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doc_第1页
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doc_第2页
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学院 0901班 向志敏 学号序号:35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其中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其中 “以意逆志”中的“意”,一是作者之意,二是读者之意,这里主要是说读者之意。“志”既指作者之志又指作品之志,作品之志大多反映了作者之志。“逆”的意思较多,一是迎受、接纳的意思;二可指考证、探究;三还可指追溯、反求。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从作者在作品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去逆行推理,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这个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在诗歌鉴赏中如果不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就很容易误解诗人的诗句。有人说,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句梦话。其实不然。如果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的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再如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其实这种疑问的提出正式死扣词句,以文害辞的写照。“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又如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而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学者要想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去把握作者之志,就要注重读者作品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考察。“以意逆志”要求读者以尽可能细腻的心理体验去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思想感情,它更强调的是读者在释放文本意义中的能动作用,反对以训诂之学对作品作被动的解释。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甚至曲解诗意,除了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体把握、不能由表及里这个原因外,我们还要注意 “知人论世”。在孟子万章下里,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上)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这个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鲁迅也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要正确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就要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还要弄清作品的的具体创作时间。另外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唐朝是诗最为繁盛的时期,其中的边塞诗更是著名。如盛唐的有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中晚唐的有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李益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虽然同是边塞诗,但是这些诗中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盛唐的边塞诗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的边塞诗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到了宋代,其边塞诗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则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原因何在?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化,与中晚唐的颓势,宋朝长期的积贫积弱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所以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王国维曾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可见,在欣赏古诗时,“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就像车子的两个车轮,无论少了哪个都不能让车子正常行走。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首先从“以意逆志”的方法看,这是杜甫在纪念诸葛亮,在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可惜诸葛亮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可以看出作者对诸葛亮深深的敬佩和怀念之情。但是,作者写这首诗肯定不光是赞颂诸葛亮,应该是由彼及己,含蓄的说明自己与建功立业之间的关系。作者到底有没有建功立业,这就还要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即“知人论世”。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