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练习1.doc_第1页
古诗词练习1.doc_第2页
古诗词练习1.doc_第3页
古诗词练习1.doc_第4页
古诗词练习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导读】 宋之问(约656712),字延清。山西汾阳人。少年知名。曾先后因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被贬岭南和钦州。长于五律,对唐代律诗形成和发展有贡献。 诗人作内宸供奉时,倾附张易之,被贬岭南瘴疠之地。流贬生活自不堪言。在远离故土数年后,突然能够返乡,实令作者大喜过望。这首诗把诗人被放归乡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细致、真切。 【原文】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练习】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二) 【导读】 沈如筠,句容(今属江苏)人。曾任横阳主簿。全唐诗存其诗四首。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致,一往情深。 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多少深情,多少愁思,终于有了去处,因为明月可以跨越时空,让相思的人们千里与共。 【原文】 闺 怨 唐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练习】 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三) 【导读】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有孟浩然集。 这是一首送别诗。杜晃(杜十四)此去江南,是落魄的,所以,作者以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殷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 【原文】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练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四) 【导读】 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全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但本诗题除夜作,却处处从反面扣题,营造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末两句能将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巧妙地表现出来。 【原文】 除 夜 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练习】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五) 【导读】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为校书郎,后授汜水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写军队在大漠风沙蔽日的恶劣条件下,主动出击,战事大捷喜人的场景,读来令人振奋。 【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注释】洮河,水名,在甘肃。 土谷浑,敌军首领。 【练习】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六) 【导读】 王驾,字大用,河中人。自号守素先生。大顺进士,仕至礼部员外郎。集六卷,今存诗六首, 虽不多,但颇有名。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末句“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写得十分幽默生动。 【原文】 雨 晴 唐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练习】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七) 【导读】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仁宗景时进士。工诗文,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风格豪迈,笔力雄健。有苏学士文集 夏意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有幽深宁谧之感。 【原文】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练习】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八) 【导读】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精于史学,晚年曾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颇有诗情,风格较为平易。 这是一首夏日雨后即景诗。诗人午梦方醒,一阵南风吹开门窗,桌上的书悉悉作响,他把这些景象写入小诗,令人感到情趣盎然。 【原文】 新晴 宋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练习】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九) 【导读】 苏轼(10371101) ,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面对东栏一株如雪的梨花,作者满心惆怅。这是一首因观赏梨花而生春光易逝,生命短促,人生如寄感慨的诗篇。 【原文】 东栏梨花 宋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练习】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 【导读】 道潜(10431106),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本名昙潜,苏轼更名为道潜。俗姓何,杭州於潜(今浙江临安)浮溪村人,自幼出家,经藏、文史无所不读,能文工诗。 此诗写秋江晚景,由近及远,由明丽而昏沉,尽显夜的渐至。第三句暮色苍茫之中,不 知何处传来轻橹数声,以显境界的静谧悠远。结句一问,更以想象之辞补白前意,空灵渺茫,意味无穷。 【原文】 秋江 宋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注释】酒旗:古人酒店外挂的小旗,青白布制成,以招徕生意。 【练习】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1)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2)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二)(1)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三)(1)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四)(1)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2)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五)(1)“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2)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六)(1)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七)(1)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八)(1)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2)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九)(1)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2)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十)(1)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2)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24.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26、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 。 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 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11、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