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辛亥革命 旧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三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辛亥革命 旧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三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辛亥革命 旧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三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辛亥革命 旧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三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辛亥革命 旧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第22讲辛亥革命基础落实一 同盟会的建立1 成立 1905年8月由 在日本东京联合成立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 政治纲领 通称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资产阶级革命 统一的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二 革命形势的发展1 思想宣传 革命派与展开论战 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比较区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没有阶级性质上的区别 本质是相同的 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但在革命手段和实行政体方面有不同点 一个主张改良 一个主张革命 一个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一个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2 武装起义 如 等 扩大了革命影响 加速革命进程 保皇派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3 清末新政和 预备立宪 1 清末新政 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 内容有奖励 兴办新学堂 派遣留学生 改革旧军制 编练等 新政 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2 预备立宪 背景 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清政府决定实行 新 政 实业 新军 预备立 宪 过程 1905年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第二年 下诏 后来 又颁布 1911年 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 被称为 影响 造成立宪派内部分化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预备仿行立宪 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三 武昌起义1 进行 年10月10日 湖北按计划起义 控制武汉三镇后成立 定国号为 细节点拨 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国号 中华民国的历史历经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 其中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只存在三个月 1911 新军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概念辨析 辛亥革命指革命派推翻清王朝 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包括思想传播 革命团体建立 纲领制定 武装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等所有内容 虽然称为辛亥革命 广义上来看 并不单指辛亥一年 武昌起义只是辛亥革命的一部分 2 各省响应起义 到1911年11月下旬 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既说明革命形势发展 又预示革命潜伏着危机 四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 标志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在就任 也标志着诞生 理解升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为防范袁世凯专制 确保民主政治而颁布的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 2 对内政策 颁布了方面的法令措施 促进社会变革 3 对外政策 发布 企图以承认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南京 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 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 社 会生活 告各友邦书 不平等条约 4 立法活动 1912年春由参议院制定并颁布 临时约法 规定的原则 国民的基本权利 的政治体制 实行制 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五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 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破坏 武昌起义后 由准备干涉中国革命到 准备更换代理人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向临时政府施加压力 希望接纳 2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912年2月 袁世凯促使 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严守中立 袁世凯 清帝退位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中的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 但并不表明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因为封建制度除包括封建专制外 还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 思想文化等内容 封建制度的终结以建国后土改完成为标志 六 辛亥革命的功绩与教训1 功绩 1 国内意义 政治上和思想上 推翻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建立了 使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上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国际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产生了广泛影响 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 亚洲觉醒 2 教训 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随手一练1 2008 上海 下图是1908年 申报 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 作者的意图是 资产阶级共和国 a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解析漫画表明立宪之枝无法存活于专制的树干上 答案c 2 2008 广东 人间处处倡民主 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 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戊戌维新时期b 辛亥革命时期c 新文化运动时期d 抗日战争时期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 五色旗 五色旗含五族共和之意 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国民党北伐成功后 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 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 由此可见 最早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 b 3 1912年 孙中山自豪地说 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这里的 变局 和 创举 是指 a 辛亥革命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成立d 临时约法 颁布解析从时间上排除a项 从 创举 的角度排除b项 因为中国古代发生过多次王朝被推翻的事件 从 变局 的角度排除d项 变局 的含义是政局变动 c 命题视角1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怎样 三民主义之间内在的关系怎样 1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没有本质区别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和完善 并使之系统化 理论化的结果 2 民权主义是核心 是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民族 民生主义存在的不足 制约着民权主义的真正实现 决定了辛亥革命的成败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 妥协性的集中体现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 进步性 在政治上 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在思想上 树立帝制非法 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促进了西方进步思想的传播 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在经济上 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 局限性 临时约法 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 民生 的土地问题 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 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倒退 3 怎样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1 政治上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 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统治向民主政治转化的重要一步 2 经济上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 思想上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思想的近代化 命题视角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 百年历史风云 弹指一挥间 我们为何对100年前的这场革命念念不忘 因为它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 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不仅推翻了清政府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而且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得到了宣传和推广 从百年纪念这一热点切入 可对辛亥革命进行全面地考查 尝试命题1红星中学高三 1 班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 下图是王小明同学展出的一幅有关辛亥革命的漫画 对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外国列强迎风观望b 立宪派 封建旧官僚纷纷投机革命c 武昌起义后 各省纷纷响应d 革命胜利 民权旗帜高高飘扬 望风而起 c 命题视角二紧扣教材重点本部分教材重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 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本部分内容要抓住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 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历史影响等基本角度 尝试命题2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 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 可以打倒 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疯子的人 相反 在辛亥革命以后 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 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c 视角三关注新史观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等角度评价和认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 是先进的中国人用西方文明改造中国的一次伟大尝试 从这一视角去重新审视辛亥革命 可以得出许多新的认识 可以命出许多有新意的题目来 尝试命题3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 清政府陨落了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 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新思想的萌发意味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种陨落b 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已经在器物层面开展 自我救赎 c 戊戌变法使清政府的 自我救赎 深入到制度层面d 晚清 新政 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答案d 视角四运用教材史料本部分教材史料丰富 要注意下列史料在命题中的应用 民报 第一号图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亭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片 湖北军政府图片 大总统誓词图片 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图片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影等 文字史料主要有孙中山关于 民生主义 的论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关于国家主权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规定等 尝试命题4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a 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目标b 没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c 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d 政治上的软弱性与妥协性答案d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影 考能特训主题 高考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 考纲要求 论证和探讨问题 1 运用判断 比较 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 使用批判 借鉴 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考纲解读 论证问题是指用论据来证明问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 第二 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讨问题是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历史学科的观点是从论证和探讨的过程中产生的 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成为立论的过程 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考查过程中 由于试题设置的情景往往是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 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 在这种情形下 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 论证和探讨问题 的能力在非选择题中会大量呈现 尤其是以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为平台和基础 对有关问题进行综合论证和探讨 例题分析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 乙 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 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袁世凯称帝祭天 甲 20世纪初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 很可惜 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 其实 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 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1 如何理解甲 乙同学的说法 2 就丙同学的说法 谈谈你的认识 3 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 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 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分析本题充分体现了 论证和探讨问题 的能力 第 1 问中甲 乙 丙从不同的侧面对辛亥革命进行了评价 各有道理 回答时要抓住理由 第 2 问丙的观点全面考虑了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信息 即 辛亥革命 与 民主政治 的关系这个主题 从 事情没这么简单 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来看 我们要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方面进行说明 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片反映的信息上 第 3 问反映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拟定的题目必须符合图片反映的主题 对论文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要结合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来分析说明 答案 1 甲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复辟帝制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势力强大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 题目 所拟题目必须包含 辛亥革命 和 民主政治 目的 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意义 理解民主政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 为今天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 对目的与意义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定时检测一 选择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1 下列哪一刊物最早阐发了三民主义思想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题 考查学生读图和准确掌握史实的能力 选项a b 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的早期刊物 选项d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在 民报 发刊词 中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abcd d 2 2008 全国 在清末 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 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 是否实行 平均地权 c 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 应否推行议会制度解析革命派的主张是采用暴力的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新派的主张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 3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 也有迷信的 事先选择吉日 祭拜祖先 然后庄重地剪除 把辫子烧了 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 并燃放爆竹 举行公宴庆祝的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体现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迁 欢呼辛亥革命胜利 剪辫子是革命与否的标志a b c d 剪辫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蓄发留辫是清军入关后民族压迫的见证 因此汉人将其看作是奴隶的标志 体现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而剪辫是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一部分 答案c 4 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 平等 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 欧美强矣 其民实困 现象的纲领 下列孙中山的主张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奋斗 b 中国人民 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人人共守 d 核定天下地价 土地涨价归公 解析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主张 核定天下地价 革命胜利后因社会进步而 土地涨价归公 由国民共享 做到 家给人足 这样 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避免欧美革命后所出现的 其民实困 的社会问题了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 有学者认为 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 杨 而亡于孙文 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 三剑一击 清王朝就玩完了 其史论 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英雄创造历史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 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 b c d 解析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有其深刻的社会的 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 领袖人物的活动中 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 英雄创造历史是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6 下图所示布告 时间标明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判断该军政府为 a 湖北军政府b 南京临时政府c 护国军政府d 护法军政府解析湖北军政府成立后 改用黄帝纪元 故可判定选a a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指出 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 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 并在学生和士兵中作了有效的工作 在广东 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 可是在汉口 1911年10月10日 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 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革命运动乃迅速传遍全国 这说明武昌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湖北当局无力反抗b 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 武汉是民主革命的摇篮d 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 8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 盖在昔日 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 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之争 事实上 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 它们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 b c d 解析该题求解的答案是中国近代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的事件 也就是带有政治斗争和思想解放双重性质的事件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仅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起步 尚未涉及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但不具备政治斗争的性质 符合条件的只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它们既是要求变革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运动 也在近代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c 9 在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 孙中山说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 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 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 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精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符合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a b c d 解析材料中所表明的核心是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即强调主权在民 而没有突出 临时约法 的阶级性质 即并不是强调 临时约法 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c10 2009 广东 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 a 总统制b 联邦制c 君主立宪制d 责任内阁制解析此题考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 回顾其内容即可 d 11 武昌起义后 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 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 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这表明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基本态度是 a 保持绝对中立b 调和南北矛盾 结束冲突c 阻止革命进一步发展d 扶植和保护清政府 解析此题要求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题目中的 基本态度 就是根本态度 西方列强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 害怕革命威胁到其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因此要极力破坏革命 阻止革命进一步发展 材料中 绝对中立 是表现 吁请双方尽快结束目前冲突是其本意 只有停止革命才能维护其在华利益 答案c 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临时约法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 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解析责任内阁制设立的直接目的是约束袁世凯 防止其专制独裁 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政体 而袁世凯将之改成总统制 目的是要独裁专制 这一变化说明民主政治实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需要与专制进行激烈的斗争 b 二 非选择题 每小题20分 共40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难者曰 中国之法非不变也 中兴以后 讲求洋务 三十余年 创行新政 不一而足 然屡见败 莫克振救 若能变也 即向者所谓 弥缝蚁穴 飘摇一至 同归死亡 而于去陈用新 改弦更张之道 未始有也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梁启超 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