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第卷 (阅读题 共57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和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对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1.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 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b.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c.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d. 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2.根据原文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b. 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裴度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c. 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去陈言。d. 裴度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加以革新。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散文不仅仅只可以著书立说,也可以写景、抒情、言志。b. 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c. 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柳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是由于他们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d. 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4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题目“说起梅花”中的“说”,是“提及、提到、话说”的意思,与“游说、说和、学说”中的“说”都不同。b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c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d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e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5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6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曰生事,则曰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注】豌豆创:天花。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b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c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d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8.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李浚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b梅之焕洁身自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c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d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5分)(2) 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以为德焉。”(5分)四、古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小重山吴淑姬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注】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荼蘼(tm):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1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b“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e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1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五、古诗文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 沁园春 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 。(2)再别康桥中,“ ” 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表现了诗人的离情别绪。(3)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4) 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第卷 (表达题 93分)六、语言文字运用(33分)14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亘(gn) 婆娑(su) 停泊(b) 解剖(po)b. 熨帖(yn) 辟谣(pyo) 编纂(zun) 悄然(qio)c. 长篙(go) 叱(ch)骂荆棘(jnj) 着(zhu)陆d. 踟(ch)蹰 凌侮(w) 透露(l) 嘈杂(z)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发源地 没精打彩 巨幅 拌脚石b满腹经纶 矫揉造作 博闻强记 纷至沓来 c意兴斓珊 编缉 噩梦 出洋相d直刺九宵 惊惧万分 人才倍出 蝉联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3)籍吏民,封府库 (4)刑人如恐不胜 (5)素善留侯张良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0)吾得兄事之a(1)(2)(3)(4)(8)/(5)/(6)(7)(9)/(10)b(1)(2)(3)(4)/(5)/(6)(7)(9)/(8)(10)c(1)(2)(3)(4)/(5)(10)/(6)(7)(8)(9)d(1)(2)(3)(4)/(5)/(6)(7)(8)(9)/(10)17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b. 他平时加强各种锻炼,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国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c. 刘和珍等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d. 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b. 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仅是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c. 无论对改革有多少不同意见,对反腐有何种议论,坚持公平正义都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d. 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十米高、七十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山的旁边。20.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粲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粲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2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 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 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 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学问。很多人 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 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a尽管如果那么更之所以因为b不管只要/也因为/c不管如果 那么更之所以因为d尽管既然/也因为/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我国是诗歌的国度,(1)。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2)。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3)?我们一般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兴、象征、拟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1) (2) (3) 23. 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不少人都渴望环游世界,但往往因金钱不足而未能成行,然而丹麦一名叫佩德森的男子就用行动证明了环游世界不需要“花大钱”。他四年前搭乘货船展开旅程,至今已横越欧洲、美洲等地区的百余个国家。据悉,佩德森于2013年出发,靠着搭乘不同货船到达世界各地,他每到达一个国家,都会在当地逗留至少一天,其间会上岸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与当地人交流。佩德森将自己平均每日的花费控制在20美元之内,其中包括食宿和交通费。佩德森说:“只要跟当地人过同样生活,吃同样食物,搭乘同样的交通工具,消费其实很便宜。” 七、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一是显微镜,看细;一是放大镜,看透;一是太阳镜,看淡;一是哈哈镜,笑看人生。读了这段话,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1.a(该句的陈述对象应该是“古文运动”,而不是韩柳)2.b(“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不当,应该结合下文加以理解)3.b(文中说这些古文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只是不够深广。4.ae(b选项为因果颠倒,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c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受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d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a “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说和”中“说”的意思是劝说,“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e全文的最后一句是民族精神的体现)5.b(题目侧重考察文学常识。b选项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6.解析:本题为词句理解题,需要解释词的本义,文中义及情感主旨。“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2分)“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2分)7.b (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如:名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放在句首或句尾,“也”一般用在句尾,“无何”之后常有停顿。)8.b( b项“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9.d(d项梅之焕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10.(1)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以,重纲纪,臧否,庶,济)(2)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他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掩,判断句,武,舍,为德)【附参考译文】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予吏科给事中的官职。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惫。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争论朝堂势力,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了。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没有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却积了很多怨气。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天启元年(1621),梅之焕在通政参议的职务上被下诏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父母去世,在家守丧。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邪恶。魏忠贤恨死了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诛杀好人。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庄烈帝即位,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任甘肃巡抚。大败河套地区的强盗,斩首七百多级,活捉三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是不符合武德的,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没有进攻。过了一个月,群寇望着边城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他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给朝廷,最终保护了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给梅之焕处分。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现。他所在县里的深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