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茶业.doc_第1页
发展生态茶业.doc_第2页
发展生态茶业.doc_第3页
发展生态茶业.doc_第4页
发展生态茶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生态茶业 建设生态强县2001年,南郑县作为汉中市西南的一个生态大县,被批准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试点。十年来,全县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抓的原则,立足县域资源,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将生态示范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有效载体,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全县生态环境已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类建设标准,生态示范建设26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标准。2009年通过了省级验收和命名。一、生态示范县建设基本情况南郑县树立“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以农业、工业、旅游为主的生态产业。一是突出绿色农业。针对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相继投入1.1亿多元,完成了全县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设施建设改造任务,治理水土流失治理61.9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复垦土地面积890亩,建成供水工程155个。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增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发展绿色粮油种植59.17万亩,无公害蔬菜5.79万亩,种植中药材95927亩,建立油茶、核桃示范基地1.8万亩,绿色果品基地0.2万亩;已认定有机茶生产企业4家,有机茶园11325亩、无公害茶叶3600亩,无公害山药3000亩。建成9个乡镇新发展苗木花卉基地,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800亩,建成农村沼气池(设施)7600套,使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二是发展生态工业,以“两园三区一带”园区建设为契机,扩大产业聚集效应。大力推广低消耗、低污染、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的工业发展路子,在招商引资和项目规划建设中,坚持避免高能耗、高污染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落户南郑,创建了一批低能耗、低污染的骨干企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显著降低,单位GDP能耗降到0.98吨标准煤。三是推广生态旅游。在加强“天汉水城”、“国家级黎坪森林公园”等传统旅游景点建设的同时,建设休闲度假山庄3个,生态观光园8个,发展农家乐131家。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观光休闲旅游业和社会服务业,形成了以“天汉水城”中心点,以城区至黎坪森林公园、城区至南湖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圣水寺、龙岗寺古人类遗址等旅游线路为辐射线,以“一江两岸”、圣水、胡家营花卉基地、桃园山庄园及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一点、两线、一面的生态旅游格局。四是建设生态型城市。先后投资2.42亿元,实施了大河坎汉江南岸提防工程、县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道亮化美化改造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了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的邹家湾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了总投资达8498.39万元的汉中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规划建设了11平方公里的城市烟尘控制区,在主要大街实行禁烧有烟煤,积极推广使用液化气、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96个石油液化气供应点,用气总户数接近2万户;全面进行噪音和粉尘治理,使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二、生态茶业发展成效和主要做法南郑茶区由于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封闭性盆地,工业化程度相对滞后,没有大的污染源,农业生产环境良好,是汉江与嘉陵江的上游,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加之南郑属全国江北茶区,有效物质积累相对而言较多,氨基酸含量35%,茶多酚3040%,咖啡碱3.54.5%,水浸出物达43%以上。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权威机构对南郑部分茶区、企业的产品、土壤、水质和空气抽样检测化验,土壤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如镉、汞、砷、铅、铜、空气中各污染物(SO2、NOX、PM)含量,茶园用水污染物含量,茶叶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有关指标远远低于国家限定标准,均符合绿色食品有关规定要求,是发展生态有机茶园的理想之地。全县已通过无公害基地及产品认定认证3600亩,有机茶认定认证1.1325万亩,有16家茶叶生产企业通过QS认证,年生产无公害、有机茶450多吨。围绕生态示范县的创建目标,南郑县坚持抓基地建设、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生态型茶产业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推进茶叶产业化和商品化,实现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做法是:(一)加快生态茶叶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根据发展生态绿色茶业的要求,从茶树新品种引进、母本园基地建设、良种繁育、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开发等环节入手,建立了茶树良种苗圃基地500亩,大力推进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统一建园标准,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建园,集约化生产,全部采用适宜县域环境的龙井长叶、平阳特早、翠峰、乌牛早等无性系良种茶苗,使茶树良种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生产生态有机茶叶建立起高质量原料基地。在发展良种基地的过程中做到三个坚持二个重视,即坚持统一规划、坚持全面推行双条密植、坚持山地开发和大田开发相结合;重视改造老茶园,结合改植换种,增加良种比例;重视良种合理搭配,根据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良种。近四年来全县良种化建设进展迅速,平均每年以0.5万亩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底南郑茶园面积8.8万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2万亩,良种率达22.7%,无性良种茶园面积绝对数位居全市第一。(二)切实抓好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茶业。按照县上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坚持以“有标贯标,无标制标”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加大对茶叶综合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达标工作力度,推动了全县绿色、有机茶园建设进程。在生产中,严格遵照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茶叶及有机茶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推行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茶事管理活动,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集中培训,指导茶农进行无公害、有机茶园科学管理,建立茶园农事管理记录档案,完善质量可追朔体系,推行责任追究制,保障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各环节的有序衔接。累计举办茶园管理,鲜叶采摘、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1200多场次,培训茶农达到12万余人次,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办黑板报、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向大家传授无公害、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尤其是在茶园病虫害防治方面,严禁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保证了无公害、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的深入普及。(三)壮大龙头企业,规范茶厂建设。自2006年开始,南郑县每年安排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县内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化茶厂建设。结合全县实际出台了南郑县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出台了扶持政策,落实了推进措施,现已完成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15家,有16家茶厂获得QS认证。这些企业不仅改善了生产硬件设备,并建立与完善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加工档案,实现茶叶产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其中汉中绿娇子茶业有限公司、汉中市云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汉中市政府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开业准入制度,淘汰了一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取缔无证加工行为;通过扶持壮大重点龙头企业,促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提高茶叶加工水平,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全县茶叶安全生产和质量要求。(四)、打造茶叶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品牌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强有力的有效手段。南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品牌的打造、宣传工作,结合汉中市实施汉中绿茶品牌整合工作,自2005年开始,全力打造以“汉中仙毫(汉水银梭)”为首的名优绿茶系列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加强对茶叶产品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了汉中生态、绿色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做好品牌打造工作,县上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县茶业协会,负责品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管理制度,采用“汉中仙毫(汉水银梭)”和企业商标相结合,即母子商标的形式运作,实行“统一品名、统一标准、统一评估、统一包装、加强市场监管”的行业管理,进一步提升茶叶品牌的竞争力。2007年12月,“汉中仙毫”由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首批认定13家茶叶企业使用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南郑县的绿娇子茶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榜上有名。同时,多次组织全县重点茶叶企业参加省、市茶叶节和赛茶大会,海峡两岸特色农产品展览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各种茶事活动,南郑名优茶产品共获得各项奖项122个,扩大了茶叶在全国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今后思路按照南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生态农业从2010年2020年,全县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推广达90%以上,90%的商品粮油、畜禽产品,蔬菜、果品和茶叶基地达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绿色农业产品基地61.5万亩,其中茶叶5万亩。至2015年,全县绿色产品总量达到32.2万吨,其中茶叶2000吨,总产值达到7.79亿元。农民人均产值1700元。茶叶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