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效学.doc_第1页
服装工效学.doc_第2页
服装工效学.doc_第3页
服装工效学.doc_第4页
服装工效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工效学的定义: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2.服装工效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是“人服装环境”系统,从适合人体各种要求的角度出发,对服装创造提出要求,以数量化情报形式来为创造者服务,使设计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适合人体的需要,达到舒适,卫生的最大状态。3.服装工效学的核心人-机-环境的定义: “人”之参与系统过程的人,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环境”指人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 等等。 “服装”指人穿戴的一切内容,也包括成品的材料品质、织造手段、整理工艺、着装技巧等。 “机”指与人处于同一系统中并与人交换的信息,物质,能量的物。4.服装要最大限度地适合人体的需要,衣服适应人四点:(1)舒适感和满意:例如紧身衣物都采用弹性面料,这样既苗条也舒适。 (2)有益健康:例如婴童服装会采用纯棉、不带任何化学物质、无刺激的面 料,这样会保护小孩娇嫩的皮肤。 (3)安全性:例如小孩帽子上的拉绳不能太长,以免其对自己做出伤害。 (4)高效性能:例如现在很多文胸都采用竹炭面料,增加了服装的透气性以 及贴身衣物的舒适和安全。5.服装要最大限度地适合人体的需要,包括:(1)舒适感和满意。部分高档的女性夏天连衣裙在设计上采用双层面料,而且常常是外层采用真丝类高档面料,而与皮肤直接接触的里层却选用涤纶类材料以降低成本,由于涤纶材料吸湿透气性差,会严重阻碍人体排汗散热,使人体产生闷热不适感。连衣裙应少用腰带,目的是增加空气上下对流的可能,使使散热排汗更畅通;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材料以棉纤维与莱卡混纺,加上抗菌保洁处理最佳,既有卫生性又有矫形性。(2)有益健康。服装压力不能超过人体的承受力,紧身牛仔裤,橡筋腰带与袜口,会给皮肤压力,对青年人的发育与皮肤的呼吸不利。(3)安全性。一,服装在非安全因素的环境中有安全警示的作用,如警察与高架工作人员的安全色与反光标识,色彩醒目的海上救生衣。二是生活的安全因素渗透于设计中,如婴幼儿的服装切不可使用金属拉链,以免婴幼儿娇嫩的皮肤受到伤害,老年人的服装避免使用钩状物,环状物,以免老人被外物钩住绊倒。(4)高效能。德国某公司研制的“呼吸型面料”由于既透气又防雨,便成为欧洲高档风衣的象征。6.人体的六个方位分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从上,下面和左右面可以了解人体不同方位的厚度,从上,下可以了解人体各主要部位的截面形状。7.三人体的三条基准线为前正中线,后正中线,中心线。(1)前正中线: 位于人体前面, 是沿体表将人体分成左、 右两部分的分界线。 (2)后正中线: 位于人体后面, 是沿体表将人体分成左、 右两部分的分界线。 (3)重心线:是从左右侧面看过去,通过体表上的头顶、耳垂、颈前部、胴 体中间、膝盖下端,足底中点的铅垂线。 8.三个基准面为矢状切面,额状切面和基准水平切面。三个基准面概念:(1)矢状切面:通过人体前面正中的基准垂直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 分。 (2)额状切面:在重心线位置与矢状切面垂直相交,亦称为基准前头面。它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3)基准水平切面:处于腰围位置,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所有与矢状切面相平行的面称为矢状面,对服装造型有用的矢状面是通过人体突出部位的矢状面,也即通过乳头位置,肩甲位置,大腿膝部位置,腰臀,腓腹位置的矢状面。经过腋窝线的矢状面叫臂根切断面。所有与基准水平切面平行的面称为水平切面。常用的水平切面有胸围切面,臀围切面等。9.关节分类:根据关节面的形态和运动形式分为一轴关节(如肘关节) 、二轴关节(如腕 关节)和多轴关节(如肩关节、骨关节) 。 10.皮下脂肪的沉积女性通常较多,一般分布在:臀、腹、大腿内侧、腰部、胸部等11.国际上通常用头身比作为人体比例的尺度。头身比: 即以头长为度量单位来衡量身长及其他肢体长度。 头身比:1:77.5 。设头长为a,身高为77.5a;上肢为3a,其中上臂围4/3a,下臂为a,手长为2/3a;下肢为4a,并以膝关节为中点;肩宽为2a;下颌至乳头为a,乳头至脐孔为a。黄金比例:3:5 12.认识特殊体与正常体的区别:挺胸体躯体实际厚度与标准体相近,但躯体向后倾斜,胸部前突,身体的中心轴线向后倾斜。 驼背体胸部单薄,颈部和北部都比标准体向前倾斜,肩胛骨成拱形,手臀 前垂。 凸肚体腹部突出,臀部并不显著突出,腰部中心轴向后倒。 凸臀体臀部丰满突出,腰部中心轴倾斜。13.正常体:一指人体的腰节长,上体长,下肢长,上臂长,胸高点等基本符合正常比例;二是指人体的肩宽,胸围,腰围,臀围等基本符合正常比例;三指骨骼与肌肉发育相对平衡。14.我国根据胸腰差将人体划分为Y,A,B,C四种类型。Y型指瘦体(男2217,女2419)A型指标准体(男1612,女1814),B型指较胖体(男117,女139),C型指胖体(男62,女84)15.按成因将非正常体分成三种类型:遗传型,职业型,残疾型。16.关节运动分类;根据关节运动轴的方位分类 (1)屈伸运动:关节绕冠状轴所进行的运动,一般以肢体为中心运动,同一关节的两骨之间,角度减小为屈,角度增大为伸,如肘关节的前臂与肱骨接近时,角度减小为屈肘,角度增大为伸肘。 (2)内收外展:关节沿矢状轴所进行的运动,一般以躯体为中心运动,内收为关节转动时骨向正中面靠拢的运动,外展为骨离开正中面的运动 (3)旋转运动:骨绕垂直轴或绕骨本身的纵轴的旋转运动,一般以某点(头顶点、肩点等)为中心运动,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称为旋内。骨的前面转向外侧称为旋外。 (4)环转运动:骨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全骨形成一圆锥运动轨迹的连续运动。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凡是有横轴和纵轴的 关节,均可做环转运动 。举例:关节名称:肘关节 活动种类:由伸至屈 活动度:150。 关节运动部位可以分为颈部运动、肩关节运动、髋关节运动、腰椎运动等 。17.常用测量工具及其用途。 人接触式:(1)软尺:用于测量人体尺寸和裁片的长度。长度一般为 150cm。 (2)身高仪:用于测量人体身长、总体高等各种纵向长度的工具。最大测量范围 0200cm。 (3)杆状计:用于测量人体曲面的凸出部位宽度的活动式测量器。 (如 腰宽、臀宽等身体厚度) (4)触角器:用于测量人体曲面的凹进部位宽度的活动式测量器。 (如 测量股沟,臀腹宽) (5)角度仪:测定肩斜度、前胸垂角、背部垂角、腰部垂角等身体各部位(肩斜度,前胸斜角,背部垂角,腰部垂角等)角度的仪器。 (6)滑动计(直脚规) :用于测量手掌等小范围宽度的活动式测量仪,是测量人体两点之间距离的工具。 (如测量人体眼的内外角宽、鼻宽、形态面。 ) (7)直角三角平行规:由固定脚,活动角,中间角(竖尺),主尺组成,主尺的测量范围0250MM,竖尺的测量范围0+50mm.测量不再同一平面的两点之间的距离。(8)弯角三角平行规:同上。用于测量额矢状弦,额矢状弧的高; (9)弯角规:由弯角、主尺和尺框等组成,测量范围 0300mm,能进行人体和骨骼测量。 (10)可变式人体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人体水平横截面和垂直横截面的工具。 非接触式: (1)人体轮廓线摄影机 (2)莫尔体型描绘仪 (3)三维人体扫描仪 18.基准点、基准线。基准线: 颈根线(是人体躯干与颈部的分界线,此基准线前面通过锁骨内侧端点上缘,侧面通过侧颈点,后面通过颈椎点)、上肢根线(人体躯干与上肢的分界线)、肩线(肩峰点与颈侧点的连线)、胸围线(通过乳点的水平围线)、腰围线(人体腰部最细部位的水平围线)、臀围线(人体臀部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线)、膝线(通过膝盖中点的水平线)。 基准点: 头顶点 、颈椎点、颈侧点、肩峰点、桡骨点、茎突点、指尖点、肘点、乳 点、 脐点、 腹部前突点、 臀部后突点、转子点、膝盖中心点、内踝点、外踝点、 脚跟点、趾尖点 18.人体测量。 静态计测 (1)身高:定义:从头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人体测高仪。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将人体测高仪放置在被测者的正后方,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右侧, 用手移动人体测高仪的活动尺座,使活动直尺与头顶 点相接触,测量从头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2)颈椎点高:定义:从颈椎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人体测高仪。 测量方法: 被测者取立姿, 将人体测高仪放置在被测者的正后方, 并使活动直尺与矢状平面相平行,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的左右后方,移动 活动直尺,测量从颈椎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3)腰围高:定义:从最小腰围处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人体测高仪。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将人体测高仪放置在被测者的正前方, 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右侧,采取下蹲姿势,移动活动直尺,测量从最小 腰围处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4)坐姿颈椎点高:定义:从颈椎点至椅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坐高仪及人体测高仪。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坐姿,将人体测高仪放置在被测者的正 后方,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右侧,移动活动直尺,测量从从颈椎点至椅 面的垂直距离。 (5)颈围:定义:以喉结下 2cm 为起点,经颈椎点至起点的围长。 测量仪器:软尺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坐姿,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正前方,用软尺测 量以喉结下 2cm 为起点,经颈椎点至起点的围长。 (6)胸围:定义:经乳头点的胸部水平围长。注:被测者是(否)戴胸罩。 测量仪器:软尺。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正前方,用软尺测 量正常呼吸时经乳头点的水平围长。 乳下垂中老年妇女应改用胸中点。 注: (7)腰围:定义:在肋弓和髂嵴之间经腰最细部位的水平围长。测量仪器:软尺。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正前方,用软尺测 量肋弓和髂嵴之间经腰最细部位的水平围长。 (8)臀围:定义:臀部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 测量仪器:软尺。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正右方,用软尺测 量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高度上的水平围长。 (9)总肩宽(后肩横弧) :定义:左右肩峰点间的背部水平弧长。 测量仪器:软尺。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正 后方,用软尺测量左右肩峰点间的背部水平弧长。 (10)全臂长:定义:从肩端点经肘点至中指指尖的长度。 测量仪器:软尺。 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测量者站立在被测者的左右侧,用软尺 测量从肩端点经肘点至中指指尖的长度。19.人体动态变形计测 (1)未拉伸线法(皮肤线性变形) (2)捺印法(皮肤面积变形) (3)石膏带法(皮肤面积变形) (4)剪口法 (5)摄影摄像法 20.与服装变形有关的人体变形,主要包括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21.实验表明,面料布纹方向的变形关系:横向斜向纵向;衣服松量不同时的变形呈反比关系;材料组织不同时的变形为针织物大于机织物。22.服装规格种类。示明规格: 一般作为成衣上标明的具体尺寸, 它以最少的元素来表示服装规 格大小的属性。根据表达元素的数量,可以分为一元表达法、二元表达法和三元表达法。 1、一元表达法:一元表达法指用一个部位的具体尺寸来表示成衣规格。 领围制 胸围制 代号制 2、二元表达法 3、三元表达法 。细部规格: 细部规格一般用于成衣工业纸样的设计过程中, 指服装上具体部位的尺寸。 23.标准差。 标准差 : 标准差的意义: 标准差反映测量数据离散程度。标准差大,说明测量数据较分散,彼此间差异较大。反之则测量数据较集中。 标准差是服装号型制定中的重要依据。标准差大,需设置的号型就多。反 之设置的号型可少些。 24.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意义: 表示两个部位测量数据间联系程度大小的一个量。 绝对值在 01 之间。|r|接近 1 时,两部位之间关系密切;r 接近 0 时,两部位之间关系不大。 可正可负:即正相关和负相关。 25.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结论 人体所有部位可以分为两大类:长度部位和围度部位。 长度部位包括上体长、手臂长、总体高、身高、下体长、前后腰节高等, 这些部位之间的联系较大,其中总体高与身高关系最为密切; 围度部位包括胸围、腰围、臀围、颈围、前胸宽、后背宽、总肩宽等,这些部位之间联系较大, 其中胸围与腰围关系最为密切,而围度部位与长度部位基本不相关。 26.基本部位。 第一基本部位为身高 h; 第二基本部位为人体净胸围 B* 人体净腰围 W*; 第三基本部位为人体胸腰差 B*W*。 27.中间体:根据大量实测的人体数据,通过计算,求出均值。28.控制部位。概念:控制部位是指在设计服装规格时必须依据的主要部位。 举例:长度方面有身高、颈椎点高、坐姿颈椎点高、全臂长、腰围高;围度方面有胸围、腰围、颈围、臂围、总肩宽。 29.宽松量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宽松量指在服装平面制图中,为使服装适应人体运动机能而增加的余量。 分类:生理松量、动态适体松量(运动松量) 、心理松量 30.人体侧部体表角及其对裙装侧部造型的影响。人体侧部体表角概念:人体某部位的水平线在侧部的位置点和 WL 线在侧部 位置点的连线,与过 WL 线在侧部的位置点所画的垂直线的夹角。 对裙装侧部造型的影响:R0=l0*sina 式中: 0 为裙侧缝长, 0 为裙摆增量, 为人体侧部体表角。 0 一定,r0 增加, l r a l a0 增加;r0 一定,a0 增加,l0 减少。 31.裙外轮廓形与裙摆围的关系(P55) 大腿 根D 夹角 裙摆围 12.7 96.09 15.3 112.11 18 123.86 19.58 136.06 贴身裙 直身裙 A 型裙 波浪裙 32.裙装结构满足步幅和膝围量应如何设计(P55) (1)将裙摆设计成超过最大需求量,如喇叭裙或细褶裙; (2)可在四周作折裥形式,将裙摆量设计成隐蔽形式,如筒裙;(3)在裙侧缝或前后中心处,作高于膝盖的开口,如贴体的筒裙。 33. 裤装结构与人体静态的关系(P56) (1)前、后上裆的倾斜角与人体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F”H”至点 B”H”为裤装裆宽,两者间有着密切的吻合关系; (3)裤装臀围松量分配可以是前部占 30%,后部占 40%,裆宽部分占 30%。 34.上裆部松量设置(P59) 上裆宽的决定因素: 人体的腹臀宽,即人体的前腹至臀沟之间的厚度,这个因素是固定值,只 要人体确定后, 这个量就基本上确定不变了。 上裆宽=人体腹臀宽+少量松量材 料伸展量。 裤装本身的下裆角, 如果款式变化后, 下裆角改变, 就会引起上裆宽量的 变化。上裆宽与下裆角成负相关关系。 直裆量的确定 据人体下体运动变量分析,人体后上裆部的运动变形率为 20%左右。 做广播操时皮肤各部位的伸长量百分比计算得: 前(10+38)/2%=24% 后(24+20)/2%=22% 臀围大小的确定 由于人体臀部运动而使围度增加, 因此下装在臀部应考虑这些变化而设置 必要的宽松量。做广播操时上裆横向伸长量为: 前(12+5+5+12)/4%=8.5% 后(10+16+12+8)/4%=11.5% 腹臀宽与上裆宽 腹臀宽是人体腹部至臀沟的水平直线长度, 裤装结构中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裆 宽。一般人体腹臀宽为 0.24H*。 上裆宽=人体腹臀宽+少量松量材料伸展量 上裆宽与下裆角的相关性 裤装下裆缝的垂直倾角是前后裆缝与纵向直线的交角。 当前后下裆缝拼合时,裆部发生旋转性位移,此时,上裆宽 CD 增大,变化成 CD。 运动松量设置形式 纵向设置:增加直裆量。 斜向设置:直裆量不增加,通过增加后上裆的困势及后翘来实现。 纵向斜向设置:通常情况下,裤装的运动松量中既有纵向松量设置,又 有斜向松量设置。 34.袖山高设计原理(P61) 原型袖山高设定为静态臂山高、 上举 45和上举 170臂山高的平均值, 近似为手臂侧举 20时的臂山高,文化式原型的袖山高的计算公式为:袖山高 =AH/4+3 35.袖窿与袖山的配伍(P63 袖山与袖窿的配伍: 包括两者的形状配伍与数量配伍。 当贴合区域越大,则袖山越合体;通常的结构设计量为:前袖空隙小,注重 的是合体性;后袖空隙大则注重的是舒适性。 袖山与袖窿的数量配伍主要考虑袖山的缝缩量: 缝缩量=袖山弧长-AH ?R 参考作业) 36.覆盖颈部的领子分类(P67) 内倾型立领、 垂 型 直型立领、 外倾 立领 37.口袋的最佳角度的确定(P72) 实验用服装的口袋角度变化范围 090 度,共有 7 中口袋角度,每种相隔 15 度,按插入和取出的容易程度分为好、较好、中、一般和差五个等级,实行累积 法统计整理。统计结果显示,伸插手容易的口袋位置,在由前中线至胁线之间的 范围内,如图中的 A2、A3、A4 位置,其中以 A3 位置的功能性最好;而口袋倾斜 最佳角度则以与水平线成 15 度和 45 度最好。 38.体温的两个概念。(1)体温机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温度. (2)临界体温高等动物和人能维持生存的极限体温. 影响因素:39.四种散热方式。(1)传导散热:指传热物质不发生移动,而热量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 递的一种接触传热方式。(2)对流散热:指随液体或气体的移动而传递热量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 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因流体温度不均造成流体的移动,从而传递热量的方式)和强迫对流(由外在其他原因造成流体移动进行热量传递的方式)。分为接触传热或者传热物质发生移动。 (3)辐射散热:是一种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非接触散热方式。所有的物体都向周围辐射散热,其辐射散热量的大小只取决于它的表面温度和形状。 (4)蒸发散热:通过汗液蒸发而散热。特点是液体表面汽化带走热量。分为不感知蒸发和感知蒸发。分为感知蒸发(出汗)和不可感知蒸发。40.出汗分类及有效汗量。(1)根据出汗原因分类: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味觉性出汗 (2)有效汗量:能够有效蒸发的汗量 。汗液蒸发的影响因素: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代谢率,风速,大气压力,服装。(3)定义: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出汗是人体散热的有效途径,是减少体内淤热的重要体温调节反应之一。41.肤觉:既皮肤感觉,指由于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感觉。一切感觉之母。42.平均皮肤温度。 平均皮肤温度是指分布于全身的基于若干点的皮肤温度的平均值, 即为体表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与该部位占体表面积百分比的加权平均值。 (四点法、七点 法:测定点是:头部、肋部、臂部、手部、大腿、小腿和脚部 43.平均体温(人体平均温度 ) 十二点法, 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的加权平均值。 体内温度占人体的体积,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环境温度降低而减少, 所以权重系数不同。 注:注意平均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两者的差别。 44.服装微气候。(1)定义:皮肤与服装之间及各层服装之间形成的不同于外界环境的空气层气候。 (2)服装最佳微气候条件:气温为(321),湿度为(5010)%,气 流为(255)cms。 45.克罗值概念:在气温 21、湿度 50以下、风速 0.1ms 的室内,安静坐着或从事轻度脑力劳动的成年男子感觉舒适,人体的新陈代谢为209kJ/m.h,所穿用的衣物能够保持平均皮肤温度为 33.3,那么这衣物所具有的保温力为1clo。 克罗值指标的特点: 可以转化为热阻,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多层重叠着装时的总克罗值不等于各克罗值之和 (多层叠加单层之和)只能描述全身整套着装时全套服装的隔热效果 5.1克罗的服装约可抵御4的温度。46.服装与服装气候的关系。温度影响因素 服装层中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称为热阻。 热阻表征了服装及其材料具有的隔热保暖能力,有时也称隔热值或保暖量。 覆盖面积 A 服装热阻随着被覆盖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存在正相关关系; B 服装的覆盖面积相同,热阻也会因所覆盖的人体部位、形状的不同而有变化。 衣下空气层衣下保持的静止空气层越厚对服装表面热流的阻碍作用越明显,服装的热阻越大。有两种情况: A 衣下空气层四周未封闭状态下的结果 在空气层四周未封闭时,随着空气层的增大,织物保暖率随之升高;当空气 层再进一步增大时,织物保暖率反而下降。 B 衣下空气层四周密闭状态下的结果 对流难以发生, 对应一个较大厚度变化范围,衣下空气层都保持着保暖率的 极大值。 服装的开口 领口、袖口、下摆、门襟等衣下空气层的进出口,称为服装的开口,服装开 口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服装内热、湿空气的移动。 三个效应: 烟囱效应 ,台灯效应,风箱效应。多层重叠着装 层数多,保暖性好,热阻大,但层数过多,保暖性反而会减弱,热阻降低。 服装重量 热阻随重量增大而增大,内穿衣服发挥的保暖作用比外衣类服装大。 风速 台灯效应 风箱效应风速大则风压大, 风压可以使大量空气透入衣服内,扰乱了衣下空气层和衣料纱线之间的静止空气,使其对流增强,因此热阻减小。 人体动作和姿势 坐姿时服装的基本热阻会下降15% 运动时热阻显著减小 衣服脏污 皮肤分泌物、外界灰尘、污垢、微生物会脏污服装的内外层。 堵塞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减少衣料中和衣下空气层的静止空气,固体物 质导热性比空气大,所以热阻减小。 湿度影响因素 透湿指数 Im 实际上是一个比值。 伍德科克以湿球温度计的湿球作为表面完全湿润并无附加服装蒸发阻力的实体。 伍德科克将透湿指数定义为实际的蒸发散热量与相当于总隔热阻的湿球的 蒸发散热量之比。 风对透湿指数的影响(风速大 ,Im 增大),对透湿指数影响。 风速大,有利于汗液蒸发,实际蒸发散热量大,则 Im 大;反之,风速小, 则就小。 人体运动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空气流速增大,增发散热增大。人体运动对 Im 的影响相当于衣服内空气流动速度增加对 Im 的影响。 空气流动速度增加,蒸发散热量增加 环境湿度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环境湿度大即 Pa 大,则 PsPa 变小,蒸发散热阻力增大,蒸发慢,透湿 指数小 服装透气性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透气性好,Im 大 服装的吸湿性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吸湿性强放湿快,Im 大 。47.服装压的分类。(1)重量压 P1人们穿着服装后,服装重量对人体产生垂直压力; (2)集束压 P2服装勒得太紧而产生的压力; (3)面压 P3人们做动作时,服装和身体接触而产生的压力。48.影响服装压的因素:1.服装款式。2. 服装材料: 悬垂性好的服装材料压力大于轻柔的材料,厚重材料的压力大于轻薄材料。 49.太大的服装压将影响生理功能,使没有骨骼覆盖保护的内脏变位,变形并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50.服装环境污染定义: 指人的生理及人为环境使服装污染, 而受污染的服装又转而污染皮肤, 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分为内部污染和外部污染。 影响分泌物污染量的因素: (1)身体各部位脂肪性污染量分布:颈背肩胛胸腰腹大腿 (2)季节因素 夏季春秋冬季 (3)人体运动状态 跑步步行静坐 。51.外部污染主要由空气中尘埃,油烟,浮游物,食品污染,化妆品等对服装污染并反作用于皮肤所产生,它受服装材料的物理性质所左右,同样量的污染在不同面料上反映2是有差异的。相等污染量对皮肤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服装材料的物理性质: (1)表面绒毛多吸附尘埃多 (2)毛呢料污染量丝绸含有氨苯的尼龙 52.服装污染:指人的生理及人为环境使服装污染,而受污染的服装又转而污染皮肤进而危害人体。53.被污染的服装可以通过日光消毒(日常用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如药皂浸泡法),蒸气消毒:(最安全的消毒方法 )和勤洗、勤换等方法处理。54.服装的隔热性能与服装色彩和服装质地有关。55.服装与辐射关系,指太阳辐射,热辐射对服装传热后的反应,它涉及皮肤温度的升降与散热问题。热环境:服装的隔热作用是减少外表热量的辐射。在热的环境中,服装的作用是隔热。隔热的效能与服装色彩(染料),材质都有直接关系。冷环境:服装的隔热作用是减少体热的散失。在冷的环境条件下,服装的作用是减少辐射所产生散热,一般以服装的多层来减少散热,维持皮肤的温度。56.知觉心理的相对性、选择性、整体性的涵义。 相对性:也称知觉经验,是我们看到的物体周围所存在的其他刺激影响而产生的,它具有相对性。 选择性: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人们总是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为知觉对象,并且印象格外深刻,同时被知觉的对象从其他事物中分析出来变得突出,而其他事物好像退到相对后面的位置上,前者为知觉的对象,后者为知觉的背景。 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具有不同属性的部分组成的,但人们并不把它感知为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