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1页
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2页
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3页
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仲永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4、情感目标: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难点:(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学前准备:1、阅读以下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2、注音:隶(l) 扳(pn) 谒(y) 邑(y) 矣(y) 泯(mn) 称(chn) 卒(z) 焉(yn) 耶(y)3、熟读课文,结合注解说说课文大意。导入新课:一、检查课前准备二、听课文朗读,再齐读课文。三、明确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 :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3)父利其然也 : 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3、明确重点词语词义:世隶耕 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并自为其名 为:题上 指物作诗立就 就:完成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 或以钱币求之 或:有的 环谒于邑人 环谒:四处拜访: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泯然众人矣 泯然:完全 受之于天 受:承受 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能够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1)忽啼求之:代书具 (2)借旁近与之:仲永。 (3)余闻之也久:这件事 (4)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5)卒之为众人:助词,无意义 于:环谒于邑人:到,向。 (2)于舅家见之:在。 贤于材人远矣: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从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己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诗 稍稍宾客其父。他的 父利其然也:这种四、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人。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过渡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达标检测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课后作业(2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环谒()不能称()世隶耕()泯然()或以钱币乞之()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邑人奇之()环谒于邑人()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1父异焉( )2稍稍宾客其父( )3父利其然也(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5邑人奇之()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 )余闻邑人奇之 ( )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父利其然也( )其受之天也( )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或以钱币乞之( )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5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6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7伤仲永的“伤”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