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论语》中的数词.doc_第1页
试论《论语》中的数词.doc_第2页
试论《论语》中的数词.doc_第3页
试论《论语》中的数词.doc_第4页
试论《论语》中的数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论语中的数词作为记录孔子言行和思想内容的论语一书,其语言口语化程度较高,具有鲜明的特色,而在论语中,数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些数词的运用成了论语的特色之一。从数量上看,论语中数词的使用次数有220余处,所使用的数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数、再、两、屡等。一、论语中数词的分类论语中所涉及的数词种类较多,大体可以分为基数、虚数、概数、零数、分数、序数和倍数等几类,以下就各类词一一举例说明。(一)基数:表示人或事物数目的词是基数词。论语中各个篇章都使用了基数词,它也是论语中数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论语中,基数词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使用“一、二、三、四、五”等系数词,如:(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3)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季氏)第二种是使用“十、百、千”等位数词,如:(4)子张问:“十世可知也?”(为政)(5)千乘之国,百乘之家,可使之为宰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长)第三种就是将系数词和位数词相结合构成复合数词,如:(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为政)(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二)虚数:表示多数或夸张的数就是虚数词。论语中虚数词的运用可分为两种情况来说:第一种是用“三”、“九”等表示虚数以见其多。如:(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9)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宪问)例(8)中的“三思”就是表示“多次思考”的意思。例(9)中的“九”并非实指九次,而是虚指多次。第二种是用“百”等位数词表示虚数。如:(10)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这个例子中的“百”不是指一百,而是指许多事物。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使用“数”“屡”等表示虚数。如:(1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12)回也其庶乎,屡空。(先进)两例中分别使用“数”“屡”表示“多次”的意思。(二)概数:即约数,表示数目不确定。在论语中主要是用两个相邻的数目表示概数。如:(1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先进)例(13)中的“五六”、“六七”是概数,意思是“冠者”的数目大约是五到六个人左右,“童子”的数目大约是六到七个人左右,都是用相邻的两个数连用来表示“冠者”和“童子”的数目分别是在这两个范围之内的。类似的例子还有:(14)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乡党)(三)零数:在上古汉语中,整数和不足十的零数之间一般要用“有”或“又”隔开。论语中也是如此。如:(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例子中的整数“十”和零数“五”之间用“有”隔开,表示十五岁。(四)分数: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若干等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16)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颜渊) 此处的“二”是用单个的数词表示分数“,二”即“十份抽二”,就是十分之二的意思。(17)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泰伯)此处的“三”即分母,“二”即分子,表示三分之二。(六)序数和倍数:同其他类数词相比,这两类词在论语中最不丰富,十分罕见,主要采用一些特殊方式来表示。表示序数的,如:(1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这个例子中使用“上、次、又其次、下”依次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次序。表示倍数的,如:(19)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这个例子中的数词分别构成倍数关系,即“闻一以知十”中的“十”是“一”的十倍,“闻一以知二”中的“二”是“一”的两倍。二、论语中数词的语法功能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名词、动词,在句中作定语、状语,有时也可以作主语、宾语、谓语、补语等。下面就论语中数词的语法功能做简要分析:(一)数词作定语。这是数词的主要用法,可直接放在名词前作定语,也可放在名词的后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 两种类型:1.数词+名词。数词直接用于名词前,作定语修饰名词。例如:(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2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微子)例(20)中的数词“三”直接放在名词“人”之前,作定语。例(20)中的数词“四”“五”分别放在名词“体”“谷”前,作定语。2.名词+数词。数词置于名词之后,修饰限制前面的名词。如:(22)陈文子有马十乘。(公冶长)(23)冉子与之粟五秉。(雍也)例(22)、(23)中的数量词“十乘”“五秉”分别放在名词“马”“粟”之后,作后置定语。(二)数词作状语。数词往往可以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如:(24)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先进)(2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例(24)、(25)中的数词“三”放在动词“复”和“思”前,作状语。(三)数词作谓语。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数量,则把数词置于句子的末尾作谓语,用助词“者”字把它跟前面的成分隔开,这样,前面的“者”字结构作主语,数词便成为全句的谓语了。论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26)君子所贵乎道者三。(泰伯)句中数词“三”陈述前面的“者”结构,充当全句的谓语,有强调的作用。还有一种也是数词用作谓语,但并非使用“者”字结构。如:(2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乡党)数词“六七十”直接陈述“方”,作谓语。(四)数词作主语。如:(28)二,吾犹有足,如之何其彻也?(颜渊)这个句子中的“二”作主语,当然这个数词表示的不是简单的基数义,而是承前文另有他意,表“十中取二” (29)再,斯可矣。(公冶长)此例中的“再”表示“两次”的意思,作主语。(五)数词作宾语。如:(30)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例中数词分别作各动词的宾语。(31)参乎!吾道一以贯之。(里仁)例中数词“一”用作介词“以”的宾语。(六)数词同后面的名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动词补语。如:(32)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阳货)(33)出三日,不食之矣。(乡党)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