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doc_第1页
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doc_第2页
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doc_第3页
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doc_第4页
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 中 古 诗 词 复 习七年级上次 北 固 山 下(唐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大景小景相映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赤 壁(唐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触物生情,抒发感慨。议论: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 溪 沙(北宋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本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十 五 夜 望 月(唐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咏中秋之作。 水 调 歌 头 (北宋苏 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上阙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前两句写景,“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西 江 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上阙写晴,下阕写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在夏夜中靠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流露出作者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秋 词 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本诗议论抒情写景相结合,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迢 迢 牵 牛 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礼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想象丰富,始终写的是天上的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尤其是塑造了织女这样一个悲剧性人物,让我们深切同情她的处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一首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次句写闻讯,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七年级下蝉 虞 世 南(唐)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首句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尚。次句写蝉鸣声。后两句是议论,借蝉抒怀:品格高尚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孤 雁 杜 甫(唐)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首咏物诗表达了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鹧 鸪 郑 谷(唐)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省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采 莲 曲 王昌龄 (唐)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莲 叶 郑 谷 (唐)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这首诗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赠 荷 花 李 商 隐(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新声。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现直露,节奏明快。白 莲陆龟蒙(唐)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此诗借吟咏白莲,着意于白莲的精神之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莲苏 轼(宋)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这首小诗,表达答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比喻新颖生动。沁 园 春 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词中,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上阙写景,有概括描写、具体描写;有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还有想像描写。下阙议论兼抒情。卜 算 子 咏梅 (1961.12)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反其意”是说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都是咏物词,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两首词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陆词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句);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陆游词强调了梅花即使成了泥和尘也要保留她原有的香气);其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两首词的不同,也是很显明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尽管也仍保持其高洁的情怀),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比如同样写梅花与群芳相异凌寒独自开放的特点,毛泽东的词是“犹有花枝俏”,陆游是“寂寞开无主”;同样:写梅花的品格,毛泽东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木 兰 诗全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这首诗对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而对出征前的准备只用了四句,对军旅生活也只用了六句,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叙事有详有略,是由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所决定的,作者所关注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件罕见的事情,而不是表现战争。木兰诗是北朝民歌,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此外还有反衬、顶针等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工整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观刈麦 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尽日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本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既描写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又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本词生动的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最后一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黄 鹤 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神奇的色彩。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由登楼远眺,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本诗写归田后的劳动生活。诗中流露出的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的思想为文人所欣赏;又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美好有趣,使人读来感到亲切有味。“带月荷锄归“一句最为精彩。八年级上 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力程,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春 望 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此诗忧乱伤春,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遭乱思家。泊 秦 淮 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中首句渲染气氛,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第二句点明环境,而且照应了诗题,结构上起了枢纽作用;最后两句是形象而婉曲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抒发心中不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中写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此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肠。过零丁洋文天祥(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中诗人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此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这首诗是王勃任职长安时送别友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胸怀。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己 亥 杂 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表达了他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最后一句是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望 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一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后两句议论加写景,显得非常自然。以“浮云”为喻,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雁门太守行李贺 (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别 云 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后押解离乡时所作。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结尾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八年级下闻 雁 唐 韦应物(韦苏州)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池鹤 唐 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托物言志,以物寓人: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心灵美。诗人以群鸡、鹦鹉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迎燕 宋 葛天民(字无怀)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微雨飞燕图;“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饯别诗,全诗抒发的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以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生动宣泄了李白内心的忧愤;“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陡然一转,写秋高气爽、寥廓明净的天空,万里长风正吹送鸿雁远去,如此壮阔明朗的景色,使诗人不觉烦忧顿释,精神为之一振,“酣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又从胸中情转到眼前景。“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是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小谢又清发”以谢朓自喻,说自己的诗像谢朓一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眼前壮阔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了高潮。;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理想的王国里飞升,诗人的身体却无法离开污浊昏乱的尘世。而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就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从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情感转折,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必然。“抽刀断水水更流”喻内心苦闷无法排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表达了诗人为坚持自己理想,保持人格清白,誓不与昏乱现实妥协的决心。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音调激越高昂。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作。上阕写景:描绘悲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抒情: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全篇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天净沙 秋思 (秋思之祖)元 马致远(曲状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动静相衬,借景抒情:游子思归,倦于漂泊的思乡之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又含蓄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两个典故: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无 题 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暮春别离的伤感,情景交融。“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看似写花,实则劝戒儿辈:桃李争夺春光,哗众取宠;而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题 红 叶 唐 宣宗宫人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是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对自由的憧憬、冲破樊笼的强烈愿望不言而喻。山中 唐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旅愁归思。诗人面对长江而悲叹自己滞留他乡。江流万里,引起游子思归之念。况且正值秋高风急的傍晚,草木凋零的季节,心中的飘泊之感和岁月蹉跎之悲难以自禁。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上联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寄给妻子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到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意。论 诗 清 赵翼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观点新颖,提倡创新精神,符合时代潮流。“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并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九年级上关 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宨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关雎主要运用的手法是“起兴”。”兴”是触景生情托物兴辞。 关雎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不变。 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之为“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才定名为“诗经”。 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各诸侯国土风民谣,大多 是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最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起来,称之为“六义”。 相 见 欢 李煜(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本词抒写离愁。 上阙写眼中之景,下阙直抒胸臆。浣 溪 沙 晏 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上阙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下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追忆昔日难忘的欢聚是为了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龟 虽 寿 曹 操(三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此诗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具有民歌的特色,形成了激昂慷慨、苍凉悲壮的情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此诗虽以送别为主旨,但以咏雪贯穿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前十句写送别前的雪景。 后八句转写送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新颖传神。九年级下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行 路 难 作者: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写他探索前行时的感受,更是蕴涵人生哲理的警句。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观 沧 海曹操(三国)东临碣石,以观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