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张爱玲、萨冈、杜拉斯等中外作家比较.doc_第1页
萧红、张爱玲、萨冈、杜拉斯等中外作家比较.doc_第2页
萧红、张爱玲、萨冈、杜拉斯等中外作家比较.doc_第3页
萧红、张爱玲、萨冈、杜拉斯等中外作家比较.doc_第4页
萧红、张爱玲、萨冈、杜拉斯等中外作家比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最具有内涵的作品?有些作品,可以称之为优秀,但却不能称之为伟大。它们在境界上有高有低,在艺术表现力上有强有弱。第一流的作品未必让大众读者喜欢,而二三流的作品可能让大众读者为之感动、流泪。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知名作家,知名作家的文学水平并不一定和他的名气相等。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他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写的那些破小说,也就是个业余水平。丘吉尔获奖主要是因为他的历史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他的演讲。诺贝尔文学奖并不只颁给纯文学作品的,也颁给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比如蒙森的罗马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蒙森好似中国的司马迁,他的历史著作,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学价值;而罗素好似中国的庄子,将哲学的深刻与文学的优美融为一体。罗素是个划时代的巨人,诺贝尔文学奖尚不能与他头上巨大的光环相媲美。但丘吉尔的作品,史学价值是无可争议的,文学价值就算不了什么了。恐怕没哪个研究生去研究丘吉尔的文学理念。英国人都不会把他的文学作品当回事,更别说我们了。谈起文学,丘吉尔首相还是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我们应该幸庆丘吉尔没有生在中国,否则,他不但会戴上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理论家、哲学家的帽子,还得戴上一顶文学家的桂冠,要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学习他拙劣的作品了。还有一些知名作家,他们确实有一定的优点和长处,让众多的读者喜爱,但是,在文学史上,他们的地位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把一些中外知名作家作一下比较,以让大家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看得更清,走得更远。我们先来谈萧红,萧红是一个很让人喜欢的作家。大家究竟喜欢她哪一点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她真挚的感情,一点儿不做作,对生活也有着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受。她的文笔很稚嫩,但是大家在阅读她的作品时往往会忘掉那些病句,而沉浸在她的哀愁与伤痛,和少许的快乐之中。和她相比,杨朔的散文就要成熟的多了,但杨朔缺乏真诚的感情,在那样一个饥饿的年代,他为农业合作化大唱赞歌,显得很虚伪。不能不说,他的散文有拍马屁的嫌疑。所以,我宁看萧红,不读杨朔。萧红对生活的理解并不深刻,但她很敏感,能够细微地写出自己的感情。比如饿,她因为饥饿,就起来三次想去偷别人的“列巴圈”,最后也没偷成。她这样写“厕所房的电灯仍开着,和夜间一般昏黄,好象黎明还没有到来,可是列巴圈已经挂上别人家的门了!有的牛奶瓶也规规矩矩地等在别的房间外。只要一醒来,就可以随便吃喝。但,这都只限于别人,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过道尚没有一点声息,过道越静越引诱我,我的那种想头越想越充胀我:去拿吧!正是时候,即使是偷,那就偷吧牛奶瓶的乳白色看得真真切切,列巴圈比每天也大了些,结果什么也没有去拿,我心里发烧,耳朵也热了一阵在偷这一刻,郎华也是我的敌人;假若我有母亲,母亲也是敌人郎华仍不回来,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看到面包圈后,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痛苦地感到那些都是别人的,然后想偷又矛盾着,下决心时,她想不管谁阻拦她都是她的敌人。最后没偷成,接着挨饿,就想什么能吃,桌子能吃吗?草褥子能吃吗?这种心理过程描述得是多么鲜活真实,多么细腻!萧红一点儿都没有掩饰自己,在发表的时候她也没有改,把她改得意志坚强一些,像长征的红军那样可以忍住饥饿,具有大无谓的革命精神。这是萧红最大的优点,她非常的真实,就算她写鲁迅,也是如实写来。鲁迅对她有大恩大德,她感激不尽。那么,写鲁迅时,她掩盖鲁迅的缺点了吗?没有。浮夸鲁迅的优点了吗?也没有。她的笔下,鲁迅就是一个普通的怪怪的老头子。所以,广大文学爱好者在写作时,首先就要学会以真诚的感情去品味生活。感情真挚了,文章自然巧妙,自然吸引人。故事可以虚构,但感情一定要真实。而不能故事是真的,感情是假的,更不能故事是假的,感情也是假的。萧红尽管有她出色的优点,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她在文学上的造诣毕竟还浅,语言上有许多病句。散文写得还行,小说写得一般。在写她熟悉的事情时,她会写得得心应手;写她不熟悉的事情时,就显得幼稚、笨拙。有些作家,能把假的写的像真的一样,但萧红没这种灵性,她只适合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死场这部小说,如果不是因为它是最早的抗日题材之一,不是因为有鲁迅这样大师给她捧场,很难取得轰动,并使萧红一夜成名。说句良心话,这部小说也就是个业余水平,很嫩。出于对鲁迅的敬仰,萧红在后来的小说中有一些刻意学习鲁迅的地方,反而失去了她自身的特点。所以,我特别地提醒广大爱好者,有不足不怕,但千万不要在改正不足的时候,把优点也丢了。就像泼洗澡水时不要把孩子也丢了。下面谈谈张爱玲,她的小说也很有特点,很善于捕捉感情的微妙之处,并通过爱情的悲欢离合际遇折射出一种苍凉的世态。她不像张恨水,张恨水的小说依然是传奇,才子佳人或是英雄美女的香艳故事,新瓶装旧酒,没多少新意。而张爱玲的小说,对爱情有一些很现实的看法,既没有颂扬,也没有贬薄,而是通过一曲曲哀怨的调子道出人间如许无奈。看她倾城之恋中的描写,有一些不俗的地方,如“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珐琅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垂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一个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这种环境的描写,暗喻了白公馆这个曾经辉煌的家族正在走向没落,影射了他们颓废的精神。钟早就坏了,可是却没有修,为什么呢?因为家族没落了,精神颓废了,他们就像身子正在慢慢沉入坟墓的枯骨,已经没有生的意志了。他们的生命是虚无的,说活着也是活着,说死了也是死了,没什么意义。一代代繁衍,一代代重复着这乏味的日子。而那怯怯的眼睛,是前人对后人的慌恐呢?还是悲哀呢?接下来,白流苏感受到这种悲哀,不禁叫了一声,跌跌撞撞地跑上楼。这种心理描写也非常地细腻,并且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构思上,张爱玲也有她不俗之处,在倾城之恋的结尾,她设计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可不是琼瑶式的大圆满结局,而是一种貌似圆满的结局。这就很微妙了,到底是圆满还是不圆满呢?看张爱玲怎么说:“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柳原这个风流人物,结婚后就再没有那些俏皮话了,因为结婚后日子就平淡了,两人天天相对,谁知道会长守还是会烦呢?婚姻有了,爱情没了,所以流苏有点怅惘。但是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不容易,千辛万苦地总算是结婚了。所以她又笑了,却又带些恼意,踢了蚊香盘。你说这婚姻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呢?这结局是圆满还是不圆满呢?这种心理描写很细致,很微妙。而这种构思也很独特,而最后的一句“不问也罢”,又折射出多少苍凉与无奈。无疑,张爱玲在文笔上比萧红成熟得多,她是一个很讲究文字技巧的人,内行人能明显地看出她在文学技巧上的运用手段。萧红是怎么想就怎么写,考虑的不多,很单纯。虽然张爱玲比张恨水的小说更具有一种现实意味,更能穿透人心,但是,总的来讲,她的小说视野还是比较窄的,缺乏对社会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那种深入骨髓的解剖,多少有点浅薄。和钱钟书比,那就差很多了。钱钟书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物的讽刺,都是入木三分的。钱钟书的讽刺本事,不是和鲁迅学来的,他和鲁迅不对眼;也不是从林语堂那里学来的,味道不一样。最大的可能是借鉴了萨克雷的讽刺技巧,围城中的一些讽刺语言运用方法有着名利场的影子。说起萨克雷,我们还得说说好看与价值这个问题。要说萨克雷的小说,我觉得亨利艾斯芒德上校的历史写得比名利场好看,讽刺没有那么重,人情味十足,碧爱崔丽克丝这个形象也让人着迷。名利场中的利蓓加小姐和亨利艾斯芒德上校的历史中的碧爱崔丽克丝相比,我觉得后者写的更好。利蓓加从头至尾让人对她没什么好印象,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却非常虚伪,而且玩尽手段,一个十足的骗子。而碧爱崔丽克丝就不同了,她虽然让所有的男人着迷,但不虚伪,不像利蓓加那样装可爱。她野心勃勃,但也实话实说,从不掩饰自己。她这个人如果能嫁侯爵决不嫁伯爵,能嫁公爵也决不嫁侯爵,她很傲,觉得没男人能配上她的美貌,所以只能在地位上挑选了。她也曾说过,“假若真的遇见一个让我动心的男人,哪怕是乞丐,我都跟他走。”艾斯芒德既是她的保护人,又非常地爱她,对此她说,“老兄,我对你很感激,你也曾经让我差一点动心,但是,我就是对你怎么也爱不起来。”最后,艾斯芒德为了追她,冒险去参加政变,立一个新国王,以此得到很高的地位。可是,关键时刻,碧爱崔丽克丝又去勾引储君了,结果政变失败。最终,艾斯芒德娶了碧爱崔丽克丝美貌而善良的母亲,而碧爱崔丽克丝只落了个嫁给牧师的下场,后来变得又胖又丑。这篇小说好看归好看,但文学价值不能以好看来决定,所以我们还得推崇名利场,毕竟,名利场对社会看得更透,批判得更有力。这就像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虽然最让读者喜爱,但在价值上还是双城记更高一些。和张爱玲相比,法国的女神童萨冈也是一个这种类型的作家,当然她就没有张爱玲那种深沉的笔墨了,她是青春派的,但文笔真的不错。她的文字清新活泼,细腻流畅,在描写人物心理上,非常善于捕捉那种微妙的瞬间。就像萧红得到鲁迅的夸奖一样,萨冈也得到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莫里亚克的夸奖,称赞她是“有魅力的新星”。她18岁就写出了你好,忧愁这样一部畅销书,确实是个天才。但是,她在群星璀璨的法国文坛上,地位很低,始终没入挤入大作家的行列,只能算是一个“知名作家”。我们来看一些她的第二部作品那么一种微笑中的一些片断:杜梅妮卡和一个豪门子弟贝特朗相爱,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紧贴着他的上衣,靠在他的肩膀上,脑袋这么倚着,真是适得其所。我闻着他身上的香气,觉得很熟悉,有点动情。贝特朗是我的第一个恋人。通过他,我才知道自己身体的香美。每个人都是在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身体,长度,气息,起初还将信将疑,之后便感激不尽了”。主人公对初恋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种新奇感,也是一种甜蜜的幸福。通过对方的爱发现自己的美,这种心理是喜悦的。萨冈描写的很准确,也很别致,在描写初恋的幸福时,同时也不露声色地点出了这种感情基础并不牢固。因为,通过对方发现了自己的美,所以,对男友是一种认识爱情的感激之情,有点动情,并不是那种不依不舍的深深的爱。之后,杜梅妮卡遇见了男友的旅行家舅舅卢卡,竟然莫名其妙地一下子爱上了这个深沉而又成熟的男人。那么,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看到他,我又一次对自己说,他很漂亮,但这次我感到很痛苦,就像对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一样这张脸我只见过两次,但他的神色里有一种东西,比起贝特朗的脸要少一千倍的陌生,多一千倍的可爱。”对于真心想去爱的人,并不是感受到幸福,而是感受到痛苦,这才是真的爱。这种心理描述的很精确。当她抛弃贝特朗,和贝特朗的舅舅同居以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幸福是一种平淡的东西,没有什么可回忆。因此,戛纳的那段日子,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确切的记忆。除非那些难过的时刻,卢克的笑,还有在房间里的夜晚,夏天金合欢花那呛人的、枯燥的。也许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幸福只不过是一种失却。现在,我感受到了这种失却。有时,与卢克的目光相遇,我还有一种一切都好的感觉。他替我支撑着世界。”真正的爱情是平淡的,彼此互相信任,像水一样交融,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却又有说不出的滋味。萨冈的描写很真实,也很细腻。在卢克的妻子知道他们出轨后,贝特朗也知道此事后,他们之间的故事还有大量精彩的心理描写,而萨冈是以心理描写见长的,每一处心理描写都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少女的那种叛逆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在结尾,卢克最终还是抛弃了杜梅妮卡,对此,萨冈写道“我很小心地上了楼梯,回到了自己房里。那支乐曲却已结束了,我遗憾没有听完。突然,我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我看到自己在微笑。我任自己微笑着,因为我忍不住。我知道,我又落入了孤独。我想对自己说孤独这两个字。孤独,那又有什么?我是个爱过一个男人的女子。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故事。用不着做什么鬼脸!”这个结局本应该是伤感的,可是萨冈以微笑来代替,没有哭,只是笑,只是感到孤独。总之,爱情已经过去,也经历了真正的爱情,所以,含着泪,也要笑。尽管萨冈的文笔不错,但她所写的题材,几乎都是那种有钱有闲的富人们的感情纠葛,是一种寻求刺激的感情游戏。这和莫里亚克就差得太远了,莫里亚克也写爱情,并且是经典式的写法,比如爱的荒漠给麻疯病人的吻,在阐释爱情的同时,莫里亚克写出了社会的那种麻木的人际关系与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还有人性的矛盾纠结,这一点,是萨冈这样的小女子远远学不来的,她没有那种洞察社会与洞察人心的穿透力,所以,她是不会登上更高的台阶的。其实三毛也是个同类型的作家,她很善于写表现性格与心理的散文,但她和上述女作家一样,她们都是奇女子,有着传奇的经历和不凡的情感故事,在结合她们的经历写作品时,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是在写她们自身的传奇。尽管她们也写出了精彩的笔墨,甚至令人赏心悦目,但文学的意义不在于传奇,也不在于情感,而是在于对社会的理解与对人生的品味,也在于艺术方式的探索与创新。在男作家里相似的例子有美国的杰克凯鲁亚克,他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他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在路上。虽然是用三个星期完成的,但他体验了十年这样的生活,所以写的也不错。应该说,这也是传奇故事,但稍有不同,作者的着眼点是美国社会,并重点写了美国青年那种精神叛逃与心理历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社会的,所以相对于上述小说而言,就稍有些社会价值了。这部小说也影响了中国作家,比如王朔、马原、余华、王小波等人。而大家熟知的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同样是讲的精神叛逆,并且是对狄更斯那种善良的少年的一种离经叛道,创造出了一个反英雄的形象。这部小说对中国作家影响也很大。塞林格和凯鲁亚克相比,他的作品更具有经典性,他是通过内心活动来表现外部世界的,而不是像凯鲁亚克那样通过广阔的社会场景来表现社会。少年霍尔顿是个富家公子,屡次被学校开除,他在繁华的纽约游荡,在游荡的过程中,他觉得所接触的人物都是虚伪的人物,通过这个描写他巧妙地批判了社会,这是他比凯鲁亚克要高明的地方。那么,既然他厌恶这个社会,他应该怎样抗争呢?与通常的想法相反,他不但没有抗争,而且还糊里糊涂地做了一些傻事。痛恨电影,却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叫了妓女可以说,在他的身上充满了矛盾。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麻醉自己,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又和社会妥协。这表明了什么呢?表明美国那样的社会,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充满虚伪的文明,但是,人们却又不去抗争,而是消极地生活,通过娱乐和刺激的方式来解脱生活的压抑。这是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物质发达,精神空虚,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塞林格自然要比上述作家要高明的多,作品也更能表现一个时代,并且涵盖一个时代的内涵。那些奇女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批判了社会,但批判的力度太轻,而且是着眼于个人情感的。以情感见长,而批判不足。萧红虽然想去批判,也写了底层人的苦难,但她的水平有限,不可能像鲁迅那样去一针见血地写出一个阶层麻木的灵魂。所以,她的着眼点还是以个人情感为主的。而拿塞林格和萨特、加缪比较,他就比不上这两位的高度概括能力,用一个典型就能把人类的生存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也不具备这两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深厚的哲学思想,还是差一个档次,尽管麦田的守望者也是美国文学史里的经典之作。所以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很重要,变“小我”为“大我”,这是一个境界问题,不是通过文学修养来达到的,而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再来谈谈艺术探索的问题,先从杜拉斯讲起。杜拉斯和那些奇女子有相似之处,她的代表作悠悠此情,也译作情人,讲的也是情感问题。但杜拉斯和其他的女子有什么不同呢?不同之处就在于她的艺术手法。情人一书,用的也是散文化的语言,但是手法上用的是意识流,并且把时空间都打乱了,在时间和空间上跳来跳去,类似电影中的手法。通过这种切割变幻,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把爱情表现地既唯美,又伤感,意味悠长。所以这篇小说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虽然名气上不如诺贝尔文学奖大,奖金也几乎等于零,过去是一法郎,现在是一欧元,但全世界的作家都非常重视这个奖,可以说获得这个奖和获得诺贝尔奖一样让人骄傲。得到奖金的作家都非常珍惜的把这一块钱镶在相框里,以示纪念。“在那天,这样一个小姑娘,在穿着上显得很不寻常,十分奇特,倒不在为一双鞋上。那天,值得注意的是小姑娘头上戴的帽子,一顶平檐男帽,玫瑰木色的有黑色宽饰带的呢帽。她戴了这样的帽子,那形象确乎暧昧不明,模棱两可。”你看杜拉斯表现人物的语言,她很特别,她不像萨冈那样去直接描写细腻的感情,也不像张爱玲那样去通过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去营造一个氛围,她常常是出其不意地就冒出一个点来,或者是一顶帽子,或者是一条河,或者是一条渡船,以此为点,展开交错的各种影像,立体化地去表现人物的心理与情感。一会儿回到童年,一会儿回到现实,一会儿来到湄公河,一会儿来到巴黎读她的小说,你会感到如梦如幻。她的剧本写的更好,比如广岛之恋,看似爱情故事,其实是以爱情为线,展开对核危机的谴责,并寄寓人道主义的理想。这个剧本如小说一样,多个片断来回跳跃,在重叠与交错之中,揭开了沉重的历史,提出了现实中隐藏的不安。在艺术探索上,杜拉斯走得很远,比如一个卡车的剧本,开始是一辆卡车在路上走,然后画面转到杜拉斯和演员谈这部剧情,谈得很有深度,接下来发生什么呢,还是这样,从头到尾就是卡车在路上走,杜拉斯谈剧情,让人简直不可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