡县制 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D、得到了广泛响应9、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A、规定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C、鼓励鲜卑族贵族和汉族士族通婚 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10、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是统一繁荣的帝国 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C、隋过于注重藏富于国 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11、“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抒发了读书人金榜题名时的情怀,与此相关的是( )A、世卿世禄制 B、科举制C、察举制 D、九品中正确制 1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这表明程朱理学自宋以后对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家思想体系 B、重塑人们的价值信仰C、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13、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办事衙门设在皇帝宮帐之南,所以称为南面官,北面官办事衙门设在皇帝宫帐之北,故称为北面官。实行这一制度的是哪一个王朝( ) A、西夏 B、辽朝 C、北魏 D、西晋1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 )A、郑国渠 B、大运河 C、长城 D、都江堰 15、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安史之乱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朋党之争1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是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历史现象不能说明此过程的是( )A、汉朝的推恩令 B、宋朝的通判 C、陏唐的三省六部 D、元朝的行省制度16、有学者指出,汉代选举,大体而言,被选人最先要进学校读书,才获补吏,才获察举。这就形成了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举、由选举而考试、由考试而被任用的流程。而在当时,读书机会本就难得,所以往往会造就“书生贵族”这反应出察举制( )A、使政府得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B、使地方教育得到迅速发展C、使经学世家容易变成士族门阀 D、使考试做官成为社会风气17、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加强封建君权 B 、便于传达中央指令C、监视官民 D、控制地方权限18、在清初,文人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代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 A、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C、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D、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19、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20、据三国志,董昭上疏:“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其言论揭示了()A、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 B、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C、国家分裂产生的影响 D、儒家思想已趋于衰落21、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A、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22、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而言,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A、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增添色彩 B、北方女性具有男子的英雄气概C、民族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D、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2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24、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25、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6、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7、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出()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28、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了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因失火焚毁后重建,由盛宣怀主持,改名“华盛总厂”。后经营失当,亏损连年。1901年以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更改厂名等方式,逐步将其据为己有。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A、 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B、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求富的目标C、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 D、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9、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30、学者蒋立文指出,大量史实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应是 ()A、清政府政策的推动 B、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列强放松侵略31、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32、“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其中处应该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33、魏书广陵王羽传中记载,孝文帝说:“北人每言北人何用知书,朕闻此,深用怃然。今知书者甚众,岂皆圣人朕为天子,何假中原,欲令卿等子孙,博见多知。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孝文帝的主要用意是()A、准备迁都洛阳 B、学习汉族文化C、学习汉族礼节 D、学习汉族语言34、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35、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36、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37、1914年,无锡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略地。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A、壮大企业规模,实行实业救国 B、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C、善于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效益 D、利用政府支持,生产民生产品38、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反映出()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第卷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題。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慣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 “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6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6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九年间,又有人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于是白话文大为风行。此事于教育亦是很有利的。但其功用还不止此。因为文学思想,本是人人所同具。但是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从白话文风行以来,此弊亦可渐渐革除了。”吕思勉中国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学者们还编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