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pdf_第1页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pdf_第2页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pdf_第3页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 口夏立新 词典编纂 等词说 嚣禽囊麓舅冀 囊写 基 叠酋 蓝盈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双语词典释义对等词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分析了对等词说的主要优点 同时 指出了对等词说的不足之处 尤其是两种语言的完全对等极为罕见 在很多情况下 都是部分对等 甚至 无对等 因此 双语词典的编纂不能满足于寻找对等词 而要从多方面 多维度揭示词目词在目的语中的语义 以便词典使用者更好地使用 关键词 对等词双语词典翻译 一 前言 词典编纂的核心任务是释义 冈此 有关词典释义 的研究一 直是词典学研究的重点 几乎每一部词典学专著 或教材都会论及释义 包括双语训典的释义 正如章宜华 所指出的那样 多年来 词典释义一直是词典学家研究 的热点话题 研究的成果也很多 无论他们研究的理论基 础 研究视角和方法多么的不同 但其出发点和归结点 都足 单语词典的释义就是揭示被释义词的概念特征 双语词典的释义就是寻找目的语的概念等值词 2 0 0 7 2 9 4 可以说 自从双语浏典f i 5 现以来 寻找对等词就 成为双语词典的基本任务 二 对等词说的主要观点 对等词说最具影响的足Z g u S t a 对双语词典编纂的经 典定义 双语词典的基奉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溯汇单位 与另一种语言的渊汇单位之间找出意义相等的对等词 1 9 7 1 2 9 4 即双语词典释义就是在目的语中寻找与源语 中的词汇单位意义相等的对等访J 这种对等通常表现为三 种形式 完全对等 部分对等和零埘等 完全埘等是指两 个词汇单位在指称意义 内涵意义和使用范围三个方面部 完全对等 这种对等f 分罕见 只有一些术语呵达到这种 程度的对等 零对等是指在只的语中找不到与源语相对应 的词汇单位 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 最常见的情况是部分 对等 大多数对等词只是在某一方面对等 例如 指称意 义相同 但内涵意义相同 或者衔称意义和内涵意义都相 同 但使用范围不同 由于完全对等十分罕见 所以寻找对等访J 是一个非 常棘手的难题 为此 Z g u s t a 通过实例论述了双语词典编 纂者处理对等浏的一些常用方法 首先 对比两种语言的 结构 寻找目的语中与源语语词在词类上相同的意义对应 词 如果一个源语语词存目的语中有多个词类不同的对等 词 而词典篇幅有限 无法将所有对等词都收入其中 当 然选用词类相同的对等词 但这只是 条基本原则 如果 一个对等词不属于同一词类 但在意义卜真正对等 仍可 选用该对等词 其次 对部分对等与零对等这两种情况要 进行必要的处理 1 部分对等的对等词 第一 词典编纂者可以提供两 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互补的对等词 以完整反映源语语词的 意义 第二 使用括注的形式说明对等训在使用范围上的 差异 第三 使用注释的形式说明对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 的差异 2 零对等 首先 词典编纂者可以通过说明语词的语 法功能 并给出使用实例来说明 而无需提供对等词 如 某些介词的用法 其次 对于文化负载词 可以采用造词 C O i n a g e 借词 b o r r o w i n g 直译造词 C O i n a g e b yv e r b a t i mt r a n s l a t i o n 和解释性对等词 e x p l a n a t o r y e q u i v a l e n t 等方法提供对等词 Z g u s t a 特别指 j 在卜述对等词处理方法中 词典编 纂者要根据词典的编纂宗旨 可能的使用对象 词典类型 等因素 有引 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对等词处理方法 S v e n s 6 n 也持类似的观点 他指出 双语词典的任务 是为源语言的语词和短语提供日标语中在语义和文体 语 域 上都尽可能接近的对等词 1 9 9 3 1 4 0 与Z g u s t a 一样 他也将对等词划分为完全对等 部分对等和零对等 三种形式 S v e n s 6 n 认为 双语词典寻找对等词相当于单语 词典释义时寻找合适的对释语词 寻找对等词首先从源语 表达式出发 分析其语义 找出目的语表达式 再将目的 语表达式的语义与源语表达式的语义进行对比 以确定二 者的对等程度 与Z g u s t a z I 司的是 S v e n s S n 特别强调了对部分对等词 必须进行辨析 以便词典使用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两者之间 的差异 这种辨析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 1 提供用法信息 最常用的是提供词头的同义词 其 次是提供词头的上位概念词或卜 位概念浏 最后是提供词 头的组配特性 2 通过提供元语言信息 即用标签形式提供语词的语 体 语域 学科等信息 3 通过提供自科信息 该方法主要用于文化负载词 通 过提供百科信息辨别源语语词与目的语对等词之间的差异 对于零对等的情况 Sv e ns6n 提出了译音法 t r a n s l i t e r a t i o n 仿译法 1 0 a nt r a n s l a t i o n 译 2 0 1 0 0 7 万方数据 墨词典编纂 音力u 仍译法 意译法和对等训加辨析等释义方法 A 1 一K a s i m i 1 9 7 7 对双语词典编纂任务和性质的论述 与Z g u s t a 基本一致 他认为 双语词典编纂者的主要任 务是在目的语中寻找与源语词汇单位相匹配的合适的对应 词 1 9 7 7 5 8 他将对应词的类型划分为翻译性对应 词和解释性对应词 对于那些难以找到对应词的文化特色 词和科技词汇 A 1 K a s i m i 的解决方法是 尽景控制新造词 或借词 多通过增加新义或构成复合词的方式使用目的语 中现有的语词 国内很多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 李尔钢 2 0 0 6 强调 双语词典应采用对应词释义的方式 因为词典有不同的分 工 词典使用者查询双语讧J 典是为了获得词头的对应词 而不是其意义 解释词头意义的任务应该由单语词典完 成 例如 S C i e n c e 在英汉词典中的释义应为 科学 而不是 反映自然 社会 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 识体系 双语词典编纂者在释义时可以假定词典的使用 者已经掌握 科学 一词的意义 他们要获得的新知识是 S C i e n c e 在汉语中的对译语词 如果词典使用者确实不知道 科学 的意义 那么应该再去查询汉语单语词典 李明和周敬华在 双语词典编纂 一书中论述了双语 词典中对应词的处理方法 按照其 双语词典的对应词相 当于单语词典的释义 的观点 他们将对应词分为两种 插入性对应词 i n s e r t i b l ee q u i v a l e n t 和非插入性对应 词 n o n i n s e r t i b l ee q u i v a l e n t 插入性对应词可以 直接插入目的语的句子中 从而可帮助词典使用者产出 非插入性对应词则不可以直接插入目的语句子中 严格来 说 它并不是真正的对应词 而是原文释义的对译 双语 词典中应尽可能使用插入式对应词 三 对等词释义存在的问题 对等词 说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双语词典研究 的主题 并成为双语词典编纂的基本任务 是因为它们基 本上满足了词典编纂者和词典使用者的需要 众所周知 早期的双语词典编纂主要是为了满足操不同语言的人们的 交际需要 但这种交际十分有限 人们不需要了解太多的 外语知识 只要能了解外语语词在母语中的对应表达式就可 以了 因此 词典编纂者只要能够为每个源语语词配上其在 目的语中的对等词就完成了编纂任务 从这一角度来说 传 统的双语词典编纂目的就是寻找对等词 而词典使用者从词 典中期望得到的也就是对等词 以帮助他们理解原文或进行 交际 词典编者和使用者双方的需求都得以满足 然而 对等词 说亦有不足 首先 由于文化差异 和两种语言间的不同构性 两种语言词汇之间的不对等现 象比比皆是 在日的语中经常无法找到源语每个意义的对 等词 这种不对等现象既可能是语法上的 也可能是语用 上的 既可能是语义上的 也町能是功能上的 既可能是 语言内的 也可能是语言外的 双语词典编纂者要在这些 不对等的情况F 寻找对等 显然会遇到很多凼难 闪此 词典经常无法给出源语词汇的对等词 代之的是解释性释 义或其他形式的释义 这种解释性释义给词典使用者带来 很大凼惑 例如p e r i s p o m e n o n 在 新英汉词典 中的释义 为 希腊语中 音调 或长音 符号落在最后一个音节 上的词 面对这么长的释义 词典使用者根本无法把它 插入到自己的译文中去 其次 对等词 说让词典使用者产生了一个认识 误区 即认为双语词典所提供的释义都是源语语词的对等 2 0 l O 0 7 词 可以不加区别地等同使用 实际上 它们在大多数情 况下都不对等 许多研究表明 除了极少数科技词汇以 外 每一种语言文化都可能赋予其语词不同的所指内容 即使所指内容相同 它们在语用 文体 学科等方面都可 能存在不同 如果不加区别地使用 必然会出现使用不当 的结果 冈此 双语词典的释义必须对所谓的 对等词 进行必要的辨析 例如 通过在词典中给出词目词的搭配 信息 如动词的可能主语和宾语以及形容词可能修饰的名 词等 可以辨析对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 S i n k v i 船等 下沉 沉没 日 月 下落 沉 水面 低落 地面 陷落 最后 双语词典的 对等词 说不能满足现代外语学 习的需要 早期的双语词典结构单一 但由于不同民族间 的交流较少 这种双语词汇对照表式的渊典基本上可以满 足使用者的查询需求 然而 当前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外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词典使用者也不再满足丁 在词 典中能够找到对等词 他们的需求也变得多力 位 首先 语训汇的习得在外语学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 是 词汇习得并不仪是熟记了一系列对等词 而是要培养 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习者 掌握二语词汇的形态 语法和次语类特征等语言要素 更 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和恰当使用二语词汇的能力 其 次 传统双语词典不符合二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培养 因 此 双语词典要真J 卜成为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学爿者二语 词汇习得的认知工具就必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在编纂 方式卜进行创新 以符合 二语习得的认知规律 四 结语 双语词典编纂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 然 而 双语讧司典的翻译并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双语词典的释 义一直以寻找目的语中的对等词为目标 往往难以实现 对等词 不应是双语词典翻译的全部 双语词典的翻译 要全方位地反映源语与目的语的异同 在功能 语义 语 用 文化和效应等方面追求动态等值 将源语的交际模式 通过认知转换在目的语中加以重构 本文是广东省2 1 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重点项目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子项目 基于认知视角 的双语词典译义模式研究 项目号 G D U F S 2 1 卜1 0 43 的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夏立新 男 安徽庐江人 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词典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尔钢 词义与辞典释义 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0 0 6 2 李明 周敬华 双语词典编纂咖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 0 2 3 章宜华 雍和明 当代词典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 0 7 4 A I K a s i m i M A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8 i l i n g u a D i c t i o n a r i e s M L e i d e n E J B r i l l 1 9 9 7 5 S v e n s6n B P r a c t i c a lL e x i c o g r a p h y P r i n c i p i e sa n dM c t h o d s o fD ic t i o n a r y M a k i n g M O x f o r d O x f o r dO n i V e rs i t Y P r e s s 1 9 9 3 6 Z g u s t a L M a n u e lo fL e x i c o g r a p h y 咖 T h eH a g u eP a r i s I d o u t o n 1 9 9 1 夏立新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中心5 1 0 4 2 0 H一 zo 一 rc鼍叫z 唑雷 万方数据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 作者 夏立新 作者单位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中心 510420 刊名 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 MODERN CHINESE 年 卷 期 2010 7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 6条 参考文献 6条 1 李尔钢 词义与辞典释义 2006 2 李明 周敬华 双语词典编纂 2002 3 章宜华 雍和明 当代词典学 2007 4 Al Kasimi M A Linguistics and Bilingual Dictionaries 1997 5 Svens n B Practlcal Lexicograph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ctionary Making 1993 6 Zgusta L Manuel of Lexicography 1991 相似文献 10条 相似文献 10条 1 期刊论文 王静 娄红立 WANG Jing LOU Hong li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综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11 1 在全球化语境中 双语词典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查找一个词在目的语中的对应说法和语法知识 它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体现 学习者通过使用双语词典 不仅能了解语言知识 如发音 词性等 而且可以意识到词汇在使用上和认知上的差异 从而促进文化理解 因此 双语词典的释义方式和重点也随之发生 了重大变化 本文通过探讨对等翻译理论 语义学理论及双语词典学核心问题对双语词典释义实践的影响 来说明双语词典释义的文化心理认知 以此提高 双语词典的释义质量 2 期刊论文 李德俊 Li Dejun 完全对等 零对等的考察与汉英双语词典研编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辞书研 究2009 2 本文用平行语料库的方法 研究了英语和汉语词汇间完全对等和零对等这两种特殊的对等形式 研究表明 完全对等是相对的 从双语词典编纂的角度 看 单向对等词和双向对等词具有同等的价值 零对等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英 汉两种语言之间 平行语料库对零对等的处理可以作为双语词典释义的重要参 考 3 学位论文 唐文卿 论双语词典的翻译策略 2003 该文以时下主要的数本英英 英汉及汉英词典为研读对象 结合词典编纂学 语境理论 关联理论 功能对等和交际翻译理论等 讨论了翻译在双语词典 中的特点及操作策略 有鉴于此 该文提出语义精确 交际功能对等和可插入性是决定词目翻译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 译者可通过多义对等词 文化对等词和 新造词来实现这三个目标 例句的译文则应与原文实现功能对等 并要充分体现原语例句所构建的语境 否则 例句的翻译反而会削弱例证的功能 4 期刊论文 李德俊 LI De jun 基于双语库的双语词典编纂系统 CpsDict介绍与应用 外语研究2006 2 本文首先介绍双语词典编纂系统 CpsDict 的组成部件 着重讨论输出系统的工作运行情况 然后探讨如何在具体的词典编写过程使用本系统 并对系 统的优点和尚待改进的问题进行了点评 5 期刊论文 曾艳 从词典翻译功能谈双语词典的翻译 以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 为例 上海翻译2010 1 本文以为例 从实现双语词典翻译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双语词典中词目翻译和例证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笔者指出 在静态语义等值的 词目翻译层面应使用插入式对等词 方便词典使用者生成流畅的译文 并为 言语 层面上的动态翻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在动态语义等值的例证翻译层 面 一方面应揭示出词目词与其他词汇单位的组合搭配意义 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灵活多变的译法 帮助词典使用者理解词目词的言语意义 为其提供更多的 翻译选择 助其拓宽翻译思路 另一方面还需注意词典的示范作用 强调译文表达的规范地道 避免生硬僵化的翻译腔 帮助词典使用者熟悉翻译技巧 增强 转换意识 从而实现双语词典的翻译功能 提高双语词典对翻译活动的指导价值 6 期刊论文 章宜华 Zhang Yihua 认知语义结构与意义驱动释义模式的构建 兼谈外汉双语词典的释义性质与释 义结构 现代外语2006 29 4 传统释义观认为 单语词典的释义是解释被释义词的概念 而双语词典则是寻找目的语对等词 这似乎成了一种必须遵循的 公理 但随着学习型词典 的兴起以及语言认知与习得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这种传统释义观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习词典的释义需求 本文旨在用认知语言学方法 从词汇语义表 征的多维性入手 提出意义驱动释义模式的构想 力图通过构建语词的认知语义结构来揭示被释义词的语义表征 对于双语词典而言 释义是源语与目的语 之间基于原型交际模式的语义框架图式的映射 而不是限于寻求词汇或概念层面的等值 7 期刊论文 黄芳 英汉词典同义释义问题分析 疯狂英语 教师版 2009 1 提供翻译对等词是外汉双语词典中常见的释义方式 本文分析了目前各大词典中一对多等值词释义方式存在的信息冗余 准确性不足 词类不一致等 五个问题 并提出了双语同义释义方式要解决存在问题需注意的原则和方法 8 期刊论文 陈伟 CHEN Wei 基于语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