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剂的脱模机理.doc_第1页
脱模剂的脱模机理.doc_第2页
脱模剂的脱模机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脱模剂的脱模机理脱模剂是一种介于模具和成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脱模剂有耐化学性,在与不同树脂的化学成份(特别是苯乙烯和胺类)接触时不被溶解。脱模剂还具有耐热及应力性能,不易分解或磨损;脱模剂粘合到模具上而不转移到被加工的制件上,不妨碍喷漆或其他二次加工操作。由于注塑、挤出、压延、模压、层压等工艺的迅速发展,脱模剂的用量也大幅度地提高。 脱模剂化学作用原理 极性化学键与模具表面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再生力的吸附型薄膜; 聚硅氧烷中的硅氧键可视为弱偶极子(Si+-O-),当脱模剂在模具表面铺展成单取向排列时,分子采取特有的伸展链构型; 自由表面被烷基以密集堆积方式覆盖,脱模能力随烷基密度而递增;但当烷基占有较大空间位阻时,伸展构型受到限制,脱模能力又会降低; 脱模剂分子量大小和粘度也与脱模能力相关,分子量小时,铺展性好,但耐热能力差。 各种脱模剂的脱模机理MOLDSPATT(无硅型)硅类脱模剂蜡类脱模剂脱 模膜 厚极薄表膜(0.11)薄表膜(120)厚表膜(3050)脱模机理表面剥离(在脱模剂膜的表面剥离,如上图所示)层间脱模(在脱模剂膜层之间分割剥离,如上图所示)层间脱模特 征非常薄的膜,模具污染少。表面剥离,迁移量少。 油膜,润滑性优越。油膜迁移量多,不利于二次加工。 涂装性优越。模具容易污染,模具清洗次数频繁。 脱模剂的脱模历程在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后,加入聚氨酯料成型时的实际界面如下图所示。 脱模剂成型时界面图脱模时在A或C面剥离时称为界面剥离,在B层剥离时凝聚层破坏。 脱模剂的转移率转移率指的是脱模剂转移到制品上的比例。不同的界面剥离,转移率不同,如表所示。 不同界面剥离对应的转移率剥离界面转移率A0A-B22%B(4470)%B-C93%不同的转移率使得脱模剂的脱模效果不同。由下图可以看出B层引起的脱模,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