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1.doc_第1页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1.doc_第2页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1.doc_第3页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1.doc_第4页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1C 2(1)毋 (2)恚 (3)骑 (4)会 (5)怫 (6)诣 3(1)估计 (2)统率 (3)称王 (4)不说话,只是指指点点,互相目视以示意 (5)为所苦 (6)到,去(动词) (7)给予,恩惠 (8)接近,趋向(1) 以 介,把连,因为介,来,“来”介词,相当于“以便”通“已”,已经(2)为动词,称为,叫做动词,做,或筑介词,替,给判断动词,“是”动词,做;动词,当5(1)(之),代扶苏 (2)(起义军),主语 (3)(于),介词,当“被”讲 (4)(之)或“其”,宾语,指“吴广” (5)(其),宾语,指“尉” (6)(之)或(其,指“起义军”) (于),介词,当“在”讲 (7)(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主语 6(1)动词,到 (2)语气助词,表示舒缓的语气 (3)“的”结构助词 (4)代词,“他”指项燕。 7C 8D 9(1)燕然未勒归无计 (2)羌管悠悠霜满地 (3)亲射虎,看孙郎 (4)沙场秋点兵 10(1) (2) (3) (4) 11C 12D 13B 14A友谊,往往架起沟通的桥梁。 理解,往往开启心灵的大门。 B火车可以飞速的奔驰,是因为有牢固的铁轨,良好的思想和品质就是人生道路上的铁轨。 15我不为自己照路,却为别人提供光明,如此一来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我,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又帮助别人,也等于是帮助了自己。 阅读阅读阅读阅读 一 1A曾经 B假使 2A和B 3A 4叙述陈涉的籍贯身世及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5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笑 9(尝与人)佣耕 10年轻时的陈胜就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 二 1適 通 “谪” 唱 通 “倡” 以 通 “已” 2A B C D(威服) 3会天下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4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5C 6D 7A 8B 三 1A 2C 3B 4“亲贤臣所以倾颓也。” 5后汉 6“贞良死节之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7亲贤臣,远小人 8说明能否亲贤远小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9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后汉倾颓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人。 四 1D 2C 3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一定的对象 德才不好的人被派遣到德才不好的君主那里去。 4用意是:说明齐国大有人在;表现了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正气。 五 1C 2C 3略 4强烈的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兼感叹语气 5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放在心上。 6徒以有先生也 7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8骄横 9针锋相对,“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六 1C 2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3专诸、聂政、要离、唐雎 4秦王 唐雎 5略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分) 1解释文中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1分) A尝:_B苟:_ 2读下面一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粗的词,然后填空(0.5分)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若毒之乎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貌若若若若甚戚者 这组句子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_和_相同。(只填字母序号) 3对画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0.5分) A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鸿鹄的志向燕雀能知道吗? C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吗? D燕雀是不知道鸿鹄的志向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中心(1分) 答:_ 5“燕雀”比喻:_ “鸿鹄”比喻:_(1分) 6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表示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0.5分) 7表现陈胜不满现状的语句是:_(0.5分)8写佣者对陈胜说的“苟富贵,无相忘”不理解的字词是:_ _(1分) 9点明陈涉雇农身份的词语是:_(1分) 10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一个行动,一个神态,一句语言,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_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1.5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通_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通_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通_ 2判断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1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正赶上( ) B失期,法皆斩 法:按法律(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逃走( ) D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威吓( )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_; _(1分) 4陈胜、吴广认为能使人们响应的做法是:_(0.5分) 5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0.5分)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6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0.5分)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7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次次次次当行,为屯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句中的“王”字是名词做动词用,是“为王”的意思。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本句不同的是( )(1分) A置入所罾鱼腹中 B将军身被坚执锐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D夜篝火,狐呜呼曰(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分) 1“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 )(0.5分) A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B后汉兴先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诸葛亮写此段文字的主要用意,分析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0.5分) A希望后主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后主实行法制,做到赏罚分明。 C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D希望后主痛恨桓、灵。 3对“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0.5分) A这就是知道贞良死在什么地方的臣子。 B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C这些就是坚贞不屈,死于气节的人啊! D这就使人知道什么是贞良死节的臣民了。 4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0.5分) 5“桓、灵”是指_的皇帝。(A先汉 B后汉)(0.5分) 6与“贤臣”相似的是段中哪个词语?又指文中哪些人?(1分) 答:_ 7“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0.5分) 答:_ 8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对比说明什么道理?(1分) 答:_ 9依次写出上文中四个“此”的具体含义。(2分) _ _ _ _ (四)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6分) 1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延晏子(引进)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更换) C使子为使(派遣) D故直使楚矣(直接)2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楚人以以以以晏子短(根据) B为为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把) C然则然则然则然则何为使子(既然这样,那么) D齐无人耶耶耶耶(相当于“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2分) 齐命使各有所主_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_ 4文中有一处划线的对话,晏子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答:_ (五五五五)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易易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错意错意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广广广于君,而君逆逆逆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直直直五百里哉?”(8分) 1上文加粗词的正确解释是( )(0.5分) A交换 注意 扩充 违抗 只 B容易 注意 广大 违抗 只 C交换 注意 广大 违抗 只 D交换 注意 扩充 违抗 同“值” 2“而君逆寡人者”的“而”字正确的解释是( )(0.5分) A而且 B于是 C可是 D不译 3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 否,非若是也。 _ 岂直五百里哉? _ 4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气。(1.5分)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也也也? _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与与? _ 岂直五百里哉哉哉哉? _ 5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0.5分) _ 6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0.5分) _ 7“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表现了什么?(1分) 答:_ 8“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什么性格特征?(1分) 答:_ 9针对秦王的表现,唐雎是怎样和他斗争的?(1分) 答:_(六六六六)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分) 1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是( )(0.5分) A非士之怒也 B要离之刺庆忌也 C皆布衣之士也 D臣未尝闻也 2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0.5分) 答_ 3“与臣而将四矣”其中说到的是哪四个人?(0.5分) 答:_ 4“伏尸二人”是指哪二人?(0.5分) 答:_ 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 (3)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