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刑事证据学自学考试答案小炒.doc_第1页
2014年刑事证据学自学考试答案小炒.doc_第2页
2014年刑事证据学自学考试答案小炒.doc_第3页
2014年刑事证据学自学考试答案小炒.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370 刑事证据学一、诉讼证据的意义是什么?诉讼证据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包括了那几个方面的意思?答: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形式的统一。这一概念强调诉讼证据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1)、诉讼证据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杜绝了诸如想像、猜测、分析、估计、推论、等并非客观存在的其他因素作为证据。(2)、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必须案件事实有关联,能够对争议的案情起到证明的作用。这就把与案件无关的其他材料排除于证据之外。(3)、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还必须具有法定的表现形式。这就把某些形式上不合格的材料排除于诉讼证据之外。二、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他们的关系怎样?答:刑事诉讼证据具有三个属性(一)、客观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已知的事实,才能成为证明未知问题的证据。证据本身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除了物证、书证这种实物证据以外。证人证言、被害人的陈述、被告人的供述以及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材料。都是当事人、证人和鉴定人以及从事勘验、检查的人员对于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反映。已经不是纯客观的东西了。就有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某些误差,而不可能是纯客观的东西。证据的客观性包括两层意思。不依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证据都是不依办案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由于每个证人的感受、判断、记忆、和复述能力各不相同,这种反映现象就不一定能够如实地重现案件经过与本来面目,因此,不能认为所有证据都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客观”的东西。(二)、关联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与争议案请有关联。能够发挥其证明作用的事实。必须明确的是,只有同案件事实关联的事实,才能对案情起到证明作用。因此,关于诉讼证据的关联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一切用以证明诉讼争议的证据,都必须同诉讼案件中的犯罪事实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还经常遇到一种的情况,应当引起特别的注意,即某些看起来与案件似乎有关的事实,却不能成为诉讼中的证据。这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被告人从前的犯罪行为证明其现在有罪的证据;二是不同的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不能用做同一认定的证据。(三)、合法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司法机关或者是当事人辩护人等依据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合法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的必要属性。并且区别于一般政局的最显著的标志。理论依据。强调刑事诉讼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这是由刑事诉讼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刑事诉讼不是一般的学术观点或理论是非之争,它涉及当事人是否有罪和应否承担刑事责任,判决结果关系到对人的生杀予夺,有着极其严肃的意义,因而不允许采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只能由法律授权的人员通过合法的程序对证据加以收集和与运用。刑事诉讼证据是不是应当具有合法性。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着办案质量的现实问题。刑事诉讼证据三性论,也是全部证据理论的核心和关键。这三个基本属性的关系是:客观性和关联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根本属性,合法性则是保证刑事诉讼证据客观正是的外在的、法律上的条件,三者不可分割。我们在研究证据理论的具体问题和运用每一个证据时艘应该牢牢的把握这个问题。要确认某一个证据是否可信、可用,就要审查它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基本属性,这是保证办案正确而不发生冤假错案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三、在人类历史上主要存在哪三种相继更替的证据制度?答:在人类历史上主要存在“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四、“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有哪些?怎样评价神示证据制度?答:“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就是让当事人乃至证人接受神的检验,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不同。“神灵现示”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有起誓、水审、火审、铁审、决斗、卜巫。在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还采用“十字证明”的方法。由于古代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神示证据制度”终究是一种反科学的。极不合理的制度。它是古代人类认识能力低下的产物,然而不管这种制度现在看来是多么不合理,但对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五、中国古代主要实行什么的证据制度?它同普通实行“神灵证据制度”的区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办案须“以五声听狱诉,求民情”。所谓“五听”,就是要求法官在办案时,应当注意从言词、脸色、气息、听聆和眼神这五个方面观察被告人的表情有无变化。注重对被告人的心理分析,是我国古代司法经验的总结,它同外国普遍实行的“神示证据制度”有很大的区别。此外,我国早在奴隶制时期就实行“罪疑从赦”的制度。即对于证据不足,难以证明的罪犯,应予赦免。这也是与申领证据制度的不同之处。六、“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怎样评价它?答: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为:(1)、法律预先把各种证据划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大类(2)、法律规定被告人的自白是“全部证据中最好的证据”是证据之王。(3)、对证人证言的规定是,只有一个可靠证人的证言,还不时有完全的证明里,必须有两个证人的相同证言,才能使案件得到充分的证明。(4)、判断证言证明力的规则是,按照证人的身份来确定其证言之优劣。(5)、私人文书和复制的文件一概不具有证明力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法律对于每一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都预先作了规定,它限制了法官自由取舍证据的可能。(2)、法定证据制度偏重于证据的表现形式,它试图以定量分析机械相加的方法来解决对于证据的审查、判断的问题,体现了机械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3)、法定证据规则把被告人当做自证其罪的特殊证人,把被告人的自白奉为“证据之王”,并从法律上确认了刑讯的合法性。在日耳曼和法兰西的刑事诉讼中,刑讯甚至成为诉讼中“整个大厦的中心”这充分表现了封建法制的野蛮性和残酷性。(4)、法定证据制度在对证据的判断与取舍上,贯彻了男尊女卑和等级特权的不平等原则。“法定证据制度”同古代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的“神示证据制度”比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它毕竟将对于证据的审查、判断从虚无缥缈的“神灵”交规到人间,破除了证据中的迷信色彩。形势证据中的某些规定,有一定合理成分。这种制度防止和限制了各地领主法院、城市法院和教会法院违背中央集权原则而实行司法擅断对于封建法制的统一实施产生积极作用,它的弊端是不科学、合理的制度,从法律上规定了把刑讯作为必去口供的必要手段。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七、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什么证据制度?它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中国封建社会基本没有实行“法定证据制度”而实行的是“罪从供定”罪从供定的含义是把被告人的口供当成了决定一切的证据。“罪从供定”对刑讯的条件、刑讯的方法、刑讯的扩大适用。拷打的部位和拷讯的拷具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但对于某些特殊人员不能实施刑讯。因此又补充了两项补充原则“众证定罪”。即凡涉及四类人员犯罪的案件,不得实施刑讯。必须有3名证人证明其时才能定罪。“疑罪听赎”时在出现“疑罪”时被告人交纳一定数量的“保释金”之后予以释放的一种补救原则。八、“自由心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它?答:自由心证制度有两个核心内容:(1)、诉讼证据的证明力及其运用,不是法律事先做出规定,而是完全听任法官凭自己感知和理性来自由判断;(2)、法官要对案件中的证据作出判断,必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确信它是真实的。概括来说,自由心证的实质就是相信法官的“理性”与“良心”。 “理性”是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良心”则是作出正确判断的保证。自由心证冲破了法定证据制度下许多形式主义的束缚,引起了刑事诉讼结构的变革,而且在刑事诉讼制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由心证”根据案件各种证据的具体状况。按照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良心,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作出分析和判断,这为查案件真实情况和最终做出正确裁判奠定了基础。但它却导致了资产阶级法官的专横和偏私而且在裁判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信念,所以不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法官自由心证,只能对案件得出“盖然性”的结论,而不可能绝对准确地查明案情,自由心证制度是一种判断证据的尽善尽美的制度。九、英、法、美系国家行使证据规则中什么是证据“相关性”和“可采性”?答:对于下面事实当认为不具有相关性:(1)、相似事实和类似事实。一般认为,相似事实或类是事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即不能以某人从前曾经实施过某种与本案情况类似的行为,就作为认定本案就是该人所为的证据。(2)、当事人的品格。一般认为,个人品格与案件不具有相关性,因而通常不得将个人品格作为认定本案的证据。(3)、犯罪前科。从前有过犯罪的记录一般也不能用做认定本案的证据。关于证据可采性示凡不具有相关性的事实或材料均不具有可采性证人对案情所发表的意见,传闻证据都不具有可采性。十、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证据中口头证据规则包括哪些内容?答:关于证人资格和能力的规则: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和关于证人特免权的规则。而且这一特免权后来就发展成为具有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重要特征之一的“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的特免权规则。十一、怎样理解“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答:“举证责任”是明确划分举证责任:被告人如何反驳某项指控则必须提出相应的事实。“证明标准”:民事诉讼的标准是“盖然性占优势”及法官认为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其证明力超过对方所提出的证据时,即可据以判决其胜诉。而对刑事诉讼所提出的证明标准则是“无合理怀疑”,即起诉方提出的证据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性的程度,足以使陪审团信服。法庭才能据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十二、新中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基本规则和特点是什么?答:它的主要特点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察人员都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它的规则是:刑事诉讼法在“证据”一章和其他编、章,对收集、审查、判断证据规定了若干必须遵循的规则,主要是:(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2)、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3)、公安机关提请比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于事实真相。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应当追究责任。(4)、凡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5)、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中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诉,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6)、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7)、询问证人,应当告诉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8)、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十三、如何理解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创立于发展?答: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是在彻底否定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实行的证据制度后,而根据党的纲领、政策和人民政权发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决议、训令、指示等规范性文件办事,而逐步创立。它是同错误路线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二编刑事证据的种类考试占3540% 重点: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第七章*第四节*;第八章第一节*;第十章*第一节。第四章 物证、书证一、物证的概念?答: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外部特征和存在状况来证明案情的客观实在。二、物证的表现形式?答:1、犯罪工具;2、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物;3、实施犯罪所留下的痕迹;4、其他可揭露犯罪的物品。三、物证的特征?答:具有客观性、特定性、间接性。四、物证的分类?答:1、按体积大小可以分为宏观物证、常态物证、微量物证;2、按如何发挥证明作用分类可分为特征物证、属性物证、状态物证;3、按形态可分为固体物证、液体物证和气体物体;4、按人对物证感觉与反应的器官分类可分为视觉物证、嗅觉物证、触觉物证和听觉物证。五、物证的意义?答:1、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借助于物证直接查获犯罪分子;2、某些物证可以指明侦查方向;3、物证可用以验证严词证据的真伪;4、物证是制伏犯罪和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手段。六、书证的概念?答: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实物证据。七、书证的表现形式?答:1、证件、档案与文书;2、伪造、涂改帐簿的各种书面材料;3、标语、信件等;4、其他一切以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证据材料。八、书证的特征?答:具有物质性、思想性、确定性。九、书证的分类?答:1、按制作书证的权限不同,可分为公文性书证和非公文性书证;2、按书证制作的过程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本、正本、副本、影印本、复印本、节录本、译本;3、按对书证制作的程序的要求不同,可分为一般书证和特别书证;4、按书证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文字书证、图形书证和符号书证。十、公文书证的特点?答:1、它是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某种管理职权而形成的,具有确定的意思表示和明确的用途;2、它是依据一种程序制作的,大部分公文书都有特定的格式,比较规范;3、公文书一般都加盖制作该文书的机关的印章(公章或钢印),具有明显的标志。十一、书证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答:1、某些书证可能成为认定争议事实的直接证据;2、书证具有持久的证明力;3、特定书证是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4、书证可以被用来检验其他证据的真伪。十二、使用物证、书证应当注意的问题?答:使用物证应当注意:1、现场勘查必须十分仔细;2、收集物证应注意客观、全面;3、调取证据与搜索检查应严格遵守法定程序;4、对已收集的证据应妥为保存。使用书证应当注意:对于书证,在使用时一定要判明是不是原件。如果不是原件,而是抄件或复印件,则应审查在抄写或者复印的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或弄虚作假。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第一章 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属性1、证据:即证明之根据。2、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形式的统一。3、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实施情况的一切事实。这一定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第二,刑事诉讼证据依法收集和依法提出。第三,刑事诉讼证据应当是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4、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一)刑事诉讼证据要受到实践的限制(二)刑事诉讼证据会受到条件的制约(三)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5、实践是检验证据真实性的最终标准。6、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一)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二)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三)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7、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反之,任何想象、猜测、分析、估计、推断、梦呓、卜以及来源不清的道听途说等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都不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8、 客观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的首要属性和最本质的特征。9、如何正确理解证据的客观性(1)一切诉讼证据,都是伴随着案情进展而出现的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这些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2)任何诉讼证据,都是不依办案人员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办案人员绝不能用主观臆断来代替这些客观事实,更不允许任意改变或者替换收集到的证据材料。10、正确理解证据的客观性的意义:(1)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相对于办案人员的主观认识来说的。(2)一切言词证据,都是证人对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的反映现象。11、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与争议案情有关联、能够发挥其证明作用的事实。反之,与本案无关的其他事实与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中的证据。 12、如何正确理解证据的关联性(1)一切用以证明诉讼争议的证据,都必须同诉讼案件有着客观的联系。(2)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必须同刑事案件中的犯罪事实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13、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辩护人等依据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反之,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的材料,即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其取证的手段不合法,也难以成为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证据。14、合法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的必要属性,并且是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的标志。15、刑事诉讼证据为什么要有证据的合法性?(理由)(1)理论依据(2)法律依据 (3)事实依据16、刑事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客观性和关联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根本属性,合法性是保证刑事诉讼证据客观事实的外在的、法律上的条件。第二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1、古代奴隶制国家实行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2、“弹劾式诉讼”:就是诉讼必须由原告对被告提出弹劾(控告)才能引起,国家并不主动干预。3、“弹劾式诉讼”要求:要求原告再提起诉讼的同时,必须将被告人传唤到庭或将其拘讯到案,并须提供有关本案的必要证据。被告在进行答辩或提出反诉时,须提供相应的证据4、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起誓;水审、火审、铁审;决斗;卜筮。在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还采用一种“十字证明”的方法。5、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它对维护奴隶制社会的统治秩序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原因):(1)它适应了奴隶主阶级借助于“神威”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2)它与古代实行的弹劾式诉讼制度相适应。(3)它与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认识能力相适应。6、我国奴隶制时期实行“察颜观色”的证据制度。7、五听:辞听 色听 气听 耳听 目听8、封建社会的显著特点:君主专制和等级特权。9、“纠问式诉讼”(“审问式诉讼”):是指封建国家要求司法机关依据其职权,对犯罪行为主动予以追究,在诉讼中又特别注重对被告人的“纠问”,采取各种手段逼使当事人招供。10、最早把这种制度称为“法定证据制度”(又称“形式证据制度”)的是法国的一位名叫杜波尔的议员。其主要盛行于中世纪欧洲各国。11、1532年日耳曼帝国的加洛林纳法典是最为典型的反映法定证据制度的刑事立法。12、“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作出规定,要求法官必须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13、“法定证据制度”的具体规则(内容):(1)法律预先把各种证据划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大类。(2)法律规定,被告人的自白是“全部证据中最好的证据”,是“证据之王”。(3)对证人证言的规定是,只有一个可靠证人的证言,还不具有完全的证明力,必须有两个证人的相同证言,才能使案件得到充分的证明。(4)判断证言证明力的规则是,按照证人的身份来确定其证言之优劣。(5)对书证的要求是,用作书证的文书必须是公文书,并且必须是原件。(6)对于特定案件,法律也规定了如何定案规则。14、“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法律对于每一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都预先做了规定,它限制了法官自由取舍证据的可能。(2)法定证据制度偏重于证据的表现形式,它试图以定量分析和机械相加地方法来解决对于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体现了机械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3)法定证据规则把被告人当做自证其罪的特殊证人,把被告人的自白奉为“证据之王”并从法律上确定了刑讯的合法性。(4)法定证据制度在对证据的判断与取舍上,贯彻了男尊女卑和等级特权的不平等原则。15、唐律是我国封建法制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善的一部法典。16、唐律中的断狱篇,规定“罪从供定”的主要内容:(1)刑讯的条件(2)。方法(3)。扩大适用(4)拷打的部位(5)考讯的杖具17、“罪从供定”的补充- “众证定罪”和 “罪疑听赎”18、1791年1月18日确立了法官自由心证原则。1808年,法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从立法上把自由心证规定为刑事诉讼中判断证据的一项制度。欲获取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19、自由心证的实质:就是相信法官的“理性”与“良心”。理性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良心(职业道德)是做出正确判断的保证。20、自由心证制度有两个核心内容:(1)诉讼证据的证明力及其运用,不是有法律事先做出规定,而是完全听任法官凭自己的感知和理性来自由判断的。(2)法官要对案件中的证据作出判断,必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确信它是真实的。21、自由心证制度的评价:积极性:(1)他冲破了法定证据制度下许多形式主义的束缚,引起了刑事诉讼结构的变革。(2)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下烦琐规则的束缚,从而能够根据案件中各种证据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良心,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为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和最终做出正确裁决奠定了机基础。局限性:(1)其强调的是法官的理智和良心。 (2)其哲学指导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法官在作出自由心证时,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信念。22、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证据法的主要原则:(一)关于证人能力或证人资格的证据规则。(1)关于证人资格或能力的规则(2)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3)关于证人免特权的规则-后发展为具有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重要特征之一的“反对强迫性自我归罪”的特免权规则。(二)关于证据资格(证据的相关性) 不具有相关性事实的有:(1)相似事实或类似事实(2)当事人品格(3)犯罪前科(三)关于证据可采性的规则:不具有可采性的事实有:(1)以非法的方法获取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可采性(2)证人对案情所发表的“意见”。(3)传闻证据。23、证明标准: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其所依据的证据对案件的证明需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据以定案。24、英美法系国家证据规则的特点:大都只属于“半官方”的性质,而不同于由国家立法机关正式颁布的法典。25、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是在彻底否定国民党反动政权所实行的证据制度后创立起来的。26、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是在同错误路线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27、“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使实事求是证据制度进一步落到了实处。28、1954年颁布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它标志着是实事求是证据制度进一步发展。29、1979年7月召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部重要的法律,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重新起步。30、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有对刑事诉讼法作了修订,专门规定了“证据”一章,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把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条理化,定型化,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证据制度逐步形成和趋于完善。31、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书P73)32、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理论基础,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要绝对忠实于事实真相。第三章 证据规则1、证据规则:是指为了规范证明行为而确立的公安、司法机关与诉讼参与人在收集证据、判断证据、采用证据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程序性原则。2、证据规则的特点:(1)证据规则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2)证据规则对刑事诉讼活动具有指导性(3)证据规则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4)证据规则是程序性原则3、证据规则的分类: (一)适用范围的不同分类: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刑事证据规则)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民事证据规则)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规则(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二)适用阶段的不同分类收集证据规则(取证规则)采信证据规则(采证规则)审查、判断证据规则(查证规则)认定案件事实规则(定案规则)(三)规范内容的不同分类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可采性原则)规范证据本身的规则规范证据证明力的规则 规范采证程序的规则-属于如何运用证据的程序性规则4、确立证据规则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2)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3)有利于推进庭审方式的改革(4)有利于规范和监督执法行为(5)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5、证据能力(可采性)的规则:(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传闻证据排除规则(3)意见证据排除规则6、证据能力(证据资格):是指哪些事实和材料可以被用为证据,哪些事实和材料则不能成为证据,也就是要解决证据是否可以采信的问题。7、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用违反法律规定的手段所获取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可采性,不能作为定罪与判刑的根据。8、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一般不能被用作定案的根据。9、“毒树之果”:源于美国。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所提供的线索,再去获取其他证据,被认为是由“毒树”结出的“毒果”,因而该证据也被认为同最初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一样不具有可采性。10、意见证据:是指证人对案件事实发表的意见。11、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原因:(1)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维护法制统一的需要。(2)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保障人权的需要。(3)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人员道德素质。(4)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防止错假冤案。12、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原因:(1)传闻证据有可能是真(2)对传闻证据无法在法庭上当面质证,违背了交叉询问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13、确立意见证据排除规则的原因:(1)证人的职责应是将其感知和察觉到的客观事实提供给法庭,以便法官对具体案情进行审查、判断。(2)一般证人的推断意见,其可靠程度低,无助于查明案件真相。14、非法证据既包括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口供,也包括由非法搜查扣押所取得的书证。15、传闻证据包括两种:一是言词传闻证据,即证人并非就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作证,而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情况。二是书面传闻证据。16、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对抗制诉讼的基本要求,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17、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18、证据证明力:是指某一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究竟具有多大的可信度。19、证据证明力的规则:(1)最佳证据规则(2)补强证据规则20、最佳证据规则: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时,其原件才是最佳证据。21、补强证据:是指用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22、补强证据规则:是指对于某些证明力难以确定的证据,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印证,以增强其证明力,才能被法庭采信作为定罪的根据。23、 “文件材料”既包括常见的证书、文件、信件、标语、图形、账册等,也包括电子数据、录音带、录影带、照片等24、确立最佳证据规则的的原因:最佳证据规则的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