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良县2007年农业年鉴全年农业工作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科技,抓推进,找突破,求发展”,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第一年。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稳粮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攻效益”的工作思路,以机关党员干部作风教育活动为动力,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全力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农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新的进展和新的成绩。呈现出“高、快、新、特、实”五个亮点:一是粮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粮食总量2.61亿公斤,较上年增3.16%。二是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3.56万亩,总产18654万公斤,实现产值1.64亿元,较上年增21.1%。三是新科技、新品种引进、推广、研发和农业信息化有新的发展。四是“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明显,新增龙头企业3个,新增各类农产品协会57个。五是各级领导关心农业、重视农业,广大科技人员工作深入,作风踏实。全县农业生产向着现代农业良好发展方向前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粮食产量及农村经济收入】2007年,陆良县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87929亩,粮食总产26086.1万千克,比上年增产776.1万千克,增3%。其中大春粮播面积514430亩,总产20018.3万千克,比上年增产726.6万千克,增4%。小春粮播面积273499亩,总产6067.8万千克,比上年增产49.7万千克,增1%。水稻产量9781.2万千克,比上年减产185.3万千克,减2%;玉米产量4646.8万千克,比上年增产496.1千克,增11%;薯类产量(折原粮)4651.1万千克,比上年增产427.2万千克,增10%;蚕豆产量1849.4万千克,比上年减654.8万千克,减26.15%;小麦产量507万千克,比上年减产50.3万千克,减9.03%。油料产量543.8万千克,比上年减产175万千克,减24.35%;蔬菜种植面积135625亩,比上年增27385亩,产量18654万千克,比上年增2248.3万千克,增13%;水果总产2757.5万千克,比上年增产606.9万千克,增28%;水产品产量496万千克,比上年增96万千克,增24%。农村经济总收入33.8亿元,比上年30亿元,增加3.8亿元,增12.6%;农民人均纯收入3426元,比上年增加369元,增12.0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61元,比上年增长12.74%,其中食品支出915元,比上年增长11.13%,农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29.7平方米。【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认真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及时兑付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等,2007年通过“一折通”形式,向全县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80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237万元、油菜良种补贴资金23万元,共计1540万元,是上年656万元的2.3倍,12.7万户、52.9万粮农受益,人均29.11元。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认真审批筹资酬劳项目。四是深入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五是及时调处农民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宣讲党的政策,及时消除顾虑、化解矛盾。六是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法律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全面发放到户,既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实施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项目,支撑我县农业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全系统共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各类项目38个,截止年底共争取到扶持项目20个,争取到项目资金529万元(不含沼气国债项目),其中:产业化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6个,265万元,即:低产果园改造100万元、外向型蔬菜基地建设100万元、外向型马铃薯基地建设25万元、玉米制种基地建设15万元、名特优新项目20万元、科技示范园建设5万元;科技推广项目2个,25万元;“数字乡村”工程各级到位经费53万元;村容村貌建设项目8个,8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扶持协会1个10万元;阳光工程80万元;其它项目3个,16万元。完成实施“省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面积20万亩,其中,水稻10万亩,小春马铃薯5万亩,玉米3万亩,蔬菜2万亩。分布8个乡镇(场),5万户农民的耕地上(户均粮播面积4亩),已在全县范围内取土样778个、试验取土壤样品336个、植株样品144个、籽粒及薯块样品118个,共取各类样品1376个,进行化验分析,提出配方比例8-10个,发放(水稻、包谷、小春马铃薯)配方施肥卡98600份。经测土配方施肥,小春马铃薯施用专用配方肥面积34152亩,配方比例为9:9:7,每亩施用配方肥120-140千克,大面积配方肥推广,经全县18个测产点实收测产,配方施肥实收面积34.45亩,实收产量87078.70 千克,平均亩产2527.68千克,习惯施肥实收面积14.76亩,实收产量33575.00千克,平均亩产2274.73千克,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亩增产252.95千克,增11.12%;水稻施用配方肥面积6.4万亩,配方施肥比例为13:8:5、13:6:6两个比例,每亩施用配方肥120-160千克,经61个同田对比测产点实收结果:配方施肥实收面积76.5亩,实收产量48730.5千克,平均亩产637千克,比常规施肥实收面积38亩,实收产量22868.4千克,亩产601.8千克,亩均增产35.2千克,增5.85;包谷施用配方肥面积0.2万亩,配方施肥比例为18:5:5,每亩施用包谷专用配方肥80千克,经10个同田对比测产点实收结果:配方施肥实收面积6.2亩,实收产量3266.16千克,平均亩产526.8千克,比常规施肥实收面积2.7亩,实收产量1320.57千克,亩产489.1千克,亩均增产37.7千克,增7.71;15万亩秋冬马铃薯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标准覆盖率80%以上,实施秋冬马铃薯标准化面积197995亩,涉及以100860户328400人。其中实际完成冬马铃薯95800亩,占全县冬马铃薯面积的94.1,据示范区30个点,面积36.3亩,实收总产91295.9千克,平均亩产达2515.01千克,比常规种植平均亩产2312.6千克,增产202.4千克,增长8.75%,以此推算,累计增产鲜薯1938.99万千克,每千克按0.8元计值,新增产值1551.19万元,秋马铃薯7万亩;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完成沼气建设1860口,农村新能源建设取得新的突破。【重点科技措施推广】全县推广优质专用型饲料玉米53500亩,占全县种植玉米面积的49.6。以杂交玉米品种麒单一号、盘玉五号、会单四号等为主,搭配曲辰三号、曲辰五号等品种,扩大示范盘玉三号、宣黄单四号、云瑞3号、云瑞4号、云瑞6号等品种;推广优质稻16.02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95.4%,优质良种以“滇粳优5号、云光12号、楚粳27号、28号、滇杂31号、32号、33号、35号、沾粳7号、12号”为主;认真开展马铃薯育种、引种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完成冬薯10万亩、春薯7万亩、秋薯10万亩,共27万亩优质马铃薯推广。其中:脱毒及加工型大春马铃薯推广5850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8.1%,高垄双行栽培20500亩,占27.37。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8000亩,占77.44%。品种以合作88号、威芋3号、脱毒马尔科为主,新品种示范2000亩。推广脱毒及加工型秋马铃薯95000亩,占85.44%,品种以会-2号、合作88号,搭配种植威芋3号。脱毒及加工型冬马铃薯83200亩,占81.73,地膜覆盖面积63000亩,占61.9,双垄栽培35000亩,占34.4。品种布局为:会-2号53000亩,占52.1%;合作88号16200亩,占15.9%。脱毒马尔科14000亩,占13.8%,威芋3号12000亩,占11.8%。新品种示范6600亩(品种为88P55-30、大西洋、中甸红眼、抗青9-1),占6.8;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以品种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大“订单”蔬菜、“出口创汇”蔬菜和“加工型”蔬菜的推广力度,狠抓节令关、季节关、无公害化生产和销售信息服务,提高了广大菜农积极性,确保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广种植食荚豌豆10000亩(烟套豆)、小荚豆6000亩、甜脆豌豆4000亩、朝鲜蓟3700亩、小铁头、白菜20000亩、辣椒10000亩、萝卜15000亩、大蒜10000亩、桑树、桉树套种魔芋13100亩、水生蔬菜14000亩、慈姑3000亩、其它蔬菜17200亩。食用菌生产面积50万平方米,1000万袋,产量12000吨;积极推广水果保花疏果及果实套袋技术,实现水产丰产稳产、优质、优价。2007年果树面积苹果10000亩、梨20440亩、桃10900亩、葡萄4700亩。试验筛选出适应我县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若干个,如“红心仙桃、红提葡萄、黄金梨、丰水梨”等,分别在葡萄、桃、梨、苹果上进行疏果套袋,有的达10%,有的达60%。据统计,今年葡萄套袋100万只,桃套袋70万只;抓好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完成稻田养鱼26000亩,投放鱼苗鱼种400万尾,产量350吨。【抓样板,建基地】为切实把农业科技措施落实到户,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进村到田间指导、专题培训、试验示范,出色完成各类科技样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核心样板面积1万亩,其中:水稻7000亩(中枢2000亩阎芳桥;板桥2000亩分布于大桥;三岔河2000亩分布于万青、舟东、三岔河、大坝;马街2000亩海界),包谷1000亩(召夸小坝),马铃薯2000亩(芳华、雍家)。 2000亩小春马铃薯核心示范样板配方比例为9:9:7,每亩施用配方肥120-140千克,10个同田对比测产,面积12.3亩,实收总产33674.94千克,平均亩产2737.8千克,比常规施肥面积4.45亩,产量10830.41千克,平均亩产2433.8千克,亩增产304千克,增12.5,亩节约化肥100元,每亩节本增效404元,2000亩样板增收80.8万元。小春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共增产1394.03万千克鲜薯,增产值836.4万元,每亩节约化肥成本39.65元,共节约化肥成本218.52万元,推广面积节本增效1054.92万元,平均亩节本增效191.42元。水稻核心样板7000亩,配方施肥比例为13:8:5、13:6:6两个比例,每亩施用配方肥120-160千克,实收同田对比测产点25个,实收结果:配方施肥实收面积32.6亩,实收产量22617.88千克,平均亩产693.8千克,比常规施肥实收面积23.2亩,实收产量14643.84千克,亩产631.2千克,亩均增产62.6千克,增9.92。推广面积增产稻谷352.0万千克,增产值668.8万元,每亩比常规施肥节约化肥投入8.68元,共节约化肥成本86.8万元,推广面积节本增效755.6万元,平均每亩节本增效75.56元。召夸镇小坝村委会包谷核心样板1000亩,配方施肥比例为18:5:5,每亩施用包谷专用配方肥80千克,经实收同田对比测产点6个,实收结果:配方施肥实收面积2.49亩,实收产量1602.78千克,平均亩产643.69千克,比常规施肥实收面积0.8亩,实收产量478.4千克,亩产598千克,亩均增产45.69千克,增7.64。样板面积增产稻谷4.569万千克,亩增效68.54元,节约化肥成本5.00元,亩节本增效73.54元,节本增效7.354万元。种植紫皮大蒜中心样板1000亩。经实收测产,全县大面积亩产蒜苔200-300千克,鲜蒜平均亩产1200千克,亩折合干蒜720千克,干蒜总产1440万千克。优质专用型饲料玉米样板5000亩,据13个测产点实收测产,实收面积6.09亩,实收产量3673.88千克,平均亩产603.26千克,比大面积平均亩产499.5千克,亩增产103.69千克,增20.5,53500亩优质专用型饲料玉米共增产554.74万千克,增加产值748.89万元。样板做到统一规格、统一播种节令、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防病虫等“五个统一”,提高了技术到位率。推广脱毒马铃薯及加工型高产示范样板2000亩,实收测产10个点,面积6.68亩,总产21609.7千克,平均单产3156.1千克,亩比大面积平均单产2849.92千克,增产232.58千克,增7.56。马铃薯双垄栽培示范样板1000亩,经实收测产6个点,面积4.22亩,实收总产10531.9千克,平均亩产2495.7千克。比对照的平均亩产2226千克,亩增产264.4千克,增11.8%,全县累计增产925.4万千克,以每千克0.6元计算,新增产值555.24万元。冬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达,面积2000亩,样板做到八个统一:统一品种合作88号,统一供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施用马铃薯专用肥(NPK比为9:9:7),每亩施用140公斤;统一地膜覆盖;统一种植规格,2米开墒,墒面1.6米,种植规格为3050厘米,每亩4440塘;统一灌水;统一防治病虫害;据样板区10户测产,面积12.3亩,实收总产33674.94千克,平均亩产2737.8千克,比对照(习惯施肥)平均亩产2433.8千克,增产304千克,增值304元,加上节肥100元/亩,合计增收404元,样板共计增收80.8万元。优质稻县级样板10000亩,平均单产665千克,总产665万千克。优质双低油菜丰产样板2000亩,经实收3户1.97亩测产,平均亩产223.86千克,样板总产达44.772万千克,油菜按市场收购价3.5元/千克计,亩产值为783.51元,创产值151.22万元,开发成效喜人。完成10000亩秋冬马铃薯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在:三岔河镇冬马铃薯4000亩,小百户镇冬马铃薯4000亩,秋马铃薯2000亩。据二个乡镇14户实收测产,面积15.14亩,总产37668.3千克,平均亩产2488千克,万亩基地总产量为2488万千克,每千克以0.85元计,实现产值2114.8万元,到预期目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万亩外向型马铃薯基地建设,其中冬马铃薯生产基地6000亩,秋马铃薯生产基地5000亩。全年举办稻瘟病综合防治样板1万亩、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样板2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开展稻瘟病综合防治21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50万亩/次,累计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430.61万亩/次,挽回损失13.69万吨;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和规划,主要有:规划了以上坝村委会村为中心,3000亩食荚豌豆(烟套豆)立体种植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中坝、永清、北山等村发展了10000亩烟套豆;依托海生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采用“基地+ 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华侨农场、三岔河镇、芳华镇三地建立4000余亩小荚豆、甜脆豌豆生产基地,其产品运往香港、日本等地;在三岔河镇保鲜蔬菜出口企业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基地1000余亩;巩固了现有的3000余亩优势特色朝鲜蓟生产基地;2007年新引进发展的香港百利高蔬菜食品有限公司700亩供港蔬菜基地基本建成。【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长效治理与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突出准确测报、达标防治、健身栽培、科学安全用药。2007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突出“早、巧、实”,即突出“早”字狠抓监测及宣传发动,突出“巧”字抓试验示范带统防,突出“实”字抓落实、强储备。确保以稻瘟病、玉米锈病、粘虫为主的常规病虫害不反弹,以马铃薯晚疫病、稻飞虱为重点的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据统计,2007年全县农作物各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69.63万亩/次,防治面积430.61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59.7%,防治后仍发生74.96万亩/次,防治挽回损失13.69万吨,实际损失8262.31吨。其中:大春作物各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33.91万亩/次,防治面积215.8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61.19%,防治后仍发生30.17万亩/次,防治挽回损失28848.39吨,实际损失2861.17吨。小春作物各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84.85万亩/次,防治面积84.4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9.46%,防治后仍发生24.30万亩/次,防治挽回损失12109.3吨,实际损失2902.4吨。【改革种子管理体制,促进种子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640号文件,省办公厅2006174号文件,市政复2006119号文件,县政复200754号等文件精神,规定和改革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好改革和相关政策,切实抓好改革工作,确保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局和单位及时组织了学习和宣传动员,结合我县种子产为发展现状,摸底调查,制定出三套改制方案,最终报县委政府讨论批准,按陆政复200654号文件执行,为单位向现代企业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新公司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从2007年10月1日正式开始运行,人员10人。2007年种子公司共落实杂交玉米制种及亲本繁育7140亩,实收种子167.1万公斤,制种面积创历史最高,较上年6550亩,增860亩;产量比2006年110万公斤增57.1万公斤,增52%。其中繁制杂交玉米良种7410亩,5个组合;繁育亲本140亩,3个自交系。种子经营总量创新高,全年种子经营总量105万公斤,较上年176万公斤有所增加;较“十五”期间平均年经营量156万公斤,增加25万公斤,增16%;在全年种子经营总量中,调入大麦良种15000公斤、水稻良种332900公斤、收贮杂交玉米良种167.1万公斤。【“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根据省、市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 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农业局、县电信局、信息产业办等20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都按要求统一配备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并及时组织各乡(镇)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的培训。全县离线数据采集阶段工作已在9月30日前全部完成,并由县农信办统一上传至“数字乡村”网络服务平台中。在村级网页制作完成之后,各乡(镇)工作人员随即投入到了乡(镇)级网页的制作工作中,至10月15日全县乡(镇)级网页制作任务圆满完成。【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今年3月,我县2万亩无公害粳米、8千亩无公害莲藕产品认证材料已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截止目前,我县无公害农产品认定8.2万亩,获得产品认证的有7.2万亩,涵盖了水稻、蔬菜、水果、秋冬马铃薯等粮经作物和水果生产的十四个品种。云南蕻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申报魔芋纯化精粉(特级、级)、微粉(特级、级)两个品种四个系列的绿色食品认证。按照绿色食品申报相关标准程序及要求,对魔芋精粉、微粉产品进行材料搜集、整理和初审,结合实地踏勘,室内准备等工作,经过近半年的时间编制整理,申请认证,也已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农田基本建设】一是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完成1.23万亩,其中板桥镇左里堡和小堡子丰产桑园基地建设4200亩,三岔河镇白岩村中低产田改造4000亩,中枢镇盘新、大泼无公害优质稻基地建设4100亩;二是中枢镇阎芳桥粮食安全综合示范项目完成5000亩;三是县级土地整治项目完成3000亩,即大莫古古宁村和小百户兴隆村各1500亩。累计完成建设规模2.03万亩。建成田间排灌沟渠36条,17988.2米;新修和完善田间道路49条,39656米。工程总投资841.34万元。项目建成后,改善和完善了生产条件,深受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好评。【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名特优蔬菜品种推广】以食荚豌豆(烟套豆)生产基地为重点,开展蔬菜生产科技示范。今年引进豌豆新品种5个,分别是新食荚豌豆号、食荚豌豆9号 、“雪风”荷兰豆、“坤华1号”、“南非”荷兰豆;出口型白菜品种2个,分别是京春娃娃菜、韩国高山娃娃菜,并无偿提供给农民示范种植,组织技术培训,编印配套技术资料,深入基地现场指导。目前已经上市,豌豆平均亩产680公斤,最高时单价12元,最低3元,平均单价4元,亩产值2720元;娃娃菜5000株/亩,0.3元/株,亩产值达1500元;烟套豆立体种植两项合计4220元,除去成本亩纯收入3770元,有效地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农民收入。【渔业生产】今年养殖水面实际完成23010亩,水产品产量达5800吨,比去年的4960吨增加840吨,增16.9%;渔业总产值5850万元,比去年4960万元增加890万元,增17.94%。其中池坝塘面积8722亩,占总水面的38%,水库养殖面积为13368亩,占总水面的58%,河沟面积910亩,占总水面的4%。今年全县购进鱼苗1.22万尾,比上年的8000万尾,增加4220万尾,增52.75%,投放大规格鱼种3200吨,比上年增加506吨,增18.8%,调剂鱼种1500吨。全县渔业从业人员3000人,1280户,其中专业捕捞人员120人,渔药、渔需物资销售额50万元,渔用配合饲料用量达10000余吨;全县有各种活鱼运输车60余辆。【依法行政,服务三农】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原则,以源头治理、案件查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业普法依法农治工作,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进一步确保我县农业健康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2007年农业执法大队开展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第三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和“安全生产月”宣传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宣传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普及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农资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宣传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和“毒鼠强”等违禁鼠药的危害性、禁用政策和相关替代产品知识;引导和鼓励7家信誉好、产品质量好、技术服务能力强、售后服务优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下乡宣传,并组织优质放心农资产品到乡镇村直接供应。先后共出动执法和科技宣传24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5万份,播放宣传磁带48小时,举办现场咨询10场次,接待咨询群众0.9万人次,展销农资产品9万多元。通过上述宣传活动,帮助农民树立了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提高了科学使用农资能力,增强了农民维权意识和农资企业守法诚信意识,积极营造了打假护农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积极受理各种农资使用纠纷投诉。受理并处理12起投诉,其中:种子投诉4件、肥料投诉1件、农药投诉7件。涉及农户28家,面积为85.5亩:其中,桉树育苗1.5亩,蚕豆面积57亩,花椰菜5亩,梨树12亩,烟草3.5亩,水稻1.5亩。为受损农户挽回补偿款1.8万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化解了农资经营单位与农资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我县农资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农业科技培训】以人为本,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为推动我县农业的发展,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