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关规范.doc_第1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关规范.doc_第2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关规范.doc_第3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关规范.doc_第4页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关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名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 1196889标准正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作民用与工业建筑物墙体和绝热使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 2引用标准 GB5348砖和砌块名词术语 GB11969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11970加气混凝土容重、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 GB11971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11972加气混凝士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GB11973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3产品分类 31砌块一般规格的公称尺寸有两个系列,单位为mm: a长度:600。 高度:200,250,300。 宽度:75,100,125,150,175,200,250(以25递增)。b长度:600。 高度:240,300。 宽度:60,120,180,240(以60递增)。 其他规格可由购货单位与生产厂协商确定。 32砌块按抗压强度和容重分级 强度级别有:10,25,35,50,75级。 容重级别有:03,04,05,06,07,08级。 33砌块按尺寸偏差、容重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等。 54砌块产品标记示例 砌块按名称、强度、容重、长度、高度、宽度和等级顺序进行标记。 例如强度级别为10,容重级别为03,长度为600mm,高度为200mm,宽度为100mm,优等品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加气块1003600200100A GB1196889 4技术要求 41砌块的尺寸偏差和外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项 目 指 标 优等品(A) 一等品(B) 合格品(C) 长度 4 5 6 尺寸允许偏差 高度 mm 2 3 4 宽度 2 3 4 缺棱的最大、最小尺寸不得同时大于,mm 100,20 掉角的最大、最小尺寸不得同时大于,mm 70,30 平面弯曲最大处尺寸不得大于,mm 5 完整面1)不得少于 一个大面 a.贯穿一面二棱超过缺棱掉角规定 不允许 的裂纹或断裂 裂纹 b.任一面上的裂纹长度不得大于裂 1/2 纹方向尺寸的 c.贯穿一棱二面的裂纹长度不得大 1/3 于裂纹所在面的裂纹方向尺寸总 和的 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不得大于,mm 30 表面疏松、层裂 不允许 注:1)表面没有裂纹、爆裂和长高度三个方向均大于20mm的缺棱掉角的缺陷者。 4.2 砌块的性能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 强度级别 10 25 35 50 75 立方体抗压强度1) 平均值 1.0 2.5 3.5 5.0 7.5 MPa 最小值 0.8 2.0 2.8 4.0 6.0 04 05 06 07 容重级别 03 05 06 07 08 干燥 温度501,相对湿度 收缩 2832条件下测定 mm/m 0.8 值 温度501,相对湿度 0.5 2832条件下测定 重量损失, 5 抗冻性 强度损失, 20 注:1)立方体抗压强度是采用100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含水率为2545 时测定的抗压强度。 2)特殊要求时采用。 43 砌块不同级别、等级的干容重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 容重级别 03 04 05 06 07 08 优等品(A)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干容重 一等品(B) 330 430 530 630 730 830 kg/m3 合格品(C) 350 450 550 650 750 850 5 检验方法 51尺寸、外观检测方法 511量具:采用钢尺、钢卷尺(最小刻度lmm)。 512尺寸测量:长度、高度、宽度分别在两个对应面的端部测量,共量六个尺 寸(见图1)。 513缺棱掉角:测量砌块破坏部分对砌块的长高宽三个方向的投影尺寸(见图2)。 514平面弯曲:测量弯曲面的最大缝隙尺寸(见图3)。 515裂纹长度:裂纹长度以所在面最大的投影尺寸为准,如图4中L1。若裂纹从一 面延伸到另一面,则以两个面上的投影尺寸之和为准,如图4中(d2h2)和(L3h3)。516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将钢尺平放在砌块表面,用钢卷尺垂直于钢尺,测量其最大深度。 517砌块表面疏松、层裂:目测。 52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521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按GB11971的规定进行。 522干容重的试验按GB11970的规定进行。 523干燥收缩值的试验按GBl1972的规定进行。 524抗冻性的试验按GB11973的规定进行。 6检验规则 61型式检验 61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d产品停产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1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干燥收 缩值、抗冻性。 613在受检验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00块砌块,进行尺寸偏差和外观检验。其中不符合表1规定的砌块数量不超过10块时,判检验产品尺寸偏差和外观检验结果符合 相应等级,若不符合表1规定的砌块数量超过10块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614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5组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以5组测定结果平均值判定其强度级别;另制作3组试件,进 行干容重检验,以3组测定结果平均值判定其容重级别。当强度和容重级别关系符合 表2规定,同时,5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全部大于表2规定的此强度等级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此两项性能符合相应等级。当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不符合表2 规定或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虽符合表2规定,但立方体抗压强度5组测定结果中有2组或2组以上小于此强度级的规定值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当强度和容重 级别的关系符合表2规定,同时,只有1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小于此强度级的规定值时,另行按上述方法制作5组试件,重新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仍按上述规 则判定其强度与容重级别。5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若有不超过1组小于其强度 级规定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此两项性能符合相应等级,若有2组或2组以上小于其 强度级规定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615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3组试件,进行干 燥收缩值检验,另制作3组试件,进行抗冻性检验。每项性能3组测定结果,全部符合 表2规定时,判定此项性能合格。若有2组或全部不符合表2规定时,判检验产品不合格。若有1组不符合表2规定时,可按同样方法,另制作3组试件进行检验,有不超过1组结 果不符合表2规定时,判检验产品此项性能合格。有2组或全部不符合表2规定时,判检 验产品不合格。 616型式检验中受检验的产品的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各项检验全部符合表1、表2、表3规定时,判检验产品符合相应等级。各项性能检验有1项不符合时,应查明原因,调整工艺参数后,另行进行型式检验,直 至检验产品合格,才能正常生产。在此期间如产品已售出,应及时通知购货单位。 62出厂检验 621出厂检验的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622同品种、同规格的砌块,以500m3为一批,不足500m3亦为一批,随机抽取50块砌块,进行尺寸偏差、外观检验:其中不合格品不超过5块时,判该批砌块尺 寸偏差、外观检唤结果符合相应等级。否则,该批砌块检验结果不符合相应等级。 该批砌块中,尺寸允许偏差不符合表1优等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5块时,判该批砌块为优等品;不符合一等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5块时,判该批砌块为一等品;不 符合合格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5块时,判该批砌块为合格品。 623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3组试件进行立方 体抗压强度检验,以3组平均值与其中1组最小值,按表2规定判定强度级别。另制作3 组试件做干容重检验,以3组平均值判定其容重级别和等级。 当强度与容重级别关系不符合表2规定时,判该批产品符合相应的级别与等级。 624每批砌块的等级根据尺寸允许偏差、干容重两项检验结果中的较低等级判定。63购货单位对产品出厂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会同生产广委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 构进行复验。复验项目可以是表1、表2所列的全部或部分。 砌块外观验收在交货地点进行。购货单位收货后,砌块的缺棱、掉角、断裂不予复验。 复验结果证明生产厂的出厂检验结果是可信的,复验费用应由购货单位支付;反 之,由生产厂支付。 7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 71出厂产品应有产品质量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生产厂名、商标、产品标记、本批产品主要技术性能和生产日期。 72砌块应存放5天以上后出厂。砌块贮存堆放应做到:场地平整,同品种、同规格分 级分等,整齐稳安,宜有防雨措施。 73产品运输时,宜成垛绑扎或有其他包装。运输装卸时,宜用专用机具,严禁摔、 掷、翻斗卸货。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唯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加气混凝土协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琨、姜炳年、王运师、叶智和。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加气混凝土协会负责解释。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标准JC 3158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废。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标准名称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1196989标准正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气混凝土的容重、含水率、吸水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静力弹性模量、干燥收缩、抗冻、碳化和干湿循环试验用的试 件、结果评定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加气混凝土。 2试件 21试件制备 211试件的制备,采用机锯(不得用砂轮片)或刀锯,锯时不用将试件弄湿。 212容重、吸水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弹性模量试件,沿制品膨胀方向中心部分上、中、下顺序锯取一组,“上”块上表面距离制品顶面 30mm,“中”块在制品正中处,“下”块下表面离制品底面30mm。制品膨胀高度不 同,试件间隔略有不同,以膨胀高度600mm的制品为例,试件锯取部位如图1和图2所 示。 213抗冻性、干湿循环和碳化性能试件均分别在同一制品中心部分,沿制品膨胀 方向中心部分的上、中、下顺序相邻部位锯取两组试件,作对比试验。相邻对应两组 试件锯取部位如图3所示。 214干燥收缩试件从当天出釜的制品中部锯取,试件长度方向平行于制品的膨胀方向,其锯取部位如图4所示。锯好后立即将试件密封,以防吸湿。 215抗折强度试件在制品中心部分平行于制品膨胀方向锯取,其用取部位如图5所 示。 22标志 试件必须逐块加以编号,并标明锯取部位和膨胀方向。 23试件外形 231立方体试件外形必须是正立方体。 232棱柱体试件外形必须是矩形六面体。 24试件尺寸允许偏差 干燥收缩试件尺寸允许偏差为1mm,其他性能试件允许偏差为2mm。 25外观要求 试件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裂缝或明显缺陷。 26试件烘干条件 261试件根据试验要求,可分阶段升温烘至恒重。在烘干过程中,要防止出现 裂缝。 262恒重,指在烘干过程中,间隔4h,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试件重的05。3结果评定 31容重、吸水纺、含水率、碳化系数和干湿强度系数试验结果,以3块试件试验值 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定,取二位有效数字。 32强度试验结果的评定,按3个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小单块值来确定,精确 至01MPa。 33收缩值以3块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定,精确至0.1mm/m。4试验报告 a生产单位和产品名称; b标准编号、试验项目; c试件编号、尺寸及数量; d试验技术条件; e所用的主要试验仪器; f试验结果:每项性能试验的单个值和每组的算术平均值。同时给出相应的含水率和 容重; g试验人、报告审核人、日期及其他。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建筑材料 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炳年、姚国伟、张建军、顾光艳。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标准JC26580(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 方法总则作废。加气混凝土容重、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标准名称加气混凝土容重、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11970一89标准正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气混凝土的容重、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用仪器设备、试件、试验 步骤、结果计算与评定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加气混凝土,也适用于其他多孔混凝土。 2引用标准 GB 11969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3仪器设备 31电热鼓风干烘箱。 32天平:感量为lg。 33钢板直尺:精度为05mm。 34恒温水槽。 4试件 41试件制备 按GB11969第2章规定进行。 42试件尺寸和数量 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二组6块。5容重和含水率试验步骤 51取试件一组3块,逐块量取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轴线尺寸,精确至1mm,计算 试件的体积;并称取试件重量(C)。 52将试件放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652保温24h,然后在1055烘至恒重 (G0)。 6吸水率试验步骤 61取另一组3块试件放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652下保温24h,然后在105 5下烘干至恒重(G0)。 62试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水温为205的水槽内,然后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3, 保持24h,再加水至试件后度的23,经24h后,加水高出试件20mm以上,保持24h。 63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取每块重量(Gg)。7结果计算与评定 71容重按式(1)计算: G0 r0100 (1) V 式中:r0一一千容重,kgmst G0一一试件烘干后重量,g; V一试件的体积,m3。 72含水率按式(2)计算: GG0 Wg100 (2) G0 式中:Wg含水率,; G0试件烘干后重量,g; G试件在该含水率下的湿重,g。 73吸水率按式(3)计算(以重量百分率表示): GgG0 Wag100 (3) G0 式中:wag吸水率,; G0一一试件烘干后重量,g; Gg一试件吸水后重量,g。 74容重的计算精确至10kgm3;含水率和吸水率的计算精确至01。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符合GB11969的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炳年、姚国伟、张建军、杨世叶。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标准JC26680加气混凝土容重、 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作废。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名称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1197189标准正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 弹性模量试验用仪器设备、试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与评定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加气混凝土。 2引用标准 GB 11969加气混及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3仪器设备 31材料试验机:其量程的选择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落在满载的2080。 32天平:感量为1g。 33电热鼓风干燥箱。 34钢板直尺:精度为05mm。 35劈裂抗拉夹具一套,如图所示。 36千分表:如采用其他变形测量仪表,其精度不得低于0001mm。 37测点定位架(见图4)。 4试件 41试件制备 按GB11969第2章规定进行,受力面必须锉平或磨平。 42试件尺寸和数量 抗压强度:100mmXl00mmXl00mm立方体试件一组3块; 抗拉强庄:100mmX100mmX100mm立方体试件一组3块; 抗折强度:100mmXl00mmX400mm棱柱体试件一组3块; 轴心抗压强度:100mmXl00mmX300mm棱在休试件一组3块; 静力弹性模量:100mmX100mmX300mm棱柱体试件二组6块。 43试件含水状态 431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试件在基准含水状态(含水牢为3510)下进行试验。 432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惮性模量试件在含水串610下进行试验。 5试验步骤 51抗压强度。 511检查试件外观。 512测量试件的尺寸,精确至l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 513将试件放在材料试验机的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试件的受压方向应垂直于制品 的膨胀方向。 514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之接触均匀。515以2土05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516柑试验后的试件全部或部分立即称重,然后在10S士5下烘至桓重,计算其实际含水率。52抗技日庄(日奴法)521检在试件外观。522在试件中部划线定出劳裂面的位置,劈裂面垂直于制品膨胀方向,测量试件的边长,精确至1mm,据此计算劳裂面面积。523将试件放人日裂抗拉夹具中,并使垫条与试件中心线重合,如图2所示。 525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夹具接近时,调整球座,使之接触均匀。 526以0200.05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527将试验后的试件全部或部分称重,然后在1055下烘至恒重,计算其实际含水率。 53抗折强度 531检查试件外观。 532在试件中部测量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lmm。 533将试件放在抗弯支承座上,支点间距为300mm。开动试验机,当加压头与试件 快接近时,调整加压头及支座,使接触均匀。加荷方式如图3所示。 534以02005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录破坏荷 载。 535将试验后的短半段试件,立即称重,然后在1055下烘至恒重,计算其实 际含水率。 54轴心抗压强度 541检查试件外观。 542在试件的中部侧量试件的边长(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F),精确至1mm。 543将试件直立放置在材料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轴心与材料试验机下压板 的中心对准。 544开动材料试验机,将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匀。 545垂直于制品膨胀方向,以2005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 546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材料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 记录破坏荷载。 547取试验后试件的一部分,称重,然后在1055下烘至桓重,计算其实际含水 率。 5,5静力弹性模量 551取一组试件,按54条规定测定轴心抗压强度Ra。 552取另一组试件,作静力弹性模量试验,其步骤如下: 5521检耷试件外观。 5522在试件中部测量试件边长(据此计算试件的横截面面积F),用确至1mm。 5523将铜片(或胶合片)用胶合剂贴在试件的测定点上,而且测量变形的测点 应精确地安在试件两侧面的中心线上,并对称于试件的两端。 5524将两金属环用止动螺旋使刀口固定在试件上的铜片(或胶合片)上,上、下两金属环刀口之间的距离即为标距,标距采用150mm。然后将两支千分表放在上方金属 环的夹头中夹牢,表杆朝下,使与附在下方金属环上的接触杆平头接触,如图4所示。5525将装有千分表的试件置于材料试验机的下压板上,使试件的轴心与材料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对准。 5526启动材料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之接触均匀。检查千分表尖杆和下方金属环的接触杆平头是否接触,使千分表有一原始读数。 5527以2005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当达到应力为01MPa的荷载pb1时,保持该荷载30s,然后以同样的速度加荷至应力为04Ra的荷载pa1,保持该荷载30s,然后以同样的速度卸荷至应力为01MPa的荷载pb2,保持该荷载30s。 5528按上述加荷和卸荷方法,反复预压三次后,分别读取第四次荷载循环,在 pb4与pa4时试件两侧相应的变形读数Qb4和Qa4,计算两侧变形值(Qa4一Qb4)的平均值Q4,按同样方法进行第五次荷载循环,并计算Q5。 5529如果Q4与Q5之差不大于0003mm(即2X10-51),则取下千分表,以同样速度加荷至试件破坏,并计算轴心抗压强度Qa。 55210如果Q4与Q5之差大于0003mm,继续按上述方法加荷与卸荷,直至相邻两次两侧变形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003mm为止。并按最后一次的变形平均值计算弹性模量值,但在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计算所依据的次数)。 55211取试验后试件的一部分立即称得,然后在1055温度下烘至恒重,计算其实际含水率。 6结果计算与评定 61抗压强度按式(1)计算: P R (1) F 式中:R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F试件受压面积,mm2。 62抗折强度按式(2)计算: 3PX Rw (2) bh2 式中:Rw一一试件的抗折强度,MPa; P试件折断时的荷栽,N; b试件宽度,mm; h一一试件高度,mm; X一一折断面与邻近支点的距离(mm),在试件底面的中轴线上量得,用确至lmm。63抗拉强度(劈裂法)按式(3)计算: 2P Rp1 () a2 式中:Rp1一一试件的抗拉强度,MPa: P一一破坏荷载,N; a一一试件的边长,mm。 64轴心抗压强度按式(4)计算。 P Ra (4) F 式中:Ra,轴心抗压强度,MPa; P一一试件的破坏荷载,N; F一一试件中部截面面积的边长,mm2。 65静力弹性模量按式(5)计算: PaPb l En (5) F Q5 式中:En试件秆力弹性摸玉,MPa; Pa一一应力为04Ra时的荷载,N; Pb应力为0lMPa时的荷载,N; F试件的横截面面积,mm2; Q5第五次荷载循环时试件两侧变形平均值,mm; l测点标距,150mm。 66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的计算精确至01MPa;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计算精确至00lMPa;静力弹性模量的计算精确至100MPa。 67结果评定按GB1969第3章的规定进行。静力弹性模量按3块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果其中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Ra与Ra之差超过20Ra,则弹性模量值按另二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有二个试件与Ra之差超过规定。则试验结果无效。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符合GB1l969的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炳年、姚国伟、张建军、程群超。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标准JC26780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JC26880加气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方法、JC26980加气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方法和JC 27080加气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弹性模量试验方法作废。加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方法标准名称加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方法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 11972一89标准正文 1主题内容与话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用仪器设备、试件、普通试验方法、快速试验方法、结果计算与评定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加气混凝土。 2引用标准 GB 11969 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3仪器设备。 31立式收缩仪:精度为001mm。 32收缩头:采用黄铜或不锈钢制成,如下图所示: 33电热鼓风干燥箱。 34调温调湿箱。 35天平:感量为02g。 36干燥器。 4试件 41试件制备。 按GBJI969第2章规定进行。 42试件尺寸与数量 40mmX40ntmXl60mm一组3块。43试件处理 431在试件的两个端面中心,各钻一个直径6l0mm,深度13mm的孔洞。432在孔洞内注入水泥水玻璃浆(或其他粘结剂),然后埋置收缩头,收缩头中心线应与试件中心线重合。试件端面必须平整。2h后。检耷收缩头安装是否牢固,否则重装。 5试验步骤 51普通试验方法 511试件放直1h后,浸没在水中72h,水温保持在202。 512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并将收缩头擦干净。 513用标准杆调整收缩头的百分表原点(一般取500mm),然后按标明的测试方向立即测定试件初始长度,记下初始百分表读数。 514将试件放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432的调温调湿箱内。 515每隔4d从箱内取出试件在202的房间内测定一次,直至长度变化小于001mm为止,测前需校准仪器的原点,要求每组试件在10min内测完。 516每测一次长度,应同时测量试件的重量。 52快整试验法 521试件放置1d后,浸没在水中72h,水温保持在202。 522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并将收缩头擦干净。 523用标准杆调整收缩仪的百分表原点(一般取500mm),然后按标明的测试方向立即测定试件初始长度,记下初始百分表读数。 524将试件置于调温调湿箱内,控制箱内温度为501,相对湿度为302(当箱内湿度降至35左右时,放入盛有氯化钙饱和熔液的瓷盘,用以调节箱内湿度;如果湿度不易下降时,用无水氯化钙调节)。 525每天从箱内取出试件测长一次。当试件取出后应立即放入无吸湿剂的干燥器中,在202的房间内冷却到试件表面温度为202时进行测试。测前须校准仪器的百分表原点,要求每组试件在10min内测完。 526按524、525条所述反复进行干燥、冷却和测试,直到连续3d内任意2d的测长读数差小于001mm为止,此值即为试件干燥后长度(百分表读致)。 527每测一次长度,应同时测量试件的重量。 6结果计算与评定 61干燥收缩值按下式计算: L1L2 S 100 L0(M0L1)L 式中:S一一干燥收缩值,mmm; L0标准杆长度,mm; M0百分表的原点,mm; L1试件初始长度(百分表读数),mm; L2试件干燥后长度(百分表读数),mm; L两个收缩头长度之和,mm。 62结果评定按GB1l969第3章规定进行,单块值精确至001mmm,平均值精确至01mmm。 43试件处理 431在试件的两个端面中心,各钻一个直径6l0mm,深度13mm的孔洞。 432在孔洞内注入水泥水玻璃浆(或其他粘结剂),然后埋置收缩头,收缩头中心线应与试件中心线重合。试件端面必须平整。2h后。检耷收缩头安装是否牢固, 否则重装。5试验步骤 51普通试验方法 511试件放直1h后,浸没在水中72h,水温保持在202。 512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并将收缩头擦干净。 513用标准杆调整收缩头的百分表原点(一般取500mm),然后按标明的测试方向立即测定试件初始长度,记下初始百分表读数。 514将试件放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432的调温调湿箱内。 515每隔4d从箱内取出试件在202的房间内测定一次,直至长度变化小于001mm为止,测前需校准仪器的原点,要求每组试件在10min内测完。 516每测一次长度,应同时测量试件的重量。 52快整试验法 521试件放置1d后,浸没在水中72h,水温保持在202。 522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并将收缩头擦干净。 523用标准杆调整收缩仪的百分表原点(一般取500mm),然后按标明的测试方向立即测定试件初始长度,记下初始百分表读数。 524将试件置于调温调湿箱内,控制箱内温度为501,相对湿度为302(当箱内湿度降至35左右时,放入盛有氯化钙饱和熔液的瓷盘,用以调节箱内湿度;如果湿度不易下降时,用无水氯化钙调节)。 525每天从箱内取出试件测长一次。当试件取出后应立即放入无吸湿剂的干燥器中,在202的房间内冷却到试件表面温度为202时进行测试。测前须校准仪器的百分表原点,要求每组试件在10min内测完。 526按524、525条所述反复进行干燥、冷却和测试,直到连续3d内任意2d的测长读数差小于001mm为止,此值即为试件干燥后长度(百分表读致)。 527每测一次长度,应同时测量试件的重量。 6结果计算与评定 61干燥收缩值按下式计算: L1L2 S 100 L0(M0L1)L 式中:S一一干燥收缩值,mmm; L0标准杆长度,mm; M0百分表的原点,mm; L1试件初始长度(百分表读数),mm; L2试件干燥后长度(百分表读数),mm; L两个收缩头长度之和,mm。 62结果评定按GB1l969第3章规定进行,单块值精确至001mmm,平均值精确至01mmm。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标准名称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 1197389标准正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气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用仪器设备、试件、试验步骤、结果评定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加气混凝土。 2引用标准 GB11969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1197l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仪器设备 31低温箱或冷冻室,放入试件后,箱(室)内温度可调至25或25以下。 32恒温水槽。 33天平:感量为1g。 34电热鼓风干燥箱。 4试件 41试件制备 按GB11969第2章规定进行。 42试件尺寸和数量 100mmX100mmXl00mm立方体试件二组6块(其中一组3块为冻融试件。另外相对的一组3块为对比试件)。 5试验步骤 51将冻融试件放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652下保温24h,然后在1055烘至恒重。 52试件冷却至室温后,浸入水温为205C水槽中,水面应高出试件20mm,保持48h。 53取出试件,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放入预先降温至15以下的低温箱或冷冻室中,其间距不小于20mm,继续降温,当温度降至18时记录时间。在202下冻6h,取出,放人相对湿度为95左右、温度为205的室内或205的水中,融化5h作为一次冻融循环,如此冻融循环15次为止。 54每隔5次循环检查并记录试件在冻融过程中的破坏情况。 5。5冻融过程中,发现试件呈明显的破坏,应取出停止冻融试验。 56将经15次冻融循环后的试件和对比试件,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按5l条规定烘至恒重。 57将绝干状态的冻融后试件和对比试件按GB11971第5章的规定,分别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6结果计算与评定 61重量损失率按式(1)计算: G0-G Gm 100 (1) G0 式中:Gm一一重量损失率,; G0冻融试件试验前的烘干重量,g; G经冻融试验后试件的烘干重量,g。 62抗压强度损失率按式(2)计算: R0-R Rm 100 (2) R0 式中:Rm一一抗压强度损失率,; R0一一对比试件绝干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R冻融后的绝干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63抗冻性以冻融试件的重量损失率平均值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平均值表示。重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精确至1。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符合GB11969第4章的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硅酸盐建筑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炳年、姚国伟、张建军、杨世叶。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标准JC 27280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作废。加气混凝土碳化试验方法标准名称加气混凝土碳化试验方法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GB11974一89标准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