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凝结和沸腾传热 1 重点内容 凝结与沸腾传热机理及其特点 膜状凝结传热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及临界热流密度 2 掌握内容 掌握影响凝结与沸腾传热的因素 3 了解内容 了解强化凝结与沸腾传热的措施及发展现状 动态 蒸汽遇冷凝结 液体受热沸腾属对流传热 其特点是 伴随有相变的对流换热 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是 冷凝器及蒸发器 再沸器 水冷壁等 6 1凝结传热现象 凝结传热实例锅炉中的水冷壁寒冷冬天窗户上的冰花许多其他的工业应用过程 凝结传热的关键点凝结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 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冷凝物相当于增加了热量进一步传递的热阻层流和湍流膜状凝结传热的实验关联式影响膜状凝结传热的因素会分析竖壁和横管的传热过程 及Nusselt膜状凝结理论 一 凝结传热现象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 将汽化潜热释放给固体壁面 并在壁面上形成凝结液的过程 称凝结传热现象 有两种凝结形式 二 凝结传热的分类 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1 膜状凝结 定义 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 并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 称膜状凝结 特点 壁面上有一层液膜 凝结放出的相变热 潜热 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热阻 2 珠状凝结 定义 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 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的凝结形式 称珠状凝结 特点 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所以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6 2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关联式 一 纯净蒸汽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假定 1 常物性 2 蒸气静止 3 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4 气液界面上无温差 即液膜温度等于饱和温度 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 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6 液膜的过冷度忽略 7 忽略蒸汽密度 8 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 根据以上9个假设从边界层微分方程组推出努塞尔的简化方程组 从而保持对流换热理论的统一性 同样的 凝结液膜的流动和换热符合边界层的薄层性质 以竖壁的膜状凝结为例 x坐标为重力方向 如图所示 在稳态情况下 凝结液膜流动的微分方程组为 下脚标l表示液相 考虑假定 3 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考虑假定 7 忽略蒸汽密度 只有u和t两个未知量 于是 上面得方程组化简为 考虑假定 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 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边界条件 求解上面方程可得 1 液膜厚度 定性温度 注意 r按ts确定 2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整个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定性温度 注意 r按ts确定 3 修正 实验表明 由于液膜表面波动 凝结换热得到强化 因此 实验值比上述得理论值高20 左右 修正后 4 当是水平圆管及球表面上的层流膜状凝结时 其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为 水平管 球 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 二 膜层中凝结液的流动状态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 并且其判断依据仍然时Re 式中 ul为x l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对水平管 用代替上式中的即可 并且横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 如图 由热平衡 所以 三 湍流膜状凝结换热 实验证明 1 膜层雷诺数Re 1600时 液膜由层流转变为紊流 2 横管均在层流范围内 因为管径较小 特征 对于紊流液膜 热量的传递 1 靠近壁面极薄的层流底层依靠导热方式传递热量 2 层流底层以外的紊流层以紊流传递的热量为主 因此 紊流液膜换热远大于层流液膜换热 计算方法 对于竖壁湍流膜状换热 沿整个壁面上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式中 hl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l为竖壁的总高度 利用上面思想 整理的实验关联式 式中 除用壁温计算外 其余物理量的定性温度均为 6 3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2 蒸气流速流速较高时 蒸气流对液膜表面产生模型的粘滞应力 如果蒸气流动与液膜向下的流动同向时 使液膜拉薄 增大 反之使减小 工程实际中所发生的膜状凝结过程往往比较复杂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 不凝结气体不凝结气体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同时使饱和温度下降 减小了凝结的驱动力 2 蒸气流速流速较高时 蒸气流对液膜表面产生明显的粘滞应力 如果蒸气流动与液膜向下的流动同向时 使液膜拉薄 增大 反之使 减小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 要用下式代替计算公式中的 5 管子排数管束的几何布置 流体物性都会影响凝结换热 前面推导的横管凝结换热的公式只适用于单根横管 3 过热蒸气要考虑过热蒸气与饱和液的焓差 6 管内冷凝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 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 蒸气则位于管子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 形成环状流动 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四周 中心为蒸气核 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强化凝结传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传热表面上的液膜的厚度 可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拉薄 或者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掉 6 4沸腾传热现象 沸腾的定义 沸腾指液体吸热后在其内部产生汽泡的汽化过程称为沸腾 沸腾的特点1 液体汽化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 2 由于汽泡形成和脱离时带走热量 使加热表面不断受到冷流体的冲刷和强烈的扰动 所以沸腾传热强度远大于无相变的传热 沸腾传热分类 1 大容器沸腾 池内沸腾 2 强制对流沸腾 管内沸腾 上述每种又分为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 产生沸腾的条件 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 产生沸腾的条件 1 液体必须过热 2 要有汽化核心 一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1 大容器沸腾 定义 指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称为大容器沸腾 特点 产生的气泡能自由浮升 穿过液体自由面进入容器空间 2 饱和沸腾定义 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 壁面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特点 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 出现4个换热规律全然不同的区域 3 过冷沸腾指液体主体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 壁面温度大于该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换热 称过冷沸腾 4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部过程 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同的阶段 自然对流 核态沸腾 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 如图所示 如图6 11所示 横坐标为壁面过热度 对数坐标 纵坐标为热流密度 算术密度 从曲线变化规律可知 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 区段 将整个曲线分成四个特定的换热过程 其特性如下 1 单相自然对流段 液面汽化段 壁面过热度小时 图中 沸腾尚未开始 换热服从单相自然对流规律 2 核态沸腾 饱和沸腾 随着的上升 在加热面的一些特定点上开始出现汽化核心 并随之形成汽泡 该特定点称为起始沸点 其特点是 随着的增大 q增大 当增大到一定值时 q增加到最大值 汽泡扰动剧烈 汽化核心对换热起决定作用 则称该段为核态沸腾 泡状沸腾 其特点 温压小 换热强度大 其终点的热流密度q达最大值 工业设计中应用该段 3 过渡沸腾 从峰值点进一步提高 热流密度q减小 当增大到一定值时 热流密度减小到 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沸腾 该区段的特点是属于不稳定过程 原因 汽泡的生长速度大于汽泡跃离加热面的速度 使汽泡聚集覆盖在加热面上 形成一层蒸汽膜 而蒸汽排除过程恶化 致使q下降 4 稳定膜态沸腾 从开始 随着的上升 气泡生长速度与跃离速度趋于平衡 此时 在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 产生的蒸汽有规律地脱离膜层 致使上升时 热流密度q上升 此阶段称为稳定膜态沸腾 其特点 1 汽膜中的热量传递不仅有导热 而且有对流 2 辐射热量随着T的加大而剧增 使热流密度大大增加 3 在物理上与膜状凝结具有共同点 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大的汽膜 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相对较小的液膜 几点说明 1 上述热流密度的峰值qmax有重大意义 称为临界热流密度 亦称烧毁点 一般用核态沸腾转折点DNB作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 这一点对热流密度可控和温度可控的两种情况都非常重要 2 对稳定膜态沸腾 因为热量必须穿过的是热阻较大的汽膜 所以换热系数比凝结小得多 二 汽化核心的分析 1 汽泡的成长过程实验表明 通常情况下 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加热面的某些点 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 这些产生气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心 较普遍的看法认为 壁面上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 是最好的汽化核心 如图所示 2 汽泡的存在条件汽泡半径R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 克拉贝龙方程 式中 表面张力 N m r 汽化潜热 J kg v 蒸汽密度 kg m3 tw 壁面温度 Cts 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C可见 tw ts Rmin 同一加热面上 称为汽化核心的凹穴数量增加 汽化核心数增加 传热增强 6 5沸腾传热计算式 沸腾传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 因此 牛顿冷却公式仍然适用 即 但对于沸腾传热的h却又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 一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影响核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 而汽化核心数受表面材料 表面状况 压力等因素的支配 所以沸腾换热的情况液比较复杂 导致了个计算公式分歧较大 目前存在两种计算是 1 针对一种液体的计算公式 2 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计算式 1 适用于水的米海耶夫计算式 在压力下大容器饱和沸腾计算式 按 2 适用于各种液体的计算式 既然沸腾换热也属于对流换热 那么 st f Re Pr 也应该适用 罗森诺正是在这种思路下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了如下实验关联式 上式可以改写为 对于制冷介质而言 以下的库珀 Cooper 公式目前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 为液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对比压力 液体压力与该流体的临界压力之比 为表面平均粗糙度 对一般工业用管材表面 为0 3 0 4 为热流密度 二 大容器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 对于大容器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的计算 推荐采用如下半经验公式 三 大容器膜态沸腾的关联式 1 横管的膜态沸腾 式中 除了r和 l的值由饱和温度ts决定外 其余物性均以平均温度tm tw ts 2为定性温度 特征长度为管子外径d 如果加热表面为球面 则上式中的系数0 62改为0 67 勃洛姆来建议采用如下超越方程来计算 其中 2 考虑热辐射作用 由于膜态换热时 壁面温度一般较高 因此 有必要考虑热辐射换热的影响 它的影响有两部分 一是直接增加了换热量 另一个是增大了汽膜厚度 从而减少了换热量 因此 必须综合考虑热辐射效应 6 6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 沸腾换热是我们学过的传热现象中最复杂的 影响因素也最多 由于我们只学习了大容器沸腾传热 因此 影响因素也只针对大容器沸腾传热 1 不凝结气体对膜状凝结传热的影响与膜状凝结传热不同 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会使沸腾传热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 2 过冷度只影响过冷沸腾 不影响饱和沸腾 因自然对流换热时 因此 过冷会强化换热 3 液位高度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液位高度无关 但当液位降低到一定值时 表面传热系数会明显地随液位的降低而升高 临界液位 图中介质为一个大气压下的水 4 重力加速度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场装饰施工安全合同协议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中考二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三万亩香芋种植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流感检测培训课件内容
- 2025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报告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在环境监测设备智能化升级中的技术应用报告
- 2025年土壤改良剂在葡萄种植中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报告
- 202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光通信技术升级风险与应对策略报告
- 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传播策略与消费行为引导案例分析报告
- 《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赏析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20858-2007玻璃容器用重量法测定容量试验方法
- 纪委案件审理课件教材
- 生活中的会计课件
- 辽宁大学学生手册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师说一等奖优秀课件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