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第三课时.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第三课时.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第三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化市外国语学校 八年语文 第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主备人:王昌勇 审核人:娄崇宇 课型:导言课 授课时间:第1周 第2-3课时 编号:02-03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2.指导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3.指导学生理解本文语言运用的技巧及浓厚的感情色彩, 品味文章深刻的内涵.4.引导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写法。2.理解本文语言运用的技巧及浓厚的感情色彩。3.揣摩、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2.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课型现代文精读课课时2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研习三、赏读课文:(一)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扬了他的高尚品质。追述了自己的思想变化,洋溢着爱国情感。其他内容为之服务。(二)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三)(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1作为一名日本教师,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三、赏读课文:(一)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二)结合背景思考。1.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东京的?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2. 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为什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三) 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也有解散实在标致极了”表明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 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学生自读课文37-38语段。(1) 37段“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结合具体事例谈你的看法。(2)体会38语段中“良心发现” “增加勇气” “正人君子”等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这一结尾的意义。点拨:首先明确本文表现的中心,再分析这些内容与中心的关系。教师提示:结合背景理解,回顾鲁迅的家事,其父被误诊而死,当时中国的现状。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事件对鲁迅的影响。教师精讲:提示:仔细品味这简短,而看似平凡的两句话,会发现其言简而意丰。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愤慨.(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1、通过筛选信息,选出关键语句。2、品味 藤野先生外貌描写和行为描写的句子对刻画人物的作用1、阅读课文后,通过抓关键词,确定中心句,明确人物内在品质。2、筛选主要信息完成问题2。3、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小组合作明确1、2问题答案,进一步探究文中所写事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结合具体事例得出写作感悟,总结写作方法小组合作重点解决文章中心的问题。找出并分析对鲁迅产生影响的两件事。小组合作研究弃医从文的出发点的意义。学生找原句回答问题。小组合作重点理解副词及其表达作用。教师提示讲解后,对照原文加深理解。小组快速交流后进行抢答。小组合作咬文嚼字,紧扣副词所表达的情感分析。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析文章的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小组交流补充讲解提高语言的鉴赏力, 问题:学生可能对外貌体现的形象概括不准对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概括。问题:对外貌缺乏形象认识。对策:教师出示对比鲜明的图片,加深认识。问题:对写作启示学生可能说不清理由。对策:教师结合语境精讲。问题:分不出事件的意义。对策:教师提示注意用词不同,及分开与合在一起说明的语言标志。问题:对于 “标致”学生可能想象不出。对策:教师配合图片,简单讲解。问题: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居然”“当然”。对策:教师结合精讲。问题:对细处特点可能缺乏形象感。对策:在出示问题时配上图片,帮助理解。问题:学生评价的理由可能不充分。对策:教师通过读,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学生评价后,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示范强调。问题:反语的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对策:教师讲解明确。问题:对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理解面过窄,易集中在副词上。对策:教师适时点拨、举例,帮助打开思路,训练思维。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对其作用可能模糊。对策:教师进行点拨、提示。精习1.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心迹。2.比较以下鲁迅先生笔下的三位老师章太炎寿镜吾、和藤野先生,看看各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结合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小组合作总结写作方法。明确要求,运用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