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面料的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doc_第1页
纯棉面料的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doc_第2页
纯棉面料的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doc_第3页
纯棉面料的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doc_第4页
纯棉面料的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纯棉面料的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一、 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因金融危机波及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对纺织行业影响严重,全国纺织行业破产不计其数。要想在此大环境生存下去,必须走高端精品路线,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不断满足并超越客户的需求。以人为本,开发出符合人性化的产品,占领产品市场份额,利用危机中创造机会,通过不断探索新产品工艺,达到不同产品布面风格,为生产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纺织行业与季节紧密相联,一般春季主要是中粗厚产品为主,如卡其;夏季主要以稀薄织物为主,如平布、府绸等,主要高支、高密品种为主,秋季主要以竹节布为主,目前竹节布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竹节布可以用来做休闲服装;冬季主要以厚重织物为主,首先要保暖,其次是美观,如双层布、麻类织物,08年冬,麻类服装非常流行,通过将麻织物表层涂层,用于做外套,服装挺阔,产品较受市场青睐。二、 来样分析处理21取样纺织企业为了降低生产风险,一般都是先接订单,然后再按来样,进行试织打样,得到客户认可后,才真正大批量的生产,这样既保证了客户的利益又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为了能做到与客户需求的产品一致,首先就要对来样做到正确、快速的分析,将分析后得到产品规格与价格与客户商讨后得以确认,才能投入生产。怎样保证对来样正确分析呢?织物分析是对来样的经纬纱原料、线密度、并合根数、捻度捻向、经纬色纱排列、织物组织结构、经纬密度、幅宽、织物重量等诸多内容进行分析与判别,计算与推测。对于来样,看情况决定取样分析,如果样布很小,不足5cm5cm,也能分析,但是我们会建议客户重新寄大样布,保证准确性;因为织机下机后,在织物中因经、纬纱张力的平衡作用,使幅宽和长度都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就造成织物边部与中部、织物首末两端的密度存在着差异。另外,在染整过程中,织物各部位的变形也各有所不同,所以来样的大小及在大样中占的位置,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样品到布边的距离不少于5cm,离两端的距离在棉织物上不少于1.5-3cm。22正反面和经纬向的判定取样后进行织物分析,首先要确定正、反面和经纬向,只有正确确定织物正、反面和经纬向,才能确保来样分析的正确性。正反面的判别依据: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2)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必然是花纹色泽清晰;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4)观察织物布边,一般织物正面的布边光洁、整齐;5)双层、多层织物,如正反面配置的经、纬密度和经、纬原料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原料较佳;6)从纱线与纹路分析,一般情况下,纱纹路左斜面为正面,线纹路右斜面为正面;7)对于常规的三元组织织物,以经组织点多的面为正面;8)对正反面没有明显区分的品种,如双面卡,就要与客户沟通,看客户对品种的具体用途来定正反面。正确分析正反面的目的,为了坯布在整理修织时,尽量将疵点修在反面,不影响布面的外观,若正反面分析错,疵点就被修在织物正面,这样就严重影响布面的实物质量,会造成客户索赔。经纬向的判别依据:1)一般经纱原料优于纬纱原料,经纱线细,纬纱线粗,经密大,纬密小;2)如织物纱线上有残浆,含浆为经纱,不含浆为纬纱;3)筘痕明显的织物,筘痕方向为经;4)对短纤维纱线织物,若一组为股线,另一组为单纱,则通常股线为经,单纱为纬,若经纬均为单纱但捻向不同,则Z捻纱为经,S捻为纬;若经、纬纱线捻度不同,则捻度大的为经,捻度小的为纬;5)若一组为长丝、一组为短纤,则短纤为经,长丝为纬;6)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为经;7)根据织物的疵点判别:如出现筘路,经柳方向为经向,稀弄、横档方向为纬向;8)若来样有带边,则与边平行方向为经向;9)若一组为弹力纱,另一组为非弹力纱,则弹力纱为纬向;10)若一组纱为三种以上,另一组纱为一组,则一组纱为一种为经向。23织物组织的分析正确分析正反面与经纬向后,利用意匠纸、针、照布镜,小剪刀这几样工具,就可以画出织物组织。一般情况下,拨密度比较大的方向纱,这样密度小的方向易看清经纬交织点,一般情况下,经密比较大,故拨经纱,纬纱不动,用针拨出一根经纱看与纬纱交织规律,从下往上,依次在意匠纸上记录经纬纱交织规律,以此类推,直到意匠纸中发现经、纬向均达2个循环以上,就可停止分析,并通过分析判断,最终确定织物组织。而对于纬密远远大于经密织物来说,同理可以拨纬纱,在意匠纸上沿着拆纱方向记录下来经纬纱交织规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经验所得,对于简单的织物组织,通过拨几根纱就能准确确定其织物组织,这样可以节约许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必须要细心,因为经常在织物组织中有多少根纱循环中夹杂另一根或多根其它原料、不同纱支的纱线,这样就会造成分析失败。24织物经纬密的确定确定织物组织后,就可根据织物组织来确定织物的经纬密度,沿着经向数得密度为经密,沿着纬向数得密度为纬密,经纬密单位均为根/10cm,这里必须要用密度镜,密度镜数得的密度为 根/5cm,折算为标准密度时再乘以2,就可以得到标准密度,密度镜的精确性主要是将起始点对准,尾数处理好,这样数出来的密度才是真正原样的密度,经纬密一般测3-4个数据,然后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25织物经纬纱原料的确定经纬纱原料鉴别首先是纤维原料属性的定性分析,主要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化学溶解法、着色法等;手感目测法是按纤维来源所分的纤维大类在外观特征和手感上存在的差别进行。如棉较短、柔软、有杂质;毛偏黄、有弹性,带有卷曲;麻粗硬;丝为长丝,光泽好、伸直、无卷曲;化学纤维大多呈白色,可根据色泽区分有光、半光和无光化纤。手感目测法配燃烧法闻味及观察的方法,可以增加纤维判别的内容和准确性;显微镜观察法可就棉、麻、丝、毛和各种常规纤维的形态特征作比较,来判别纤维的类别;对于染色纤维和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可以用化学溶解法,根据纤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的差异来鉴别纤维的,溶解法对混纺纱线进行纤维混纺比的测定,选择适当试剂、溶剂去除一种组分纤维,将不溶解的另一组分纤维洗净、烘干、称重、就可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含量百分率。26织物线密度的确定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称重法,另一利比较判定法,在我们的企业为了追求准确性,我们一般情况都采用称重法,沿着经纬方向依次记录拆分下来纱线的重量和纱线长度,根据线密度的定义,计算出纱线特数,称数次后,取平均值。27经纬纱捻度、捻向和捻缩的测定1)手捻办法确认纱线的捻向;2)在捻度仪上量取一定长度的纱线,采用反向加捻方法,使纱线全部退捻;3)从捻度仪上读出捻回数与退捻后的纱线伸长量;4)通过公式求得测定结果。5)取平均值。从以上所有试验得出来的数据:经纬纱原料、成分配比、捻向、捻度、纱线线密度、经纬密、织物组织就可以得出基本织物规格,织物规格的制定可以根据织物组织取一个符合织物组织特征的织物名称,根据客户所需要的成品克重和布幅,通过估算染整后织物经纬缩率来定坯布的幅宽。根据试验检测出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正确的织物规格如:JC/FL70/30 70*70 90*88 63”平布三、工艺路线的制定31整经工序 织物规格确定后,就可以制定出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出客户所需的产品。生产流程:整经、浆纱、穿经、布机、整理。整经的目的就是要把单纱卷装和筒子纱改变成具有多根纱卷装的圆柱形经轴(或织轴)整经的任务是将一定数理的筒子纱排列成一定幅宽的平行纱片,按工艺规定的长度,以适当均匀的张力平行卷绕到经轴上,供浆纱或并轴之用。经轴质量的好坏,对后道工序能否顺利进行和织物的外观质量有直接影响,整经工序要做到:1)三均匀:片纱张力、经纱排列、经轴卷绕密度均匀;2)整经根数、长度、色纱排列循环要符合工艺要求;3)接头应符合规定。4)尽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回丝;5)杜绝回花落入纱线中。目前我公司都是分批整经,采取集体换筒,分批整经工艺主要内容: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卷绕密度特项内容,华泰公司有两种:1)国产ASGA221型,主要生产40支以下的纱支,如20-30支张力配置(格)为 5 4 3 2;5 5 4 3;5 4 3 2; 40-31支张力配置(格)为 4 3 2 1;4 4 3 2;4 3 2 1,整经车速为650r/min;20支以下张力配置要在20支张力配置基础上在加5克张力片,2)ZS98-GV98,主要适宜开40支以上的纱支,40-60支整经张力为3mm,60-80支整经张力为4mm,80支以上整经张力为5mm,整经车速在850r/min。32浆纱工序 经纱上浆早已成为纺织加工工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国外的纺织学术界评定:浆纱一分钟,布机一个班,即一分钟的经纱上浆能影响织布一个轮班。经纱上浆:用具有良好粘附性和成膜性的高分子材料-浆料调成的浆液对纱线进行类似于涂层的处理。它是织物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它赋予经纱承受织机上激烈机械负荷的能力。经纱上浆效果的好坏对布机车间的生产效率有决定性影响。上浆的目的由传统意义上的增强、保伸、耐磨,转变为提高纱线的耐磨性和贴伏毛羽。布机织造中的摩擦,主要是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擦,并不是纱线与机件的摩擦;所以主要以被覆上浆为主,渗透为辅;较多的浆料留在纱线表面贴伏毛羽,使浆膜“生根”,浆膜在受到机械负荷作用时不易脱落,从而提高浆纱的耐磨性;上浆贴伏毛羽目的是使毛羽具有一定牢度地粘结在纱线表面,从而能抵御外部摩擦,不至于在织造时很快地再生很多新的毛羽。通过浆纱工序增加纱线弱环处的强力,从而减少纱线的强力不匀是不可能的,因为细节处的吸浆能力远小于其他的部分的吸浆能力,一般来说,纱线直径减小一倍,吸浆能力将减小四倍。上浆的原理是浆夜与纱线通过润湿、扩散,达到大分子充分接近,进而相互粘结的过程,充分润湿是良好的粘结的前提,所以(1)选择浆料时要使纤维和所选浆料能相互润湿,即“相似相容”;(2)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使浆液来得及润湿纱线;为此在浆纱机安装预湿上浆系统,也是实现被覆上浆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新技术,相当于延长了润湿时间,降低了纱线表面张力,便于纱线均匀吸浆、渗透(扩散)。预湿时进入纱线内部的水分,在烘干时阻碍浆液向纱芯进一步渗透,起到增强剂作用,便于实现被覆上浆,。一般在浆槽中纱线呆到2-3秒,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粘度较高浆液要充分润湿纱线则比较因难。所以充分润湿是良好的粘结的前提。预湿上浆的效果如下:1) 提高浆纱强力15-19%2) 减少浆纱毛羽50%3) 提高浆纱耐磨擦牢度70-20%4) 减少经纱断头20-50%5) 在织造时降低经纱缠结倾向30-50%6) 提高布机效率8%7) 减少浆料用量20-50%存在问题:1) 浆化纤时,浆液浓度随上浆进行而降低2) 上浆率难控制3) 对中粗支纱效果明显,细支纱不明显预湿上浆中上浆率不易控制,对设备控制要求比较高。纺织上浆中,浆料是关键因素,浆料的化学性质决定浆料的应用性能,短纤上浆过程比较复杂,有许多因素影响浆纱的效果,为了控制、优化各影响因素,要简化上浆成分。因为浆料组分减少,调浆操作简单,易于退浆,退浆废液不易污染环境。从化学角度看,浆料物质组分为主浆料和助剂主浆料:有机高分子物质,起成膜作用;(如变性淀粉、PVA、丙烯酸类等)。助剂: 改善浆纱性能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和。其特点是:碳原子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达几十万个,有不同的结构。淀粉主要由a葡萄糖缩聚而成,分子式为:(C6H10O5)n, n是一个大分子中葡萄糖剩基的个数,也就是淀粉的聚合度。淀粉化学结构的特征是:在每个葡萄糖剩基中含有三个羟基,第二、第三碳原子上分别各含有一个仲羟基、第六碳原子上含有一个伯羟基。葡萄剩基之间由苷键相连。淀粉的变性方法:主要有酸解、氧化、热降解、交联、酯化、醚化、接枝等,变化淀粉主要是通过与淀粉中的官能团OH反应和破坏淀粉苷键,来降低聚合度,以得到不同性能、不同粘度的变性淀粉。PVA是合成浆料,它是由醋酸乙烯酯单体聚合得到的,PVA即是聚乙烯醇,因聚合度不同、醇解度不同,故PVA有不同的型号如:PVA1799、PVA1788,17指聚合度为1700,99或88指的是醇解度。丙烯酸类酸性比较强,而纤维素纤维耐酸性不好,一般纱线都是偏碱性浆液下进行上浆的,因丙烯酸类含有大量C00H,吸湿性强,易再粘,C00比较易溶于水,易于水中的Ca2+、Mg2+结合,沉淀,故丙烯酸类用量不易过多,因丙烯酸类浆料浆膜柔软性好,与淀粉配伍,能很好改善淀粉膜的柔软性能。助剂:主要有油剂(起到平滑作用,降低摩擦系数) 分解剂(主要是氧化物)增强剂(无机纳米氧化物)纺织用的浆料主要从三个方面控制:1浆料性能;2 环保;3纺织品生态,从这三方面考虑:目前提倡不用、少用PVA,是因为PVA不环保,不环保的原因从两个方面考虑:(1)生物耗氧量BOD;(2)生物耗氧量BOD与化学耗氧量COD的比值;因为BOD5/COD越大,PVA的分解速度越慢,破坏了动植物的生态平衡,所以不环保。 解决PVA环保的方法:(1)回收PVA(2)取代PVA,而取代PVA的只能是淀粉,而不是丙烯酸类浆料,丙烯酸类浆料可以辅助淀粉浆料取代PVA。然而少用或不用PVA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简单在减少PVA用量之后,往往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特别是在浆纱的耐磨性方面更是如此,也就是说PVA的用量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减下来的。其次,浆料质量、浆纱工艺、上浆设备、织物品种、结构及其参数、经纱结构及其参数、织造设备和工艺、车间温湿度、生产管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浆纱对PVA的需求量,因此,要减少PVA的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难度也是很大的。我公司现用的取代PVA浆料是PRSU,是可以部分取代PVA的,因为PRSU是马铃薯高性能淀粉,它的本质仍然是淀粉,具有良好粘附性和成膜性,虽然也有缺点,但也有如下的优点:(1)亲水性好,易溶于水,上浆效果好,易退浆,环保。(2)因为亲水性好,回潮率较大,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3)由于回潮率大,在干分绞区,施加的张力相对较小,可以降低再生毛羽。(4)可以降低减伸率,使经纱保伸,以利于经纱在布机织造。(5)价格便宜,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浆液质量指标:含固量、粘度、酸碱度、温度、浆膜性能等都是日常生产动态发生的,根据常规品种试验的数据来定新品种的浆液指标来达到控制浆液质量的目的。浆纱质量指标:上浆率、伸长率、回潮率、增强率与减伸率、毛羽指数与毛羽降低率、耐磨次数和增磨率,前五个指标目前我公司都可以做出试验数据,但是耐磨次数和增磨率因受条件限制,未做该试验。33穿经工序: 穿综的原则是: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片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入不同综片内。穿综方法根据织物的组织、原料、密度以及有利于织造顺利和操作方便等原则决定,穿综方法很多,但常用有1)顺穿法:适用于经纱循环少的组织和经密较小的织物,易操作;2)飞穿法:减小综丝密度,减少经纱与综丝摩擦,减少断头,利于开口,减少织疵;3)照图穿:减少综页数,利于织造,但穿综复杂不利于织造;4)间断穿法:适用于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左右并合的纵条或格子花纹;5)分区穿法:适用于织物中包含不同的组织、不同原料的经纱,彼此之间相间排列,不同组织或不同原料的经纱分别穿入各区综片内。织物能上机织造,必须要有上机图:(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才能织造,其中组织图、穿综图、纹板图三都之间,两者可以决定唯一个图。纹板图可由确定的组织图、穿综图来确定。穿筘图中每筘齿穿入数的多少应根据织物组织、经纱原料的性能、线密度、经纱密度和织物组织对坯织物要求而定,以不影响生产和织物的外观为原则。一般筘穿入数应尽可能等于其组织循环经纱数或是组织循环经纱数的约数或倍数;对经密大的织物,穿入数可取大些;对于稀薄织物尽量穿筘数小些。四、以下是对部分实际生产品种遇到的实际问题1、10*(T/C16/S70D) 63*60 70”弹力纱卡该品种纬向为涤棉混纺弹力包芯纱,属于新品种,涤棉氨与棉氨的性能的差别还有待实践摸索,对于涤棉氨与棉氨一样都需要蒸纱,防止布面纬缩,该品种布边在设计工艺时是按照棉氨来设计的,但是试验结果是布边出现卷边现象,主要是地与边搭介处,地隆起,形成布面不平整,为了改善此现象,效仿弹力直贡边的做法,在边中间加了两根斜纹条,布边卷边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于今后涤棉氨品种的布边要单独综框做,该品种的机上工艺还有探索。2、T/C45*T50D 153*100 69.4”斜纹此品种在试织时纬缩为3.54%,而T/C45*T50D 153*128 69.4”斜纹在试织时纬缩为5.81%,对于两个品种仅仅纬密不一样,纬缩差2.33%,这在纯棉织物来说,一般不会出现此类现象,对于纯棉织物来说,相差1%左右,由此两个品种来说,涤棉品种经纬密变化对纬缩影响较明显,这对于今后大批量生产来说,定钢筘筘号要特别注意,钢筘定的不准,一是有可能影响交货期,二是可能增加生产成本。3、12*TN(L)16/S70D+16 51*134 72”弹力灯芯绒我公司灯芯绒织物在有梭织的比较多,而弹力灯芯绒织物这也是第一次织造,灯芯绒因为在后道加工过程中,要割绒,客户要求边不能做太宽,一般非弹力品种边宽为0.5cm,弹力品种边宽在0.8-1.0cm,灯芯绒组织要比其它组织边要配松的多,如该品种边组织为5/5重平,而且边穿综为1122(2根/综),同时试了其它三个灯芯绒品种布边如下配置:12*16+TN(L)16 64*128 49”灯芯绒边组织为4/4重平,边穿综为12(3根/综),16*TN(L)21/S70D+21 64*120 66.5”弹力灯芯绒边组织为4/4重平,边穿综为12(3根/综);32/2*TN(L)16/S70D+16 45*134 65”弹力灯芯绒边组织为6/6重平,边穿综为12(2根/综);以上试验结果可以作为今后灯芯绒类品种工艺设计依据。4、J80+(JC/FL70/30 60/2)*J80+(JC/FL70/30 60/2) 96*68 63”大方格此品种第一次试织时规格为J80+(JC/FL70/30 60)*J80+(JC/FL70/30 60) 101*73 63”大方格,第一次试织时因为棉麻混纺纱支太细,布面风格没有突出的格子的效果,此品种组织主要由平纹与斜纹组织而成的,而平纹与斜纹交接处稀档很难消除,这也是比较难以突破的一大难点,第一次试织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第二次试织通过将经纬纱的棉麻混纺纱改为棉麻混纺线,而且在第一次试织的基础上增加的格子的宽度,第二次试织时,布面格子的效果很明显,由于纱支变粗,而且稀档现象明显减少,只有两侧最外边有,但是不太明显,布面的实物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5、40*40 165*87 63”府绸此品种总紧度为95.6%,属于高紧度品种,为了防止筘痕,只能用3入/筘,这就加大了织造难度,如用4页综织造,综丝密度为16.23根/cm,织造困难,为了减少综丝密度,有利于织造,改用6页综织造,穿综顺序由1234改为123456,减少经纱与综丝间磨擦,防止经纱断头,提高织造效率,减小劳动强度。6、T/C45*45 110*56 50”斜纹此品种是客户是双日,它直接在T/C45*45 130*68 50”斜纹基础上降经纬密,130*68品种用的是3根/筘,布面有轻微的筘痕,通过机上工艺调整,不影响布面实物质量,而110*56斜纹,因为经纬密同时降低,就必须用2根/筘,否则就会出现筘痕,同时因为此品种属于稀薄品种,故在边部组织设计上,也要与130*68不同,只有布身与布边的缩率相一致,整个布面的实物质量才能得到保证。7、40*40 133*100 62.5”防羽布此品种属于我公司的常规品种,总紧度为88.3%,单从紧度方面考虑,属于高紧度产品,为了有利于织造,穿筘应该用3入/筘,实际生产中效率能达到95%左右,此品种在织部三个分厂都在织造,但是有四家客户反馈此品种有筘痕,故在华泰试将2台车改为2入/筘,虽然筘痕现象消除了,但是效率只能达到89%左右,经向断头明显增多,对于今后府绸、平布、防羽布只要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用2入/筘,而尽量不用4入/筘,对于平纹类品种为了防止筘痕,对于难以确定的品种,为了减少生产风险,今后尽量试织。8、(JC/T60/40 45)*(JC/T60/40 45) 175*80 63”变化卡条此品种组织是由3/1+1/3复合而成,因为涤棉品种,经纱易粘连,造成开口不清,纬停高,效率低。此品种先用8页综织造,其中单独用2页综做边,效率较低,只能达到80%左右,为了提高效率,改用6页综织造,利用地组织中的两页综框做边,效率可以达到90%。此品种属于高密品种,对于纯棉高密品种来说,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尽量减少综丝密度;而对涤棉品种来说,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就是减少纱线粘连,减少综框页数,利于开口清晰,易于织造顺利的进行。9、J32*(16+7+32) 109*84 63”变化横条此品种在华泰只能在剑杆织造,因为它有三种不同的纬纱,而丰田织机最多只能织两种不同的纬纱。这三种纬纱的比例为16:7:32=36:8:70,此品种最小循环经向为6根,纬向为114根,最多的组织点为平纹,三种纬纱,在织造过程中易造成纱线滑移,三种纬纱顺序很难以判定,为了减少生产的风险,此品种先打样5米,让客户确认后,才正式生产。剑杆织机属于多臂织机,在纬向如果出现循环规律,可以用DO指令来执行,无须每个组织点都要输,而丰田织机就须要每个组织点都要输入,这样才可以织出合格的品种,而且地组织与边组织之间必须为至少一个最小公倍数才能算一个完整的循环;而剑杆织机只需单独输入边组织,不须必输入最小公倍数,大大减少了操作流程。10、J60*TN(L)/JC50/50 50 100*80 63”花纹条该品种属于复杂组织,高难度品种。经向为182根,纬向为30根,最大难点在于纬停高,10小时纬停高达100多次,给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不便,增大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实物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效率,单从工艺角度,就试了三次。平纹组织点多的综框,放在最前页与最后页,纬停都高,为了减少纬停,将平纹组织利用四页综织造,减少平纹组织点多的综框综丝密度。此品种穿筘利用的是花穿法,两根平纹之间夹着一根3/3组织点纱,两种组织点交织次数相差较大,3/3组织点较松,两根平纹在同一综框同时运动,易造成纱与纱之间的磨擦,带起3/3组织点的纱运动,造成开口不清,纬停高。为了解决此问题,将在同一综框的两种平纹组织经纱,分别穿在最前、最后两页综上,人为的将两种粘连的经纱分开,利于开口的清晰,减少纬停的产生,采用此种工艺,生产效率可达到93%以上。此品种要生产10万米,工艺的摸索成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实物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此品种的工艺思路也可以作为别的品种借签。11、(C/FL50/50 8)*(C/FL50/50 8) 47.5*38 61.6”平布该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