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强化训练读下面漫画图,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图中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全球气候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2针对上述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问题属于局域性问题B问题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城市C问题是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的D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答案:1.C2.D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34题。3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4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在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解析:第3题,冬季是北方的取暖季,燃烧矿物燃料多,因而排放CO2增多,使CO2浓度最高。第4题,图示一天中CO2浓度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也是餐饮业营业的高峰期,故C说法不正确。答案:3.D4.C下面两幅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56题。5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 水土流失酸雨危害 森林破坏ABCD6阶段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天人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解析:第5题,阶段,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危害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造成的。第6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是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期主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工业文明时期主要是人类中心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产生人地伙伴论。阶段,图中烟囱排放污染物,说明工业发达、污染严重,所以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人类中心论。答案:5.C6.B下图为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生态产业链条,多条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据此完成78题。7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容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8关于该企业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阻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一、二产业之间的联系ABCD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工业为重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严重,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水,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该企业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变废为宝,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各工业生产部门的联系。答案:7.D8.A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910题。9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10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第9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10题,注意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的。答案:9.C10.D下图中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112题。 11两种生产模式()A模式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模式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模式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模式乙生产规模更大12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 ()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ABCD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模式甲的农业产业链短,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产品附加值低;模式乙的产业链长,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第12题,模式乙实现了第一、二产业的有机结合;甲、乙两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原则;可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答案:11.D12.D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结合材料,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解析:注意文字材料中提及湖区水产养殖业发达和湖底石油开采,则会有养殖业和石油开采、运输带来的水质下降;图示湖岸城市众多,则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污染;同时湖泊北部与海洋相连,会加剧水体盐度。答案: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14读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阴影甲地区是我国_(“冬”或“春”)小麦的主产区。阴影乙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绿洲农业区,说明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2)图1中阴影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试分析造成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3)图2为甲地区某农庄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该示意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哪些?依据图中信息对应说明其在图2中的具体表现。(4)图1中甲地区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措施。解析:(1)甲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河西走廊一带,气候干燥,水资源较为紧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及恢复植被等。(2)结合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属于基础知识。(4)地下水漏斗区的形成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直接的关系,解决措施针对原因提出即可。答案:(1)冬 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水资源较少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盐渍化、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生产结构不太合理等。对策: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程度;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3)生态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