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鹤堂◆兆晖美学系列艺术评论——试探赵朴初书法艺术.docx_第1页
琴鹤堂◆兆晖美学系列艺术评论——试探赵朴初书法艺术.docx_第2页
琴鹤堂◆兆晖美学系列艺术评论——试探赵朴初书法艺术.docx_第3页
琴鹤堂◆兆晖美学系列艺术评论——试探赵朴初书法艺术.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琴鹤堂兆晖美学系列艺术评论试探赵朴初书法艺术兆晖:1961年生人。书法家、画家、美术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中心书画研究会主任,东方艺术研究院教授,文化部文华阁书画院画师。自幼在母亲指导下学习书画,曾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进修,入人民大学哲学系进修,从师著名作家毛志成学习文学创作,二十岁起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禅思美文辑录作者一百篇书法及散文作品,并获得东方艺术终身成就奖;出版兆晖篆刻作品集;中国国学出版社当代书画名家精英系列丛书出版兆晖卷。曾多次获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银奖,并获全国百名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作品被广电总部等机关企业及私人收藏。曾为范曾、黄永玉、李铎、陈鹏、崔如琢等五十几位书画名家写过一百多万字的美术评论。曾为范曾、黄永玉等二十几位书画家策划过三十多场大型展览。 中华世纪坛上有一条青铜板铺成的甬道,青铜板上篆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记载了每一年发生的标志历史进程的大事。站在甬道上阅读这些铭文,心中涌起“长江泱泱,黄河滂滂”的浩叹,每一条令人振奋、激动、悲哀、肃然的条目在2000年的大事记中,庄严的铭刻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逝世。赵朴初的名字在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以政治家、宗教领袖的形象影响了近现代史的进程。在人们心中,他的名字与慈善、信仰以及国家的政策文明联系在一起,以至让人忘记了他还是位优秀的诗人、韵文家和书法艺术家。他的只纸片字都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珍重和喜欢已经不再需要理由。 我以书法艺术试探为题,写作此文,一为纪念,更主要的想法是将老人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深入研究探讨就教于同好大德。我以为,赵朴初是当代书坛有学术高度 的书法家,他的书作不仅是“名人字”,“赵体”做为一种风体式完整准确的艺术表现,立于中国当代书法坛,可与古人一比高下,艺术成就足可千秋。赵朴初老人意到笔随,书法艺术是他政治与宗教生涯的表达;迹为心画,“赵体”书法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理念独树一帜,为当代书坛提供了优秀文献,在观赏学习中将其发展过程和美学追求理出脉络,对研究和爱好者至关重要。“赵体”书法的风格 从现存的赵朴初书法遗迹文献来看,他的书法风格面貌独具一格,具备个性化的体势和创作方式,是准确的“赵体”。这一体势的基本特点是:以楷书的端严庄 重,执正浑厚为风格主调,追求行书的灵动感和点划连带,墨意沉雄,淋漓磅礴,用笔骨法,点划精美。字体结构平正中强调倚侧和险绝。 从创作的观念上讲,他是传统古典沿读性的书家,强调唯美而不尚丑怪,强调帖字派的笔法,又有碑派的感受力和视觉冲击力,相对于中国传统书家的作品,“赵 体”在艺术表现力上有更充分的表达,个性更加鲜明,所汇融的传统审美符号更加丰实综合。是站在全面继承角度,与时代同步的书法风格表现。 在书体面貌总体格调中“赵体”书法接近唐人李北海和宋代苏东坡的风格,但赵体比李北海的体势更强调点划浑厚,更多了粗细对比以及点划结构间空白的疏密变 化,比苏东坡更挥洒和舒展,字型不再是苏体的一味横扁,有了大小长短不同的自由感,整体风格更加贴近当代人的审美兴趣。我可以肯定的说,赵朴初是当代书法史上的大书家。他具备个性化的风格符号,有高标准的学术定位,其体势之纯粹,到天涯海角,普天之下,只一字便知,此为“赵体”,有别于它! 这一体势以大字匾额题于庙堂之上顿生法相,端严,庄重,正气凛然,每一字每一笔皆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以大平常心、大智慧状显示正大气象,大儒者姿态, 是中华传统文脉的主流审美观念。“赵体”题于书籍封面、书脊,则平和正重;写成诗联又有行草书的愉悦逸态,得禅意、近至道;在诗稿和信札中则更挥洒如意, 兴之所至若天仙散花,其奔腾连带处导之泉注,鸾舞蛇惊,完全是心境诗境一览无余的展示。将其信札诗稿放置于优秀书家作品中进行比 对,他汲取了唐人颜真卿祭侄稿中的苍莽浑厚。有明人王铎和付山之率意,精妙处细如毫发,小字如豆,随意之中楷法森然,感情挥洒处浅条出神入画,变化丰 富。使观者有击节之叹,所叹者:大文人的境界,入化境的技法表现,“松风水月味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书法至高之境源于老人怀大悲心于世间的悟性。 赵朴初老人享高龄,书法艺术创作伴随着他的政治、宗教生涯,识见广博,其风格虽一以贯之,但作品的形式表现又是丰富多彩的,绝不单一化,书法创作对他来 说,不是文字的重复,每一幅作品,皆与环境条件与不同文义相贴切,有从庄重到禅悦的变化,皆于平和中追求险绝,于世间法中远离颠倒梦想,得般若波罗蜜,他 所表现的是波远泽长,雅俗共赏的大文化观,是坚持民族艺术的不二法门。于今日,匡危扶正,于书坛上立定主张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赵体”书法风格的魅力 常谓“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前提是传统的社会环境,书法与实用技能没有完全分开,我之所以将“赵体”书法风格称为传统研读型原因就在于此。他们那 一辈文人是不使用硬笔的,书法的技能与动力来源于日常生活,毛笔几乎是他的神经末梢,绝无吃力焦金的感觉。我曾在鼎丰拍卖公司看到一幅2.5平尺的赵朴初 书法,写的是曹操观沧海诗,写在洒金的熟宣纸上,那一场所拍近现代名家作品皆是朴老为日本设立唐人馆而带出的作品。其中有黄胄的一张大画,日夜思念毛主 席,上面有朴老题的长诗。那两幅作品真是太精美。看了当代许多书法长锋挥毫的大线条,追求个性及表现的粗放,朴老的书法一眼看 去给人的感觉面目一新,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表现手段的复兴,似古人法帖,点划如刻,起伏连带自然洒脱,很浑厚,有质量感。由此我想到:他独树一帜表面平常的 表现方式来源于文质,是从文化根基上找到的东西,单纯一味的追求书法表现者不可能有如此惊人的内涵魅力。这幅2.5平尺的作品在1998年时以六万元成 交,可见人们对朴老书法的珍重。在嘉德拍卖公司看到过一幅朴老所出槛真纪念碑的底稿,上面有铅笔打的方格,画面很陈旧了,也是回 流作品,以方正的楷法,一笔不苟书出,未见成碑,已有入石之感。那种执正的结构和庄严的法度如入庙堂,字字如罗汉,其艺术成就感人至深,可见其对唐人法度 的研究之深,可知书家用意于楷法之久。我曾在几年中于全国拍卖公司搜集偶尔出现的朴老书法。我曾问过荣宝斋经理,据他讲朴老生前 从未卖过字,也未在荣宝斋等画廊挂过笔单。为友人所书基本上被珍束高阁,市场上很难见到。走遍全国的寺庙和名山,常可见朴老书匾刻石,气度雄浑。印象最深 的是深圳宏法寺藏经楼中的对联。还有碧云寺的罗汉堂。在北京街头最好的匾是燕京书画社和青山居。尤其是青山居的壮观和墨意,笔划 由线条走入到画意的表现。那青山二字壮丽的舒展,有可游可居之感,一点也没有文人的小气,是得大自在的大表现。北京人看到更多的是朴老所题中国电视 报。全国人看得更多的是朴老所题读者。看似平常却奇崛,在雅俗之间,透出他“人间佛教”的大智情怀。赵朴初老人一生钟情于书法,用意极工但并未在自己的书法宣传上用意,甚至未办过展。生前未出过书法专集,他的书法表现皆为中外友好,发展佛教文化事业为用,散花于世间。他是中国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