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柳永与词的新变 柳永 一 柳永 987 1053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故称柳七 崇安 今属福建 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 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 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 有 乐章集 传世 1 年少时 狂浪不羁 混迹于歌楼妓馆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 永为举子时 多游狭邪 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宋 罗烨 醉翁谈录 耆卿居京华 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 妓者爱其有词名 能移宫换羽 一经品题 声价十倍 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终因狂傲不羁 甚至触怒皇帝 故久不得中举 鹤冲天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 依旧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 风流事 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左 国子监上 读书人 2 落榜后 浪迹天涯 奔走投谒 曾到过扬 苏 杭 闽 鄂 湘等地 饱尝羁旅行役之苦 景佑元年 1034 终于中进士 据说曾面见晏殊以求提携 晏殊嫌弃其词风卑俗 未能如愿 仕途很坎坷 死时无钱下葬 二 柳永对词的新变 三创 一 创意 柳词题材内容的开拓1 描写都市繁华 市井风情 词集中约1 5为都市词 描写范围涉及汴京 杭州 苏州 扬州 益州 会稽等都市 反映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2 叙写人生羁旅情愁 反映了他求仕路途中内心的矛盾 苦闷 懊悔 悲哀 凄凉等复杂情愫 将高远悲凉之意象与旖旎艳冶之柔情融入宦游题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 便纵有 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这首写离情的词 可谓淋漓尽致 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 伤离别 而构思 层次特别清楚 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 重在勾勒环境 次写离别时候 重在描写情态 再写别后想象 重在刻划心理 三个层次 层层深入 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 可叹为观止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 妆楼颙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这是一首叙写羁旅漂泊 抒发思乡感慨的词作 首句写登临纵目所见 暮雨潇潇 洒遍江天 清澈如洗 显出秋色的萧瑟凄凉 气势磅礴 境界开阔 潇潇 细雨淅沥 2课文分析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 霜风 关河 残照 构成一幅浑茫壮阔的图景 以上写仰望 往下转写俯视 霜风凄紧 冷风逼人 此词尤其让人称道的是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寥寥数语描绘出了高阔辽远 萧瑟苍茫的晚秋残阳之景 创造了高远雄浑的境界 苏轼 人皆言柳耆卿词俗 然如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唐人佳处 不过如此 王国维认为此词 格高千古 不能以常调论也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红花绿叶都衰败凋零了 一切美好的景物也都消逝了 宇宙间始终不变的 只有楼前的长江流水 在感叹时光的消逝中 包含有对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认识 上片全是写景 且寄予着悲秋的感情 是处 到处 苒苒 渐渐地 物华 美好的景物 休 消逝 想佳人 妆楼顒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表面写佳人对作者的盼望 实际是加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顒望 抬头凝望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 抒发怀人之情 以增添一层曲折 争知 怎知恁 如此凝愁 愁苦凝结 此词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将景物 离愁 恋情交织起来 既有雄浑豪放的一面 又有清丽婉约的一面 表现出词人极高的艺术手法 3 刻画世俗女性内心情态 柳永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 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富有同情之感 如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 满江红 万恨千愁 等 二 创体 大量制作长调慢词 宋人编词集 词分两类 长为 慢 短为 令 明顾从敬分小令 中调和长调 58字下为小令 91字下为中调 91字上为长调 这种说法太僵化刻板 仅可参考 柳永213首词 共用了133个词调 宋人总共用调880余调 其中大部分是首创的 有的是改自唐宋大曲或民间歌曲 有的则是自创 在当时极为流行 词至柳永 体制始备 唐五代自柳永之前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87调共125首慢词 占其全部词作的57 三 创法 开创了词的新的表现手法 1 铺叙与白描手法 增加了词中 赋 的比重 大量铺叙柳永多用 赋 体 进行铺叙 不仅开拓了词的内容 更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 能很好表现很丰富 复杂的内容 如 望海潮 雨霖铃 2 时空转换法 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 大多 前半泛写 后半专叙 前半写景 后半抒情 有时更是往复回环 进行渲染 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如 雨霖铃 八声甘州 都是如此 3 用语之法 俗中有雅 以市井语入词 雅俗并陈 柳永将民间词和文人词二个系统结合起来 因而雅俗共赏 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 因其协律故能雅致 多用口语如 恁 怎 伊 阿谁 等 如早年写的 定风波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叶梦得 避暑录话 定风波 自春来 惨绿愁红 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 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 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 音书无个 早知恁麽 悔当初 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 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 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 光阴虚过 四 柳永的影响 柳永对后世影响极大 不管婉约正宗一派还是豪放俊朗一派 都在体式 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 本课精读篇目 望海潮 东南形胜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北宋前期词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张先范仲淹柳永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张先 千秋岁 数声鶗鴂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幕遮 碧云天柳永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文坛盟主欧阳修 一 欧阳修的生平字永叔 号六一居士 号醉翁 江西庐陵人 出身小官吏家庭 4岁丧父 生活贫困 24岁中进士 次年在洛阳为官 结识梅尧臣等 后入京 因敢言而被贬夷陵 庆历间 因新政失败而被贬滁州等地 48岁被召回京师 66岁病逝 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 唐宋八大家 唐朝 韩愈 柳宗元 宋朝 王安石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 柳 欧 苏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曰 吾集古录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 吾老於其间 是为六一 1 政坛名流 参知政事 开国公 兵部尚书 倡行政治改革 庆历新政 关切国事 同情民生 宋史 欧阳修传 修论事切直 人视之如愁 帝独奖其敢言 两赐五品服 2 文坛领袖 革新文风他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导人物 文道并重 一方面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 圣人之文 虽不可及 然大抵道胜者 文不难而自至也 答吴充秀才书 道纯则充于中者实 中实则发于文者辉光 答祖择之书 另一方面 他也十分重视文的作用 他说 言之所载者大且文 则其传也彰 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 则其传也不彰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 培养俊才他录用和奖拔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士 如曾巩 王安石 苏轼 苏辙等 成为一代宗师 创作大家他是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 诗 词 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公文备众体 变化开阖 因物命意 各极其工 吴充 欧阳公行状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 新唐书 并独撰 新五代史 二 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 背景 文风浮靡卑弱 古文传统中断 形式主义泛滥 政治上变法呼声高涨 柳开 王禹偁是先驱人物 2 主张 A 文以明道 文道并重 B 学习韩柳古文 杜诗 主张文从字顺 陈言务去 3 发对 A 反对五代宋初浮靡之风 B 反对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 4 意义和影响 A 基本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 B 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 C 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三 欧阳修的散文 辞赋 欧文 欧阳修在文章观念上吸众家之长 文道并重 文从字顺 文体丰富 其文内容充实 形式多样 1 政论文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观点新奇 义正词严 激情充沛 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如 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 等 2 史论表达作者对历史 人生的深刻思考 言简意深 富于哲理 如 五代史 伶官传序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 记叙文言之有物 情感真挚 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如 醉翁亭记 等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 1 创造了 文赋 部分地保留了骈赋 律赋得铺陈排比 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 又大量使用单笔散体文字 文体更加活泼流动 如 秋声赋 2 对 四六体 的革新 参用散体单行的古文笔法 少用故事成语 不求对偶工切 使骈文有了新的活力 欧阳修散文的风格 平易自然 开创了一代新文风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悚然而听之 曰 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 忽奔腾而砰湃 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 鏦鏦cong铮铮zheng 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 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 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童子曰 星月皎洁 明河在天 四无人声 声在树间 余曰 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 其色 惨淡 烟霏云敛 其容 清明 天高日晶 其气 凛冽 砭bian人肌骨 其意 萧条 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 呼号奋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 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乃一气之余烈 嗟夫 草木无情 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 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 万物劳其形 有动于中 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黟yi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qiang贼 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 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 如助余之叹息 第二节欧 梅 苏三家诗 一 欧阳修诗叶梦得 石林诗话 欧阳文忠公诗 始矫昆体 专以气格为主 故言多平易舒畅 欧诗奠定了宋诗的特色 有意 以文为诗 同时兼顾诗歌的韵律 欧诗有反映现实民生的 有吟咏历史题材的 有表现个体人生感受的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二 梅尧臣诗 梅尧臣 1002 1060 字圣俞 宣城人 古称宛陵 因又称梅宛陵 他是专力写诗的文人 存诗2800多首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 艺术上追求平淡 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 被尊为宋诗之祖 宋 刘克庄 后村诗话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宛陵出 然后桑濮之哇淫稍熄 风雅之气脉复续 其功不在欧 尹下 清 叶燮 原诗外编 开宋诗之面目者始于梅尧臣 苏舜钦 变尽昆体 独创生新 梅诗的主要内容 1 反映政治事件的诗 如 猛虎行 2 关心民生疾苦的诗 如 汝坟贫女 小村 3 记游诗 日常生活琐事诗 如 鲁山山行 食荠 等梅诗的风格 平淡 1 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2 超越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3 讲究诗歌的形象的鲜明突出和诗歌意境的含蓄深远是平淡中见深刻 精警 是流畅中含蕴藉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 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三 苏舜钦诗 苏舜钦 1008 1049 字子美 性格豪迈 诗风也豪放雄肆 其诗反映现实时 慷慨痛快 如 庆州败 抨击宋军将领无能 士卒怯懦 毫无顾忌 其写景诗也雄奇阔大 直率自然 但有不够含蓄精炼之弊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四 苏 梅之比较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 圣俞 子美气尤雄 万窍呈一噫 有时肆癫狂 醉墨洒滂沛 譬如千里马 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 一一难拣汰 梅翁事清切 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 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 心意难老大 譬如妖韶女 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 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 真味久愈在 第三节王安石 一 王安石的生平 字介甫 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 少好读书 过目不忘 其政治生涯历仁 英 神宗三朝 仁宗时上书建议变法 神宗时才起用他参知政事 次年拜相 主持熙宁变法 触怒权豪利益 遭强烈反对 导致数十年的党争 他也在仕途上几起几落 二 王安石的散文 王安石的各种文学创作都明显呈现出其政治家 学者的特点 1 政论文 锋芒毕露 简练朴实 如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答司马谏议书 2 叙事说理文 叙议结合 发人深省 如 游褒禅山记 伤仲永 3 王安石的诗歌王安石现存诗1500余首A 早期反映现实矛盾的较多 直接讥评时政 反映了诗人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慨 如 河北民 B 他的咏史诗借古喻今 见解新颖 如 明妃曲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 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其二 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 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 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 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 尚有哀弦留至今 C 晚年因变法失败而退居江宁 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小诗 描写湖光山色和闲适生活 这些小诗注重艺术的锤炼 炼字炼句 雅丽精绝 深得唐人风味 有时还深有禅意 颇似王维 被人称为 半山体 或 王荆公体 江上 江上秋阴一半开 晓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万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许多小诗都深有寓意 显露出他高洁不俗 特立独行的人格形象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第四章苏轼 中国历史上最富于魅力的文人 王国维 文学小言 三代以下诗人 无过于屈子 渊明 子美 子瞻 此四子者 若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 殆未之有也 近 王朋运 半塘老人遗稿 苏文忠公之清雅 敻乎轶尘绝迹 令人无从步趋 其性情 其学问 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 苏轼 字子瞻 一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一 经历1 青少年时期 1037 1056 2 初入仕途 1057 1079 1079年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3 人生磨练 超脱期 1080 1094 4 远贬岭南 1095 1101 二 思想儒释道三家兼容共通 儒 坚毅弘道 释 超尘脱俗道 任运随化三 苏轼的文艺才能苏轼诗 文 词 赋成就均极高 书法 绘画等也是宋代名家 词 是开宗立派的大家 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 苏辛 诗歌 提高了宋诗的质量 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 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为 唐宋八大家 领衔人物 书法 擅长行书 草书 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合称为 宋四家 绘画 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有 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 等传世 赋 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 他的 赤壁赋 与欧阳修的 秋声赋 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第二节苏轼的诗文 一 苏轼的散文 辞赋苏轼散文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 其文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一方面他把文章的道 儒家之道 扩展到事物之道 规律 另一方面他重视文章的艺术价值 苏轼对 孟子 战国策 庄子 雄放恣肆 丰富联想的继承 形成了自己气势雄放 平易自然的散文风格 苏轼作文追求 辞达 文字简省 意境超然 韵味隽永 1 议论文 政论 史论 杂说 书札 序跋 善于翻新出奇 见解新颖深刻 议论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 贾谊论 留侯论 日喻 2 叙事 记游之文能将叙事 抒情 议论完美结合 如 石钟山记 记承天寺夜游 3 辞赋 四六文手法灵活多样 如行云流水 疏宕萧散 如 前赤壁赋 等 4 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 1 手法多变 恣肆雄放 2 情景 事理融为一体 3 语言庄谐兼备 韵散互用 富于节奏美 二 苏轼的诗歌 苏轼是使诗风变唐为宋的代表 是继李 杜后又一大家 有人称苏轼是宋代的 诗神 严羽 沧浪诗话 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 至东坡 山谷 始出己意为诗 唐人之风变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 苏轼 天生健笔一支 爽如哀梨 快如并剪 有必达之隐 无难显之情 此所以继李杜后又一大家也 苏轼今存诗2700余首 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创意新奇 技巧娴熟 内蕴深厚 风格豪迈 1 社会政治类 政治诗 关心民生疾苦 谴责贪鄙官吏 关心国家命运 如 荔枝叹 作品选P101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山村五绝 山村五绝 选二 老翁七十自腰镰 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 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匆匆去 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2 说理类 哲理诗即 理趣诗 对人生的思考 对事物的卓见 饶有趣味 优美动人 是苏轼对诗艺的创新 如 和子由渑池怀旧 题西林壁 等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3 写景 抒怀 遣兴类 景色优美 气象博大 奔放流畅 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如 游金山寺 东坡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等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新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4 苏诗的艺术个性 1 笔锋精锐 语言爽利 气象阔大 洒脱自如 巧于对仗 2 意境灵动 想象飞驰 比喻精妙 如 百步洪 有如兔走鹰隼落 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 3 以文为诗 纵横驰骋 妙用典故 多议论 极富理趣之美 第三节苏轼的词 苏轼现存词360余首 苏轼作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 除了诗文创作上的杰出功绩 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苏轼对词的发展兴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他提高词品 扩大词境 开创词风 推进词律 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一 建立了新的范式 由花间范式走向东坡范式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情感的普泛化情感的自我化人物的类型化人物的个性化场景的虚拟性场景的纪实性 二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1 用词来抒豪情写性情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 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 使词像诗一样可以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词至东坡 其体始尊 从此 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 江神子 密州出猎 景象壮阔 气势豪迈 2 用词来表现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处患难不戚戚 只是愚人无心肝尔 与鹿豕木石何异 苏轼 与赵晦之 之四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随缘任化 旷达乐观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3 用词来歌咏自然并融入对社会历史 人生的反思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深沉的历史感慨与人生感慨 西江月 照野瀰瀰浅浪 在和谐宁静的自然山水中表现忘怀物我 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4 用词来写农村风物代表者是作于徐州的 浣溪沙 五首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 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5 苏词也有传统的婉约一面如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春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三 以 诗为词 开创新词风 退之以文为诗 子瞻以诗为词 陈师道 后山诗话 苏轼将过去只有诗才可负载的文化意蕴纳入词中 冷成金 诗词文化欣赏 惠州大学学报 05年第1期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刘熙载 艺概 以诗的手法 如题序 典故 填词突破音乐的束缚 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由歌者之词走向诗人之词 晁补之 能改斋漫录 东坡词 横放杰出 自是曲中缚不住者 开创豪放词风苏轼362首词 虽不少词篇的风格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接近 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表现出奔放豪迈 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江神子 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等 总结 总体来说 苏词突破了花间婉约传统 将词之题材 境界向诗歌靠拢 以诗为词 融入豪放情怀 阳刚之美 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和人格 眉山苏轼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婉转之态 使人登高望远 举首高歌 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 花间 为皂隶 而柳氏为舆台 宋 胡寅 酒边词序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 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 弄笔者始知自振 宋 王灼 碧鸡漫志 苏轼的词学观念 诗词一体 词应该在表现题材 艺术本质上与诗歌一致 词 自是一家 自己的词与传统的婉约风格相比 能够自成一家 近却颇作小词 虽无柳七郎风味 亦自是一家 与鲜于子骏书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口阀门投标方案范本
- 房屋名宿装修方案范本
- 沙漠铁路挡沙堤施工方案
- 儿童房墙纸施工方案
- 哈尔滨青石栏杆施工方案
- 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图集
- 边检转制方案范本
- 官渡区羽球中心施工方案
- 高低压接火施工方案
- 围墙维修审计方案范本
- 《最优化方法》研究生配套教学课件
- 危险源辨识以风险评价登记表格范例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 三效并流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
-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